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业大学 教 案 20~20学年第二学期 学院名称农学院 课程名称 资源昆虫学 课程性质 选修 授课对象植物保护本科学生 授课教师 李锐 命 奔 副教授 使用教材胡萃主编的《资源昆虫及其利用》 授课时数■ 27学时 200年月日
1 山 西 农 业 大 学 教 案 20 ~ 20 学年 第 二 学期 学 院 名 称 农学院 课 程 名 称 资源昆虫学 课 程 性 质 选修 授 课 对 象 植物保护本科学生 授 课 教 师 李 锐 职 称 副教授 使 用 教 材 胡萃主编的《资源昆虫及其利用》 授 课 时 数 27 学时 200 年 月 日
教案 授课时间20年3月一20年6月 教案编写时间20年1月 课程名称 资源昆虫及其利用 801D1003 总学时27学时 课型 必修课() 选修课(√) 理论课() 讲课:18学时 实验课( 实验: 9学时 任课教师 李锐 职称 副教授 实习: 0学时 授课对象 年(班)级 专业 《普通昆虫学》牟吉元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 《资源昆虫及其利用》胡萃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昆虫及其利用》胡萃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昆虫》张传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3 《密蜜蜂产品学》王贻节等农业出版社199492-140 《授粉蜜蜂研究和开发利用动态》吴燕如中国养蜂198()24 基本教材 《害虫综合防治》陈杰林主编农业出版社 1990128-139 和主要参 《中国养蚕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查业研究所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960 考资料 《中国蚕业生产的发展与蚕业技术的进步》刘桥国外农学一蚕业1994(1):2-5 《中国蝶类图谱》李传隆朱宝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p80 《资源昆虫》张传溪许文华 《五倍子的加工及利用》张宗和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P303 《紫胶加工及利用》吴统芳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P173 《白蜡虫及白蜡生产》吴次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P155 教学目的 了解昆虫纲的特点: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点及昆虫的分类学:掌握资源昆虫 和要求 的种类及各类资源昆虫的代表昆虫和他们的用途 教学重点 资源昆虫的种类及各类资源昆虫的代表昆虫和他们的用途 难点 教学进程
2 教 案 授课时间 20 年 3 月— 20 年 6 月 教案编写时间 20 年 1 月 课程名称 资源昆虫及其利用 课程编号 801D1003 总学时 27 学时 讲课: 18 学时 实验: 9 学时 实习: 0 学时 学 分 数 1.5 课型 必修课( ) 选修课(√) 理论课( ) 实验课( ) 任课教师 李锐 职称 副教授 授课对象 年(班)级 专业 基本教材 和主要参 考资料 《普通昆虫学》牟吉元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资源昆虫及其利用》胡萃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昆虫及其利用》胡萃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昆虫》张传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1-3 《蜜蜂产品学》 王贻节等 农业出版社 1994 92-140 《授粉蜜蜂研究和开发利用动态》吴燕如 中国养蜂 1988 (1):2-4 《害虫综合防治》 陈杰林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0 128-139 《中国养蚕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1 960 《中国蚕业生产的发展与蚕业技术的进步》 刘桥 国外农学—蚕业 1994(1):2-5 《中国蝶类图谱》 李传隆 朱宝云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2 p80 《资源昆虫》 张传溪 许文华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p168 《资源昆虫》 张传溪 许文华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P168 《五倍子的加工及利用》 张宗和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P303 《紫胶加工及利用》 吴统芳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P173 《白蜡虫及白蜡生产》 吴次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 P155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昆虫纲的特点;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点及昆虫的分类学;掌握资源昆虫 的种类及各类资源昆虫的代表昆虫和他们的用途 教学重点、 难点 资源昆虫的种类及各类资源昆虫的代表昆虫和他们的用途 教学进程
第 次课 授课章节 学时 备注 绪言 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形态特征(一) 昆虫的形态特征(二)、昆虫的生物学(一) 3 昆虫的生物学(二) 且中的生物学(二) 5 昆虫的分类学 22 6 传粉昆虫(一) 传粉昆虫(二) 22 天敌昆虫 绢丝昆虫(一) 10 绢丝昆虫(二) 观赏昆虫 食用昆虫和药用昆虫(一) 2222 13 食用昆虫和药用昆虫(二) 14 其它工业原料昆虫(一) 其它工业原料昆虫(二) 教案(章节备课) 1学时 章节 绪言 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目的 资源昆虫的定义 和要求 资源昆虫的分类 3.掌握昆虫纲的特征 重点 1.资源昆虫的分类 昆虫纲的特征 教学进程 定义 (含章节 凡是能用来满足人们某种物质需求或精神享受,又使用价值的昆虫都可以称为资 教学内容」 源县中。 学时分配、 、分类 按用途分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传粉昆虫绢丝昆虫药用昆虫观赏昆虫天敌昆虫 其他工业原料昆虫科学实验昆虫 环境监测昆虫 2.按经济学家第一级资源和中间资源的划分 【类:虫体本身或其产物供人们使用(蚕茧、五倍子、虫草) Ⅱ类:昆虫不直接提供产品,但通过其行为为人们带来利益(传粉昆虫的传粉) 昆虫纲的特征 体躯的若干组成环节明显地分段集中,构成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 2.头部具有1对触角和3对口器附肢,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因而是昆虫感觉和
3 第 次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授课章节 绪言——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形态特征(一) 昆虫的形态特征(二)、昆虫的生物学(一) 昆虫的生物学(二) 昆虫的生物学(三) 昆虫的分类学 传粉昆虫(一) 传粉昆虫(二) 天敌昆虫 绢丝昆虫(一) 绢丝昆虫(二) 观赏昆虫 食用昆虫和药用昆虫(一) 食用昆虫和药用昆虫(二) 其它工业原料昆虫(一) 其它工业原料昆虫(二) 学 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备 注 教案(章节备课) 1 学时 章 节 绪言 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 资源昆虫的定义 2. 资源昆虫的分类 3. 掌握昆虫纲的特征 重 点 难 点 1. 资源昆虫的分类 2. 昆虫纲的特征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一、定义 凡是能用来满足人们某种物质需求或精神享受,又使用价值的昆虫都可以称为资 源昆虫。 二、分类 1. 按用途分 传粉昆虫 绢丝昆虫 药用昆虫 观赏昆虫 天敌昆虫 其他工业原料昆虫 科学实验昆虫 环境监测昆虫 2. 按经济学家第一级资源和中间资源的划分 Ⅰ类:虫体本身或其产物供人们使用(蚕茧、五倍子、虫草) Ⅱ类:昆虫不直接提供产品,但通过其行为为人们带来利益(传粉昆虫的传粉) 三、 昆虫纲的特征 1. 体躯的若干组成环节明显地分段集中,构成头部、胸部、腹部 3 个体段 2. 头部具有 1 对触角和 3 对口器附肢,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因而是昆虫感觉和
取食的中心 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大多数昆虫在成虫期一般还生有2对翅,因 而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数具有转化成 外生殖器的附肢,因而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5.在一生的生长发有过程中,通常需经 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 才能转化为性成熟的成虫。 四、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1.昆虫的有害方面 农业害虫卫生害虫 2.昆虫的有益方面 传粉昆虫绢丝昆虫药用昆虫观赏昆虫天敌昆虫 本章思考 资源昆虫的定义 昆虫郸的特征 丰要 牟吉元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参考资料 胡萃主编《资源昆虫及其利用》中国农业出版社 张传溪《资源昆虫》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3 备注 教案(章节备课) 2学时 章节 第一章昆虫的形态特征 教学目的 了解昆虫身体的一般构造 和要求 掌握昆虫身体各部分的器官及类型 昆虫头部、胸部、腹部器官的类型及代表种类 难占 教学进程 。昆虫身体的一般构造 (含章节 头部 教学内容 1对触角、1对复眼、0-3个单眼、1个口器,昆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 学时分配、 2.胸部 教学方法 由前胸、中胸、后胸组成,每个胸节生有1对足,成虫期中后胸各生有1对翅 辅助手段) 昆虫的运动中心 3.腹部 由9~11个体节和尾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昆虫的生殖和代讲 中心 二、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 1触角 (1)基本构造及功能 基本构造:柄节、梗节、鞭节 功能:嗅觉(主要),也有听觉作用 (2)基本类型
4 取食的中心 3. 胸部由 3 个体节组成,生有 3 对足,大多数昆虫在成虫期一般还生有 2 对翅,因 而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4. 腹部通常由 9~11 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內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数具有转化成 外生殖器的附肢,因而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5. 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需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 才能转化为性成熟的成虫。 四、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1. 昆虫的有害方面 农业害虫 卫生害虫 2. 昆虫的有益方面 传粉昆虫 绢丝昆虫 药用昆虫 观赏昆虫 天敌昆虫 本章思考 题 1. 资源昆虫的定义 2. 昆虫纲的特征 主要 参考资料 牟吉元 主编《普通昆虫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胡萃 主编《资源昆虫及其利用》中国农业出版社 张传溪《资源昆虫》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1-3 备注 教案(章节备课) 2 学时 章 节 第一章 昆虫的形态特征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 了解昆虫身体的一般构造 2. 掌握昆虫身体各部分的器官及类型 重 点 难 点 昆虫头部、胸部、腹部器官的类型及代表种类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一、昆虫身体的一般构造 1. 头部 1 对触角、1 对复眼、0~3 个单眼、1 个口器,昆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 2. 胸部 由前胸、中胸、后胸组成,每个胸节生有 1 对足,成虫期中后胸各生有 1 对翅, 昆虫的运动中心 3. 腹部 由 9~11 个体节和尾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內脏和生殖系统,昆虫的生殖和代谢 中心 二、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 1. 触角 (1)基本构造及功能 基本构造:柄节、梗节、鞭节 功能:嗅觉(主要),也有听觉作用 (2)基本类型
刚毛状(蝉、蜻蜓)丝状(蝗虫科)念珠状(白蚁)锯齿状(芫青科) 栉齿状绿豆象虫)羽状类) 膝状(胡蜂 具芒状(蝇类〉 环毛状(蚊类)球杆状(糅类)锤状(部分瓢虫)鳃叶类(金龟类) 2.▣器 (1)构造 上唇、上颚、下预、下唇、舌 (2)类型 咀嚼式(蝗虫)刺吸式(蚊类、蝉)虹吸式(蝶类、蛾类) 嚼吸式(工蜂)锉吸式(蓟马) (3)几种幼虫的口器 缝胡日幼中:弯异的明嚼式口婴 脉翅目幼虫:捕吸式口器(双刺吸式) 蝇蛆的口器: 吸式 三、昆虫胸部的器官 1胸足 (1)基本构造 基节、转节、龈节、胫节、附节、前附节 (2)类型 步行足(瓢虫) 跳跃足(娘虫后足)开掘足(蝼姑 捕捉足(螳螂) 携粉足(蜜蜂) 游泳足(龙虱) 抱握足(雄性龙虱) 攀悬足(虱类) 2栩 (1)基本构造:3边:前缘、内缘、外缘 3角:肩 项角、臀角 (2)类型:膜翅 甲虫、 蝗虫的后翅 复翅: 甲虫、蝗虫的前翅 鞘翅:甲虫类 半鞘翅:蝽类 鳞翅:蛾、蝶 毛翅:石蛾 翅:蓟马 平衡棒:双翅目昆虫 (3)翅脉 作用:加固翅膜 类型:前缘脉、亚前缘脉、胫脉、中脉、肘脉、臀脉、辄脉 四、昆虫腹部的器官 外生殖器是昆虫生殖系统的体外部分,是用以交配、授精、产卵器官的统称, 主要由腹部生殖节上的附肢特化而成 外生殖器 (1)着生于第8、9腹节上,是昆虫用以产卵的器官,故称产卵器。 (2)类型 直翅目昆虫的产卵器:同翅目昆虫的产卵器:膜翅目昆虫的产卵器:鳞翅目 鞘翅目、双翅目昆虫的产卵器 2雄性外生随 雄性昆虫的交配器包括将精子输入雌体的阳具及交配时扶持雌体的1对抱握器 交配器一般发生在第9或第10腹节上,阳具源于第9节腹板后的节间膜,抱握器 大多属于第9腹节的附肢。 此类器官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本章思考题1.昆虫身体的 一般构造是什么?
5 刚毛状(蝉、蜻蜓) 丝状(蝗虫科) 念珠状(白蚁) 锯齿状(芫青科) 栉齿状(绿豆象雄虫) 羽状(蛾类) 膝 状(胡蜂) 具芒状(蝇 类) 环毛状(蚊 类) 球杆状(蝶类) 锤 状(部分瓢虫)鳃叶类(金龟类) 2. 口器 (1)构造 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 (2)类型 咀嚼式(蝗虫) 刺吸式(蚊类、蝉) 虹吸式(蝶类、蛾类) 嚼吸式(工蜂) 锉吸式(薊马) (3)几种幼虫的口器 鳞翅目幼虫:变异的咀嚼式口器 脉翅目幼虫:捕吸式口器(双刺吸式) 蝇蛆的口器:刮吸式 三、昆虫胸部的器官 1. 胸足 (1)基本构造 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2)类型 步行足(瓢虫) 跳跃足(蝗虫后足) 开掘足(蝼蛄) 捕捉足(螳螂) 携粉足(蜜蜂) 游泳足(龙虱) 抱握足(雄性龙虱) 攀悬足(虱类) 2. 翅 (1)基本构造:3 边:前缘、内缘、外缘 3 角:肩角、顶角、臀角 (2)类型:膜翅: 甲虫、蝗虫的后翅 复翅: 甲虫、蝗虫的前翅 鞘翅: 甲虫类 半鞘翅:蝽类 鳞翅: 蛾、蝶 毛翅: 石蛾 缨翅: 薊马 平衡棒:双翅目昆虫 (3)翅脉 作用:加固翅膜 类型:前缘脉、亚前缘脉、胫脉、中脉、肘脉、臀脉、轭脉 四、昆虫腹部的器官 外生殖器是昆虫生殖系统的体外部分,是用以交配、授精、产卵器官的统称, 主要由腹部生殖节上的附肢特化而成 1. 雌性外生殖器 (1)着生于第 8、9 腹节上,是昆虫用以产卵的器官,故称产卵器。 (2)类型 直翅目昆虫的产卵器;同翅目昆虫的产卵器;膜翅目昆虫的产卵器;鳞翅目、 鞘翅目、双翅目昆虫的产卵器 2. 雄性外生殖器 雄性昆虫的交配器包括将精子输入雌体的阳具及交配时挟持雌体的1对抱握器。 交配器一般发生在第 9 或第 10 腹节上,阳具源于第 9 节腹板后的节间膜,抱握器 大多属于第 9 腹节的附肢。 此类器官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本章思考题 1. 昆虫身体的一般构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