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 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4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不知生,焉 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B.“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是荀子对于人类能胜过其 他动物以适应严酷生存环境的原因的重要论述,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 势中获得发展 C.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 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D.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但仅有“恻 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4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 但这不能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B.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他们关于孝的理解和 认识,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C.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 是群体合作,是为了群体的共存。 D.“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 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东突”一一历史与现实 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一批民族分裂分子想通过暴力恐怖的 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也称“东土耳其斯 坦”),我们称之为“东突”恐怖分子 突厥是历史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在中亚一带建立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8世 纪中叶,东、西两个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列入到了其他民族之中。西突厥 的两个部落迁到小亚细亚半岛定居,他们的后代建立了辉煌一时的奥特曼伊斯兰 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其废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11世纪以后,有 的史籍上提到的“突厥”已不限定于原先的突厥人,而是对一切操阿尔泰语系突 厥语族诸民族的共称。与这一概念相关的“突厥斯坦”是一个地名,在锡尔河边, 原本是泛指中亚古突厥人的发祥地。19世纪末有人主张把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 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的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组成一个统一的“突厥帝国”,进而 有的人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19世纪中期,阿富汗人哲马丁鲁提出了联合所有伊斯兰教国家,创立统一的伊 斯兰政治实体的主张,这是泛伊斯兰主义传播的开始。在沙俄统治下受泛斯拉夫 主义压迫的鞑靼人,为了独立,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于是泛突厥主义运动 也开始兴起了。受这两种思潮的影响,20世纪初,新疆开始出现鼓吹建立“政 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的分裂势力,并于30年代初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 回教共和国”。这个政权仅存在了三个月,但它成为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开始 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一直承袭至今。 “东突”分子目前主要有两个活动中心,一个在西方(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 另一个在中亚(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等国)。受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
D.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 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4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不知生,焉 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B.“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是荀子对于人类能胜过其 他动物以适应严酷生存环境的原因的重要论述,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 势中获得发展。 C.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 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D.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但仅有“恻 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4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 但这不能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B.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他们关于孝的理解和 认识,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C.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 是群体合作,是为了群体的共存。 D.“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 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东突”——历史与现实 长期以来,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一批民族分裂分子想通过暴力恐怖的 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也称“东土耳其斯 坦”),我们称之为“东突”恐怖分子。 突厥是历史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在中亚一带建立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8 世 纪中叶,东、西两个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列入到了其他民族之中。西突厥 的两个部落迁到小亚细亚半岛定居,他们的后代建立了辉煌一时的奥特曼伊斯兰 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其废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11 世纪以后,有 的史籍上提到的“突厥”已不限定于原先的突厥人,而是对一切操阿尔泰语系突 厥语族诸民族的共称。与这一概念相关的“突厥斯坦”是一个地名,在锡尔河边, 原本是泛指中亚古突厥人的发祥地。19 世纪末有人主张把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 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的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组成一个统一的“突厥帝国”,进而 有的人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19 世纪中期,阿富汗人哲马丁鲁提出了联合所有伊斯兰教国家,创立统一的伊 斯兰政治实体的主张,这是泛伊斯兰主义传播的开始。在沙俄统治下受泛斯拉夫 主义压迫的鞑靼人,为了独立,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于是泛突厥主义运动 也开始兴起了。受这两种思潮的影响,20 世纪初,新疆开始出现鼓吹建立“政 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的分裂势力,并于 30 年代初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 回教共和国”。这个政权仅存在了三个月,但它成为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开始, 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一直承袭至今。 “东突”分子目前主要有两个活动中心,一个在西方(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 另一个在中亚(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等国)。受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
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东突”分裂势力开始建立恐 怖组织,使用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手段,在境内外策划和实施了 系列血腥恐怖的暴力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2001年,“东突”恐怖势 力仅在新疆境内制造了200多起暴力事件。造成160多人丧生,440多人受伤。 尽管“东突”恐怖势力组织比较分散,并受到相关各国的打击和压制,但它已成 为威胁我国社会治安、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潜在力量。我们要借国际反恐的形 势,不遗余力地铲除这些恐怖分子和分裂势力 42.下列对“东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突”是“东突厥斯坦”或“东土耳其斯坦”民族分裂势力的简称。 B.“东突”分裂势力的目标是在新疆建立“东突厥斯坦”,从而达到分裂中国 的目的 C.“东突”分裂分子都是历史上东突厥汗国的突厥人分散到各地的后裔 D.“东突”分裂分子目前主要的活动中心在国外: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中亚 43.下列对“东突”分裂势力产生及猖獗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突”分裂分子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受泛伊斯兰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 建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 B.“东突”分裂分子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突厥语族,受泛突厥主义思潮的影响, 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 C.受到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东突”分裂势 力已经向恐怖组织方向发展。 D.“东突”分裂势力产生的最直接的根源,是这些操阿尔泰语系的突厥人受到 了泛斯拉夫主义的广泛压迫 4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是西突厥人的后裔在奥特曼伊斯兰帝 国的废墟上建立的。 B.“突厥斯坦”最初的意思是指一个地名,在现今中亚的锡尔河河边,是古突 厥人的发祥地。 C.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明显的标志是30年代初在喀 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 东突”民族分裂势力之所以承袭至今,主要是受到了国外势力的支持和外 国政府的纵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痴气”钱钟书 杨绛 要认识一部书,还是得认识书的作者本人,最好从小时候起 钟书一出世就由他伯父抱去抚养,因为伯父没有儿子。钟书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 取名“钟书”。众兄弟间,他比较稚钝,孜孜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计较,放下书本,又全没 正经,好像有大量多余的兴致没处寄放,专爱胡说乱道。钱家人爱说他有“痴气”。 钟书四岁起识字,并已开始囫囵吞枣地阅读家中收藏的《西游记》《水浒传》以及书摊上租 来的《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这类小说,看完后便手舞足蹈向两个弟弟演说他刚看的 小说。后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和我讲哪条好汉使哪种兵器,重多少斤,历历如数家珍。 钟书十一岁,伯父去世。伯母抽大烟,家败得很快。钟书读书时练习簿也买不起,他就用伯 父生前亲手用毛边纸、纸捻子为他钉成的本子,老师看了直皱眉。同学都有许多笔尖,他只
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20 世纪 90 年代,“东突”分裂势力开始建立恐 怖组织,使用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手段,在境内外策划和实施了一 系列血腥恐怖的暴力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自 1990—2001 年,“东突”恐怖势 力仅在新疆境内制造了 200 多起暴力事件。造成 160 多人丧生,440 多人受伤。 尽管“东突”恐怖势力组织比较分散,并受到相关各国的打击和压制,但它已成 为威胁我国社会治安、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潜在力量。我们要借国际反恐的形 势,不遗余力地铲除这些恐怖分子和分裂势力。 42.下列对“东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突”是“东突厥斯坦”或“东土耳其斯坦”民族分裂势力的简称。 B.“东突”分裂势力的目标是在新疆建立“东突厥斯坦”,从而达到分裂中国 的目的。 C.“东突”分裂分子都是历史上东突厥汗国的突厥人分散到各地的后裔。 D.“东突”分裂分子目前主要的活动中心在国外: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中亚。 43.下列对“东突”分裂势力产生及猖獗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突”分裂分子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受泛伊斯兰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 建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 B.“东突”分裂分子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突厥语族,受泛突厥主义思潮的影响, 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 C.受到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东突”分裂势 力已经向恐怖组织方向发展。 D.“东突”分裂势力产生的最直接的根源,是这些操阿尔泰语系的突厥人受到 了泛斯拉夫主义的广泛压迫。 4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是西突厥人的后裔在奥特曼伊斯兰帝 国的废墟上建立的。 B.“突厥斯坦”最初的意思是指一个地名,在现今中亚的锡尔河河边,是古突 厥人的发祥地。 C.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最明显的标志是 30 年代初在喀 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 D.“东突”民族分裂势力之所以承袭至今,主要是受到了国外势力的支持和外 国政府的纵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 分) “痴气”钱钟书 杨绛 要认识一部书,还是得认识书的作者本人,最好从小时候起。 钟书一出世就由他伯父抱去抚养,因为伯父没有儿子。钟书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 取名“钟书”。众兄弟间,他比较稚钝,孜孜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计较,放下书本,又全没 正经,好像有大量多余的兴致没处寄放,专爱胡说乱道。钱家人爱说他有“痴气”。 钟书四岁起识字,并已开始囫囵吞枣地阅读家中收藏的《西游记》《水浒传》以及书摊上租 来的《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这类小说,看完后便手舞足蹈向两个弟弟演说他刚看的 小说。后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和我讲哪条好汉使哪种兵器,重多少斤,历历如数家珍。 钟书十一岁,伯父去世。伯母抽大烟,家败得很快。钟书读书时练习簿也买不起,他就用伯 父生前亲手用毛边纸、纸捻子为他钉成的本子,老师看了直皱眉。同学都有许多笔尖,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