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 前言 常的十七大浩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一大历史性贡献」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深刻理解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实践和理论创新历程 深入领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写 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我, 进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总、硕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 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七大全面回顾和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 贵经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织,最根 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 旗帜。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指引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具有强大的 吸引力、凝聚力 感召力。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 义伟大旗帜不动 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 阻,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度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讲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品民主文明 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 我功之 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堂人带领人民不解探素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 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 理论体系紧密结合 主义建设的历史 密结 国改革开放和名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 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担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不动摇,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才能真正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不动摇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历史 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按照觉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进 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 领会和把握, 不断增强贯彻落实这一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 前 言 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一大历史性贡献。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深刻理解改革开放 30 年来党的实践和理论创新历程, 深入领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 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 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 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七大全面回顾和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 贵经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 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 旗帜。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指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具有强大的 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 阻,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 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 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垣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不动摇,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才能真正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不动摇。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历史 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进一 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 领会和把握,不断增强贯彻落实这一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 一直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 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并指导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长期实践中,我们 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 一 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 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划和经验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伟大历史性创造 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 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是实现国家繁 高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长期探索和艰苦斗争,但都因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 而以失败告终。经过反复比较和激烈斗争,直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才为之一新。 在历史的比较中,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木是数国数民的科学直理。 马克思主义根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指明了 人阶级知动人民实解放的道路,总人们认识界和改浩界的科学指南。马吉里主义“是 发展者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 以重复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 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更条件为转移”。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因实标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充 分显示出其真理的力量和强大生命力。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 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清配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科学结论。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 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闸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 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以手泽东国志为丰要代表的中国共产登人,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现实出发,运用马克用 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研究中国草命的特点和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沙 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 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 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系列问题。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革命走 了胜利发展的道路,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 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蓝定了改治基础和制度前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面对经济文化比较 落后的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新课题,毛泽东同志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 训的基础上 开始思考在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许多科学认识和宝贵思超 成果。但是,这些正确思想有不少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后来党和国家工作发生了严重失误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 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遵循实置 人识一再实践的规律,坚持 不懈地进行理论总结和概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人 一直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 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并指导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长期实践中,我们 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 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伟大历史性创造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 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长期探索和艰苦斗争,但都因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而以失败告终。经过反复比较和激烈斗争,直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才为之一新。 在历史的比较中,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救民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指明了 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实现解放的道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是 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对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随 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充 分显示出其真理的力量和强大生命力。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 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清醒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科学结论。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 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 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现实出发,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 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怎 样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系列问题。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革命走上 了胜利发展的道路,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 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制度前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面对经济文化比较 落后的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新课题,毛泽东同志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 训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在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许多科学认识和宝贵思想 成果。但是,这些正确思想有不少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后来党和国家工作发生了严重失误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错误,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 1978 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 革开放 30 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遵循实践—认识一再实践的规律,坚持 不懈地进行理论总结和概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顺应时 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倡导解放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 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草开放,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在穷 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指明了 我们堂理论和实践探素的方向。党的十一大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观点,深化 我们党对补会主义的认识。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他对关系中国结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用 大问题作 了理论概括,从根本上解除了束缚人们的思想障碍 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现代化事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 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的一系列基木问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同志一系列言有创造性的思想讲行了概括 把它称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同志的这 理论又作了进一步概括和论述,将其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人党章 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 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 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以江泽民 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旗帜鲜明地强调,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全面执行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管。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中国特鱼补会主义是“一篇大 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把这篇文章做好。江泽 民同志还说,他始终关注两大问题, 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 地应, 个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长期思考和 素,提出了一系列制新性观占,丰富和发展了堂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簧,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补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 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 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 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形成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立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 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深刻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 重大战略思想,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丰富内容。科学发展观以一系列紧密联系 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村 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新境界。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 、根 要求,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 大战略思想写入堂音。 党的十七大把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相殊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 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 重大的政治意义 、理论意义 实践意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 一步成熟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把它写入党章,高度 评价了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这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顺应时 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倡导解放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 正,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在党 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指明了 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方向。党的十二大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观点,深化了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1992 年,在南方谈话中,他对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 大问题作了理论概括,从根本上解除了束缚人们的思想障碍,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第一次比较 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1992 年,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同志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进行了概括, 把它称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7 年,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同志的这 一理论又作了进一步概括和论述,将其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人党章。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面对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国际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以江泽民 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旗帜鲜明地强调,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全面执行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 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把这篇文章做好。江泽 民同志还说,他始终关注两大问题,一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 地位,一个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长期思考和 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 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把“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 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形成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立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 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深刻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 重大战略思想,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丰富内容。科学发展观以一系列紧密联系、 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 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境界。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 要求,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 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 党的十七大把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 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 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成熟。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把它写入党章,高度 评价了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这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
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改革开放30年实践充分证明了的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 化的正确理论 科学理论的地位和作用,归根到底是由实我决定的国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 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经济实力、综合 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威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1978年到 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以上的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增速,经济总 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上升为世界 三:外汇储备超 过1.5万亿美元 跃居世界第 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1000亿美元,居发展中 国家之 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物价因素均增长了6倍以上: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79 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也取得显著成就,中国人民的 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短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据,不仅使中国人 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 广阔道路 ,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实雄辩地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一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指引我们实现国家信 强和人民幸福。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根本指针。当前,全 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而努力奋斗 。在前进道路上 我们既面临若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者 多 盾和问圈 生产习 水平总体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 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环境资源压力加大,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收入分 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 发展滞后的局面依然存在,讲经济补会协调发展务艰百:民主法制设与大人民民主和 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人们烛文化需求日格感 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夏 高要求:伴随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 课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我们才能对这一系列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才能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讲程、不断发展中围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威 ,是指导维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锐利思想武器,是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 同思想基础。 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思 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解体、民族就要分裂。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 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同志强调,推进我们的事业“最重要的是人的团色 要团 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江泽民同志指出: 个民族、 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 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崇高理想,坚定信念。 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高得胜利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崭新 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必然要用共同的思想和意志米凝聚和统一人 民的思想 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走向垮台的教训告诉我们 不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行 不 展马克思主义、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 一思想和指导实践也不行。作为我们这样 一个拥有 7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这样一个有者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 面对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 有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才能真正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才能
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改革开放 30 年实践充分证明了的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正确理论。科学理论的地位和作用,归根到底是由实践决定的。回顾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历史 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经济实力、综合 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 1978 年到 2007 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 9.8%以上的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 3.0%的增速,经济总 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从 206 亿美元提高到 21737 亿美元,上升为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超 过 1.5 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近 10000 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城乡 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343 元提高到 13786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由 134 元提高到 4140 元,扣除物价因素均增长了 6 倍以上;农村贫困人口从 2.5 亿减少到 1479 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也取得显著成就,中国人民的 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 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事 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一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指引我们实现国家富 强和人民幸福,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根本指针。当前,全 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而努力奋斗。在前进道路上,我们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生产力 水平总体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 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环境资源压力加大,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收入分 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 发展滞后的局面依然存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 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更 高要求;伴随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 课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我们才能对这一系列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才能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进程、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 果,是指导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锐利思想武器,是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 同思想基础。 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思 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解体、民族就要分裂。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 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同志强调,推进我们的事业“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 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 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崇高理想,坚定信念, 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崭新 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必然要用共同的思想和意志来凝聚和统一人 民的思想。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走向垮台的教训告诉我们,不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行,不发 展马克思主义、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思想和指导实践也不行。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拥有 7000 多万党员的执政党、这样一个有着 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 面对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 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才能真正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才能
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中国特鱼补士义理论体系也是我们应对各种闲难、风险和排战的强大结神支柱。中国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有 实 社会主义列 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 起,把国家的兴盛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 起,是引领、避 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20世纪80年代末90 年代初国内严重政治风波以及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峻考验: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关系 我国主权和安全的闲际突发事件,战胜来自政治、经济、补会领域和自然界的各种闲难和排战 包括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 特别是2008年初以 在以胡锦涛新 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号 战胜南方严重低温雨雪 冰冻灾害 果断处 达赖集团策划煽 的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取得四川救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重大胜利,坚决排除境外见 华势力的干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成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战人航天飞行,赢得世界的赞誉 和尊重,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中国特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给予的信念力量和指导作用。事实深刻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 理论体 系,是能 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 起的共同思根基 风险和挑战的主心骨。在未来前进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始终高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不动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敷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家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 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米,整个世界发生者大变动大调整,这和 变动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 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列。尤其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 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围间关系不断调整,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围际形势 体趋向缓和,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使世 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全球市场、资金、资源的合作和竞争更加复杂,国与国之间 济实力的较量越来越激烈。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 来了极大的推动。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明的 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也引起金 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面对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党要解决好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迎接时代提出的新 战,开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豌 世界,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大局中来思考,以理论和实践的新创造推动事业的新开拓、新发展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在我们党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借鉴其他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吸收借鉴 人类文明 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 形成和发展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和汲取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认 真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从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始
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兴盛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引领、激 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国内严重政治风波以及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峻考验;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关系 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来自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和自然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包括亚洲金融风暴、1998 年特大洪水、2003 年非典疫情,特别是 2008 年初以来,在以胡锦涛同 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战胜南方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果断处理达赖集团策划煽动 的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取得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重大胜利,坚决排除境外反 华势力的干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赢得世界的赞誉 和尊重,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给予的信念力量和指导作用。事实深刻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战胜一切 风险和挑战的主心骨。在未来前进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始终高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不动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 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整个世界发生着大变动大调整,这种 变动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 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 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间关系不断调整,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国际形势总 体趋向缓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使世 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全球市场、资金、资源的合作和竞争更加复杂,国与国之间经 济实力的较量越来越激烈。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 来了极大的推动。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广 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也引起全 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面对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党要解决好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迎接时代提出的新挑 战,开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 世界,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大局中来思考,以理论和实践的新创造推动事业的新开拓、新发展。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在我们党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借鉴其他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吸收借鉴 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和汲取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认 真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从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