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6:“作为主体的人死了”?一一后现代主义的三大批判 1、案例呈现: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是近二、三十年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动向之一。它对启蒙运动以来人类所 走过的道路表示怀疑,认为科学技术发展造就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理性主义统治带来的社会现 代化,反而拒 人的自由精神和创造) ,与启蒙运动的对立也就是与现代主义的 果说,现代主义最有代表性的口号是尼采说的“上帝死了”,那么后现代主义最有代表性的 口号就是福柯说的“作为主体的人死了”。后现代主义认为,人在挣脱了神学桎格、自立为 主人之后,又落入出于人自身异化力量的理性极权的罗网。以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反叛为旗 帜,后现代主义把由启装运动推向历史前台的作为主体的人作为自己的批判重点。批判人也 就是批判现代西方人的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归结起 ,就是启蒙运动以来在西方哲学中 占据主导地位的三大主义:认识论中的表象主义,真理观上的基础主义,历史观上的普遍主 义。 表象主义的本质是“认识论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是启蒙运动最大的成果,当人要做自然的 主人时,哲学认识论的任务就是为全部自然科学提供合法性。笛卡尔、洛克、康德都提出过 相关的论证,各种现代哲学思潮也都承袭了这种哲学认识论。以表象主义的观点来看,外部 世界的本质是能够在人的心 中得到反映和再现的,认识论中人的表象()功 能也就成了一切科学知识的根本。启蒙运动在张扬科学和真理的同时,也用认识论的目的和 方法覆盖了人类的全部生活,要求人们用理性的、知识的、理论的眼光去看待一切,知、情、 意三个领域萎缩成单一的认知领域,人们丰富多彩的情感、意志生活不见了,人性被扭曲了。 后现代主义者们反对这种“认识论单边主义”,要求恢复生活世界的本来面貌。正如海德格 尔所说:包含着人的实践、工作和生存活动的“此在”,是优先于知识和真理的。曼海姆 调指出,思想不过是社会存在的“函数”,是不同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不同认识。 基础主义指的是将绝对化的真理作为人生的价值基础,以追求永恒真理为最终理想。利奥塔 说,后现代主义就是“对元叙事的不信任”。所谓元叙事,指的是启蒙运动所奠定的关于“永 恒直理”和“人类解放”的信念,认为表述永恒直理的话语在一切话语申占有基础的、优出 的、统治的地位,并进一步以真理的独尊地位要求思想的气 一和认识的一致性。这些都被后 现代主义视为真理的“霸权主义”而加以批判。后现代主义者们极力反对强势真理对弱势 语和非主流话语的压迫,要求承认“差别”的地位,主张多元论。利奥塔批评“真理的白色 恐怖”,罗蒂声言“大写的真理应该死亡,小写的真理可以继续存在”,福柯则把真理等同于 权力,认为人们表面上服从的是真理,实质上服从的是权力。他通过“考古学”和“系进学" 展示了人类的另一种历史,即精神病史、监狱史、性史,他要让这些被压抑的声音说话,其 目的在于颠覆绝对真理和主流话语的 “霸权 普遍主义指的是历史观上的趋同倾向和终极意义。在进化论的启示下,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看 成线性的进步过程,而且通向的是一个共同的终极理想目标,这就是普遍主义在历史观上的 体现。坚信全人类的解放,这个启蒙运动以来的进化历史观也是得到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 扬的。但是在当代,有些人以全球化、现代化的名义把人类解放的理想解释为,全世界所有 的民族最终都会接受同样的价值观、信仰、目标和理想,甚至会接受同样的制度、方法、途 径和实践:而且,这种全人类趋向同一的道路,就是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人所走过的现代化之 路,所以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具有普遍意义。显然,普遍主义的要害是“西方中心主义”, 它把一切非西方文明都视为“原始的”、“野蛮的”,要求它们接受西方文明的“启蒙”。这种 文化高压政策遭到世界各民族的反抗,也使人们开始反思启蒙运动和西方文明的局限性。后
案例 6:“作为主体的人死了”?——后现代主义的三大批判 1、案例呈现: 后现代主义的崛起是近二、三十年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动向之一。它对启蒙运动以来人类所 走过的道路表示怀疑,认为科学技术发展造就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理性主义统治带来的社会现 代化,反而扼杀了人的自由精神和创造力。与启蒙运动的对立也就是与现代主义的对立。如 果说,现代主义最有代表性的口号是尼采说的“上帝死了”,那么后现代主义最有代表性的 口号就是福柯说的“作为主体的人死了”。后现代主义认为,人在挣脱了神学桎梏、自立为 主人之后,又落入出于人自身异化力量的理性极权的罗网。以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反叛为旗 帜,后现代主义把由启蒙运动推向历史前台的作为主体的人作为自己的批判重点。批判人也 就是批判现代西方人的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归结起来,就是启蒙运动以来在西方哲学中 占据主导地位的三大主义:认识论中的表象主义,真理观上的基础主义,历史观上的普遍主 义。 表象主义的本质是“认识论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是启蒙运动最大的成果,当人要做自然的 主人时,哲学认识论的任务就是为全部自然科学提供合法性。笛卡尔、洛克、康德都提出过 相关的论证,各种现代哲学思潮也都承袭了这种哲学认识论。以表象主义的观点来看,外部 世界的本质是能够在人的心灵中得到反映和再现的,认识论中人的表象(representation)功 能也就成了一切科学知识的根本。启蒙运动在张扬科学和真理的同时,也用认识论的目的和 方法覆盖了人类的全部生活,要求人们用理性的、知识的、理论的眼光去看待一切,知、情、 意三个领域萎缩成单一的认知领域,人们丰富多彩的情感、意志生活不见了,人性被扭曲了。 后现代主义者们反对这种“认识论单边主义”,要求恢复生活世界的本来面貌。正如海德格 尔所说:包含着人的实践、工作和生存活动的“此在”,是优先于知识和真理的。曼海姆强 调指出,思想不过是社会存在的“函数”,是不同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不同认识。 基础主义指的是将绝对化的真理作为人生的价值基础,以追求永恒真理为最终理想。利奥塔 说,后现代主义就是“对元叙事的不信任”。所谓元叙事,指的是启蒙运动所奠定的关于“永 恒真理”和“人类解放”的信念,认为表述永恒真理的话语在一切话语中占有基础的、优先 的、统治的地位,并进一步以真理的独尊地位要求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一致性。这些都被后 现代主义视为真理的“霸权主义”而加以批判。后现代主义者们极力反对强势真理对弱势话 语和非主流话语的压迫,要求承认“差别”的地位,主张多元论。利奥塔批评“真理的白色 恐怖”,罗蒂声言“大写的真理应该死亡,小写的真理可以继续存在”,福柯则把真理等同于 权力,认为人们表面上服从的是真理,实质上服从的是权力。他通过“考古学”和“系谱学” 展示了人类的另一种历史,即精神病史、监狱史、性史,他要让这些被压抑的声音说话,其 目的在于颠覆绝对真理和主流话语的“霸权”。 普遍主义指的是历史观上的趋同倾向和终极意义。在进化论的启示下,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看 成线性的进步过程,而且通向的是一个共同的终极理想目标,这就是普遍主义在历史观上的 体现。坚信全人类的解放,这个启蒙运动以来的进化历史观也是得到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 扬的。但是在当代,有些人以全球化、现代化的名义把人类解放的理想解释为,全世界所有 的民族最终都会接受同样的价值观、信仰、目标和理想,甚至会接受同样的制度、方法、途 径和实践;而且,这种全人类趋向同一的道路,就是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人所走过的现代化之 路,所以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具有普遍意义。显然,普遍主义的要害是“西方中心主义”, 它把一切非西方文明都视为“原始的”、“野蛮的”,要求它们接受西方文明的“启蒙”。这种 文化高压政策遭到世界各民族的反抗,也使人们开始反思启蒙运动和西方文明的局限性。后
现代主义对普遍主义和西方中心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2、案例过论。 (1)作为主体的人真的死了吗? (2)如何评价后现代主义的三大批判? 3、案例点评: 后现代主义的上述批判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向人的理性和主体性发出的诘难不仅深化了精神 的自我反思,更是精神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拷问。当我们回顾中国现代史时,也会惊奇地发 现“三大主义”的影子:泛意识形态化、泛政治化所 致的社会生活的单面化,“一句顶 万句”的口号对独立思考精神的扼杀,哲 一科独尊以至 济学、社会学 心理学、文化学 都成了“伪科学”,以及把全盘西化当成现代化的目标,等等。我们能够感受到后现代主义 批判的敏锐和痛切,然而,我们又只能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后现代主义的思考:对于他们的主 张我们更多地是要发出质疑:关于人的神话终结之后,作为主体的人消解之后,没有了权威, 极有氯话价的度.图学还能形生2基至生活的直义还能移在不走货心界 使后现代主》 者的观点 至他们本人的存在都成了问题,这些 虚无论、独断 论也受到了来自西方思想家的批评。我们相信,人类的理性存在、意义追求和价值归宿,同 人的生活世界本身一样,是不会消解的
现代主义对普遍主义和西方中心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2、案例讨论: (1)作为主体的人真的死了吗? (2)如何评价后现代主义的三大批判? 3、案例点评: 后现代主义的上述批判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向人的理性和主体性发出的诘难不仅深化了精神 的自我反思,更是精神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拷问。当我们回顾中国现代史时,也会惊奇地发 现“三大主义”的影子:泛意识形态化、泛政治化所导致的社会生活的单面化,“一句顶一 万句”的口号对独立思考精神的扼杀,哲学一科独尊以至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 都成了“伪科学”,以及把全盘西化当成现代化的目标,等等。我们能够感受到后现代主义 批判的敏锐和痛切,然而,我们又只能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后现代主义的思考;对于他们的主 张我们更多地是要发出质疑:关于人的神话终结之后,作为主体的人消解之后,没有了权威, 没有了评价的尺度,哲学还能存在吗?甚至,生活的意义还能存在吗?无主体、无中心、无 坐标系的结果,使后现代主义者的观点甚至他们本人的存在都成了问题。这些虚无论、独断 论也受到了来自西方思想家的批评。我们相信,人类的理性存在、意义追求和价值归宿,同 人的生活世界本身一样,是不会消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