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系统 名词解释 第一篇绪论 1.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 2.生物多样性:一定空间内生物的变异性,通常包括遗传、物种与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 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1幕骨:昆虫头部内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统称为幕骨。 2.滤室:是吸收大量汁液昆虫的一种适应性构造,在第一胃外方的侧,有第三胃的后段或前后肠的 前段部分,外面包有一层围膜,即构成滤室可使所吸取的汁液中过多的水分或其他物质直接从消化器的 前段排入中肠的后端或排入后肠,而主要的食物则变为浓缩在通过中肠时易于消化和吸收。 3鳃叶状触角:触角端部数节扩展成片状,可以开合,状似鱼鳃。 4.具芒状触角:触角三节,第三节较大,其上有一刚毛状或芒状构造(称为触角芒)。 5丝状触角: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基部一二节外,其余各节的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部 缩小。 6.脉序:又叫脉相,指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7肘状触角:触角柄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由大小相似的亚节组成,在柄节和梗节之间成 膝状或肘状弯曲。 8.羽毛状触角:触角柄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细枝状,很像鸟类羽毛。 半鞘翅:翅的前半部分加厚呈革质,而后半部分仍为膜质的翅叫半鞘翅。 9.膜翅:质地膜质、透明。 10.鞘翅:翅的质地为角质,坚硬,翅面无可见翅脉的翅叫鞘翅。 11覆翅:翅的质地革质、半透明,翅脉仍可见。 12.翅脉(vei):是翅的两层薄壁间纵分布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而成,对翅表起支架作 用。 13.翅室(cels):翅脉把翅面划分成为的小区。 14.翅痣(pterostigma):一些昆虫翅两端前缘具一深色斑称为翅痣
作业系统 名词解释 第一篇绪论 1.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 2.生物多样性:一定空间内生物的变异性,通常包括遗传、物种与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 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1.幕骨:昆虫头部内突形成头部的内骨骼,统称为幕骨。 2.滤室:是吸收大量汁液昆虫的一种适应性构造,在第一胃外方的侧,有第三胃的后段或前后肠的 前段部分,外面包有一层围膜,即构成滤室.可使所吸取的汁液中过多的水分或其他物质直接从消化器的 前段排入中肠的后端或排入后肠,而主要的食物则变为浓缩,在通过中肠时易于消化和吸收。 3.鳃叶状触角:触角端部数节扩展成片状,可以开合,状似鱼鳃。 4.具芒状触角:触角三节,第三节较大,其上有一刚毛状或芒状构造(称为触角芒)。 5.丝状触角: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基部一二节外,其余各节的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部 缩小。 6.脉序:又叫脉相,指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7.肘状触角:触角柄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由大小相似的亚节组成,在柄节和梗节之间成 膝状或肘状弯曲。 8.羽毛状触角:触角柄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细枝状,很像鸟类羽毛。 半鞘翅:翅的前半部分加厚呈革质,而后半部分仍为膜质的翅叫半鞘翅。 9.膜翅:质地膜质、透明。 10.鞘翅:翅的质地为角质,坚硬,翅面无可见翅脉的翅叫鞘翅。 11.覆翅:翅的质地革质、半透明,翅脉仍可见。 12.翅脉(vein):是翅的两层薄壁间纵分布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而成,对翅表起支架作 用。 13.翅室(cells):翅脉把翅面划分成为的小区。 14.翅痣(pterostigma):一些昆虫翅两端前缘具一深色斑称为翅痣
15.毛序:原生毛(在幼虫第一龄是时已经出现的毛)在身体上有一定的分布位置,称为毛序.是鳞翅 目幼虫分类的重要根据。 16.具翅胸节(pterothorax):有翅昆虫的中,后,胸因在形态上与前胸差别较大而被称为具翅 胸节。 17.并胸腹节(propodeum):膜翅目细腰亚目的昆虫腹部第一节甚至与后胸合并为兄的一部 分。 18.蜕裂线:是幼虫脱皮时裂开的线,通常呈倒Y形,它的中干起自胸部的背中央,伸到复眼间分叉 成两条测臂。 捕捉足:足的基节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有刺,可以折贴镶嵌在腿节的槽内,形似折 刀,用以捕捉猎物等。」 19.跳跃足:足的腿节特别膨大,胫节细长,可折贴在腿节下,胫节可突然伸直,使虫体向前或 向上跳起。 20步行足:昆虫最常见的一种足,常较细长,各节无显著特化,适于行走。 21携粉足:足的胫节扁宽,外面光滑两边有长毛相对环抱,用以携带花粉(称花粉篮)。基跗 节很大,内面有10-12排横列的硬毛,用以梳刷附着在体毛上的花粉(称花粉刷)。 第三篇昆虫的内部解剖和生理 1.体外消化:昆虫刺吸动植物汁液时,先把唾液注射到动植物组织中,用唾液酶把构造复杂的 养料分解成简单的成份,然后再把它吸入体内,这种现象称为体外消化。 2.马氏管(Malpighian tube):一些浸浴在昆虫血腔中的细长盲管,基部着生于中,后肠交 界处,端部游离或伸入直肠内形成隐肾结构。 3.Sex pheromone(昆虫外激素):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能在同种个体间或种间产生生理或 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也包括由其他生物分泌到体外,使昆虫产生反应的物质。 4.微气管:气管由粗到细,一直分到直径2一5微米时,伸入一个掌状c内,气管细支在c内又 分成若干更细的微气管,一般在1微米以下,管的末端是封闭的。 5.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反应器之间)的接触区域。 6.肠外消化:昆虫在取食前先将睡液或消化液注入寄主组织内,当寄主组织溶解后,在吸回肠 内的过程,称为肠外消化。常见于刺吸式口器和肉食性的昆虫中
15.毛序:原生毛(在幼虫第一龄是时已经出现的毛)在身体上有一定的分布位置,称为毛序.是鳞翅 目幼虫分类的重要根据。 16.具翅胸节(pterothorax):有翅昆虫的中,后,胸因在形态上与前胸差别较大而被称为具翅 胸节。 17.并胸腹节(propodeum):膜翅目细腰亚目的昆虫腹部第一节甚至与后胸合并为兄的一部 分。 18.蜕裂线:是幼虫脱皮时裂开的线,通常呈倒Y形,它的中干起自胸部的背中央,伸到复眼间分叉 成两条测臂。 捕捉足:足的基节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有刺,可以折贴镶嵌在腿节的槽内,形似折 刀,用以捕捉猎物等。 19.跳跃足:足的腿节特别膨大,胫节细长,可折贴在腿节下,胫节可突然伸直,使虫体向前或 向上跳起。 20.步行足:昆虫最常见的一种足,常较细长,各节无显著特化,适于行走。 21.携粉足:足的胫节扁宽,外面光滑两边有长毛相对环抱,用以携带花粉(称花粉篮)。基跗 节很大,内面有10-12排横列的硬毛,用以梳刷附着在体毛上的花粉(称花粉刷)。 第三篇 昆虫的内部解剖和生理 1.体外消化:昆虫刺吸动植物汁液时,先把唾液注射到动植物组织中,用唾液酶把构造复杂的 养料分解成简单的成份,然后再把它吸入体内,这种现象称为体外消化。 2.马氏管(Malpighian tube):一些浸浴在昆虫血腔中的细长盲管,基部着生于中,后肠交 界处,端部游离或伸入直肠内形成隐肾结构。 3.Sex pheromone(昆虫外激素):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能在同种个体间或种间产生生理或 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也包括由其他生物分泌到体外,使昆虫产生反应的物质。 4.微气管:气管由粗到细,一直分到直径2——5微米时,伸入一个掌状c内,气管细支在c内又 分成若干更细的微气管,一般在1微米以下,管的末端是封闭的。 5.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反应器之间)的接触区域。 6.肠外消化:昆虫在取食前先将唾液或消化液注入寄主组织内,当寄主组织溶解后,在吸回肠 内的过程,称为肠外消化。常见于刺吸式口器和肉食性的昆虫中
7.造血器官(hemopoietic organ):是昆虫体内不断分化并释放血细胞的囊状构造,周围有 膜包背,膜囊内有相互交织的类胶原纤维和网状细胞。 8.动作点位:神经受刺激兴奋时所产生的扩步性(可传导)的电位变化称为神经的动作电位。 9.辅搏动器:心脏以外具有搏动性能的结构,其作用于协助推动血液在部分血腔、附肢或其它附 属器内循环。 第四篇昆虫的生物学 1.雌雄二型(sexual dimorphism):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2性征的 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多型现象:同种同性别的昆虫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的现象。 3.两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经过雌雄的交配,雄性个体把精子送入雌体,在精子 和卵子结合后形成新个体。 4.孤雄生殖(parthenogenesis):昆虫的卵不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5.兼性孤雄生殖(facultative parthenogenesis):大多数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但偶尔会 出现不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6.专性孤雄生殖(obligated parthenogenesis):没有雄虫或只有少数无生殖能力的雄虫,所 有卵都不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 7.周期性孤雄生殖(cyclical parthenogenesis):即异态交替,是指两性生殖与孤雄生殖随季 节变迁交替进行的现象。 8.多胚生殖(polyembryony):由一粒卵内可产生两个和多个胚胎,每个胚胎能发育成一个 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9授精:性成熟的昆虫通过交配雄虫以不同的方式把精子送入雌虫的体内称为授精。 10.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为合子的过程称为受精子。 11.胚动(blastokinesis):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的位置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动的现象。 12.背合(dorsal enclosure)):随着胚胎发育的进程,胚胎两侧围绕着卵黄不断向背面伸展, 胚胎部分逐渐变大,卵黄则被作为营养物质逐渐被胚胎利用而减少,最后胚胎的两侧伸至背中线而 闭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胚胎,这一闭合过程叫背合。 13.胚后发育:昆虫从卵中孵化而出至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
7.造血器官(hemopoietic organ):是昆虫体内不断分化并释放血细胞的囊状构造,周围有 膜包背,膜囊内有相互交织的类胶原纤维和网状细胞。 8.动作点位:神经受刺激兴奋时所产生的扩步性(可传导)的电位变化称为神经的动作电位。 9.辅搏动器:心脏以外具有搏动性能的结构,其作用于协助推动血液在部分血腔、附肢或其它附 属器内循环。 第四篇 昆虫的生物学 1.雌雄二型(sexual dimorphism):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2性征的 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多型现象:同种同性别的昆虫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的现象。 3.两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经过雌雄的交配,雄性个体把精子送入雌体,在精子 和卵子结合后形成新个体。 4.孤雄生殖(parthenogenesis):昆虫的卵不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5.兼性孤雄生殖(facultative parthenogenesis):大多数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但偶尔会 出现不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6.专性孤雄生殖(obligated parthenogenesis):没有雄虫或只有少数无生殖能力的雄虫,所 有卵都不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 7.周期性孤雄生殖(cyclical parthenogenesis):即异态交替,是指两性生殖与孤雄生殖随季 节变迁交替进行的现象。 8.多胚生殖(polyembryony):由一粒卵内可产生两个和多个胚胎,每个胚胎能发育成一个 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9.授精:性成熟的昆虫通过交配雄虫以不同的方式把精子送入雌虫的体内称为授精。 10.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为合子的过程称为受精子。 11.胚动(blastokinesis):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的位置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动的现象。 12.背合(dorsal enclosure):随着胚胎发育的进程,胚胎两侧围绕着卵黄不断向背面伸展, 胚胎部分逐渐变大,卵黄则被作为营养物质逐渐被胚胎利用而减少,最后胚胎的两侧伸至背中线而 闭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胚胎,这一闭合过程叫背合。 13.胚后发育:昆虫从卵中孵化而出至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
14.变态: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称为变态。 15.蜕皮(moulting):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 皮,而将旧表皮蜕去的过程,蜕下的皮为蜕(exuvia) 16.孵化(hastching):大多数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脱卵而出的过程或现象。 17.蛹化(pupating):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在获取足够的营养之后,从一个自由活动的虫态变 为一个不食不动的虫态的过程 18.羽化(emergence):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蜕皮而出的过程或现象。 19.生命周期(life style):昆虫的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 20.寿命(life span):在通常情况下,昆虫的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叫昆虫的 寿命。 21.生活史(life history):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常以一年或一代为时间范 围,昆虫在1年中的生活史称为年生活史,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发育史称为代生活史。 22.化性(voltis):昆虫,特别是具有滞育性的昆虫在1年内发生固定代数或完成一代所需要 固定时间的特性。 23.世代重叠(generation overlapping)):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 等,因而使前后世代间明显重叠的现象。 24.局部世代(partial generation):同种昆虫在同一地区具有不同化性的现象。 25.世代交替(alternation generation):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常以两性世代与 孤雌生殖世代交替的现象。 26.休眠(dormancy):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马上能恢复 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27.滞育(diapause):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但通常不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 条件清除后昆虫也不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28.行为(behavior):昆虫的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器官产生的 反应 29.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昆虫的活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自然中昼夜变化规 律相吻合的节律
14.变态: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称为变态。 15.蜕皮(moulting):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 皮,而将旧表皮蜕去的过程,蜕下的皮为蜕(exuvia) 16.孵化(hastching):大多数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脱卵而出的过程或现象。 17.蛹化(pupating):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在获取足够的营养之后,从一个自由活动的虫态变 为一个不食不动的虫态的过程 18.羽化(emergence):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蜕皮而出的过程或现象。 19.生命周期(life style):昆虫的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 20.寿命(life span):在通常情况下,昆虫的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叫昆虫的 寿命。 21.生活史(life history):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常以一年或一代为时间范 围,昆虫在1年中的生活史称为年生活史,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发育史称为代生活史。 22.化性(voltism):昆虫,特别是具有滞育性的昆虫在1年内发生固定代数或完成一代所需要 固定时间的特性。 23.世代重叠(generation overlapping):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 等,因而使前后世代间明显重叠的现象。 24.局部世代(partial generation):同种昆虫在同一地区具有不同化性的现象。 25.世代交替(alternation generation):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常以两性世代与 孤雌生殖世代交替的现象。 26.休眠(dormancy):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马上能恢复 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27.滞育(diapause):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但通常不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 条件清除后昆虫也不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28.行为(behavior):昆虫的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器官产生的 反应。 29.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昆虫的活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自然中昼夜变化规 律相吻合的节律
30.趋性(taxis):对某种刺激有定向活动的现象。 31.群集性(aggregation):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 32.扩散(disperal):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 33.迁飞(migration):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 的现象。 34.拟态(mimicry):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35.保护色(protective color):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拟态者的体色。 36.警戒色(warning color):一些昆虫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的体色,使天敌不敢贸然取食或 厌恶的防御行为、色斑等。 37.伪装(camouflaging):昆虫利用环境中的物体伪装自己的现象。 38.假死(death feigning):昆虫在受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原停留处突 然跌落下来呈“死亡”状,稍微片刻又恢复常态而离去的现象。 39.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 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40年生活史:一种昆虫一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 二年越冬代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年生活史。 41.不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虫期,而且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 育而逐步显现,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称为不全变态。 42.完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时期,其翅是在幼虫的体壁下发育, 不显露在体外的变态方式叫完全变态。 43.渐变态:幼虫期与成虫期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很相似,只是翅未成长和生殖器官未成 熟。 44.半变态:幼期水生生活,成虫陆生,以致成幼期具有明显的形态分化。脱下的皮所形成的桶 形的蛹壳中。 45.复变态:全变态的一种特殊变态方式,其幼虫在各个时期在生活、习性、形态、结构有极大 差别,比一般全变态类昆虫更为复杂
30.趋性(taxis):对某种刺激有定向活动的现象。 31.群集性(aggregation):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 32.扩散(disperal):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 33.迁飞(migration):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 的现象。 34..拟态(mimicry):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35.保护色(protective color):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拟态者的体色。 36.警戒色(warning color):一些昆虫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的体色,使天敌不敢贸然取食或 厌恶的防御行为、色斑等。 37.伪装(camouflaging):昆虫利用环境中的物体伪装自己的现象。 38.假死(death feigning):昆虫在受到突然刺激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原停留处突 然跌落下来呈“死亡”状,稍微片刻又恢复常态而离去的现象。 39.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 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40.年生活史:一种昆虫一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 二年越冬代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年生活史。 41.不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虫期,而且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 育而逐步显现,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称为不全变态。 42.完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时期,其翅是在幼虫的体壁下发育, 不显露在体外的变态方式叫完全变态。 43.渐变态:幼虫期与成虫期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很相似,只是翅未成长和生殖器官未成 熟。 44.半变态:幼期水生生活,成虫陆生,以致成幼期具有明显的形态分化。脱下的皮所形成的桶 形的蛹壳中。 45.复变态:全变态的一种特殊变态方式,其幼虫在各个时期在生活、习性、形态、结构有极大 差别,比一般全变态类昆虫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