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前言 《中国税制》一书是2002年5月与复旦大学出版社达成出版意 向的,而到书稿正式交付出版,时光已过去了3年多。我们为什么用 了3年多的时间完成此书?究其原因,除了作者其他工作任务繁忙 使得写作经常被打断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一直在思索怎样使这 本书能够富有新意。毋庸讳言,国内已有不少优秀的介绍中国税制 的著作,如果我们的书没有新的内容,没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没有必 要出版。而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不外乎有两个途径:一是国家 税收制度的调整或改革赋予我们新的内容;二是通过研究发现新的 视角,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中国税制》,我们认为至少已形成 了两个较为突出的特点。 第一,本书反映了我国1994年以来税制调整的最新情况,特别 是反映了2004年启动的新一轮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其中比较重 要的新内容包括新开征的车辆购置税制度、对合伙企业合伙人征收 个人所得税的制度、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规定、个人所得 税免征额和申报制度调整的规定、2005年房地产税制调整的内 容等 第二,本书增加了对税收制度的细节的介绍和分析,这主要是通 过第七章“行业和政策性税收制度”来体现的。一个国家的税收体系 往往是为实现政府的多元化的政策目标服务的,而从每一个目标出 发又会形成涉及多个税种的一系列的具体规定。我们认为理解这些
!"#$ %&'()*+ $ %,-. /0123$45067489:; <=>4?@ABCDEFGH&'IJKLMN<O PQRSTUVWXYZ!T[\]^_` a4bc&'dTUZedTfghijkdTl GOmnopMNqrs [DtTmnuvw xyz{|}~&'UZe"/ U fghi J5OP&'(\! $mn(hH P$& z{Uh $ U}~GZe0F GUZe ¡U¢£¤¥¦§y ¨©ª«¬©ª£x n®=y ¯°±²³´µ¶·¸¹º» n®= ¼£½¾¿Àyz{º» Á±Âz{Z eà P´Ä$¨xyÅÆ_`¾ÇÈOG "ÉÊ Ë¬¾ÌÍÎxyÏ nwxÏÐ ÑÑ(Ò ÌÓ%ÔÕÌÍÖ×9ØÙnÖ ÚÛÜÝ%nÞÐßàϺ»&'(qO
4/中国税制/2 HONGGUOSHUIZHI 体现政府特定政策目标的规定对于全面认识我国的税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专 辟了一章来介绍我国的金融税制、房地产税制、环境税制、科技税制和涉外税制这五 个受到较广泛关注而又有一定复杂性的行业和政策性税收制度 此外,由于2004年启动的新一轮税制改革是分步进行的,不少改革方案还处于 讨论和研究之中,社会各界对此都十分关注。我们在第八章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税 收理论界对于新一轮税制改革的主要看法,为读者把握我国税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 供参考。 总体上说,我们希望本书能完整地介绍中国的税收制度,全书不仅涵盖了现行 的各个税种,还理出了其历史发展脉络,并补充了港澳台税制的内容。为了使读者 深入理解现行税制,我们在第三至六章介绍现行税制的部分几乎每个要点后都举了 实例,并在章末附了大量习题。 我们还希望能以流畅简明的语言使有些繁琐的税制规定变得通俗易懂,当然这 点是否做到了,还有待读者进行评判 我们写作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章,简要概括关于税收制度的基础理论; 第二章,回顾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三至六章,介绍中国现代税收制度的具体规定 第七章,介绍中国的行业和政策性税收制度; 第八章,简析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第九章,补充介绍我国港澳台地区税收制度。 参与本书写作的人员有:杜莉(第一、第二章)、徐晔(第三、第四章)、方倩(第五 第六章)、宋芳(第七章)、侯志宏(第八章)、孙琳(第九章),由杜莉设计提纲,提出写 作思路并将各章修改定稿 本书写作中参考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著作和文章,在此一并致谢。 限于作者水平,本书一定还有不少缺陷,敬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2005年11月于复旦 002
! "#$ %&'( )*+,-./012%0 '34567891:;89 %<=>?@ !ABC"# !$D % 6789E&'FGH()*I+J, -./ 012A34KLMNO# !>L:5671 )P%QR89I+:;<=>?@ASTFUGH BC%V1ABCDWE !1FGXY)ZH!I [J<BKL\MN] A34M^OP#QR_U.S`TUabVWX$Y( ZZ[*.\GH1]^ Acd_Ke` C#af_b% Cgcd>89e9 CDWE !>fh Ci !>12%0 C"#j>6789EJ Cg=> !?@A#k .lKLcdmh.ijCCgklCDCmnC CEopCiqrsC"tuCgijvw,x,Qc de`<yz8n KLcd>./:;opHqd%{B<|} ~dHKL.:;GH%o ]r
第三版说明 《中国税制》一书2006年1月出版后,不足半年便售罄。这充分体现了读者对中 国税收制度及其最新调整情况的关注。鉴于本书交稿后至今我国税收制度又发生 了若干重要变化,我们特将本书修订再版。 我们的修改主要体现了以下税制调整内容: (1)2005年底至2006年上半年《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法规对个人所得税 费用扣除标准的进一步明确; (2)2005年底正式取消农业税; (3)2006年2月取消农业特产税; (4)2006年2月取消屠宰税; (5)2006年4月开征烟叶税; (6)2006年4月消费税税目、税率的重大调整; (⑦)2006年6月调整房地产营业税有关政策。 相应地,我们所修改的内容有: 第二章第四节、笫三章第四节、第四章笫二节、第六章第四节、第七章第二节、第 八章第二节、附录一、部分习题和答案以及其他个别文字错误。 希望本次改版能适应学科发展与教学的需要,同时再次敬请读者和专家批评 指正。 编者 2006年7月于复旦
!"# $%& '()$*+ $*,-(./0 # 12345671234 89:; !" <=#$%> #$%>+? #$&' @A() $B *'C DE?+>F GH ,-E$*3,/0F IJKI.L I/KI.L I.KIJL I0KI.L IMKIJL I 1KIJL 23 45NO67.P1Q89:; <= >,R?-S@&ATBSC(DU>EFOGVHI J<
第三版说明 鉴于我国近年来正处于新一轮税制改革的进程中,《中国税制》第二版出版后我 国又推出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合并等重大税制改革措施。为使读者能及时了解 中国税制的最新状况,我们将《中国税制》第二版再次进行了修订。 与第二版相比,第三版修改体现的重大税制调整措施主要有 (1)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 (2)个人所得税中利息所得税率的调整、工资薪金等税目费用扣除标准的调整 (3)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调整; (4)耕地占用税的调整; (5)将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合并调整为车船税; (6)香港遗产税的取消。 相应地,我们所修改的内容主要有 第二章第四节、第四章第二、第三节、第五章第二、第三、第四节、第七章第一、第 二、第三、第四节、笫八章第一、第二节、第九章笫一节、附录一、部分习题和答案、其 他个别文字错误。另外,第二版中第四章第四节、第七章第五节和第八章第三节内 容删去。 对于本书仍然需要改进之处,敬请各位读者和专家不吝指正。 编者 2008年6月于复旦
!"#$%&' ()* + ,-./ 01 234 56 01 7 89:;<01 =!9 01 =!9 01 >"!9 ?>"!9#$ 01 >" %&'@ () *=*A234 B+C +B C ,B +C DB +C -B C .BC /0 1E2F?34 G H5I56789+B+C DB,C?-BC A:J KLM;<=3>?@AB"#?CNODE
第四版说明 《中国税制》笫三版出版至今已三年有余,这期间我国税制经历了增值税转型改 革和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主要税种的重要调整,我国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的税制 也有多项重大变化。为使本书能适应中国税制的最新情况,我们决定将《中国税制》 第三版再次修订 与第三版相比,第四版修订体现的重大税制调整措施主要有 (1)增值税转型改革; (2)燃油产品的消费税调整; (3)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次修正; (4)车船税法颁布; (5)上海和重庆的房产税改革试点; (6)城市房地产税和筵席税废止; (⑦)港澳台税制的调整。 相应地,我们所修改的内容主要有: 第二章第四节、笫三章第二、第三、第四节、第四章第二节、第五章第二节、第六 章第三四节、第七章第二节、笫八章、第九章、附录一、附录三、部分习题和答案、其他 个别文字错误 对于本书仍然需要改进之处,敬请各位读者和专家不吝指正 编者邮箱为:xuye@fudan.edu.cn和lidu@fudan.edu.cn,欢迎广大读者来信 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编者 2011年9月于复旦
!" #$ % &'()*+,-./0123 4567 &!" 8! !" "#9 :$"%& '( );8*< +,;#8-./0 !" #1=> ?@A@?A@?A1@?A# @AB@?A2@3@45C456D7E89FG H:;<= I>*+?@ABCDEFGHJKILMJK9 LKMN( OPQ&JKN 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