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 名词解释(20分)》 多型现象世代重叠滞育幕骨跗节式protective coloration species dormancy instar larvae 二.简答题(20分) (1)简述昆虫纲特征。 (2)简述昆虫胸足的类型及代表种类。 三.绘制昆虫通用假象脉序图,并标明各纵脉的名称。(20分) 四.以倆点特征,区分下列各组昆虫(成虫)。(20分) 虎甲 蟋蟀 盲蝽 Muscidae Pieridae 步甲 蝼蛄 网蝽 Drosophilidae Papilionidae 五.论述昆虫变态类型,并写出昆虫各目的变态类型。(20分)
普通昆虫学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名词解释(20 分) 多型现象 世代重叠 滞育 幕骨 跗节式 protective coloration species dormancy instar larvae 二. 简答题(20 分) (1)简述昆虫纲特征。 (2)简述昆虫胸足的类型及代表种类。 三. 绘制昆虫通用假象脉序图,并标明各纵脉的名称。(20 分) 四. 以倆点特征,区分下列各组昆虫(成虫)。(20 分) 虎甲 蟋蟀 盲蝽 Muscidae Pieridae 步甲 蝼蛄 网蝽 Drosophilidae Papilionidae 五.论述昆虫变态类型,并写出昆虫各目的变态类型。(20 分)
试卷1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多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 (2分) 2、世代重叠:多化性的昆虫常由于成虫产卵期长,或越冬虫态出蛰期不集 中,而造成前一世代与后一世代的同一虫态同时出现的现象。(2分) 3、滞育: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遗传性。在自然情况下,当不 良环境到来之前,生理上已经有所准备,即已进入滞育。一旦滞育必需经过一定的 物理或化学的刺激,否则既使恢复到适宜环境也不能恢复生长发育。(2分) 4、幕骨:昆虫头部内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统称为幕骨。(2分) 跗节式:通常分为2一5个亚节,称跗分节在鞘翅目昆虫中,有些科三对足的 跗节数目不同,前、中、后足的跗节数为5一5一4。。(2分) 5、跗节式:跗节式:通常分为2一5个亚节,称跗分节在鞘翅目昆虫中,有 些科三对足的跗节数目不同,前、中、后足的跗节数为5一5一4。(2分)》 6、protectivecoloration::(保护色)是指一些昆虫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 色相似,以不被天敌发现的现象。(2分) 7、species:物种,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近 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 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2分) 8、dormancy:休眠,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 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2分) 9、Instar:从卵内孵化出幼虫称为第1龄幼虫,以后每脱1次皮增加1龄, 即虫龄。(2分)
试卷 1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 分) 1、多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 (2 分) 2、世代重叠:多化性的昆虫常由于成虫产卵期长,或越冬虫态出蛰期不集 中,而造成前一世代与后一世代的同一虫态同时出现的现象。(2 分) 3、滞育:是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种遗传性。在自然情况下,当不 良环境到来之前,生理上已经有所准备,即已进入滞育。一旦滞育必需经过一定的 物理或化学的刺激,否则既使恢复到适宜环境也不能恢复生长发育。(2 分) 4、幕骨:昆虫头部内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统称为幕骨。(2 分) 跗节式:通常分为 2—5 个亚节,称跗分节在鞘翅目昆虫中,有些科三对足的 跗节数目不同,前、中、后足的跗节数为 5—5—4。。(2 分) 5、跗节式:跗节式:通常分为 2—5 个亚节,称跗分节在鞘翅目昆虫中,有 些科三对足的跗节数目不同,前、中、后足的跗节数为 5—5—4。(2 分) 6、protectivecoloration:(保护色)是指一些昆虫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 色相似,以不被天敌发现的现象。(2 分) 7、species:物种,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近 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 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2 分) 8、dormancy:休眠,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 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2 分) 9、Instar:从卵内孵化出幼虫称为第 1 龄幼虫,以后每脱 1 次皮增加 1 龄, 即虫龄。(2 分)
10、Larvae:昆虫幼虫或若虫从卵内孵化、发育到蛹(全变态昆虫)或成虫 (不完全变态昆虫)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称幼虫期。(2分) 二、简答题(20分) (1)简述昆虫纲特征。 1、体躯的若干组成环节明显地分段集中,构成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 (2分) 2、头部具有1对触角和3对口器附肢,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因而是昆虫 感觉和取食的中心;(2分) 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大多数昆虫在成虫期一般还生有2对 翅,因而是昆虫运动的中心(2分); 4、腹部通常由9至11节组成,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括生殖系统和大 部分内脏,腹部末端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无行走用的附肢。(2分) 5、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 的变化(即变态),才能转变成性成熟的成虫。(2分) (2)简述昆虫胸足的类型及代表种类。 胸足的构造类型可以作为分类和了解昆虫生活习性的依据之一。常见的昆虫胸 足类型有以下几种:1、步行足,代表昆虫有:蝽、瓢、叶甲、蜚蠊、步甲;(2 分)2、跳跃足,有:蝗虫、螽撕;(2分)3、开掘足,有蝼蛄、金龟子(2分);4 捕捉足,有螳螂、螳蛉、猎蝽;(1分)5、携粉足,有蜜蜂;6、游泳足,有龙虱、 仰蝽、负子蝽;(1分)7、抱握足,是雄性龙国所特有;(1分)8、攀悬足,虱类所 特有。(1分) 三、绘制昆虫通用假象脉序图,并标明各纵脉的名称。(20分) (绘出脉序图12分,能标明各纵脉名称加8分)
10、Larvae:昆虫幼虫或若虫从卵内孵化、发育到蛹(全变态昆虫)或成虫 (不完全变态昆虫)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称幼虫期。(2 分) 二、简答题(20 分) (1)简述昆虫纲特征。 1、体躯的若干组成环节明显地分段集中,构成头部、胸部、腹部 3 个体段; (2 分) 2、头部具有 1 对触角和 3 对口器附肢,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因而是昆虫 感觉和取食的中心;(2 分) 3、胸部由 3 个体节组成,生有 3 对足,大多数昆虫在成虫期一般还生有 2 对 翅,因而是昆虫运动的中心(2 分); 4、腹部通常由 9 至 11 节组成,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括生殖系统和大 部分内脏,腹部末端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无行走用的附肢。(2 分) 5、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 的变化(即变态),才能转变成性成熟的成虫。(2 分) (2)简述昆虫胸足的类型及代表种类。 胸足的构造类型可以作为分类和了解昆虫生活习性的依据之一。常见的昆虫胸 足类型有以下几种:1、步行足,代表昆虫有:蝽、瓢、叶甲、蜚蠊、步甲;(2 分)2、跳跃足,有:蝗虫、螽蟖;(2 分)3、开掘足,有蝼蛄、金龟子(2 分);4、 捕捉足,有螳螂、螳蛉、猎蝽;(1 分)5、携粉足,有蜜蜂;6、游泳足,有龙虱、 仰蝽、负子蝽;(1 分)7、抱握足,是雄性龙虱所特有;(1 分)8、攀悬足,虱类所 特有。(1 分) 三、绘制昆虫通用假象脉序图,并标明各纵脉的名称。(20 分) (绘出脉序图 12 分,能标明各纵脉名称加 8 分)
四、以两点特征,区分下列各组昆虫(成虫)。(20分) 虎甲 蟋蟀 盲蝽 Muscidae Pieridae 步甲 蝼蛄 网蝽 Drosophilidae Papilionidae 虎甲:头部比胸部略宽,唇基宽达触角基部;(2分)》 步甲:头部比前胸狭,唇基不达到触角基部。(2分) 蟋蟀:足遗传节多为3节,尾须长而多毛;(2分) 蝼蛄:前足粗壮,胫节阔,有4齿,跗节基部有2齿。(2分) 盲蝽:体小至中形,膜质区基部翅脉围成2个翅室;(2分) 网蝽:体小而扁,体长多在5毫米以下。(2分) Muscidae:蝇科,体粗壮,鬃毛少,多灰黑色或具黑色纵条纹;(2分) Drosophilidae:果蝇科,体小,黄色;(2分) Pieridae:粉蝶科,体等大小,通常白色、黄色或橙色;(2分) Papilionidae:凤蝶科,有前胫突,后翅只有一条臀脉。(2分) 五、论述昆虫变态类型,并写出昆虫各目的变态类型。(20分) 答:昆虫由幼虫期状态转变为成虫期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1分)昆虫在进 化过程中,随着成虫与幼虫体态的分化,翅的获得,以及幼虫期对生活环境的特殊 适应和其它生物学特性的分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变态类型。 (一)增节变态,是昆虫纲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节肢动物中的三叶虫纲、甲 壳纲及多数多足纲动物的胚后发育都属于此种变态类型,主要变态特点是,幼虫期 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度存在着差异外,腹部的节数随着脱皮次数 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变态在昆虫纲中仅见于低等的无翅亚纲中的原尾目昆虫;(2 分)
四、以两点特征,区分下列各组昆虫(成虫)。(20 分) 虎甲 蟋蟀 盲蝽 Muscidae Pieridae 步甲 蝼蛄 网蝽 Drosophilidae Papilionidae 虎甲:头部比胸部略宽,唇基宽达触角基部;(2 分) 步甲:头部比前胸狭,唇基不达到触角基部。(2 分) 蟋蟀:足遗传节多为 3 节,尾须长而多毛;(2 分) 蝼蛄:前足粗壮,胫节阔,有 4 齿,跗节基部有 2 齿。(2 分) 盲蝽:体小至中形,膜质区基部翅脉围成 2 个翅室;(2 分) 网蝽:体小而扁,体长多在 5 毫米以下。(2 分) Muscidae:蝇科,体粗壮,鬃毛少,多灰黑色或具黑色纵条纹;(2 分) Drosophilidae:果蝇科,体小,黄色;(2 分) Pieridae:粉蝶科,体等大小,通常白色、黄色或橙色;(2 分) Papilionidae:凤蝶科,有前胫突,后翅只有一条臀脉。(2 分) 五、论述昆虫变态类型,并写出昆虫各目的变态类型。(20 分) 答:昆虫由幼虫期状态转变为成虫期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1 分)昆虫在进 化过程中,随着成虫与幼虫体态的分化,翅的获得,以及幼虫期对生活环境的特殊 适应和其它生物学特性的分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变态类型。 (一)增节变态,是昆虫纲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节肢动物中的三叶虫纲、甲 壳纲及多数多足纲动物的胚后发育都属于此种变态类型,主要变态特点是,幼虫期 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度存在着差异外,腹部的节数随着脱皮次数 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变态在昆虫纲中仅见于低等的无翅亚纲中的原尾目昆虫;(2 分)
(二)表变态,也属于原始变态类型。其特点是,幼体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 小、性器官发育程度及附肢节数等有变化外,其它生物学特性并无明显差别,故又 称为无变态。此类变态至性成熟的成虫期仍能继续脱皮,因而保留了节肢动物祖先 遗留的特征。属此类变态类型的包括无翅亚纲中除原尾目以外的弹尾目、双尾目、 和缨尾目;(2分) (三)原变态,是有翅亚纲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昆虫。其变态 特点是,从幼虫期转变为真正的成虫期需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亚成虫的外形上与 成虫相似,性已发育成熟,翅已展开,并也能飞翔,但体色较浅,足较短,多呈静 止状态。亚成虫历期较短,一般经1至数小时,即再进行一次脱皮变为成虫。属 此类变态类型的包括蜉蝣目昆虫;(2分) (四)不完全变态,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除蜉蝣目外)的各目昆虫具有的变 态类型。其特点是胚后发育经过幼体和成虫2个虫态,幼虫时期体外发育。不完 全与原变态的主要不同点是成虫不再脱皮,幼体无腹足、属寡足型。又可分为3 个类型(3分)。1、渐变态,特点是幼体与成虫在体形和习性栖息等方面都很相 似,但幼体的翅发育还不完全,称为翅芽(一般在第2-所以转变为成虫后,除 了翅和性器官的完全成长外,在形态上与幼期没有其它重要差别。常见的如直翅 目、螳螂目、等翅目、蜚蠊目、半翅目、同翅目等昆虫(2分),2、半变态,特点 主要是其幼期营水生生活,成虫陆生,成虫与幼体器官、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等方 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现象,以至成幼体间的形态分化较显著,常见的如蜻蜓目等 昆虫,(2分)3、过渐变态,为缨翅目、同翅目中的粉属科和雄性蚧类具有的变态 类型。其特点是若虫与成虫均陆生,形态相似,但末龄若虫不吃不动,相似全变态 的蛹,故又称为伪蛹或拟蛹。(2分)》 (五)全变态:全变态类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虫态,为 有翅亚纲内部翅昆虫所具有。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期与成虫不仅外部形态与内部结 构上很不相同,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食性与生活习性等方面也差异很大。蛇蛉目、广
(二)表变态,也属于原始变态类型。其特点是,幼体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 小、性器官发育程度及附肢节数等有变化外,其它生物学特性并无明显差别,故又 称为无变态。此类变态至性成熟的成虫期仍能继续脱皮,因而保留了节肢动物祖先 遗留的特征。属此类变态类型的包括无翅亚纲中除原尾目以外的弹尾目、双尾目、 和缨尾目;(2 分) (三)原变态,是有翅亚纲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昆虫。其变态 特点是,从幼虫期转变为真正的成虫期需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亚成虫的外形上与 成虫相似,性已发育成熟,翅已展开,并也能飞翔,但体色较浅,足较短,多呈静 止状态。亚成虫历期较短,一般经 1 至数小时,即再进行一次脱皮变为成虫。属 此类变态类型的包括蜉蝣目昆虫;(2 分) (四)不完全变态,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除蜉蝣目外)的各目昆虫具有的变 态类型。其特点是胚后发育经过幼体和成虫 2 个虫态,幼虫时期体外发育。不完 全与原变态的主要不同点是成虫不再脱皮,幼体无腹足、属寡足型。又可分为 3 个类型(3 分)。1、渐变态,特点是幼体与成虫在体形和习性栖息等方面都很相 似,但幼体的翅发育还不完全,称为翅芽(一般在第 2----所以转变为成虫后,除 了翅和性器官的完全成长外,在形态上与幼期没有其它重要差别。常见的如直翅 目、螳螂目、等翅目、蜚蠊目、半翅目、同翅目等昆虫(2 分),2、半变态,特点 主要是其幼期营水生生活,成虫陆生,成虫与幼体器官、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等方 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现象,以至成幼体间的形态分化较显著,常见的如蜻蜓目等 昆虫,(2 分)3、过渐变态,为缨翅目、同翅目中的粉属科和雄性蚧类具有的变态 类型。其特点是若虫与成虫均陆生,形态相似,但末龄若虫不吃不动,相似全变态 的蛹,故又称为伪蛹或拟蛹。(2 分) (五)全变态:全变态类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 4 个不同虫态,为 有翅亚纲内部翅昆虫所具有。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期与成虫不仅外部形态与内部结 构上很不相同,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食性与生活习性等方面也差异很大。蛇蛉目、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