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125 教案编写时间 20125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701B1004-0 植物显微技术 学分数 2.5 总学时:40 课型 8 讲课:25学时 任课教师 李贵全 职称 教授 实习: 5掌 授课对象 10级、11级 专业:生物技术、农学、农艺、种子科学与工程 基本教材:《细胞学研究基础》李贵全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 基本教材 主要参考资料: 和主要参 《植物染色体研究技术》李懋学主编东北林业出版社1991年 考资料 《细胞生物学基础》翟中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植物显微技术》王灶安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89年 《植物细胞学研究方法》孙敏三主编科学出版社1987年 教学日的 和要求 方法讲行了细致的科学分析。 该理作为宝生命利的香晒王卧 践紧密结合,在掌握细胞学原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植物显微技术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要在细胞学水平开展研究,在理 践紧密结合。 难点 学习的基础上,要提高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重视学生发展技能的培养。 教学进程 第 次课 授课章节 学时 备注 第1次课 显微技术中的细胞学基础 3 第2、3次课 植物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 3 实验6学时 第4、5次课 三、植物染色体的分带方法 4 第6次课 四、植物染色体的银染色技术 2 第7、8次课 五、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4 实验3学时 第9、10次课 六、植物组织器官制片的方法和原理 实验3学时 第11次课 七、植物学制片的各类方法 实验3学时 第12次课 八、植物显微摄影技术
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2012.5 教案编写时间 2012.5 课程名称 植物显微技术 课程编号 701B1004-0 总学时:40 讲课: 25 学时 实验: 15 学时 实习: 学时 学分数 2.5 课型 必修课() 选修课(√) 理论课() 实验课() 任课教师 李贵全 职称 教授 授课对象 10 级、11 级 专业:生物技术、农学、农艺、种子科学与工程 基本教材 和主要参 考资料 基本教材:《细胞学研究基础》 李贵全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年 主要参考资料: 《植物染色体研究技术》 李懋学主编 东北林业出版社 1991 年 《细胞生物学基础》 翟中和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植物显微技术》 王灶安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89 年 《植物细胞学研究方法》 孙敬三主编 科学出版社 1987 年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植物显微技术从介绍细胞学基本知识入手,对植物学、细胞学研究领域的各项实 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作了详细而广泛的介绍,且对在实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解 决方法进行了细致的科学分析。该课程作为研究生命科学的重要手段,要求理论与实 践紧密结合,在掌握细胞学原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显微技术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要在细胞学水平开展研究,在理 论学习的基础上,要提高实验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重视学生发展技能的培养。 教学进程 第 次课 第 1 次课 第 2、3 次课 第 4、5 次课 第 6 次课 第 7、8 次课 第 9、10 次课 第 11 次课 第 12 次课 授课章节 一、显微技术中的细胞学基础 二、植物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 三、植物染色体的分带方法 四、植物染色体的银染色技术 五、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六、植物组织器官制片的方法和原理 七、植物学制片的各类方法 八、植物显微摄影技术 学时 3 3 4 2 4 4 3 2 备注 实验 6 学时 实验 3 学时 实验 3 学时 实验 3 学时
教案(章节备课) 章节 第一章显微技术中的细胞学基础 教学目的 理解细胞的重要性,掌握细胞各时期的特点,为我们研究染色体和掌握细胞学研究方法打 下坚实的基础。 和要求 是盘 重点: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 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和行为的观察。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概念〈对细胞的形态特征,整个细胞的发育周期进行描述。理解细胞 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之一的概念) 第二节:细胞增殖与周期的研究概 理解真核生物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包括所有原生质 成分的复制 细胞复制的结果,理解细胞的繁殖是生物的最根本的特征,握细 第三节: 分的分程出现在有性笑殖的生物的生殖细中,适过数分 体数目 基础,保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 学内容、 以及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掌握减数分裂各时期 时分配、 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学方法、辅 助手段) 学时分配:讲课3学时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和参阅课外书为辅。 辅助手段:通过实验观察,掌握减数分裂的细胞学研究方法 本章思考题 《细胞学研究基础》李贵全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年 主要 参考资料 《细胞遗传学》解生勇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 《遗传学实验技术》卢龙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备注
教案(章节备课) 章节 第一章 显微技术中的细胞学基础 教学目的 和要求 理解细胞的重要性,掌握细胞各时期的特点,为我们研究染色体和掌握细胞学研究方法打 下坚实的基础。 重 点 难 点 重点: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 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和行为的观察。 教学进程 (含章节教 学内容、学 时分配、教 学方法、辅 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概念 〈对细胞的形态特征,整个细胞的发育周期进行描述。理解细胞 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之一的概念〉 第二节:细胞增殖与周期的研究概况 〈 理解真核生物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包括所有原生质 成分的复制,细胞复制的结果,理解细胞的繁殖是生物的最根本的特征,掌握细 胞周期各时期的特点〉 第三节:细胞的减数分裂 〈 减数分裂出现在有性繁殖的生物的生殖细胞中,通过减数分 裂使亲代与子代的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物质 基础,保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 以及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掌握减数分裂各时期 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学时分配:讲课 3 学时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和参阅课外书为辅。 辅助手段: 通过实验观察,掌握减数分裂的细胞学研究方法 本章思考题 1、 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之一? 2、 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各时期有何特点? 3、 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发生交换的机理是什么? 主要 参考资料 《细胞学研究基础》 李贵全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年 《细胞遗传学》 解生勇主编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0 年 《遗传学实验技术》 卢龙斗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年 备注
教案(章节备课) 章节 第二章植物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 结合讲课内容和实验操作,重点掌握压片法和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的操作流程及优缺点 这是从事细胞学研究的工作者,应该掌握的一项最基本的实验方法 爱会 教学内容: 材(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掌握取材的关键时间) 选择适应不同植物的化学药品,程药品的浓度 第三节:代间材的调定的国定流,重点字提:】的卡诺调定液的用油 药品的作用机制 固定的时间、温度,以及固定材料的保存) 第四节:压片法一材料的解离及其染色(理解解离的机理,掌握不同的植物材料适宜的 教学进程 解离药品、解离时间、解离温度、染色剂及染色方法) (含章节教 第五节:低渗法(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技术是以酶消化细胞壁而获得无壁的裸体细胞,继 学内容、学 而参照人和动物染色体的低渗和火焰干燥制片方法发展而来的。重点掌握低渗 时分配、教 法的操作流程) 学方法、辅 第六节:减数分 (重点掌握花粉母细胞的取材时间、染色压片的操作流程,鉴 助手段) 的分裂行为 不同价体的形态特点) 理论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细胞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辅助手段: 本章思考题 1、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制片技术有哪些?并说明其优缺点。 2、怎样鉴别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主要 参考资料 本芬生显微树片技术北慕利技木记板社网东 各注
教案(章节备课) 章节 第二章 植物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 教学目的 和要求 结合讲课内容和实验操作,重点掌握压片法和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的操作流程及优缺点, 这是从事细胞学研究的工作者,应该掌握的一项最基本的实验方法 重 点 难 点 重点:结合讲课内容重点掌握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熟悉各操作流程 难点:细胞的同步分裂的处理方法 教学进程 (含章节教 学内容、学 时分配、教 学方法、辅 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取材(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掌握取材的关键时间) 第二节:预处理(根据不同的植物,选择适应不同植物的化学药品,掌握药品的浓度、 处理时间、温度,药品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压片法----材料的固定(选择不同的固定液、重点掌握 3:1 的卡诺固定液的用法, 固定的时间、温度,以及固定材料的保存) 第四节:压片法----材料的解离及其染色(理解解离的机理,掌握不同的植物材料适宜的 解离药品、解离时间、解离温度、染色剂及染色方法) 第五节:低渗法(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技术是以酶消化细胞壁而获得无壁的裸体细胞,继 而参照人和动物染色体的低渗和火焰干燥制片方法发展而来的。重点掌握低渗 法的操作流程) 第六节:减数分裂的制片(重点掌握花粉母细胞的取材时间、染色压片的操作流程,鉴 别染色体的分裂行为,掌握不同价体的形态特点) 学时分配:讲课 3 学时,实验 6 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细胞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辅助手段:通过观察各类染色体的标本,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本章思考题 1、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制片技术有哪些?并说明其优缺点。 2、 怎样鉴别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主要 参考资料 1、 李贵全《细胞学研究基础》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年 2、 李竞雄《植物细胞遗传学》 科学出版社 1997 年 3、 黄承芬《生物显微制片技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年 4、 余炳生《生物学显微技术》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89 年 备注
教案(章节备课) 章节 第三章植物染色体的分带方法 教学目的 掌握染色体的分带方法:荧光分带和Giemsa分带,对阐明染色体结构、成分、特性、功能 和要求 等基本理论有重大的意义 重点 重占,堂握giemsa分带的厦理和技术 难点 难点:不同材料分带处理时间、温度的把握 教学内容: 外部形态特征 以及结构 少困难。所以, ”种实验技 术,可以导致染色体内部结构的分化染色,以获得更多的具鉴别性特征的信息,即所谓染 色体的“解剂学”特征) 第二节:Giemsa带(Giemsa带有C-带、N_带、G-带等。但在植物染色体的分带技术 中 应用最为广泛的是C带技术,这不仅表现在已进行过C带研究的植物种类很多,而 教学进程 且各种改进的C-带流程也很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节课中,重点掌握C-带的操作 (含章节教 流程:取材和预处理→固定→解离→制片→脱盖片→空气干燥→分带 处理G带技术 显带机制(掌握茨光分带技术,用于荧光分带的材料的预处理利 助手段) 图不高品时。摩农 固定 学时分配:讲课4学时 教学方法: 理论数学和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细胞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辅助手段:通过实验熟悉操作流程 为沈体的公带 本章思考题 3、各种分带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主要 1、 李贵全《细胞学研究基础》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 参考资料 2、 余纳生《生学显技木 北农业大 出版社1989年 3、李懋学《植物染色体研究技术》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 备注
教案(章节备课) 章节 第三章 植物染色体的分带方法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染色体的分带方法:荧光分带和 Giemsa 分带,对阐明染色体结构、成分、特性、功能 等基本理论有重大的意义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 Giemsa 分带的原理和技术 难点:不同材料分带处理时间、温度的把握 教学进程 (含章节教 学内容、学 时分配、教 学方法、辅 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分带的历史和展望(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只能显示染色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这些特征对于核型分析中较准确地识别染色体组的每个成员,以及结构的变异,则仍有不 少困难。所以,自从发现和开展对染色体的研究以来,细胞学家就期望能发明一种实验技 术,可以导致染色体内部结构的分化染色,以获得更多的具鉴别性特征的信息,即所谓染 色体的“解剖学”特征) 第二节:Giemsa 带(Giemsa 带有 C--带、N--带、G--带等。但在植物染色体的分带技术 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C--带技术,这不仅表现在已进行过 C--带研究的植物种类很多,而 且各种改进的 C--带流程也很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节课中,重点掌握 C--带的操作 流程:取材和预处理 固定 解离 制片 脱盖片 空气干燥 分带 处理。了解 G--带、N--带技术) 第三节:荧光分带、显带机制(掌握荧光分带技术,用于荧光分带的材料的预处理和 固定,可按常规的制片方法;最好用酶解去壁低渗方法制片,制片干燥和不干燥均可;用 于荧光分带的染色方法有多种,对于不同的材料选择适宜的染色方法。了解分带技术的显 带机制。 学时分配:讲课 4 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细胞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辅助手段:通过实验熟悉操作流程 本章思考题 1、 何为染色体的分带技术,带型分为哪些种类? 2、 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应用价值有哪些? 3、各种分带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主要 参考资料 1、 李贵全《细胞学研究基础》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年 2、 余炳生《生物学显微技术》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89 年 3、 李懋学《植物染色体研究技术》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1 年 备注
教案(章节备课) 章节 第四章植物染色体的银染色技术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结合讲课内容和实:验樱作,重点堂挥银染技术,使学生认识到银染色技术在人类 和要求 和动植物细胞学研究中的有者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银染色机制认识的深入和技术 的不断改进,银染色技术对于植物染色体的研究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重点:掌握银染色技术的原理、分类及技术流程 难点 银染色技术流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银染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银染色技术在细胞化学中的应用已有很久的历史 早在20世纪初,硝酸银溶液已用作动物神经细胞的染色剂,然后又广泛的用于核仁染色 但是该项技术真正 于染色体研究, 则是始于1975年Hne蒙 人的工作。他们以硝酸银 、类染色体的气干制片, 再用福尔 结果某些具有 色技eQ特异的 色:时认为这是 人类和动植物细胞遗传 AgNO 阳到 仁组成区NOR)的数目位置和变异与动植物核型进化的 种间杂种间的竞争 与NOR的关系,核仁的周期性变化,联会复合体(SC),染色体轴心,核基质网结构等有 教学进程 关垫色体结构 功能与行为的研究都应用了银染色技术。因此,可以说银染色技术是继 节数 Giemsa和荧光分带技术之后新兴的一项重要染色体研究技术。) 时分 第二节:染色体的银染色原理(染色体银染色的化学基础:目前提出的染色体选择性 银染的机制有①染色体银染与RNA转录活性有关,这是最早的染色体银染机制假说②染 方法、辅 色体银染与染色质非聚缩有关) 助手段) 第三节:染色体银染法分类及技术流程(①Ag-NOR染色技术:主要有适用于去壁低 与适压方制片的AA染色流程和A染在 NOR在细跑周期中动态的银染色技术④联会复 细胞的银染流程,适于具厚壁花粉母细胞的银染流程) 学时分配讲课2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细胞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本章思考题 1、Ag-NOR技术在细胞遗传学研究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2、Ag-NOR技术的操作流程? 拿细学赞中国林北出板社20学报98745.449 之 张赞平,李懋学等牡丹染色体 ORs和G 带的研究,1990,8(2):101-10: 遗传学报1990,173:168-172 备注
教案(章节备课) 章节 第四章 植物染色体的银染色技术 教学目的 和要求 要求学生结合讲课内容和实验操作,重点掌握银染技术,使学生认识到银染色技术在人类 和动植物细胞学研究中的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银染色机制认识的深入和技术 的不断改进,银染色技术对于植物染色体的研究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银染色技术的原理、分类及技术流程 难点:银染色技术流程 教学进程 (含章节教 学内容、学 时分配、教 学方法、辅 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银染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银染色技术在细胞化学中的应用已有很久的历史, 早在 20 世纪初,硝酸银溶液已用作动物神经细胞的染色剂,然后又广泛的用于核仁染色。 但是该项技术真正用于染色体研究,则是始于 1975 年 Howell 等人的工作。他们以硝酸银 和氢氧化铵的混合液处理人类染色体的气干制片,再用福尔马林使银还原,结果某些具有 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的短臂端部被 AgNO3 特异的染成黑色。当时认为这是随体染色,故将该 染色方法称之为 AS--SAT 染色技术。AgNO3 染色自 1975 年应用于染色体研究以来,已在 人类和动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特别是医学应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核 仁组成区(NOR)的数目、位置和变异与动植物核型进化的关系,植物种间杂种间的竞争 与 NOR 的关系,核仁的周期性变化,联会复合体(SC),染色体轴心,核基质网结构等有 关染色体结构、功能与行为的研究都应用了银染色技术。因此,可以说银染色技术是继 Giemsa 和荧光分带技术之后新兴的一项重要染色体研究技术。) 第二节: 染色体的银染色原理(染色体银染色的化学基础;目前提出的染色体选择性 银染的机制有①染色体银染与 rRNA 转录活性有关,这是最早的染色体银染机制假说 ②染 色体银染与染色质非聚缩有关) 第三节:染色体银染法分类及技术流程(①Ag-NOR 染色技术:主要有适用于去壁低 渗火焰干燥法制片的 Ag-I 染色流程与适于压片法制片的 Ag-As 染色流程和 HAA-Ag-I 染色 流程②非转一显示 NOR 的银染色技术:主要有同时显示 NOR 和着丝粒的银染色技术,同时 显示 NOR、着丝粒和端粒的银染色技术和诱导染色体臂内银染区的银染色技术③研究核仁和 NOR 在细胞周期中动态的银染色技术④联会复合体(SC)的银染色技术:适于具薄壁花粉母 细胞的银染流程,适于具厚壁花粉母细胞的银染流程) 学时分配:讲课 2 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细胞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本章思考题 1、 Ag-NOR 技术在细胞遗传学研究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2、 Ag-NOR 技术的操作流程? 主 要 参考资料 1、 李贵全《细胞学研究基础》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年 2、 刘玉欣,周之杭 黑麦染色体银染的初步研究 遗传学报 1987,14(5):344~348 3、 张赞平,李懋学等 牡丹染色体的 Ag-NORs 和 Giemsa C 带的研究,1990,8(2):101~105 4、 张自立,于玲 大麦染色体银带的研究 遗传学报 1990,17(3):168~172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