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漳州八校高三年第四次联考语文科试卷(2014.05.04) 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19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三)命题人:角美中学许君胜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3)是日也,天朗气清, 。(王羲之《兰亭集序》)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所守或匪亲, (李白《蜀道难》) (6)自李唐以来, 。(周敦颐《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 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 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 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 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 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 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 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流出汁液), 为瘿肿(生出赘瘤),为樛屈(枝干弯曲),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 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 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 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 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 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 特:只 B.而名之曰“尚节之 亭 名:命名,起名 C.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相信 故让国,大节 也 让:辞让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为人之“节”看法的一组是(3 分)( ①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②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2014 届漳州八校高三年第四次联考语文科试卷 (2014.05.04) 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 19 小题。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三)命题人:角美中学 许君胜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1.背诵默写(6 分,每处 1 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诗经·氓》) (2)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所守或匪亲,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自李唐以来,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尚节亭记 刘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 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 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 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 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 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 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 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流出汁液), 为瘿肿(生出赘瘤),为樛屈(枝干弯曲),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 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 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 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 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 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 特:只 B.而名之曰“尚节之 亭” 名:命名,起名 C.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相信 D.故让国,大节 也 让:辞让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为人之“节”看法的一组是(3 分)( ) ①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②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④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⑤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⑥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 了转移的时机。 B.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 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之亭” 的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道 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作者于记叙描写中饱含感情,由“观而喜之”到“安得不喜之哉”,再到“岂 苟然哉”,赞赏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间。既是对黄中立的期许,也隐隐传达 了自己的心志。 5.翻译原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3分) (2)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多极凉冷 (宋)韩澆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1)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二字运用的妙处。(3分) 答 (2)诗题为“雨多极凉冷”,为什么读后却无瑟缩之感?请结合尾联作简要分 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双桥镇农民暴动时,吴荪甫、孙吉人和王和甫等人正在上海筹建“益中信托 公司”,企图吞并中小企业。而后,吴荪甫抽回双桥镇资金的计划落空,赵伯韬 又堵住吴荪甫的去路。慑于压力,杜竹斋退出“益中”并站在赵伯韬的一边,“益 中”便成了赵伯韬的囊中之物。(《子夜》)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④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⑤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⑥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 了转移的时机。 B.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 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之亭” 的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道 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作者于记叙描写中饱含感情,由“观而喜之”到“安得不喜之哉”,再到“岂 苟然哉”,赞赏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间。既是对黄中立的期许,也隐隐传达 了自己的心志。 5.翻译原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3 分) (2)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分) 雨多极凉冷 (宋)韩淲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1)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二字运用的妙处。 (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诗题为“雨多极凉冷”,为什么读后却无瑟缩之感?请结合尾联作简要分 析。(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双桥镇农民暴动时,吴荪甫、孙吉人和王和甫等人正在上海筹建“益中信托 公司”,企图吞并中小企业。而后,吴荪甫抽回双桥镇资金的计划落空,赵伯韬 又堵住吴荪甫的去路。慑于压力,杜竹斋退出“益中”并站在赵伯韬的一边,“益 中”便成了赵伯韬的囊中之物。(《子夜》)
B.连长太太入住高家的时候,觉新、觉慧因阻止不力挨众人责骂,克明、克安、 克定三兄弟则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态度。克明心怀鬼胎,心术不正:克安正统刚直, 仍有士大夫的不屈:克定明哲保身,毫无气节。(《家》) C.聂赫柳多夫相信了别人所说的玛丝洛娃同医师调情而被逐出医院,对她很反 感。他让玛丝洛娃在告御状的状子上签字。但当他看着玛丝洛娃忍着哭泣的样子, 又怜惜起她来,再次向她表示自己跟她去西伯利亚的决心。(《复活》) D.葛朗台死后,欧也妮变得富有了,而她需要的是温暖和爱情。许多客人来访 大家暗示她要找一个能干的丈夫。她一直盼望査理归来,她把他留给她的首饰盒, 当作随身的宝物。七年来,他杳无音讯。(《欧也妮·葛朗台》) E.深夜一点钟,伽西莫多终于等到弗比斯。弗比斯却不愿再见爱斯美拉达,他 对伽西莫多的诉说不屑一顾,策马远去。伽西莫多回到圣母院,将实情告知爱斯 美拉达,希望她死心,但爱斯美拉达表示愿意一直等下去。(《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 复见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纳 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 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许攸背弃袁绍的原因有哪些?他投奔曹操后献上什么计策?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5分) 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道:“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 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 “老爷”是谁?请简述这一件“为难的事”的始末。 选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列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 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ks5u (2)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 啜也 (《孟子·离娄上》) 【注】①馁:饥饿。②禄:做官的俸禄。③乐正子,子敖:人名。④啜:吃喝。 (1)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与孟子对学习终极目标的共同看法。(2分) (2)请结合上文分析孔孟如何看待学习与谋生的关系。(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B.连长太太入住高家的时候,觉新、觉慧因阻止不力挨众人责骂,克明、克安、 克定三兄弟则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态度。克明心怀鬼胎,心术不正;克安正统刚直, 仍有士大夫的不屈;克定明哲保身,毫无气节。(《家》) C.聂赫柳多夫相信了别人所说的玛丝洛娃同医师调情而被逐出医院,对她很反 感。他让玛丝洛娃在告御状的状子上签字。但当他看着玛丝洛娃忍着哭泣的样子, 又怜惜起她来,再次向她表示自己跟她去西伯利亚的决心。(《复活》) D.葛朗台死后,欧也妮变得富有了,而她需要的是温暖和爱情。许多客人来访, 大家暗示她要找一个能干的丈夫。她一直盼望查理归来,她把他留给她的首饰盒, 当作随身的宝物。七年来,他杳无音讯。(《欧也妮·葛朗台》) E.深夜一点钟,伽西莫多终于等到弗比斯。弗比斯却不愿再见爱斯美拉达,他 对伽西莫多的诉说不屑一顾,策马远去。伽西莫多回到圣母院,将实情告知爱斯 美拉达,希望她死心,但爱斯美拉达表示愿意一直等下去。(《巴黎圣母院》) 8. 简答题。(选做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 复见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纳 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 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许攸背弃袁绍的原因有哪些?他投奔曹操后献上什么计策?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5 分) 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道:“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 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 “老爷”是谁?请简述这一件“为难的事”的始末。 选第( )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列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1)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①在其中矣;学也,禄②在其中矣。君 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ks5u (2)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③来,徒啜④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 啜也。” (《孟子·离娄上》) 【注】①馁:饥饿。②禄:做官的俸禄。③乐正子,子敖:人名。④啜:吃喝。 (1)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与孟子对学习终极目标的共同看法。(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请结合上文分析孔孟如何看待学习与谋生的关系。(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珍重那些“无用”的阅读 陈佳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问自己一句:为什么读书? 每个人都能给出若干个理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指引人生的灯塔, 书籍是抚慰心灵的鸡汤……书籍的功用如此之大。然而,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却 往往更注重实用: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茫茫,各取所需的阅 读要的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更便捷的数字阅读,攻势凌厉地抢占着传 统阅读市场,浅读、速读、泛读成为新的阅读趋势,“好读书,不求甚解”,我 们的阅读行为正悄然发生着急剧变化 读书的功用显而易见。然而,除了信息和知识,书籍还带给我们思想和审美。法 国人夏尔·丹齐格在《为什么读书》一书中说:“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 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读书毫无用处。正因为这个,读书才是 件大事。”“无用”的阅读常常萌芽于一颗对世界敏感而好奇的心,当求知的欲 望带领着人类穿过重重迷雾后,收获的是一种别开生面的人生境界。 “无用”的阅读不是生存或者生计所必需的。2012年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时,人们希望通过他的获奖,“唤起国人对好书的热爱,走进书本,沉湎其中 重回20世纪70年代的阅读时光。”在那个时代,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 多少青年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无用”的阅读看似无用,但一定会留下痕迹。它就像一种文化的渗透,缓慢 恒久、绵密。因为无故乱翻书,因为不带任何阅读的预期,因为起于一种非功利 的自发行为,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当女作家铁凝还是一个 少年时,她读到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扉页上的题记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 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时,深受震动, 她说“这两句话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 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阅读的重量不仅是来自于它给你实际生活的帮助,有时更来自于它对心灵造成的 重击。“无用”的阅读可以跳脱自己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存在;“无用” 的阅读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让我们收获“最难风雨故人来”的感动。一本好书, 从来不会因为它的表面“无用”而折损了它的价值。当又一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 际,让我们把阅读当作是一种心境的解放,多做一些无目的的阅读、休闲的阅读 而不是说纯粹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为了完成一门学业,为了考到一个文凭而去阅 读。希望阅读能与生活始终相伴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4月23日) 10.下列对文本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书籍的功用虽然很多,但现实中人们看中的大多是它的实用功能 B数字阅读能够抢占传统阅读市场,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便捷性。 C第三段引用夏尔·丹齐格的话语是为了论证“读书是毫无用处的” D第五段叙铁凝之事恰当地论证了非功利阅读行为可带给人的收获。 11.文本第二段说,“我们的阅读行为正悄然发生着急剧变化”,请具体说明“阅 读行为”出现了哪些方面的变化?(3分)ks5u
珍重那些“无用”的阅读 陈佳冉 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问自己一句:为什么读书? 每个人都能给出若干个理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指引人生的灯塔, 书籍是抚慰心灵的鸡汤……书籍的功用如此之大。然而,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却 往往更注重实用: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茫茫,各取所需的阅 读要的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更便捷的数字阅读,攻势凌厉地抢占着传 统阅读市场,浅读、速读、泛读成为新的阅读趋势,“好读书,不求甚解”,我 们的阅读行为正悄然发生着急剧变化。 读书的功用显而易见。然而,除了信息和知识,书籍还带给我们思想和审美。法 国人夏尔·丹齐格在《为什么读书》一书中说:“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 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读书毫无用处。正因为这个,读书才是一 件大事。”“无用”的阅读常常萌芽于一颗对世界敏感而好奇的心,当求知的欲 望带领着人类穿过重重迷雾后,收获的是一种别开生面的人生境界。 “无用”的阅读不是生存或者生计所必需的。2012 年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时,人们希望通过他的获奖,“唤起国人对好书的热爱,走进书本,沉湎其中, 重回 20 世纪 70 年代的阅读时光。”在那个时代,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 多少青年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无用”的阅读看似无用,但一定会留下痕迹。它就像一种文化的渗透,缓慢、 恒久、绵密。因为无故乱翻书,因为不带任何阅读的预期,因为起于一种非功利 的自发行为,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当女作家铁凝还是一个 少年时,她读到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扉页上的题记: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 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时,深受震动, 她说“这两句话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 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阅读的重量不仅是来自于它给你实际生活的帮助,有时更来自于它对心灵造成的 重击。“无用”的阅读可以跳脱自己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存在;“无用” 的阅读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让我们收获“最难风雨故人来”的感动。一本好书, 从来不会因为它的表面“无用”而折损了它的价值。当又一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 际,让我们把阅读当作是一种心境的解放,多做一些无目的的阅读、休闲的阅读, 而不是说纯粹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为了完成一门学业,为了考到一个文凭而去阅 读。希望阅读能与生活始终相伴。 (选自《光明日报》2013 年 4 月 23 日) 10.下列对文本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书籍的功用虽然很多,但现实中人们看中的大多是它的实用功能。 B 数字阅读能够抢占传统阅读市场,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便捷性。 C 第三段引用夏尔·丹齐格的话语是为了论证“读书是毫无用处的”。 D 第五段叙铁凝之事恰当地论证了非功利阅读行为可带给人的收获。 11.文本第二段说,“我们的阅读行为正悄然发生着急剧变化”,请具体说明“阅 读行为”出现了哪些方面的变化?(3 分)ks5u
12.结合文本,简要阐述“无用阅读”的价值。(3分)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寒夜生花 迟子建 ①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摄氏三十七八度之间。世界看似 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 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过年 ②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③是霜花 ④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 冽,室内温度只有摄氏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 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⑤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 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 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 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 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 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一一房屋、水井、田地、 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 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⑥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 里也有离人的眼泪! ⑦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也是最黑暗的时节。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好 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白昼 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它们中的一部分, 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在明净 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⑧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 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就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 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 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 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⑨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 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 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 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 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
12.结合文本,简要阐述“无用阅读”的价值。(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寒夜生花 迟子建 ①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摄氏三十七八度之间。世界看似 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 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过年。 ②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③是霜花! ④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 冽,室内温度只有摄氏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 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⑤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 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 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 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 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 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 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 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⑥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 里也有离人的眼泪! ⑦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也是最黑暗的时节。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好 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白昼 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它们中的一部分, 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在明净 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⑧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 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就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 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 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 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⑨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 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 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 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 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