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业大 学 教 案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学院名称农学院 课程名称植病研究方法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植保/植检本科专业 游 师王美琴 职 称 副教授 使用教材植病研究方法 授课时数 30学时 20010年1月5日
山 西 农 业 大 学 教 案 2011~2012 学年 第 2学期 学院名称 农 学 院 课程名称 植病研究方法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 植保/植检本科专业 教 师 王美琴 职 称 副教授 使用教材 植病研究方法 授课时数 30 学时 20010 年 1 月 5 日
授课时数30学时 教案编写时间2008年1.月 课程名称 植病研究方法 课程编号 01321 学分数 15 总学时45 达修课() 选修课(√) 讲课30 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实验15 任课教师 王美琴 职称 副教授 授课对象 植保植检专业 基本教材和主要 教材植病研究方法 方中达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 1998年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植病研究方法是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属于植物病理学的 个分支,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完基础数学、物理、化学及专业基础课植物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后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 教学目的和要求 实验操作与田间教学等几个环节,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 病害防治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努力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愿的能力 以利 于学生在将来的生产实践中能够识别病害、分析病害,同时能够提出控制病害 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 第3次课 授课章节 一绪论 植物病害的调查 植物病吉和菌类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第四章 植物真菌病害 第五竟描物细菌病害 第六意抽物病原黄的接科 第七章 切片机切片和染色方法 第八章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授课时数 30 学时 教案编写时间 2008 年1.月 课程名称 植病研究方法 课程编号 01321 总学时 45 讲课 30 实验 15 学分数 1.5 课型 必修课( ) 选修课(√) 理论课(√) 实验课( ) 任课教师 王美琴 职称 副教授 授课对象 植保/植检专业 基本教材和主要 参考资料 教材 植病研究方法 方中达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 1998年 参考资料 教学目的和要求 植病研究方法是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属于植物病理学的一 个分支,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完基础数学、物理、化学及专业基础课植物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后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 实验操作与田间教学等几个环节,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 病害防治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 于学生在将来的生产实践中能够识别病害、分析病害,同时能够提出控制病害 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 第 3 次课 授课章节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调查 第三章 植物病害和菌类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第四章 植物真菌病害 第五章 植物细菌病害 第六章 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第七章 切片机切片和染色方法 第八章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音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内容,明确植物病害研究计划,及研究什么, 求 如何研究和何时结束。掌握植物病害文献的查找方法。 重点难点 植物病害研究的计划,及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和何时结束 绪论 一、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内容 1.症状学 2.病因学: 3.病害流行学: 4.植物病理生理学及分子植物病理学。 5. 植物病害的控制: 二、研究计划,及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和何时结束。 What to do? Which way to do?When to stop? 1.研究什么? 当前当地生产上重要的问题,即研究的主要问题, 教学进程(含章 2.研究途径: 节教学内容、学 (1)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2)室内研究 时分配、教学方 3.整理总结 辅助手段 (1)研究进展到一定程度,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及时整理和总结。 (2)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整理原始试验数据记录、调杏材料、图片等。 三、植物病害文献 1文献收集的想纲 病名、寄主、 历史、分布、经济上的重要性、症状、病原物、侵染过程 病害循环、生态关系、寄主的抗病性、病害的控制。 2植物病理学有关方面的著作: 3.植物病理学有关方面的期刊 4.国内植物病理学文献: 5文献的记载: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举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 1.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那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思考题 2 自已设计 多.列举有关植物病害的国内外文献和期刊 主要参考资料 1 备注
章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 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内容,明确植物病害研究计划,及研究什么, 如何研究和何时结束。掌握植物病害文献的查找方法。 重点难点 植物病害研究的计划,及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和何时结束 教学进程(含章 节教学内容、学 时分配、教学方 法、辅助手段) 绪论 一、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内容 1. 症状学: 2. 病因学: 3. 病害流行学: 4. 植物病理生理学及分子植物病理学: 5. 植物病害的控制: 二、研究计划,及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和何时结束。 What to do? Which way to do? When to stop? 1. 研究什么? 当前当地生产上重要的问题,即研究的主要问题, 2. 研究途径; (1)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 (2)室内研究 3. 整理总结: (1)研究进展到一定程度,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及时整理和总结。 (2)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整理原始试验数据记录、调查材料、图片等。 三、植物病害文献 1.文献收集的提纲 病名、寄主、历史、分布、经济上的重要性、症状、病原物、侵染过程、 病害循环、生态关系、寄主的抗病性、病害的控制。 2.植物病理学有关方面的著作: 3.植物病理学有关方面的期刊 4.国内植物病理学文献: 5.文献的记载: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举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 本章思考题 1. 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那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自己设计一个病害研究计划 3. 列举有关植物病害的国内外文献和期刊 主要参考资料 1. 备注
音指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调查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害调查的意义,掌握植物病害调查的方法 重点难点 植物病害的分布和为害,发生时期和症状的变化,以及栽培和环境条件对植 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品种在生产中的表现,防治效果等调查标准。 一、调查工作常会发生的情况: (1)没有代表性,(2)资料不完全,(3)发病程度记载不一致,(4)损 失估计错误。症状学: 二、调查类别一般调查重点调查调查研究 第一节发病程度的调查 发病程度包括发病率和严重度。发病率一般是指发病田块、植株或器官 等发病的百分率。严重度是指田块植株或器官等的受害程度 一、记载时需注意的几点: (1)简单明了、准确 (2)客观具体 (3)兼顾各种为害方式 (4)发病率固然不能表示损失的大小,但是能指出其间的关系最好。 二、记载方法 教学进程(含章节 1,直接计数法:优点缺点 适合对象 局限性 数学内容、学时 2.分级计数法分级用文字叙述 分级用图或照相表示 配、教学方法、 分级标准制作法 助手段) 3.感染指数 Σ(病级株数×代表数值) 感染指数 株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 ×100 三、取样方法。 1.样本的数目2.取样的地点3.样本类别 4,样本要小而可靠 5.取样时间 第二节病害损失的估计 一、估计的方法: 1.根据发病率估计 2.统计法估计 3.长期观察和经验估计 二、典型病害损失估计 小麦锈病黑穗病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举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 1植物病理调查的类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 本章思考题 2.感染指数的计算方法 3.小麦锈病损失的估计方法 要参考资科】 备注
章节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调查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害调查的意义,掌握植物病害调查的方法。 重点难点 植物病害的分布和为害,发生时期和症状的变化,以及栽培和环境条件对植 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品种在生产中的表现,防治效果等调查标准。 教学进程(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 配、教学方法、辅 助手段) 一、调查工作常会发生的情况: (1)没有代表性,(2)资料不完全,(3)发病程度记载不一致,(4)损 失估计错误。症状学: 二、调查类别 一般调查 重点调查 调查研究 第一节 发病程度的调查 发病程度包括发病率和严重度。发病率一般是指发病田块、植株或器官 等发病的百分率。严重度是指田块植株或器官等的受害程度。 一、记载时需注意的几点: (1)简单明了、准确 (2)客观具体 (3)兼顾各种为害方式 (4)发病率固然不能表示损失的大小,但是能指出其间的关系最好。 二、记载方法 1.直接计数法:优点 缺点 适合对象 局限性 2.分级计数法 分级用文字叙述 分级用图或照相表示 分级标准制作法 3.感染指数 感染指数= Σ(病级株数×代表数值) ×100 株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 三、取样方法 。 1.样本的数目 2.取样的地点 3.样本类别 4.样本要小而可靠 5.取样时间 第二节 病害损失的估计 一、估计的方法: 1.根据发病率估计 2.统计法估计 3.长期观察和经验估计 二、典型病害损失估计 小麦锈病 黑穗病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举例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 本章思考题 1.植物病理调查的类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 2.感染指数的计算方法 3.小麦锈病损失的估计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 备注
音书 第三章植物病害和菌类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采集和整理植物病害标本的意义,掌握植物病害标本采集的方 重点难点 采集标本时注意的事项和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 §3-1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采集时的工具 二、采集标本时注意的事项: 1.各受害部位不同时期的典型症状 2.注意识别寄主 3.标本的数目 4.不同标本采集后要根据其性状妥善放置 5.记载 §3-2标本的制作 一、标本干燥制作法 简单经济,长期保存,应用较广 1.茎和叶的保存: 教学讲程(含章带 2幼嫩多汁的标本」 教学内容、学时分 3.肉质草类和大的肉质子囊 配、教学方法、辅 二、浸渍标本制作法 助手段) 三、标本的保存:试管、玻璃瓶、标本瓶 1.临时封口法蜂蜡和松香各一份,分别融化后混合,加少量凡士林调 成胶状涂在瓶盖的边缘,将盖压紧后封口 2.永久封口法酪胶和消石灰各一份混合,加水调成糊状,可封口. §3-3标本的整理、排列和保藏 一、玻面纸盒保燕 二、蜡叶标本纸上保藏 优点:是同一张标本纸上上可以粘贴几个属于同一种的标本,其它与鉴 定有关的资料,如照相、切片和原始文献都可以防在纸套内。 缺点:占位置比较大,经常抽取,容易损坏 三、封套内保藏 优点:包藏方便,节省地方,易于排列。 缺点:标本直立,易于损坏 1米集叶片类标本时应带的工具和注意的事项 本章思考题 2.干慄标本制作法的优点和缺点 3.常用的标本保藏的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 备注
章 节 第三章 植物病害和菌类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采集和整理植物病害标本的意义,掌握植物病害标本采集的方 法。 重点难点 采集标本时注意的事项和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进程(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 配、教学方法、辅 助手段) §3-1 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采集时的工具 二、采集标本时注意的事项: 1.各受害部位不同时期的典型症状 2.注意识别寄主 3.标本的数目 4.不同标本采集后要根据其性状妥善放置 5.记载 §3-2 标本的制作 一、标本干燥制作法 简单经济,长期保存,应用较广 1.茎和叶的保存 : 2.幼嫩多汁的标本: 3.肉质蕈类和大的肉质子囊菌 二、浸渍标本制作法 三、标本的保存:试管、玻璃瓶、标本瓶 1.临时封口法 蜂蜡和松香各一份,分别融化后混合,加少量凡士林调 成胶状涂在瓶盖的边缘,将盖压紧后封口。 2.永久封口法 酪胶和消石灰各一份混合,加水调成糊状,可封口. §3-3 标本的整理、排列和保藏 一、玻面纸盒保藏 二、蜡叶标本纸上保藏 优点:是同一张标本纸上上可以粘贴几个属于同一种的标本,其它与鉴 定有关的资料,如照相、切片和原始文献都可以防在纸套内。 缺点:占位置比较大,经常抽取,容易损坏 三、封套内保藏 优点:包藏方便,节省地方,易于排列。 缺点:标本直立,易于损坏。 本章思考题 1.采集叶片类标本时应带的工具和注意的事项? 2.干燥标本制作法的优点和缺点? 3.常用的标本保藏的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 1. 4 5.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