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 教 案 20~20学年第2学期 学院名称 农学院 课程名称农田杂草及防除 课程性质 选修 授课对象 本 科 授课教师 刘慧平 职 称 教授 使用教材《植物化学保护》第三版 授课时数 30学时■ 20年月日
山 西 农 业 大 学 教 案 20 ~ 20 学年 第 2 学期 学 院 名 称 农 学 院 课 程 名 称 农田杂草及防除 课 程 性 质 选 修 授 课 对 象 本 科 授 课 教 师 刘 慧 平 职 称 教 授 使 用 教 材 《植物化学保护 》第三版 授 课 时 数 30 学 时 20 年 月 日
案 授课时间20 教案编写时间20 课得编号 农田杂草及防除 01329 总学时:30字细时 课程名称 学分数 1.5 必修课() 选修课(V) 课型 讲课:24学时 理论课() 实验课() 实验:6学时 任课教师 刘慧平 职称 教授 授课对象 年(班)级植物保护专业 1.教材指物化学保护》赵善欢主编,第三版农业出版社,2000 基本教材和 2.参考书 苏少泉,1985,杂草抗药性问题,世界农业 主要参考资 余柳青,1989,美国水直播水稻稻田杂草综合防治.世界农业 李孙荣等,1987,夏大短田种草的生态经济模型的研究。杂草学报 黄燕萍,1983,浅谈检疫杂草,植物检疫 苏少泉,1987,杂草治理中的异株克生问题,世界农业,1987 在授课中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讲述田间杂草的基本概念:各种农药的应明原理:讲述使用 教学目的和 化学农药后带来的杂草抗药性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及克服途径:并对悔类农药首先介绍供共性, 要求 对每一个具体药剂结合化学结构式讲解其理化性质,毒性大小,防治范围,加工剂型及使用方法 最后讲解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难 重点学握杂草的概念、分类,各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和常用衣药的使用,抗药性综合治理和农 药环境毒理的内容。 教学讲程 第次课 授课章节 学时备注 第一章 杂草的烟令与公类 2 第二章 杂草的个体和群体性态(一) 杂草的个体和群体性态(二) 第三章 杂草一作物相关中的生态(一) 22 杂草一作物相联中的生态(二) 第四章 8 第五 第六章 农田杂草化学防除 22 9 第一节 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第二节 除草剂的吸收、输导与作用原 第三节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22 第四节除草剂常用类型与品种(一) 除草剂常用类型与品种(二) 除草剂常用类型与品种(三) 22
2 教 案 授课时间 20 教案编写时间 20 课程名称 农田杂草及防除 课程编号 01329 总学时:30学时 讲课: 24 学时 实验: 6 学时 学 分 数 1.5 课型 必修课( ) 选修课(V) 理论课( ) 实验课( ) 任课教师 刘慧平 职称 教授 授课对象 年(班)级 植物保护 专业 基本教材和 主要参考资 料 1.教材《植物化学保护》赵善欢主编,第三版农业出版社,2000。 2.参考书目: 苏少泉,1985,杂草抗药性问题,世界农业 余柳青,1989,美国水直播水稻稻田杂草综合防治,世界农业 李孙荣等,1987,夏大豆田稗草的生态经济模型的研究,杂草学报 黄燕萍,1983,浅谈检疫杂草,植物检疫 苏少泉,1987,杂草治理中的异株克生问题,世界农业,1987 教学目的和 要求 在授课中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讲述田间杂草的基本概念;各种农药的应用原理;讲述使用 化学农药后带来的杂草抗药性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及克服途径;并对每类农药首先介绍其共性, 对每一个具体药剂结合化学结构式讲解其理化性质,毒性大小,防治范围,加工剂型及使用方法, 最后讲解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难 点 重点掌握杂草的概念、分类,各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和常用农药的使用,抗药性综合治理和农 药环境毒理的内容。 教学进程 第 次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授课章节 第一章 杂草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章 杂草的个体和群体生态(一) 杂草的个体和群体生态(二) 第三章 杂草--作物相关中的生态(一) 杂草--作物相关中的生态(二 ) 第四章 杂草防治原理 第五章 异株克生在杂草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第六章 农田杂草化学防除 第一节 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第二节 除草剂的吸收、输导与作用原理 第三节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第四节 除草剂常用类型与品种(一) 除草剂常用类型与品种(二) 除草剂常用类型与品种(三) 学 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备 注
教 案 第1次课2学时 课目、课题 第一章杂草的概念与分类 教学目的 讲授杂草的定义、形态及分类依据 和要求 2、掌挥杂草的定义、各类杂草的形态、分类依据 重点 重点掌握杂草的定义、各类杂草的形态、分类依据 难点 难点区分各类杂草的形态及如何分类 课堂教学纳容 一、本课教学进程安排本课按照农业部嫩学进度安排。 本课主要内容、目的、要求 教学进程 主要内容 (含课堂 概念特殊 直物不同 植被植物和栽培植物 即具有 教学内容、 杂防治的音义 教学方法、辅 三.杂草的形态与分类 1形态 助手段、 (1)根据形态分类 1)单子叶叶片窄而长叶脉平行脉,叶柄,分为禾本科莎草科 师生互动 2) 双子叶草本或木本,叶脉网状,叶片宽,有叶柄。 时间分配 (2)根据除草剂作拥特性, 2.分类 板书设计) (②根据发生时期分类(3)根据株形分类 通 防线 以便在生产上能够正确 有效防治草害,并能根据生需要独立进行科学实验 教学方法课堂 板书设计 第一章杂草的概念与分类 杂草的定义 杂草防治的意义 三、杂草的形态与分类 1.形态(1)根据开形态分类(2)根据药剂品种的作用特性分类 2.分类(1)捕物学分类 (2)根据发生时期分类(3)根据株形分类 (4)根据生活型分类(5)根据防治方法分类(6)根据作物分类 作业布置 完成本章课后思考翘: 杂草的概念杂草的形态杂草防治意义 士重 关广清,1983,辽宁杂草通讯 参考资料 苏少泉,1983,世界农业 课后自我总结 按教学进程完光成课堂教学内容,并布置作业及课后思考题。 分析
3 教 案 第 1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第一章 杂草的概念与分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讲授杂草的定义、形态及分类依据 2、掌握杂草的定义、各类杂草的形态、分类依据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杂草的定义、各类杂草的形态、分类依据; 难点区分各类杂草的形态及如何分类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辅 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内容 一、本课教学进程安排:本课按照农业部教学进度安排。 二、本课主要内容、目的、要求 1、本课主要内容 一.杂草的定义与概念 特殊的植物不同于自然植被植物和栽培植物,即具有野生植物的特性 又具有作物的特性。长错地方的植物;不受欢迎的植物;无价值的植物;干扰人类对土地使 用意图的植物;不是人类有意识栽培的植物;无应用观赏价值的植物 二、杂草防治的意义 三. 杂草的形态与分类 1.形态 (1)根据形态分类 1) 单子叶 叶片窄而长,叶脉平行脉,无叶柄,分为禾本科、莎草科 2) 双子叶 草本或木本,叶脉网状,叶片宽,有叶柄。 (2)根据除草剂作用特性, 2.分类 (1)植物学分类 (2)根据发生时期分类 (3)根据株形分类 (4)根据生活型分类 (5)防治分类 (6)根据作物分类 2、目的及要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便在生产上能够正确 使用农药,有效防治草害,并能根据生产需要,独立进行科学实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板书设计 第一章 杂草的概念与分类 一、 杂草的定义 二、 杂草防治的意义 三、 杂草的形态与分类 1.形态 (1)根据形态分类 (2)根据药剂品种的作用特性分类 2.分类 (1)植物学分类 (2)根据发生时期分类 (3)根据株形分类 (4)根据生活型分类 (5)根据防治方法分类 (6)根据作物分类 作业布置 完成本章课后思考题: 杂草的概念 杂草的形态 杂草防治意义 主要 参考资料 关广清,1983,辽宁杂草通讯 苏少泉,1983,世界农业 课后自我总结 分析 按教学进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并布置作业及课后思考题
教 案 第2次课2学时 课目、课题 第二章杂草的个体和群体生态(一)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杂草的体生态、无性繁殖的基本原理 重点 难点 个体生态、无性繁殖 课堂教学纳容 教学进程 第二章 杂草的个体和群体生态(一) (含课堂 杂草的个体形态 1、种子休眠与防治 教学内容、 2、发芽与防治 3、 出苗生有与防治 (1)发芽深度2)幼喵生有 教学方法、辅 结实种子寿命与防治(1)结实力(2)种子寿命 助手段、 5 种子传播与防治 杂草的无性繁殖 师生互动, 1无性繁殖的特点 2、 影响无性繁殖的因素 时间分配、 3、无性繁殖器官的存活期与涛命 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课堂讲 板书设计 第二章杂草的个体和群体生态(一) 杂草的个体形态 1、种子休眠与防治 2 发芽与防治 Q)幼苗生育 种子播与防治 杂草的无性繁 1无性繁殖的特点 2、母影响性繁贿的因者 3、无性紧殖器官的存活期与涛命 杂草的主要结性 作业布置 C3、C4植物与杂草的生理特性 主要 陆志华,1986,江苏杂草科学。 关广清,1987,世界农业 参考资料 植木帮和,松中邵一,1978,杂草防除大要 课后自我总结 按教学进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并布置作业及课后思考题 分析
4 教 案 第 2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第二章 杂草的个体和群体生态(一)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杂草的 体生态、无性繁殖的基本原理 重 点 难 点 个体生态、无性繁殖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辅 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内容 第二章 杂草的个体和群体生态(一) 一、杂草的个体形态 1、种子休眠与防治 2、发芽与防治 3、出苗生育与防治 (1)发芽深度(2)幼苗生育 4、结实种子寿命与防治 (1)结实力(2)种子寿命 5、种子传播与防治 二、杂草的无性繁殖 1 无性繁殖的特点 2、影响无性繁殖的因素 3、无性繁殖器官的存活期与寿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板书设计 第二章 杂草的个体和群体生态(一) 一、杂草的个体形态 1、种子休眠与防治 2、发芽与防治 3、出苗生育与防治 (1)发芽深度(2)幼苗生育 4、结实种子寿命与防治 (1)结实力(2)种子寿命 5、种子传播与防治 二、杂草的无性繁殖 1 无性繁殖的特点 2、影响无性繁殖的因素 3、无性繁殖器官的存活期与寿命 作业布置 杂草的主要特性 C3、C4植物与杂草的生理特性 主要 参考资料 陆志华,1986,江苏杂草科学。 关广清,1987,世界农业 植木帮和,松中邵一,1978,杂草防除大要 课后自我总结 分析 按教学进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并布置作业及课后思考题
教 案 第3次课2学时 课目、课题 第二章杂草的个体和群体生态(二) 教学目的 掌握杂卓的群体生态、杂草的主要特性、C③、C4植物与杂草的生理特性 和要求 掌握杂的群体生态、杂草的主要特性、C3、C4植物与杂草的生理特性 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纳容 教学进程 (含课堂 三、杂草的群体生态 四、杂草的士要特性 教学内容、 杂草的生理、生长与竞争 杂草硝特性 教学方法、 3 、栽培实践中的特性 五 助手段、 C3、C4植物与杂草的生理特性 师生互动 公天零发牌du 3、C4朵草特性 时间分配、 4、C3杂特性 板书设计 墩学方法课堂授 板书设计 第二章杂草的个体和群体生态(二) ,杂草的群体生态 四、杂草的主要特性 1、杂草的性理、生长与竞争 ·物 分为C3、C4、CW 2 大多数杂草C4C3杂 3、C4杂草特性 4、C3杂草特性 杂草的群体生态:杂草的无性繁殖 作业布置 陆志华,1986,江苏杂草科种学:关广清,1987,世界农业: 主要 参考资料 植木帮和,松中邵一,1978,杂草防除大要 课后自我 按教学进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并布置作业及课后思考题。 总结分析
5 教 案 第 3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第二章 杂草的个体和群体生态(二)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杂草的群体生态、杂草的主要特性、C3、C4植物与杂草的生理特性 重点 难点 掌握杂草的群体生态、杂草的主要特性、C3、C4植物与杂草的生理特性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辅 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内容 三、杂草的群体生态 四、杂草的主要特性 1、杂草的生理、生长与竞争 2、杂草繁殖特性 3、栽培实践中的特性 五、C3、C4植物与杂草的生理特性 1、根据对二氧化碳固定,分为C3、C4、CAM 2、大多数杂草C4 C3 杂草 3、C4杂草特性 4、C3杂草特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板书设计 第二章 杂草的个体和群体生态(二) 三、杂草的群体生态 四、杂草的主要特性 1、杂草的生理、生长与竞争 2、杂草繁殖特性 3、栽培实践中的特性 五、C3、C4植物与杂草的生理特性 1、根据对二氧化碳固定,分为C3、C4、CAM 2、大多数杂草C4 C3 杂草 3、C4杂草特性 4、C3杂草特性 作业布置 杂草的群体生态;杂草的无性繁殖 主要 参考资料 陆志华,1986,江苏杂草科学; 关广清,1987,世界农业; 植木帮和,松中邵一,1978,杂草防除大要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按教学进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并布置作业及课后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