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 ★2010年2月2日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三部分。第Ⅰ卷1-4页,第 Ⅱ卷5-8页,答题卷9-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丨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笃(d)学兴(xing)奋数(sh)九寒天惶( huang)惶不可终日 B.船坞(wu)洗涮( shuan)呼天抢( qiang)地解铃还须系(j)铃人 C.瓜蔓(man)僭(jan)越俾(b)众周知偷鸡不成蚀(shi)把米 D.丰稔(ren)积攒(zan)敷(f)衍了事失之东隅(yu),收之桑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办公软件市场已经从原来微软一枝独秀,逐渐走向国内外产品分庭抗礼的局面 B.2008年斯诺克超级联赛落下战幕。在决赛中,奥沙利文行云流水般的完美表演让球 迷大呼过瘾,其出色的单杆成绩令人咋舌 C.真正受人民爱戴的党的好干部总是要为人民牟取利益,而不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 会同一些不法商贩进行权钱交易,坑害百姓 D.尽管他多次回避各大媒体记者的采访,但在节目的最后记者仍强调指出,作为分管 领导的他是不可能推托责任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健康的文化观念长期缺席有重要的关系。从文化的角度分 析,原因是合法却不合理的利益不可能长期持续的结果 B.博土教育一旦以满足社会对“具有博士学位人才”的需要为目的,就必然会走向规 模迅速扩大而质量急剧下滑 C.专家表示,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汽车行业的产业结构升 级,促进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 D.残奥会如同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不仅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人性得到升华,更让 我们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强烈的责任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 仿佛我们 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②你不想要它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
河南省信阳市 2009-2010 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 文 ★2010 年 2 月 2 日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三部分。第Ⅰ卷 1—4 页,第 Ⅱ卷 5—8 页,答题卷 9—12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笃.(dŭ)学 兴.(xìng)奋 数.(shŭ)九寒天 惶.(huáng)惶不可终日 B.船坞.(wù) 洗涮.(shuàn) 呼天抢.(qiāng)地 解铃还须系.(jì)铃人 C.瓜蔓.(màn) 僭.(jiàn)越 俾.(bǐ)众周知 偷鸡不成蚀.(shí)把米 D.丰稔.(rěn) 积攒.(zăn) 敷.(fū)衍了事 失之东隅.(yú),收之桑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办公软件市场已经从原来微软一枝独秀,逐渐走向国内外产品分庭抗礼 ....的局面。 B.2008 年斯诺克超级联赛落下战幕。在决赛中,奥沙利文行云流水 ....般的完美表演让球 迷大呼过瘾,其出色的单杆成绩令人咋舌。 C.真正受人民爱戴的党的好干部总是要为人民牟取..利益,而不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 会同一些不法商贩进行权钱交易,坑害百姓。 D.尽管他多次回避各大媒体记者的采访,但在节目的最后记者仍强调指出,作为分管 领导的他是不可能推托..责任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健康的文化观念长期缺席有重要的关系。从文化的角度分 析,原因是合法却不合理的利益不可能长期持续的结果。 B.博土教育一旦以满足社会对“具有博士学位人才”的需要为目的,就必然会走向规 模迅速扩大而质量急剧下滑。 C.专家表示,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汽车行业的产业结构升 级,促进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 D.残奥会如同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不仅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人性得到升华,更让 我们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强烈的责任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_________,仿佛我们 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 ②你不想要它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
道缺口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⑤它却如影随形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 A.③②⑤①⑥④B.③②①⑥④⑤C.①⑥④③②⑤D.①⑥②⑤④③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30年来中国外交理念之演变 30年来中国在外交领域非常活跃,通过不断提出新主张、新倡议,来达到优化环境 扩大影响、树立形象和趋利避害的目的。可以说,如今中国的外交理念已形成一个体系,其 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杠杆足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政策,旗帜是和平、发展、合作,远 景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道路是和平外交政策,办法是互利共赢 中国外交理念变化的第一特征,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中国率先于1953年 酿成,随后于1954年与印度和缅甸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反映了二战结束 之后广大新独立国家维护主权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共同愿望。在过去30年里,中国领导人 在传承与弘扬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力图开拓创新。 其一,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内和谐发展,对外和平合作”,这是把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政策化,其中包含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传统主张。随后的发展是:“睦邻”派 生出“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友好”派生出各种说法的“伙伴关系″,如“战略协作伙伴 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互利”派生出“双贏、共贏”;“合作”被提升到与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并列的高度。中国外文中还注入了富有感染力的文化传统因素如“和为贵” 和而不同”、“以人为本"。这都反映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其二,从不同角度确立对象国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叫作周边国家关系是首要,大国关 系是关键,发展中国家关系是基础。中国从原先重视发展双边关系,到后来越来越积极参与 多边活动。 其三,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的意思,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与国际 环境,在安全、稳定的条件下加速社会建设……中国之所以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是由中华 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时代发展潮流等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道缺口 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 ⑤它却如影随形 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 A.③②⑤①⑥④ B.③②①⑥④⑤ C.①⑥④③②⑤ D.①⑥②⑤④③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30 年来中国外交理念之演变 30 年来中国在外交领域非常活跃,通过不断提出新主张、新倡议,来达到优化环境、 扩大影响、树立形象和趋利避害的目的。可以说,如今中国的外交理念已形成一个体系,其 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杠杆足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政策,旗帜是和平、发展、合作,远 景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道路是和平外交政策,办法是互利共赢。 中国外交理念变化的第一特征,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中国率先于 1953 年 酿成,随后于 1954 年与印度和缅甸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反映了二战结束 之后广大新独立国家维护主权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共同愿望。在过去 30 年里,中国领导人 在传承与弘扬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力图开拓创新。 其一,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内和谐发展,对外和平合作”,这是把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政策化,其中包含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传统主张。随后的发展是:“睦邻”派 生出“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友好”派生出各种说法的“伙伴关系”,如“战略协作伙伴 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互利”派生出“双赢、共赢”;“合作”被提升到与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并列的高度。中国外文中还注入了富有感染力的文化传统因素如“和为贵”、 “和而不同”、“以人为本”。这都反映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其二,从不同角度确立对象国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叫作周边国家关系是首要,大国关 系是关键,发展中国家关系是基础。中国从原先重视发展双边关系,到后来越来越积极参与 多边活动。 其三,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的意思,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与国际 环境,在安全、稳定的条件下加速社会建设……中国之所以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是由中华 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时代发展潮流等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对立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冷战后也抛 出了不少新提法、新花样。这些“理论”虽曾风靡时,但多半是要么天折,要么用冠冕堂 皇的外衣加以包装 中国外交理念变化的第二特征,是在务实的基础上让外界消除误解。 其一,关于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的关系。和平发展是主观既定方针,和平崛起则是客观 表现形态,两者本质相同 其二,关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评估。对于中国影响力的评估,既不应过誉,也不必忌讳。 其三,关于“中国威胁论”与“中国机遇论”的较量。如今“中国机遇论”在国际上越 来越占上风,但“中国威胁论”仍有市场。中国有句名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 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也可用来解释“中国威胁论"。 其四,关于对建立和谐世界的理解。“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内涵界定, 如果将其随意解释夸大为“大同世界”,愿望再好,也只能适得其反。 5.下列对中国外交“继承传统.与时俱进”这一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承传统,与时俱进”指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提出新 主张、新倡议 中国率先于1953年酿成、随后于1954年与印度和缅甸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十年来在传承与弘扬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力图开拓创新。 C.传统的“睦邻”派生出“以邻为伴、与邻为善”;传统的“友好”派生出各种说法的 “伙伴关系”;“互利”派生出“双赢、共赢”;“合作”派生出“和平与发展”、“和 为贵”等 D.一些富有感染力的文化传统因素渗透到中国外交中,这些反映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 国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6.根据原文,下列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之所以选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在务实的基础上让外界消除误解。 B.30年来中国在外交领域非常活跃,通过不断提出新主张、新倡议,来达到优化环境 扩大影响、树立形象和趋利避害的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属于这些“新主张、 新倡议”,这是中国传统的外交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二战结束之后广大新独立国家维护主权和建立国际新秩序 的共同愿望,中国正是抓住这一契机来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的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对立物,在冷战后出现了不少新提法、 新花样,但这些新提法、新花样没有任何市场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值得一提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对立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冷战后也抛 出了不少新提法、新花样。这些“理论”虽曾风靡一时,但多半是要么夭折,要么用冠冕堂 皇的外衣加以包装。 中国外交理念变化的第二特征,是在务实的基础上让外界消除误解。 其一,关于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的关系。和平发展是主观既定方针,和平崛起则是客观 表现形态,两者本质相同。 其二,关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评估。对于中国影响力的评估,既不应过誉,也不必忌讳。 其三,关于“中国威胁论”与“中国机遇论”的较量。如今“中国机遇论”在国际上越 来越占上风,但“中国威胁论”仍有市场。中国有句名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 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也可用来解释“中国威胁论”。 其四,关于对建立和谐世界的理解。“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内涵界定, 如果将其随意解释夸大为“大同世界”,愿望再好,也只能适得其反。 5.下列对中国外交“继承传统.与时俱进”这—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承传统,与时俱进”指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提出新 主张、新倡议。 B.中国率先于 1953 年酿成、随后于 1954 年与印度和缅甸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十年来在传承与弘扬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力图开拓创新。 C.传统的“睦邻”派生出“以邻为伴、与邻为善”;传统的“友好”派生出各种说法的 “伙伴关系”;“互利”派生出“双赢、共赢”;“合作”派生出“和平与发展”、“和 为贵”等。 D.一些富有感染力的文化传统因素渗透到中国外交中,这些反映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 国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6.根据原文,下列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之所以选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在务实的基础上让外界消除误解。 B.30 年来中国在外交领域非常活跃,通过不断提出新主张、新倡议,来达到优化环境、 扩大影响、树立形象和趋利避害的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属于这些“新主张、 新倡议”,这是中国传统的外交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二战结束之后广大新独立国家维护主权和建立国际新秩序 的共同愿望,中国正是抓住这一契机来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的。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对立物,在冷战后出现了不少新提法、 新花样,但这些新提法、新花样没有任何市场。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实施改革开放30年,与国内政策相适应,外交理念也在发展变化 B.“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内涵界定.如果将其随意解释夸大为“大同世 界”,愿望是好的,效果将适得其反 C.加速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与国际环境,所以我们要坚 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D.“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可以说是 产生“中国威胁论”的根本原因。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渎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太学生何蕃传 韩愈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 相与言于助教、博土①,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②,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 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选纪③。公卿 大夫知蕃者比肩 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 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 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上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谕留 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 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薑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 不知其勇也。”欧阳詹生曰:“朱泚之乱④,大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 馆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 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 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欤故凡贫贱之士,必 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使其无传焉。 [注]①助教、博士:太学老师;②司业、祭酒:太学官员;③纪:计算;④朱泚之乱
A.中国实施改革开放 30 年,与国内政策相适应,外交理念也在发展变化。 B.“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内涵界定.如果将其随意解释夸大为“大同世 界”,愿望是好的,效果将适得其反。 C.加速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与国际环境,所以我们要坚 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D.“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可以说是 产生“中国威胁论”的根本原因。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渎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太学生何蕃传 韩愈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 相与言于助教、博士①,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②,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 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选纪③。公卿 大夫知蕃者比肩 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 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 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上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谕留 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 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 不知其勇也。”欧阳詹生曰:“朱泚之乱④,大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 馆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 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 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故凡贫贱之士,必 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使其无传焉。 [注]①助教、博士:太学老师;②司业、祭酒:太学官员;③纪:计算;④朱泚之乱:
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军朱泚反叛唐朝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 齿:交谈 B.以之升于礼部 升:上报 C.初入太学,岁率一归 率:大约 D.蕃之力不任其体 任:承受 9.一下列几组句子,能表现何蕃孝、勇的一组是 A.①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 ②蕃,纯孝人也 D.①岁率一归,父母止之 ②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 C.①揖诸生归养于和州 ②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 D.①葬死者之无归 ②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蕃求学二十多年,刻苦自励。每年参加进士考试。他毫不气馁的精神感动了太学 生们,太学生们纷纷写文章向朝廷推荐他。 D.了解何蕃的公卿大夫虽多,但因不是礼部官员,爱莫能助。而何蕃又与一些礼部官 吏不合,故不被录用 C.何蕃是个孝子,决定回家奉养父母,太学生们想方没法阻拦他,向司业阳城求助 结果因阳城外调事情没有成功。 D.何蕃才德俱佳,却像卑下的湖沼一样难以施展才华,作者对此深表惋惜,同时指出 大凡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然后才能有所成就 第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5-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9-12页的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 效 2.答卷前将答题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23分) 1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3分) 译文: (2)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4分) 译文 (3)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3分) 译文
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军朱泚反叛唐朝。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 齿:交谈 B.以之升.于礼部 升:上报 C.初入太学,岁率.一归 率:大约 D.蕃之力不任.其体 任:承受 9.—下列几组句子,能表现何蕃孝、勇的一组是 A.①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 ②蕃,纯孝人也 D.①岁率一归,父母止之 ②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 C.①揖诸生归养于和州 ②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 D.①葬死者之无归 ②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蕃求学二十多年,刻苦自励。每年参加进士考试。他毫不气馁的精神感动了太学 生们,太学生们纷纷写文章向朝廷推荐他。 D.了解何蕃的公卿大夫虽多,但因不是礼部官员,爱莫能助。而何蕃又与一些礼部官 吏不合,故不被录用。 C.何蕃是个孝子,决定回家奉养父母,太学生们想方没法阻拦他,向司业阳城求助, 结果因阳城外调事情没有成功。 D.何蕃才德俱佳,却像卑下的湖沼一样难以施展才华,作者对此深表惋惜,同时指出, 大凡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然后才能有所成就。 第Ⅱ卷(共 120 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 5—8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 9—12 页的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 效。 2.答卷前将答题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23 分) 1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 (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