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53-918-13.6K=35x908.2=40.1 2.2、5种或5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K和C 因N>=5,T=C+KW为直线方程,可根据Richardson(1935)的“最小二乘方”求系数的公式 求得R和C: c7K-空m-2 n∑2-(∑)? n∑P-∑ 最后用求得的理论值C代入T=C+KW,T=T±Sc /∑T-T2 sc=n 定温法:求得温度的理论值(T)和其与温度实测值(T)之差的平方和,计算C和标准差(Sc) ∑(T-T). 1 (v-v)2 sk-n-2 Ψ- 变温法:由于实验取样计算的关系,有一定误差,因此要用以下方法计算C与K的标准差。 故在自然变温下, C=C'±Sc K=K'±Sk 3、积温法则的应用 a、预测农业害虫和天敌的地理分布及其在某地一年发生和代数。 b、预测农业害虫与天敌的发生期。 ©、利用于初选保存天敌低温和释放天敌适期。 d、利用于选择和引进天敌
11 13.6 3.5 9 3.5 25 9 18= − − c= 40.1 3.5 9 3.5 9(18 25)= − − K = 2.2、5 种或 5 种以上温度组合测定 K 和 C 因 N>=5,T=C+KV 为直线方程,可根据 Richardson(1935)的“最小二乘方”求系数的公式 求得 K 和 C: 最后用求得的理论值 C 代入 T=C+KV, T=T`±Sc 定温法:求得温度的理论值(T`)和其与温度实测值(T)之差的平方和,计算 C 和标准差(Sc) 变温法:由于实验取样计算的关系,有一定误差,因此要用以下方法计算 C 与 K 的标准差。 故在自然变温下, 3、积温法则的应用 a、预测农业害虫和天敌的地理分布及其在某地一年发生和代数。 b、预测农业害虫与天敌的发生期。 c、利用于初选保存天敌低温和释放天敌适期。 d、利用于选择和引进天敌。 − − = 2 2 2 n V ( V) V T V VT C − − = 2 2 n V ( V) n VT V T K n T T Sc − = 2 ( ) ) 2 ( ) 2 1 ( 2 2 ( ) − + − − = v v v n n T T Sc − • − − = 2 ( ) 1 2 ( ) n V V T T Sk C =C Sc K = K Sk
4、有效积温法则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a昆虫的发有速度受温度影响外,还受食物和湿度的影响。而此法则只有在温度对该虫的生长 发育起主导作用时,才较为淮确 b有效积温法则是以温度与发有速度成直线关系为前提。即在最适温度范围准确而对于高、低 适温范围此法反应不出来。 C计算发有起点(C)与有效积温(K)是在定温下得到的数据与自然变温下不同,变温下较恒 温下较快。 d注意昆虫实际环境的小气候 。昆虫的不同地理种群发育起点也完全不同。 「无法用某些有滞有阶段昆虫的世代数计算 五、高、低温对昆虫存活的影响 在季节明显变化的温带地区,高、低温对昆虫存活的影响很大,是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 素之一。 (一)高温与耐热(heat hardiness) 1、高温对昆虫发有的影响 A、高温可抑制昆虫发有,对成虫影响较大。 B、夏季高温出现的强度和延续时间引起死亡率的差异。 2、影响耐热力的因素 A、昆虫种类、生活环境 B、同一种不同发有阶段 3、高温对昆虫致死的原因 A、高温引起体内水分过量蒸发而使昆虫致死 B、高温使体内性蛋白质发生凝结而致死 (二)、低温与耐寒(cold hardiness) 1、过冷却现象和耐寒 2、影响昆虫耐寒力的因素 A、不同发有阶段和龄期 B、昆虫的生理状态不同(含水量、脂肪含量 C、同一发有阶段不同季节
12 4、有效积温法则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a 昆虫的发育速度受温度影响外,还受食物和湿度的影响。而此法则只有在温度对该虫的生长 发育起主导作用时,才较为准确。 b 有效积温法则是以温度与发育速度成直线关系为前提。即在最适温度范围准确而对于高、低 适温范围此法反应不出来。 C 计算发育起点(C)与有效积温(K)是在定温下得到的数据与自然变温下不同,变温下较恒 温下较快。 d 注意昆虫实际环境的小气候 e 昆虫的不同地理种群发育起点也完全不同。 f 无法用某些有滞育阶段昆虫的世代数计算。 五、高、低温对昆虫存活的影响 在季节明显变化的温带地区,高、低温对昆虫存活的影响很大,是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 素之一。 (一)高温与耐热(heat hardiness) 1、高温对昆虫发育的影响 A、高温可抑制昆虫发育,对成虫影响较大。 B、夏季高温出现的强度和延续时间引起死亡率的差异。 2、影响耐热力的因素 A、昆虫种类、生活环境 B、同一种不同发育阶段 3、高温对昆虫致死的原因 A、高温引起体内水分过量蒸发而使昆虫致死 B、高温使体内性蛋白质发生凝结而致死 (二)、低温与耐寒(cold hardiness) 1、过冷却现象和耐寒 2、影响昆虫耐寒力的因素 A、不同发育阶段和龄期 B、昆虫的生理状态不同(含水量、脂肪含量) C、同一发育阶段不同季节
3、低温致死的原因 A、不很低的温度下致死作用 B、在0℃以下很低温度下致死作用 六、温度对昆虫繁殖的影响 1、影响繁殖的温度主要作用在成虫期,而影响发育的温度主要作用在卵、幼虫、蛹期。 2、昆虫的繁殖力在一定适温范围内随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适合于繁殖的适温范围比适合 生长发有的温度范围要小。 总之在较低的温度下,虽然成虫寿命长,但性腺仍不能发有成熟,以致不能交配产卵或产卵量 少。在过高的温度下,精子不易形成而失去活力,常常引起不孕,也影响交配产卵活动。在适宜温 度下,一般成虫性成熟快,繁殖力大。 第三节有机体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是环境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环境中的一切生物。生物因素既影响昆虫的生长、 发育、繁殖和分布,又影响昆虫种群密度变化。植食性昆虫受寄主植物和天敌的影响尤为明显。同 时种间和种内的密度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也影响种群的盛衰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植物为起点的彼此依存的食物联系的基本结构。 食物网:错综复杂的食物联系的结构, 二、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 自然界中生物间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一般都是对由食物或居住空间的竞争原 因引起的。 种间竞争的关系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因而它们的生长发有和繁殖都存在 定的时序性。如同一种作物上,有的害虫出现的较早,有的害虫出现的较晚。种间竞争的适应性沾 表现在居住空间方面。种间竞争可表现于食物链的各个环节,竞争的结果往往引起相互的适应。 竞争排斥原理:两个种在竞争过程中各得其所的共同利用环境中的资源。 自然界中种内竞争的影的现象也很普遍。同一空间内任何一种植物或动物的密度超过该空间所 能容纳的程度时,经常发生自然淘汰现象而保存物种的延续。在种群密度大而食料不足时,常有自 残现象而保存该物种。种内竞争也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三、生物因素对昆虫的生态效应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生态效应与非生物因素比较起来,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3
13 3、低温致死的原因 A、不很低的温度下致死作用 B、在 0℃以下很低温度下致死作用 六、温度对昆虫繁殖的影响 1、影响繁殖的温度主要作用在成虫期,而影响发育的温度主要作用在卵、幼虫、蛹期。 2、昆虫的繁殖力在一定适温范围 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适合于繁殖的适温范围 比适合 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要小。 总之在较低的温度下,虽然成虫寿命长,但性腺仍不能发育成熟,以致不能交配产卵或产卵量 少。在过高的温度下,精子不易形成而失去活力,常常引起不孕,也影响交配产卵活动。在适宜温 度下,一般成虫性成熟快,繁殖力大。 第三节 有机体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是环境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环境中的一切生物。生物因素既影响昆虫的生长、 发育、繁殖和分布,又影响昆虫种群密度变化。植食性昆虫受寄主植物和天敌的影响尤为明显。同 时种间和种内的密度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也影响种群的盛衰。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植物为起点的彼此依存的食物联系的基本结构。 食物网:错综复杂的食物联系的结构。 二、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 自然界中生物间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一般都是对由食物或居住空间的竞争原 因引起的。 种间竞争的关系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因而它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存在一 定的时序性。如同一种作物上,有的害虫出现的较早,有的害虫出现的较晚。种间竞争的适应性沾 表现在居住空间方面。种间竞争可表现于食物链的各个环节,竞争的结果往往引起相互的适应。 竞争排斥原理:两个种在竞争过程中各得其所的共同利用环境中的资源。 自然界中种内竞争的影的现象也很普遍。同一空间内任何一种植物或动物的密度超过该空间所 能容纳的程度时,经常发生自然淘汰现象而保存物种的延续。在种群密度大而食料不足时,常有自 残现象而保存该物种。种内竞争也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三、生物因素对昆虫的生态效应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生态效应与非生物因素比较起来,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昆虫种群的影响不均匀性。 2。与种群密度大小的关系。 3.昆虫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 4.相关的物种间互为生物环境,彼此影响对方种群的数量。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昆虫的休眠与滞有 休眠(dormancy):是昆虫种在个体发有过程中对不良外界条件的一种暂时性的适应性。当这 种不良的条件一旦消除而能满足其生长发有的要求时,昆虫便可立即停止休眠而继续正常地生长发 育。 滞有(diapause):是昆虫种在系统发有过程中本身的生活方式与其外界生存因素间不断矛盾 统一的结果,是一种内在的比较稳定的遗传性表现。即使给予适宜的温度或食物条件,也不能阻止 滞有的发生。 兼性滞育:不出现在固定世代,随地理、气候、食物等因素而变动 专性滞有: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 二、昆虫的扩散与迁飞 1.扩散:是昆虫在个体发有中日常的、在小范围内的分散或集中,称为扩散。 扩散类型: A.完全靠外部因素传播 B.由虫源向外扩散 C.由于趋性所引起的小范围的分散或集中 2.迁飞:指某些昆虫的成虫,在某一时期内从虫源地区成群地、远距离地迁飞到另一地区繁殖 为害,从而造成迁入地区严重的虫灾。 3.迁飞昆虫的种群特征与类型 迁飞昆虫的种群特征: A.种群数量长期具有季节性“突增”、“突减”现象,上下两代间发生数量十分悬殊。 B.在一个相当大区域内种群有“同期突发”现象,即大区域内同时突然发生。 C.种群在上下两代的发育进度不符合。 D.成虫发生期间雌虫卵巢发有有不连续现象 迁飞昆虫的类型:
14 1. 对昆虫种群的影响不均匀性。 2. 与种群密度大小的关系。 3. 昆虫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 4. 相关的物种间互为生物环境,彼此影响对方种群的数量。 第四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昆虫的休眠与滞育 休眠(dormancy):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条件的一种暂时性的适应性。当这 种不良的条件一旦消除而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时,昆虫便可立即停止休眠而继续正常地生长发 育。 滞育(diapause):是昆虫种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本身的生活方式与其外界生存因素间不断矛盾 统一的结果,是一种内在的比较稳定的遗传性表现。即使给予适宜的温度或食物条件,也不能阻止 滞育的发生。 兼性滞育:不出现在固定世代,随地理、气候、食物等因素而变动。 专性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 二、昆虫的扩散与迁飞 1.扩散:是昆虫在个体发育中日常的、在小范围内的分散或集中,称为扩散。 扩散类型: A.完全靠外部因素传播 B.由虫源向外扩散 C.由于趋性所引起的小范围的分散或集中 2.迁飞:指某些昆虫的成虫,在某一时期内从虫源地区成群地、远距离地迁飞到另一地区繁殖 为害,从而造成迁入地区严重的虫灾。 3.迁飞昆虫的种群特征与类型 迁飞昆虫的种群特征: A. 种群数量长期具有季节性“突增”、“突减”现象,上下两代间发生数量十分悬殊。 B. 在一个相当大区域内种群有“同期突发”现象,即大区域内同时突然发生。 C. 种群在上下两代的发育进度不符合。 D. 成虫发生期间雌虫卵巢发育有不连续现象 迁飞昆虫的类型:
A无固定繁殖基地,连续性迁飞类型 B有固定繁殖基地的迁飞类型(如蝗虫) C越冬越夏迁飞类型(如七星瓢虫) D蚜虫迁飞类型(有翅型》 4.迁飞昆虫的种型分化· 迁飞从生物学意义上来是一种行为多态现象,有的个体可作长时间的持续飞行,为“迁飞型” 有的个体只能作短时间的飞行,为“居留型”。种型分化决定于其内在的基因遗传力,也受环境的 影响。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周期、食料条件的不适宜或缺乏、温度、拥挤度。 第五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一生物钟、行为调节 一、生物钟 1.生物钟的概念 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s):生物的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者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 的生理机制的控制,这种生理机制称为生物钟。 2.生物钟的类型 类型1:生物钟的发生与对光的接受器复眼无关,而其对外界光周期的感受直接由脑部的某 些细胞组织所控制。 类型11:生物钟主要由光接受器复眼所控制。在完全黑暗或完全光亮条件下失去节律, 二、昆虫基本行为的适应 昆虫有关的行为有四大类型:趋性(taxes)、反射(reflexes)、本能(instincts)、学习 (learning). 趋性:低等动物趋向刺激发源地的行为(趋化、光、色、嫩性等)》 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本能:即受外界刺激影响又受昆虫体内的特殊环境影响。 学习:通过后天的多次经历或刺激而产和的经验, 第六节天敌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天敌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定义:昆虫在生长发有过程中,常由于其它生物的捕食或是寄生作用而 死亡,这些生物成为昆虫的天敌。 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天敌昆虫和食虫动物。 第一节致病微生物(简介)
15 A 无固定繁殖基地,连续性迁飞类型 B 有固定繁殖基地的迁飞类型(如蝗虫) C 越冬越夏迁飞类型(如七星瓢虫) D 蚜虫迁飞类型(有翅型) 4.迁飞昆虫的种型分化• 迁飞从生物学意义上来是一种行为多态现象,有的个体可作长时间的持续飞行,为“迁飞型”; 有的个体只能作短时间的飞行,为“居留型”。种型分化决定于其内在的基因遗传力,也受环境的 影响。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周期、食料条件的不适宜或缺乏、温度、拥挤度。 第五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钟、行为调节 一、生物钟 1.生物钟的概念 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s):生物的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着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 的生理机制的控制,这种生理机制称为生物钟。 2.生物钟的类型: 类型 1:生物钟的发生与对光的接受器复眼无关,而其对外界光周期的感受直接由脑部的某 些细胞组织所控制。 类型 11:生物钟主要由光接受器复眼所控制。在完全黑暗或完全光亮条件下失去节律。 二、昆虫基本行为的适应 昆虫有关的行为有四大类型:趋性(taxes)、反射(reflexes)、本能(instincts)、学习 (learning)。 趋性:低等动物趋向刺激发源地的行为(趋化、光、色、嫩性等) 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本能:即受外界刺激影响又受昆虫体内的特殊环境影响。 学习:通过后天的多次经历或刺激而产和的经验。 第六节 天敌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天敌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定义: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其它生物的捕食或是寄生作用而 死亡,这些生物成为昆虫的天敌。 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天敌昆虫和食虫动物。 第一节 致病微生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