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1~3题 佛教石窟艺术 李泽厚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一般来说,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 代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它们的理想和审 美形式是为其宗教服务的。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 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北 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它历经隋唐,达到极 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 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国 民族由接受佛教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 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这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的行程, 所以,尽管同样是硕大无朋的佛像身躯,同样是五彩缤纷的壁画图景,它的人世 内容却并不相同。如以敦煌壁画为主要例证,可以明显看出,北魏、隋、唐(初、 盛、中、晚)、五代、宋这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不但题材、主题不 同,而且面貌、风度各异。 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传 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洞洞窟的主人并非壁 画,而是雕塑。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托 出中间的佛身。信仰需要对象,膜拜需要形体。人的现实地位愈渺小,膜拜的佛 的身躯便愈高大。然而,这又是何等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衬 烘托出的、恰恰是异常宁静的主人。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 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 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 高峰。人们把希望、美好、理想都集中地寄托在它身上。它是包含各种潜在的精 神可能性的神,内容宽泛而不定。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 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 并不关怀或动心。相反,它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 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 他的宁静、髙超和飘逸。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 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丰睿智、高超…… 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 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 可奈何的强烈情绪。但它又仍然是当时人间的形体、神情、面相和风度的理想凝 聚。尽管同样向神像祈祷,不同阶级的苦难毕竟不同,对佛的恳求和憧憬也并不 样 (选自《美的历程,佛陀世容之悲惨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教和宗教艺术都是异常复杂的现象,都是用来信仰和崇拜的,但宗教艺术
河南省信阳市 2016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 1~3 题 佛教石窟艺术 李泽厚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一般来说,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 代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它们的理想和审 美形式是为其宗教服务的。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 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北 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它历经隋唐,达到极 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 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国 民族由接受佛教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 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这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的行程, 所以,尽管同样是硕大无朋的佛像身躯,同样是五彩缤纷的壁画图景,它的人世 内容却并不相同。如以敦煌壁画为主要例证,可以明显看出,北魏、隋、唐(初、 盛、中、晚)、五代、宋这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不但题材、主题不 同,而且面貌、风度各异。 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传 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洞洞窟的主人并非壁 画,而是雕塑。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托 出中间的佛身。信仰需要对象,膜拜需要形体。人的现实地位愈渺小,膜拜的佛 的身躯便愈高大。然而,这又是何等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衬 烘托出的、恰恰是异常宁静的主人。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 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 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 高峰。人们把希望、美好、理想都集中地寄托在它身上。它是包含各种潜在的精 神可能性的神,内容宽泛而不定。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 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世似乎 并不关怀或动心。相反,它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 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 他的宁静、高超和飘逸。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 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丰睿智、高超……。 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伏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 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 可奈何的强烈情绪。但它又仍然是当时人间的形体、神情、面相和风度的理想凝 聚。尽管同样向神像祈祷,不同阶级的苦难毕竟不同,对佛的恳求和憧憬也并不 一样。 (选自《美的历程,佛陀世容之悲惨世界》)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教和宗教艺术都是异常复杂的现象,都是用来信仰和崇拜的,但宗教艺术
并不是单纯用来观赏的,一般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 B、敦煌壁画在不同时代神的世界有所不同比如题材、主题、壁画中人物的画貌、 风度不同等.这能够说明华夏传统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 C、北魏佛像雕塑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髙峰无论是龙门、敦煌还是麦积 山等佛像都秀骨清相、长脸细颈、神采奕奕、飘逸自得 D、神像的巨大、智慧、超然使跪倒在它们面前的芸芸众生显得十分渺小,但即 使这样.跪拜祈祷的人们因阶级的不同而对佛的恳求也不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南北朝频繁的战乱背景下,佛教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和流行,其在整个社 会占据统治池位的法律标志脸是北魏和南梁宣布它为国教 B.中华民族对佛教的态度经历了接受、改造、消化、摆脱的过程.这是一个深 刻的思想意识行程,体现了中国人对宗教的深刻理解 C.北魏时代的石窟被人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石窟艺术,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洞 窟中的壁画描绘的是由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内容 D、云冈、敦煌、麦积山等洞窟的所有璧画都是佛像的陪衬,用营造出惊恐、阴 冷、血肉淋漓的悲惨世界来显示佛像的髙超和飘逸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形式之一,这种艺术是为宗教 内容服务的,会在时代变迁、阶级变化等方面发生变化 B、为显示洞窟佛像雕塑的面部宁静,先民们在创作雕像时将壁画人物与佛像相 对比,以及将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渺小一与佛像的高大相对比 C、中国佛像雕塑寄托了中国人的未来、美好、希望,但佛像本身却役有显示出 慈祥、仁爱的神情,似乎对人类没有什么关怀和动 D、高大的佛像体现的是人间的神情、面相、风度,是由人世间渺小的生命建造 的,折射了世间的人们对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4-7题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 天诸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盐引入米振 饥。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丛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滛乱事革其护卂治行 闻赐诰旌异。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岁凶振救,民无流移。召为户部左侍郎, 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 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从之。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 民,诏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増置府县, 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十 二年,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其初车,无产 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民大悦。因相地势,以襄阳所 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 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且置湖广 行都司,增兵设戍,而析竹山置竹溪,析郧置郧西,析汉中之洵阳置白河,与竹山、 上津、房咸隶新府。又于西安增山阳,南阳增南召、桐柏,汝州增伊阳,各隶其旧
并不是单纯用来观赏的,一般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 B、敦煌壁画在不同时代神的世界有所不同比如题材、主题、壁画中人物的画貌、 风度不同等.这能够说明华夏传统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 C、北魏佛像雕塑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高峰无论是龙门、敦煌还是麦积 山等佛像都秀骨清相、长脸细颈、神采奕奕、飘逸自得 D、神像的巨大、智慧、超然使跪倒在它们面前的芸芸众生显得十分渺小,但即 使这样.跪拜祈祷的人们因阶级的不同而对佛的恳求也不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南北朝频繁的战乱背景下,佛教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和流行,其在整个社 会占据统治池位的法律标志脸是北魏和南梁宣布它为国教 B.中华民族对佛教的态度经历了接受、改造、消化、摆脱的过程.这是一个深 刻的思想意识行程,体现了中国人对宗教的深刻理解 C.北魏时代的石窟被人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石窟艺术,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洞 窟中的壁画描绘的是由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内容 D、云冈、敦煌、麦积山等洞窟的所有璧画都是佛像的陪衬,用营造出惊恐、阴 冷、血肉淋漓的悲惨世界来显示佛像的高超和飘逸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形式之一,这种艺术是为宗教 内容服务的,会在时代变迁、阶级变化等方面发生变化 B、为显示洞窟佛像雕塑的面部宁静,先民们在创作雕像时将壁画人物与佛像相 对比,以及将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渺小一与佛像的高大相对比。 C、中国佛像雕塑寄托了中国人的未来、美好、希望,但佛像本身却役有显示出 慈祥、仁爱的神情,似乎对人类没有什么关怀和动心 D、高大的佛像体现的是人间的神情、面相、风度,是由人世间渺小的生命建造 的,折射了世间的人们对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 4-7 题。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 天诸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盐引入米振 饥。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 闻赐诰旌异。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岁凶振救,民无流移。召为户部左侍郎。 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 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从之。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 民,诏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 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十 二年,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其初至,无产 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民大悦。因相地势,以襄阳所 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 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且置湖广 行都司,增兵设戍,而析竹山置竹溪,析郧置郧西,析汉中之洵阳置白河,与竹山、 上津、房咸隶新府。又于西安增山阳,南阳增南召、桐柏,汝州增伊阳,各隶其旧
府。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流人得所,四境 乂安。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诏即擢 道宏大理少卿,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之有抚治, 自此始也。杰以功进右都御史。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 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 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 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B、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 /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C、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 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D、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 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 案等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 的凭证 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农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 事事的人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 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杰执法严格,治理盗贼从不手软,原杰在江西有两次严格治理盗贼的经历, 第一次,原杰捕获诛杀了强悍的大盗,使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行迹;第二次,原 杰逮捕并诛杀六百多盗贼 B、原杰关爱百姓.敢于治理高官。当时黄河经常决堤改造,于是军民就开垦淤 地,但一些奸邪的人抢夺开垦的土地献给王府,最终原杰就把献土地的人贬去戍 边,绘接受圭地的入定罪 C、原杰为官深得民心,被百姓牢记。江西有强盗出现,因原杰在这儿为官深得 民心,于是他受朝廷委派第三次到江西;他在荆、襄的做法得到百姓的认可,郧 襄的百姓在他死后立祠祭祀 D、原杰做事注重实地考察.以此获得第一手材料。原杰在察看地形走势时着 列郧县位居竹、房等五倒之中,与襄阳山林阻隔,官史很少到达,一量有盗贼, 官府就很难控制,于是设置了郧阳府。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扮10分》 (1)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 (2)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
府。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流人得所,四境 乂安。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诏即擢 道宏大理少卿,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之有抚治, 自此始也。杰以功进右都御史。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 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 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 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B、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 /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C、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 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D、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 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 案等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 的凭证。 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农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 事事的人。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 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原杰执法严格,治理盗贼从不手软,原杰在江西有两次严格治理盗贼的经历, 第一次,原杰捕获诛杀了强悍的大盗,使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行迹;第二次,原 杰逮捕并诛杀六百多盗贼 B、原杰关爱百姓.敢于治理高官。当时黄河经常决堤改造,于是军民就开垦淤 地,但一些奸邪的人抢夺开垦的土地献给王府,最终原杰就把献土地的人贬去戍 边,绘接受圭地的入定罪。 C、原杰为官深得民心,被百姓牢记。江西有强盗出现,因原杰在这儿为官深得 民心,于是他受朝廷委派第三次到江西;他在荆、襄的做法得到百姓的认可,郧、 襄的百姓在他死后立祠祭祀 D、原杰做事注重实地考察.以此获得第一手材料。原杰在察看地形走势时着 列郧县位居竹、房等五倒之中,与襄阳山林阻隔,官史很少到达,一量有盗贼, 官府就很难控制,于是设置了郧阳府。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扮 10 分》 (1)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 ( 2)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8一9题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韩偓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8.诗歌的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社会观实?(5分) 9、结合诗歌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主题(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岑参的《白需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两句 诗使用互文手法,侧面描写了边地的苦寒天气 (2)屈原的《离骚》中“ ”两句诗运用比喻的手法 表现小人用“淫荡”等恶毒的词语诽谤诗人 3)《苟子·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 好处 用 相反的事例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莲荷图 张晓林 黄庭坚路过江陵,去承天寺谒见住持智珠禅师。智珠禅师拈须微笑,说:“山 谷果然来了。”黄庭坚也笑。“偿债而来。” 二人都还记着那件事。绍圣二年,黄庭坚被贬谪黔州,途经江陵,就寄居在承 天寺,也是那个时候,二人结成知音 那天清早,花香把黄庭坚醺醒,他披衣起床,去找智珠禅师说禅。 这天早晨的阳光灿烂无比,他见禅师站在院子里,正拈着佛珠让人把一座旧塔拆 去。黄庭坚走过去站在智珠禅师的身边。禅师说:“我要建七级浮屠。”稍停, 又说:“塔建好,你可得为塔作篇文章。”黄庭坚笑起来。“文章不难作,只 怕塔不好建。 智珠往山寺外望去。山道崎岖,山雾缭绕,空中有飞鸟盘旋。他弯下腰,捡起 片瓦砾,拂去灰尘,装进口袋 六年过去。黄庭坚再次走进承天寺,七级浮屠已然建好,在霏霏的江南细雨中 有说不出的壮 智珠禅师绕塔三匝,从衣袋里掏出当年的那片瓦砾,那片瓦
(二)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 8 一 9 题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韩偓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 船冲水鸟飞还住, 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8.诗歌的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社会观实?(5 分) 9、结合诗歌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主题(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岑参的《白需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 诗使用互文手法,侧面描写了边地的苦寒天气 (2)屈原的《离骚》中“ , ”两句诗运用比喻的手法 表现小人用“淫荡”等恶毒的词语诽谤诗人 ‘3)《苟子·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 好处. 用“______,______”相反的事例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莲荷图 张晓林 黄庭坚路过江陵,去承天寺谒见住持智珠禅师。 智珠禅师拈须微笑,说:“山 谷果然来了。” 黄庭坚也笑。“偿债而来。” 二人都还记着那件事。绍圣二年,黄庭坚被贬谪黔州,途经江陵,就寄居在承 天寺,也是那个时候,二人结成知音。 那天清早,花香把黄庭坚醺醒,他披衣起床,去找智珠禅师说禅。 这天早晨的阳光灿烂无比,他见禅师站在院子里,正拈着佛珠让人把一座旧塔拆 去。 黄庭坚走过去站在智珠禅师的身边。禅师说:“我要建七级浮屠。”稍停, 又说:“塔建好,你可得为塔作篇文章。” 黄庭坚笑起来。“文章不难作,只 怕塔不好建。” 智珠往山寺外望去。山道崎岖,山雾缭绕,空中有飞鸟盘旋。他弯下腰,捡起 一片瓦砾,拂去灰尘,装进口袋。 六年过去。黄庭坚再次走进承天寺,七级浮屠已然建好,在霏霏的江南细雨中 有说不出的壮严。 智珠禅师绕塔三匝,从衣袋里掏出当年的那片瓦砾,那片瓦
砾看上去竟然温润如玉。他把瓦砾递给黄庭坚,说:“难者已经成功,接下来看 不难的了。”黄庭坚看着瓦砾,似乎想从中看出点什么来 智珠禅师让黄庭坚先在山寺住下。他说:“清净两晩,再说为塔作记之事。” 过两天,智珠禅师在塔下摆下案子,备了纸墨和茶水,喊来两个小沙弥,侍候黄 庭坚为寺塔泼墨作记。事也凑巧,江陵知府马瑊听说黄庭坚住在承天寺,这一天 率同僚陈举、林虞等来拜访他。碰上这等雅事,他们都很高兴。陈举是个掏钱 买来的官,喝的墨水不多,但他最好雅聚。 黄庭坚这一天灵感涌动,他让小沙弥并排铺下十余张宣纸,饱醮浓墨,文不加 点,落纸云烟,一篇《承天院塔记》转瞬完成了。文辞典雅,书法墨气豪迈,大 家齐击掌。《天院塔记》因要刻碑勒石,黄庭坚在文章的后边将智珠、马瑊等 人的名字都写了进去,唯独把陈举的名字给落下了。陈举的脸色很难看。他走上 前,朝黄庭坚一揖手,恳求道:“黄公添上陈某的名字,也好传之子孙。” 黄庭坚没说话,笔交给小沙弥,朝寺院后边的茅厕走去。陈举脸色愈发的难看, 他走到无人处,抽出佩刀,将一棵树上的三根枝条一刀斩断 崇宁元年,黄庭坚改任领太平州事。仅到任数天,就有人向朝廷举报,说黄庭 坚在《承天院塔记》中“幸灾谤国”。朝廷震怒,黄庭坚再遭贬谪。朝中佞臣趁 机想铲出黄庭坚,又进谗言,皇上下旨,革除了黄庭坚的一切职务和功名,流放 宜州 稀落的鞭炮声响起,旧历年快到了。黄庭坚在潭州遇到了秦观的儿子秦湛。 秦湛是扶秦观的灵柩迁葬故里的,秦观早几年病逝在了藤州任上。黄庭坚见了秦 观的画像,悲从中来,不禁失声痛哭。临别,黄庭坚掏出二十两银子送给秦湛, 这几乎是他的全部积蓄了。秦湛不收,黄庭坚哽咽说:“我与你父几如骨肉,想 他死不得预殓,葬不能往送,你想让我遗恨终老吗?”秦湛跪倒,给黄庭坚磕了 三个头。 黄庭坚原是和家眷一道起程的,可到零陵时,他忽然改变了注意,将家眷安 置在零陵,他一人前往宜州,想等到宜州停当下来,再派人来接他们。白天在 路上行走,黄庭坚倒不觉得什么,可一到夜间,夜深人静,草虫相鸣,还是感到 有几缕说不出的孤独 他又想起了智珠禅师。智珠禅师除了佛法髙深,还深谙画理,性喜画莲。他 画莲,画出了它们的魂,高洁而脱尘。酷热的夏日展卷,不仅能闻到清幽的荷香, 还能感到有阵阵凉风吹拂。黄庭坚想求老友一幅画,时时把玩,不但可解寂寥, 也不愁打发宜州漫长的夏日了。他修书一封,让人送到承天寺,交给智珠禅师 智珠禅师接了信,沐浴、焚香,然后关了禅房木门,拿岀出珍藏十余年的澄心堂 纸,调好颜料,对着雪白的纸走进了一个了无纤尘的境界。禅房的烛光亮了六 个夜晚和六个白天,一幅《莲荷图》画好了。智珠禅师把图很小心地叠好,装进 信囊,喊来一个小沙弥,打发他尽快把信送出。小沙弥走出禅房的木门,智珠禅 师弹弹袈裟,坐上莲花座,口里念了一个偈子,竟坐化去了。 黄庭坚收到《莲荷图》的时候,已是黄昏。残阳如血。他急忙将画幅展开, 展到一半,泪水就模糊了双眼。 (选自《领导文萃》。2015年第1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莲荷图》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莲荷图》行文.暗示小说中的人 物如 黄庭竖、秦观、智珠禅师等的性格特征,表现了黄庭坚与智珠禅师的友谊等
砾看上去竟然温润如玉。他把瓦砾递给黄庭坚,说:“难者已经成功,接下来看 不难的了。” 黄庭坚看着瓦砾,似乎想从中看出点什么来。 智珠禅师让黄庭坚先在山寺住下。他说:“清净两晚,再说为塔作记之事。” 过两天,智珠禅师在塔下摆下案子,备了纸墨和茶水,喊来两个小沙弥,侍候黄 庭坚为寺塔泼墨作记。事也凑巧,江陵知府马瑊听说黄庭坚住在承天寺,这一天 率同僚陈举、林虞等来拜访他。碰上这等雅事,他们都很高兴。 陈举是个掏钱 买来的官,喝的墨水不多,但他最好雅聚。 黄庭坚这一天灵感涌动,他让小沙弥并排铺下十余张宣纸,饱醮浓墨,文不加 点,落纸云烟,一篇《承天院塔记》转瞬完成了。文辞典雅,书法墨气豪迈,大 家齐击掌。 《天院塔记》因要刻碑勒石,黄庭坚在文章的后边将智珠、马瑊等 人的名字都写了进去,唯独把陈举的名字给落下了。陈举的脸色很难看。他走上 前,朝黄庭坚一揖手,恳求道:“黄公添上陈某的名字,也好传之子孙。” 黄庭坚没说话,笔交给小沙弥,朝寺院后边的茅厕走去。 陈举脸色愈发的难看, 他走到无人处,抽出佩刀,将一棵树上的三根枝条一刀斩断。 崇宁元年,黄庭坚改任领太平州事。仅到任数天,就有人向朝廷举报,说黄庭 坚在《承天院塔记》中“幸灾谤国”。朝廷震怒,黄庭坚再遭贬谪。朝中佞臣趁 机想铲出黄庭坚,又进谗言,皇上下旨,革除了黄庭坚的一切职务和功名,流放 宜州。 稀落的鞭炮声响起,旧历年快到了。黄庭坚在潭州遇到了秦观的儿子秦湛。 秦湛是扶秦观的灵柩迁葬故里的,秦观早几年病逝在了藤州任上。黄庭坚见了秦 观的画像,悲从中来,不禁失声痛哭。 临别,黄庭坚掏出二十两银子送给秦湛, 这几乎是他的全部积蓄了。秦湛不收,黄庭坚哽咽说:“我与你父几如骨肉,想 他死不得预殓,葬不能往送,你想让我遗恨终老吗?”秦湛跪倒,给黄庭坚磕了 三个头。 黄庭坚原是和家眷一道起程的,可到零陵时,他忽然改变了注意,将家眷安 置在零陵,他一人前往宜州,想等到宜州停当下来,再派人来接他们。 白天在 路上行走,黄庭坚倒不觉得什么,可一到夜间,夜深人静,草虫相鸣,还是感到 有几缕说不出的孤独。 他又想起了智珠禅师。 智珠禅师除了佛法高深,还深谙画理,性喜画莲。他 画莲,画出了它们的魂,高洁而脱尘。酷热的夏日展卷,不仅能闻到清幽的荷香, 还能感到有阵阵凉风吹拂。 黄庭坚想求老友一幅画,时时把玩,不但可解寂寥, 也不愁打发宜州漫长的夏日了。 他修书一封,让人送到承天寺,交给智珠禅师。 智珠禅师接了信,沐浴、焚香,然后关了禅房木门,拿出珍藏十余年的澄心堂 纸,调好颜料,对着雪白的纸走进了一个了无纤尘的境界。 禅房的烛光亮了六 个夜晚和六个白天,一幅《莲荷图》画好了。智珠禅师把图很小心地叠好,装进 信囊,喊来一个小沙弥,打发他尽快把信送出。小沙弥走出禅房的木门,智珠禅 师弹弹袈裟,坐上莲花座,口里念了一个偈子,竟坐化去了。 黄庭坚收到《莲荷图》的时候,已是黄昏。残阳如血。他急忙将画幅展开, 展到一半,泪水就模糊了双眼。 (选自《领导文萃》。2015 年第 1 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莲荷图》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莲荷图》行文.暗示小说中的人 物如 黄庭竖、秦观、智珠禅师等的性格特征,表现了黄庭坚与智珠禅师的友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