福建省漳州市八校20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 表》) (2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 煜《虞美人》) (3)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 《赤壁赋》) (4)香远益清, 。(周敦颐《爱 莲说》) ,恨别鸟惊心。(杜甫 《春望》) (6)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 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 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 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 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 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 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 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 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 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 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讼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 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 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 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 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 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 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德:感激 B.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 直:价值
福建省漳州市八校 2014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茕茕孑立, 。 (李密《陈情 表》) (2)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 煜《虞美人》) (3)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 《赤壁赋》) (4)香远益清, 。(周敦颐《爱 莲说》) (5) ,恨别鸟惊心。 (杜甫 《春 望》) (6)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 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 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 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 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 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 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 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 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 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 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讼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 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 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 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 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 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 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德:感激 B.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 直:价值
C.度廷福且走,已当独罪 度:估计 D.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竟:竟然 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3 分)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③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记叙一个普通木匠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以及自作自担当、至死不挠的大 丈夫行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关廷福 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借关廷福报复私愤,但关廷福不 改供词。 D.文末批评了当世士大夫见义不为和乡人不明大义,称赞了普通百姓真正的慷 慨意气。 答案:C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3分) 译文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C.度廷福且走,已当独罪 度:估计 D.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竟:竟然 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3 分)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③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记叙一个普通木匠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以及自作自担当、至死不挠的大 丈夫行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关廷福 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借关廷福报复私愤,但关廷福不 改供词。 D.文末批评了当世士大夫见义不为和乡人不明大义,称赞了普通百姓真正的慷 慨意气。 答案:C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 分)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 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高老太爷应允了冯乐山侄孙女与觉民的亲事,觉民正与琴热恋,于是请觉新 继母帮忙拒婚,可是失败了。觉新劝觉民屈从,觉民在觉慧的鼓励下离家出走, 最后在黄存仁的帮助下前往上海。(《家》) B、当爱斯梅拉达在广场上即将被施以绞刑时,伽西莫多站在门廊的尖形拱顶上, 把一条粗绳栓在柱廊的一根柱子上。就在刽子手的助手即将动手时,他抓住绳子 迅速地滑落下来,将助手打翻在地,抱起爱斯梅拉达一闪便跳进了圣母院,解救 了她,嘴里高呼“圣地!圣地!”(《巴黎圣母院》) C、玛丝洛娃感到政治犯都是些“可爱的好人”,她认识了一个叫西蒙松的政治 犯,西蒙松也爱上了玛丝洛娃。玛丝洛娃意识到必须在西蒙松和聂赫留朵夫之间 做选择。她感到:聂赫留朵夫是因为爱她而爱她,可是西蒙松是真正同情自己的 人。于是,她接受了西蒙松的爱。(《复活》) D、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是个锱铢必较的人物。他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连多用 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每年11月1日那天才答应生火,到第二年3 月31日就必须熄火。为了省钱,全家的衣服都由妻子、女儿缝制。女儿已23 岁了,葛朗台根本还没想到过要给她安排亲事。(《欧也妮·葛朗台》) E、吴荪甫冷峻打量屠,屠镇定自若、应对自如。吴暗暗赞赏。后记起屠是老太 爷介绍的因而厌恶他,又因屠透露减削工钱的事而想开除他。但屠的机警、镇定、 胆量以及随后的据理力争分析形势,使吴荪甫非常赞许屠维岳,并决定冒险让他 担任丝厂主要管理人员。(《子夜》)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 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气唤双亲。”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魏 国大将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只见筵开玳瑁,褥设芙蓉。众人都笑:“寿星全了。”上面四座定要让他四个 人坐,四人皆不肯。这“四人”的生日为同一天,除了有宝琴、平儿、岫烟,另 人是谁?请简述此次生日宴后湘云醉酒的情形。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论语·雍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注】①畔:通“叛”,违背(君子之道) (1)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孔子和孟子都认识 到 (2分) (2)结合文本,分析孔子主张的“约”和孟子主张的“约”有何不同。(4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A、高老太爷应允了冯乐山侄孙女与觉民的亲事,觉民正与琴热恋,于是请觉新、 继母帮忙拒婚,可是失败了。觉新劝觉民屈从,觉民在觉慧的鼓励下离家出走, 最后在黄存仁的帮助下前往上海。(《家》) B、当爱斯梅拉达在广场上即将被施以绞刑时,伽西莫多站在门廊的尖形拱顶上, 把一条粗绳栓在柱廊的一根柱子上。就在刽子手的助手即将动手时,他抓住绳子 迅速地滑落下来,将助手打翻在地,抱起爱斯梅拉达一闪便跳进了圣母院,解救 了她,嘴里高呼“圣地!圣地!” (《巴黎圣母院》) C、玛丝洛娃感到政治犯都是些“可爱的好人”,她认识了一个叫西蒙松的政治 犯,西蒙松也爱上了玛丝洛娃。玛丝洛娃意识到必须在西蒙松和聂赫留朵夫之间 做选择。她感到:聂赫留朵夫是因为爱她而爱她,可是西蒙松是真正同情自己的 人。于是,她接受了西蒙松的爱。(《复活》) D、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是个锱铢必较的人物。他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连多用 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每年 11 月 1 日那天才答应生火,到第二年 3 月 31 日就必须熄火。为了省钱,全家的衣服都由妻子、女儿缝制。女儿已 23 岁了,葛朗台根本还没想到过要给她安排亲事。(《欧也妮·葛朗台》) E、吴荪甫冷峻打量屠,屠镇定自若、应对自如。吴暗暗赞赏。后记起屠是老太 爷介绍的因而厌恶他,又因屠透露减削工钱的事而想开除他。但屠的机警、镇定、 胆量以及随后的据理力争分析形势,使吴荪甫非常赞许屠维岳,并决定冒险让他 担任丝厂主要管理人员。(《子夜》)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 “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气唤双亲。”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魏 国大将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2)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只见筵开玳瑁,褥设芙蓉。众人都笑:“寿星全了。”上面四座定要让他四个 人坐,四人皆不肯。这“四人”的生日为同一天,除了有宝琴、平儿、岫烟,另 一人是谁?请简述此次生日宴后湘云醉酒的情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论语·雍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注】 ①畔:通“叛”,违背(君子之道)。 (1) 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孔子和孟子都认识 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结合文本,分析孔子主张的“约”和孟子主张的“约”有何不同。(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郭德纲:今天相声的另一种说法 作为起源于北方民间的一种曲艺形式,相声实际上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它也有百余年的历史,而且形成了固定有效的表演系统和 独到的语言体系,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它本来是从民间生活 和低层民众中自然生长出的一种娱乐形式,但也逐渐融入了大量精英文化的内 容。比较“国学”,它对近现代社会生活尤其是草根百姓的作用更为直接一些。 它在新世纪焕发出巨大的生机,毫无疑问,相声的这次复兴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 和郭德纲的努力和成就有关。 在继承方面,郭德纲不仅学习了大量传统相声段子,他还继承了许多传统民俗文 化的其他技能。他学习过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擅长文丑和铜锤的角色。 掌握了大量的艺术材料,具备了深厚的表演能力。还有,在曲艺之外郭德纲对于 我国民俗文化中的其他内容甚感兴趣并阅习不已。更为难得的是,他阅读了许多 古书,在微博和相声中多次提到他读《论语》《史记》《明史》之类的话。平心 而论,在相声演员中,他对传统文化所下功夫之深是少见的 在创新方面,郭德纲至少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成就。一是将大量现实生活的时新内 容融入了相声。他的相声语言中包含了许多时下最为流行的语言,比如“喜羊 羊”、“熟女”、“元芳,你怎么看?”等,他的相声名字叫《元芳江南 style》 《小萝莉》《屌丝青年之男儿当自强》等。他的相声内容中也有许多新鲜的现实 生活元素,比如,皮鞋很忙,又做胶囊又做果冻。这些近年来我们现实生活中的 热点焦点问题,在他的相声中得到艺术的改造和再现,起到了很好的现场效果 二是创造力独到的郭氏相声特色。郭氏逗乐法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基本上 还是相声艺术的传统模式,关键在于量上的差异;较之于前辈演员,郭德纲将更 为密集的包袱、更为迅捷的反应能力、更为快速的节奏、更为丰富夸张的语言及 极尽其能的铺排推衍运用到其相声中去,因此对观众形成了更大的刺激力和逗笑 力。在这个时代,物质的丰富和欲望的放纵已经远远超越以前的时代,人们的神 经和感官需要获得更大更频繁的刺激,才能获得较好的满足。而郭氏相声正好符 合这个时代相当一部分人这样的需求结构。与之相对比,其前辈甚至同辈演员绝 大多数不具备这样强的刺激能力,所以无法更好地赢得市场和观众。而这正好彰 显出郭氏相声的独到之处。 可以说,继承和创新是郭德纲相声最为重要的动力因素,二者相反相成地在艺术 方面推动郭德纲走向成功。 (《博览群书》2013.4) 10.下列对“相声”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相声有固定有效的表演系统和独到的语言体系,并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广泛 的社会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相声属于近代民俗文化,它和“国学”相比,对近现代生活尤其是草根百姓 的作用更为直接一些。 C.相声演员在用传统逗乐模式来逗乐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现场效果。一般来说 逗乐的量越大,对观众的刺激力和逗笑力的力度也就越大,现场效果也就越好。 D.相声起源于北方民间,是从民间生活和低层民众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曲艺形式 后来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了很多的精英文化内容。 11.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各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郭德纲:今天相声的另一种说法 作为起源于北方民间的一种曲艺形式,相声实际上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它也有百余年的历史,而且形成了固定有效的表演系统和 独到的语言体系,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它本来是从民间生活 和低层民众中自然生长出的一种娱乐形式,但也逐渐融入了大量精英文化的内 容。比较“国学”,它对近现代社会生活尤其是草根百姓的作用更为直接一些。 它在新世纪焕发出巨大的生机,毫无疑问,相声的这次复兴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 和郭德纲的努力和成就有关。 在继承方面,郭德纲不仅学习了大量传统相声段子,他还继承了许多传统民俗文 化的其他技能。他学习过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擅长文丑和铜锤的角色。 掌握了大量的艺术材料,具备了深厚的表演能力。还有,在曲艺之外郭德纲对于 我国民俗文化中的其他内容甚感兴趣并阅习不已。更为难得的是,他阅读了许多 古书,在微博和相声中多次提到他读《论语》《史记》《明史》之类的话。平心 而论,在相声演员中,他对传统文化所下功夫之深是少见的。 在创新方面,郭德纲至少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成就。一是将大量现实生活的时新内 容融入了相声。他的相声语言中包含了许多时下最为流行的语言,比如“喜羊 羊”、“熟女”、“元芳,你怎么看?”等,他的相声名字叫《元芳江南 style》 《小萝莉》《屌丝青年之男儿当自强》等。他的相声内容中也有许多新鲜的现实 生活元素,比如,皮鞋很忙,又做胶囊又做果冻。这些近年来我们现实生活中的 热点焦点问题,在他的相声中得到艺术的改造和再现,起到了很好的现场效果。 二是创造力独到的郭氏相声特色。郭氏逗乐法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基本上 还是相声艺术的传统模式,关键在于量上的差异;较之于前辈演员,郭德纲将更 为密集的包袱、更为迅捷的反应能力、更为快速的节奏、更为丰富夸张的语言及 极尽其能的铺排推衍运用到其相声中去,因此对观众形成了更大的刺激力和逗笑 力。在这个时代,物质的丰富和欲望的放纵已经远远超越以前的时代,人们的神 经和感官需要获得更大更频繁的刺激,才能获得较好的满足。而郭氏相声正好符 合这个时代相当一部分人这样的需求结构。与之相对比,其前辈甚至同辈演员绝 大多数不具备这样强的刺激能力,所以无法更好地赢得市场和观众。而这正好彰 显出郭氏相声的独到之处。 可以说,继承和创新是郭德纲相声最为重要的动力因素,二者相反相成地在艺术 方面推动郭德纲走向成功。 (《博览群书》2013.4) 10.下列对“相声”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 A.相声有固定有效的表演系统和独到的语言体系,并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广泛 的社会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相声属于近代民俗文化,它和“国学”相比,对近现代生活尤其是草根百姓 的作用更为直接一些。 C.相声演员在用传统逗乐模式来逗乐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现场效果。一般来说, 逗乐的量越大,对观众的刺激力和逗笑力的力度也就越大,现场效果也就越好。 D.相声起源于北方民间,是从民间生活和低层民众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曲艺形式, 后来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了很多的精英文化内容。 11.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各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作为相声演员,郭德纲对曲艺之外的中国民俗文化非常感兴趣,可见,他不 仅是一个曲艺大师,更是一位民俗文化大师 B.郭德纲在相声中改造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创造了不同于其 他相声演员的独到的郭氏逗乐手法。 C.郭德纲的前辈甚至同辈相声演员的相声,如果不能对观众的神经和感官造成 强大的频繁的刺激,就不可能赢得市场和观众。 D.郭氏相声逗乐法基本沿用传统模式,它的成功不是因为逗乐手法新奇,而是 因为刺激力正好符合了物质丰富和欲望放纵的时代相当一部分人的需求。可见, 推陈出新是相声艺术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12.郭德纲在相声艺术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 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目送(台湾)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 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 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 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 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 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一一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 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 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1]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 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 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 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 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 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 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一一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 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
A.作为相声演员,郭德纲对曲艺之外的中国民俗文化非常感兴趣,可见,他不 仅是一个曲艺大师,更是一位民俗文化大师。 B.郭德纲在相声中改造和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创造了不同于其 他相声演员的独到的郭氏逗乐手法。 C.郭德纲的前辈甚至同辈相声演员的相声,如果不能对观众的神经和感官造成 强大的频繁的刺激,就不可能赢得市场和观众。 D.郭氏相声逗乐法基本沿用传统模式,它的成功不是因为逗乐手法新奇,而是 因为刺激力正好符合了物质丰富和欲望放纵的时代相当一部分人的需求。可见, 推陈出新是相声艺术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12.郭德纲在相声艺术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 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 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目 送(台湾)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 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 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 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 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 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 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 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 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1]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 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 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 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 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 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 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 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