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技术创新文化建设,培育多元包容、尊重创新、宽容失败、良 性竞争的科研文化。完善能源新技术、新模式等知识产权创造、运 用、管理、保护机制。完善能源技术标准体系,推动能源自主创新 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建立健全能源技术装备标准、检测、认证和 质量监督组织体系,保障能源技术装备质量。加强能源技术创新成 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强化对能源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激励 完善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能源技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能 源技术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评价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 突出创新绩效评价。 (二)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建立健全企业主导的能源技术 创新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 源技术创新领军企业,推动企业成为能源技术与能源产业紧密结合 的重要创新平台。健全国有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能源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切实推动国 有能源企业成为重大能源技术装备研制和工程应用的主体。鼓励民 营企业开展能源技术创新,积极承担国家能源技术创新任务。完善 能源领域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等创新服务体系,鼓励能源领域中小 微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局面。鼓 励围绕重点和新兴能源技术领域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三)夯实能源技术创新基础。深化能源领域科研院所分类改 革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源头
15 能源技术创新文化建设,培育多元包容、尊重创新、宽容失败、良 性竞争的科研文化。完善能源新技术、新模式等知识产权创造、运 用、管理、保护机制。完善能源技术标准体系,推动能源自主创新 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建立健全能源技术装备标准、检测、认证和 质量监督组织体系,保障能源技术装备质量。加强能源技术创新成 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强化对能源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激励。 完善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能源技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能 源技术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评价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 突出创新绩效评价。 (二)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建立健全企业主导的能源技术 创新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 源技术创新领军企业,推动企业成为能源技术与能源产业紧密结合 的重要创新平台。健全国有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能源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切实推动国 有能源企业成为重大能源技术装备研制和工程应用的主体。鼓励民 营企业开展能源技术创新,积极承担国家能源技术创新任务。完善 能源领域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等创新服务体系,鼓励能源领域中小 微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局面。鼓 励围绕重点和新兴能源技术领域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三)夯实能源技术创新基础。深化能源领域科研院所分类改 革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源头
创新主力军地位,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基础研究 和重大战略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依托骨干能源企业、高校和 科硏院所建设一批国家能源技术创新平台,探索建立新型的组织结 构和运行机制。完善能源领域军民技术融合政策制度,加速核能、 航空航天等领域符合条件的军用技术向能源领域转化应用。组织实 施能源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 培养体系。抓好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一批站在世界能 源技术前沿、勇于创新的技术带头人。培育一批具有宏观战略思维 和市场思维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四)完善技术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政府 性基金对能源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深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 管理改革,强化对能源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的支持。推动 企业成为能源技术研发投入主体,鼓励企业自主投入开展能源重大 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研究设立能源产业科技创 新投资基金,支持能源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引导风 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攴持能源技术创新。深化金融领域改革, 拓宽能源技术创新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 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能源技术重点领域的支持力 度 (五)创新税收价格保险支持机制。实施有利于能源技术创新 的税收政策,完善能源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切实减轻能源企业 税收负担。研究按照“一案一策”的原则,针对能源技术创新示范
16 创新主力军地位,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基础研究 和重大战略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依托骨干能源企业、高校和 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能源技术创新平台,探索建立新型的组织结 构和运行机制。完善能源领域军民技术融合政策制度,加速核能、 航空航天等领域符合条件的军用技术向能源领域转化应用。组织实 施能源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 培养体系。抓好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一批站在世界能 源技术前沿、勇于创新的技术带头人。培育一批具有宏观战略思维 和市场思维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四)完善技术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政府 性基金对能源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深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 管理改革,强化对能源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的支持。推动 企业成为能源技术研发投入主体,鼓励企业自主投入开展能源重大 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研究设立能源产业科技创 新投资基金,支持能源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引导风 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能源技术创新。深化金融领域改革, 拓宽能源技术创新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 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能源技术重点领域的支持力 度。 (五)创新税收价格保险支持机制。实施有利于能源技术创新 的税收政策,完善能源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切实减轻能源企业 税收负担。研究按照“一案一策”的原则,针对能源技术创新示范
工程落实资源、能源、土地等要素和产品价格优惠政策,促进先进 能源技术创新成果的工程应用。完善首台(套)重大能源技术装备 支持政策,推进保险补偿机制,研究使用首台(套)装备的优惠政 策,加快重大能源技术装备自主化 (六)深化能源科技国际合作交流。制定能源技术创新国际化 战略,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能源技术国际合作。充 分利用国际国内能源技术资源,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我国 对全球能源技术战略资源配置的掌控能力。相关部门在国际合作交 流中,注重在技术合作、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等方面为企业搭建沟 通和对话平台。鼓励能源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外相关机构开 展联合技术创新。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依托重大能源项目, 推动我国先进能源技术、装备和标准“走出去”。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国家能源委员会在能源技术 创新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和完善工作会商制度和协调机制,分 解任务,明确责任,加强协同配合,确保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到实 处。发展改革委、能源局重点负责组织实施能源技术创新示范工程。 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做好相关支持配合工作。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 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为能源技术创新及相关 示范工程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切实推动本地区能源技术进步 (二)组织开展工程试验示范。针对重点技术创新行动,研究 设立国家能源技术创新试验示范依托工程,按照公平、公正、公开
17 工程落实资源、能源、土地等要素和产品价格优惠政策,促进先进 能源技术创新成果的工程应用。完善首台(套)重大能源技术装备 支持政策,推进保险补偿机制,研究使用首台(套)装备的优惠政 策,加快重大能源技术装备自主化。 (六)深化能源科技国际合作交流。制定能源技术创新国际化 战略,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能源技术国际合作。充 分利用国际国内能源技术资源,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我国 对全球能源技术战略资源配置的掌控能力。相关部门在国际合作交 流中,注重在技术合作、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等方面为企业搭建沟 通和对话平台。鼓励能源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外相关机构开 展联合技术创新。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依托重大能源项目, 推动我国先进能源技术、装备和标准“走出去”。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国家能源委员会在能源技术 创新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和完善工作会商制度和协调机制,分 解任务,明确责任,加强协同配合,确保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到实 处。发展改革委、能源局重点负责组织实施能源技术创新示范工程。 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做好相关支持配合工作。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 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为能源技术创新及相关 示范工程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切实推动本地区能源技术进步。 (二)组织开展工程试验示范。针对重点技术创新行动,研究 设立国家能源技术创新试验示范依托工程,按照公平、公正、公开
原则,通过竞争性机制确定示范工程牵头承担单位。建立国家能源 技术创新示范项目跟踪监测和协调服务平台,对示范项目开展全过 程、全周期跟踪和服务。按技术领域建立专家组和咨询服务指导机 制,对示范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和总结,并提出推广应用建议。 (三)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动态评估机制,强化《国家能 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实施的跟踪监测、科学 评估和督促检查,定期对相关战略目标、计划执行等情况进行科学 评估评价,及时协调解决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能 源技术发展形势动态修订行动计划 (四)做好配套衔接工作。在实施《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 划(2016-2030年)》中,要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 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科技专项规划、《中国制造2025》 等战略规划的衔接配合,积极推荐重大能源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国家 相关创新专项规划,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形成共同推进行动落实 的良好局面,切实推动我国能源技术革命
18 原则,通过竞争性机制确定示范工程牵头承担单位。建立国家能源 技术创新示范项目跟踪监测和协调服务平台,对示范项目开展全过 程、全周期跟踪和服务。按技术领域建立专家组和咨询服务指导机 制,对示范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和总结,并提出推广应用建议。 (三)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动态评估机制,强化《国家能 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年)》实施的跟踪监测、科学 评估和督促检查,定期对相关战略目标、计划执行等情况进行科学 评估评价,及时协调解决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能 源技术发展形势动态修订行动计划。 (四)做好配套衔接工作。在实施《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 划(2016-2030 年)》中,要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 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科技专项规划、《中国制造 2025》 等战略规划的衔接配合,积极推荐重大能源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国家 相关创新专项规划,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形成共同推进行动落实 的良好局面,切实推动我国能源技术革命
附 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 、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 、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 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 五、先进核能技术创新. 六、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创新. 七、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创新 八、大型风电技术创新 39 九、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 45 十、生物质、海洋、地热能利用技术创新. 49 十一、高效燃气轮机技术创新….. 十二、先进储能技术创新 59 十三、现代电冈关键技术创新 64 十四、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 69 十五、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创新. .74
附: 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 一、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 1 二、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5 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 11 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18 五、先进核能技术创新................................................................................ 23 六、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创新............................28 七、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创新.................................................................... 33 八、大型风电技术创新................................................................................ 39 九、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 45 十、生物质、海洋、地热能利用技术创新................................................49 十一、高效燃气轮机技术创新.................................................................... 55 十二、先进储能技术创新............................................................................ 59 十三、现代电网关键技术创新.................................................................... 64 十四、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 69 十五、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创新................................................................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