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三中、南靖二中2010届高三年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语基80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歌曰:桂棹兮兰 桨 。(苏轼《赤壁赋》)) ?只是 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人生如梦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3) 老大嫁作商人 妇。(白居易《琵琶行》) 仰观宇宙之 大 (王羲之《兰 亭集序》) (4)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 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有学, 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
福建省漳州三中、南靖二中 2010 届高三年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Ⅰ卷 (语基 80 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 分) (1)歌曰:桂棹兮兰 桨, 。(苏轼《赤壁赋》)) ?只是 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人生如梦,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3) ,老大嫁作商人 妇。(白居易《琵琶行》) 仰观宇宙之 大, 。(王羲之《兰 亭集序》) (4)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 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上元初,结庐苕 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 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 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 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痛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 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 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 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 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 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与皇甫补阙 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 之丽则”’。远墅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 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 月而已。”集并《茶经》今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洁其行而秽其迹 秽:使……污秽 B.貌寝,口吃而辩 寝:丑陋 C.诵古诗,裴回至月黑 裴:长衣下垂的样子 D.羽野服挈具而入 野服:穿田野人 的服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羽虽是竟陵禅师智积在河边捡到的,但他并不想跟随智积削发为僧 他生性诙谐,曾任优伶的老师 B.陆羽的名字是他自己从《易经》卦辞中取得的,他尽管口吃,但很善 辩。他治学严谨,待人守信 C.陆羽写了《茶经》后,人们便称他为“茶仙”,茶商还用陶瓷铸他的 像,把他当作神来祭祀 D.茶商每卖十件茶具,便送人一具陆羽瓷像,为防止自己被人当作摇钱 树,陆羽写了一部《毁茶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5分) (2)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4分)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上元初,结庐苕 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 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 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 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痛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 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 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 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 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 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与皇甫补阙 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 之丽则”’。远墅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 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 月而已。”集并《茶经》今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洁其行而秽其迹 秽:使……污秽 B.貌寝,口吃而辩 寝:丑陋 C.诵古诗,裴回至月黑 裴:长衣下垂的样子 D.羽野服挈具而入 野服:穿田野人 的服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陆羽虽是竟陵禅师智积在河边捡到的,但他并不想跟随智积削发为僧, 他生性诙谐,曾任优伶的老师。 B.陆羽的名字是他自己从《易经》卦辞中取得的,他尽管口吃,但很善 辩。他治学严谨,待人守信。 C.陆羽写了《茶经》后,人们便称他为“茶仙”,茶商还用陶瓷铸他的 像,把他当作神来祭祀。 D.茶商每卖十件茶具,便送人一具陆羽瓷像,为防止自己被人当作摇钱 树,陆羽写了一部《毁茶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5 分) (2)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4 分)
(三)阅读下面二首诗歌,完成5、6题。(6分) 春 新年都未见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5.试分析“都”“惊”在韩诗中的表达效果(3分) 6.两诗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首诗简析其妙处。(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得胜 之兵,往西追袭,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 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B.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看探舂是个姑娘,又是庶出,自恃是邢夫人的 陪房,便趁势作脸,掀起探春的衣襟,结果,挨了探春一耳光,还遭到侍书的挖 苦。凤姐见此情景,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红楼梦》) 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 声哭起来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 待,要去讲道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 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家》) D.“我的天啊!咱们这位女主人比鹞子还轻巧呢!最灵活的果都巴人或墨西哥 人上高鞍也没她这本领。……” 堂吉诃德要去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公主,可是桑丘却把路过的三个村姑说成是 杜尔西内娅和随从。堂吉诃德便跪下大献殷勤,他看到那位被认作杜尔西内娅的 村姑被驴儿掀翻在地,还一味地加以赞美,说了上述一番话。(《堂吉诃德》 E.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蓬风所长自告奋勇要去打 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 死了,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欧也妮·葛朗台》)
(三)阅读下面二首诗歌,完成 5、6 题。(6 分)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见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 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5.试分析“都”“惊”在韩诗中的表达效果(3 分) 6.两诗都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首诗简析其妙处。(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 分)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得胜 之兵,往西追袭,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 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B.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看探春是个姑娘,又是庶出,自恃是邢夫人的 陪房,便趁势作脸,掀起探春的衣襟,结果,挨了探春一耳光,还遭到侍书的挖 苦。凤姐见此情景,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红楼梦》) C.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 声哭起来。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 待,要去讲道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 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家》) D.“我的天啊!咱们这位女主人比鹞子还轻巧呢!最灵活的果都巴人或墨西哥 人上高鞍也没她这本领。……” 堂吉诃德要去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公主,可是桑丘却把路过的三个村姑说成是 杜尔西内娅和随从。堂吉诃德便跪下大献殷勤,他看到那位被认作杜尔西内娅的 村姑被驴儿掀翻在地,还一味地加以赞美,说了上述一番话。(《堂吉诃德》) E.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蓬风所长自告奋勇要去打 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 死了,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凡是读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忘不了这个情节,雨果写道: 个畸形的人保护一个不幸的人,卡西莫多搭救了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女囚,这本 身就是一件感人肺腑的壮举,这是自然与社会造成的两个极端的不幸在此相遇相 助 女囚困什么事被判处死刑?卡西莫多的这个壮举是什么?请简要叙 述 (2)请讲述“孔明三气周瑜”故事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 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 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 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 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 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9.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10.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 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3分) 、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笔墨祭 余秋雨
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1)凡是读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忘不了这个情节,雨果写道: 一个畸形的人保护一个不幸的人,卡西莫多搭救了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女囚,这本 身就是一件感人肺腑的壮举,这是自然与社会造成的两个极端的不幸在此相遇相 助。 女囚困什么事被判处死刑?卡西莫多的这个壮举是什么?请简要叙 述。 (2)请讲述“孔明三气周瑜”故事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 (6 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 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 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 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 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 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公孙丑下》) 9.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10.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 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3 分) 三、现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3 题。 笔 墨 祭 余秋雨
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许多性格柔弱的文 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中国传统文人面 壁十年,博览诸子,行迹万里,宦海浮沉,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混沌的秘 仪,不可轻易窥探;而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 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赵孟頫,他的书法确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却又嶙嶙峋峋 地有着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见到一幅赵孟頫的墨迹, 乍看全是赵孟頫,但仔细一看,这个过于纯净的赵孟頫就不可能是赵孟頫。赵孟 頫学过二王,学过李北海,学过褚河南,没有这些先师们的痕迹,赵孟頫只剩下 一种字形,显然是赝品。 这个论断着实高妙。像赵孟頫这么复杂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结构汇聚和融化 的结果。已经汇聚、融化成了一个卓然独立的大家,竟可以一一寻其脉络,并在 墨迹上指认出来。这种现象,与人们平时谈艺时津津乐道的“融汇百家而了无痕 迹”正好相悖。这里,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 “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情况也是有的,主要出现在早期创业者群体中,如王 羲之,曾悉心学习过卫夫人的书法,后来又追慕钟繇和张芝,还揣摩过其他许多 秦汉以来的碑迹。他自称隶胜钟而草逊张,终于融会贯通而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 峰巅。要在王羲之行书中—一辨认出他师法过的前代书家的痕迹,不太容易。但 是,当高峰树起之后,它就成了后世书家不能不继承的遗产。继承者又成了高峰, 遗产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叠的迷宫,使代代子孙既富足又惶恐,即使力求创新 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苏东坡算是敢于独立创新的了,但清代翁方纲一眼看破, 说苏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带有晋贤风味的那一种。二王余绪的远代流注,连苏东坡 也逃不过。 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 总摄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本该健全而响 亮的文化人格越来越趋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 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成一种承传性的定势。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 履维艰。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从于群体惰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 渐渐压弯。请看,仅仅是一枚毛笔,就负载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删改)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书法艺术体现了美,但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不一定能反映出书法家的 品性。B.傅青主认为,赵孟頫的书法虽有甜媚之弊,却嶙嶙峋峋地有许多前人 风范的沉淀。C.一幅书法作品,如果无法找出师承的痕迹,过于纯净,那么这 幅墨迹显然是赝品。D.中国文化,既想努力摆脱前人的规范,展现个性,又不 能不模仿前人,接受遗产。 E.本文作者认为,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使中国文人完全失去了自己独 立的人格
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许多性格柔弱的文 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中国传统文人面 壁十年,博览诸子,行迹万里,宦海浮沉,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混沌的秘 仪,不可轻易窥探;而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 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赵孟頫,他的书法确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却又嶙嶙峋峋 地有着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见到一幅赵孟頫的墨迹, 乍看全是赵孟頫,但仔细一看,这个过于纯净的赵孟頫就不可能是赵孟頫。赵孟 頫学过二王,学过李北海,学过褚河南,没有这些先师们的痕迹,赵孟頫只剩下 一种字形,显然是赝品。 这个论断着实高妙。像赵孟頫这么复杂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结构汇聚和融化 的结果。已经汇聚、融化成了一个卓然独立的大家,竟可以一一寻其脉络,并在 墨迹上指认出来。这种现象,与人们平时谈艺时津津乐道的“融汇百家而了无痕 迹”正好相悖。这里,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 “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情况也是有的,主要出现在早期创业者群体中,如王 羲之,曾悉心学习过卫夫人的书法,后来又追慕钟繇和张芝,还揣摩过其他许多 秦汉以来的碑迹。他自称隶胜钟而草逊张,终于融会贯通而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 峰巅。要在王羲之行书中一一辨认出他师法过的前代书家的痕迹,不太容易。但 是,当高峰树起之后,它就成了后世书家不能不继承的遗产。继承者又成了高峰, 遗产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叠的迷宫,使代代子孙既富足又惶恐,即使力求创新 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苏东坡算是敢于独立创新的了,但清代翁方纲一眼看破, 说苏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带有晋贤风味的那一种。二王余绪的远代流注,连苏东坡 也逃不过。 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 总摄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本该健全而响 亮的文化人格越来越趋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 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成一种承传性的定势。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 履维艰。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从于群体惰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 渐渐压弯。请看,仅仅是一枚毛笔,就负载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节 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删改)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 分) A.书法艺术体现了美,但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不一定能反映出书法家的 品性。B.傅青主认为,赵孟頫的书法虽有甜媚之弊,却嶙嶙峋峋地有许多前人 风范的沉淀。C.一幅书法作品,如果无法找出师承的痕迹,过于纯净,那么这 幅墨迹显然是赝品。D.中国文化,既想努力摆脱前人的规范,展现个性,又不 能不模仿前人,接受遗产。 E.本文作者认为,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使中国文人完全失去了自己独 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