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基础知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项 A.锦衾(qIn)迤逦(l1) 修葺(q1) 衣袂(ju白) B.潺湲(yudn)掷躅(zh) 玉簟(didn) 倏忽(shu) C.绸谬(mou)扁舟(pian) 訇然(hong) 嗟叹(jie) D.聒噪(guo)戏谑(xue) 溽暑(ru) 阴霾(mai) 2.选出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塞上长城空自许(比喻坚固的边防) B.三顾频烦天下计(多次) 石破天惊逗秋雨(招惹) C.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D.人事音书漫寂寥(家书) 侵晓窥檐语(渐近) 3.选出下列对作家表述有误的一项 A.鲍照,南朝文学家,出身寒微,空有一身才华,郁郁不得志,所以他的作品常 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感情。但鲍诗气骨劲键,语言精炼,词采华丽。七言诗在鲍照那 里有显著的发展,对唐代作家有很大的影响。杜甫就曾以“俊逸鲍参军”来赞美李白, 可见影响之大 B.孟浩然,世称孟襄阳,终生未仕,是一位隐逸诗人,和王维并称“王孟”,是盛 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孟浩然的诗歌特点可以用一个“清”字概括,语言清淡,意 境清远。和王维比较起来,孟浩然的诗歌色彩更浓,更有画面感。 C.欧阳修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 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 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都有巨大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D.韦庄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因作了 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被称为“秦妇吟秀才”,在词坛上与温 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 4.选出下列文体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赋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 文赋等阶段,铺叙、夸张、渲染是赋体的特征,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文赋的代表作品 文章用华美的辞采对阿房宫的建筑和宫中的奢靡生活都进行了详尽地铺叙和渲染。 B.词是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为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按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按风格又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韦庄的《菩 萨蛮》、李煜的《虞美人》、周邦彦的《苏幕遮》等都属于婉约词。 C.歌、行、引都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等
福州八中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8 分,每小题 2 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对 .......的一项 A.锦衾.(qīn) 迤逦.(lǐ) 修葺.(qì) 衣袂.(jué) B.潺湲.(yuán) 掷.躅(zhí) 玉簟.(diàn) 倏.忽(shū) C.绸谬.(móu) 扁.舟(piān) 訇.然(hōng) 嗟.叹(jiē) D.聒.噪(guō) 戏谑.(xuè) 溽.暑(rù) 阴霾.(mái) 2.选出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全对 .......的一项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塞上长城 ....空自许(比喻坚固的边防) B.三顾频烦..天下计(多次) 石破天惊逗.秋雨(招惹) C.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D.人事音书..漫寂寥(家书) 侵.晓窥檐语(渐近) 3.选出下列对作家表述有误..的一项 A.鲍照,南朝文学家,出身寒微,空有一身才华,郁郁不得志,所以他的作品常 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感情。但鲍诗气骨劲键,语言精炼,词采华丽。七言诗在鲍照那 里有显著的发展,对唐代作家有很大的影响。杜甫就曾以“俊逸鲍参军”来赞美李白, 可见影响之大。 B.孟浩然,世称孟襄阳,终生未仕,是一位隐逸诗人,和王维并称“王孟”,是盛 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孟浩然的诗歌特点可以用一个“清”字概括,语言清淡,意 境清远。和王维比较起来,孟浩然的诗歌色彩更浓,更有画面感。 C.欧阳修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 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 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都有巨大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D.韦庄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因作了 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被称为“秦妇吟秀才”,在词坛上与温 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 4.选出下列文体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赋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 文赋等阶段,铺叙、夸张、渲染是赋体的特征,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文赋的代表作品, 文章用华美的辞采对阿房宫的建筑和宫中的奢靡生活都进行了详尽地铺叙和渲染。 B.词是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为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按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按风格又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韦庄的《菩 萨蛮》、李煜的《虞美人》、周邦彦的《苏幕遮》等都属于婉约词。 C.歌、行、引都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等
和律诗、绝句的区别就在于它不讲求格律,如《夜归鹿门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七言古诗的典范 D.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性质如同今天的“引言”“前言”。写在书籍或文 章前面的一般叫“序”,列于书后的一般叫“跋”或“后序”。如我们学过的《兰亭集 序》《滕王阁序》《伶官传序》等。赠序是带有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为勉励、推 重、赞许,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11题 (一)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土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干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淾人耳。项王至明陵, 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日:“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乃复引兵 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干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吴起 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 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今日固决死,愿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 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士,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 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 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 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棘客不行,良将 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智力孤危 B.期山东为三处。 C.几何不从汝而也。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6.下列加点字中词性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忧劳可以兴国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见其难为 ②视为止,行为迟 B.①汉军乃觉之 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①盘盘焉,困困焉②得养生焉 D.①提刀而立,为之四顾②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8.下列句子中与“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然今卒困于此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C.赵尝五战于秦。 D.不忍杀之,以赐公 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一能够跟上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和律诗、绝句的区别就在于它不讲求格律,如《夜归鹿门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七言古诗的典范。 D.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性质如同今天的“引言”“前言”。写在书籍或文 章前面的一般叫“序”,列于书后的一般叫“跋”或“后序”。如我们学过的《兰亭集 序》《滕王阁序》《伶官传序》等。赠序是带有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为勉励、推 重、赞许,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4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5——11 题 (一)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 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吴起 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 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 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 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 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 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 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智力..孤危。 B.期山东..为三处。 C.几何..不从汝而也。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6.下列加点字中词性活用不同类 ...的一项是 A.忧劳可以兴.国。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 ....的一项是 A.①吾见其难为. ②视为.止,行为迟 B.①汉军乃.觉之 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得养生焉. D.①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②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8.下列句子中与“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然今卒困于此。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C.赵尝五战于秦。 D.不忍杀之,以赐公。 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能够跟上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所遇到的对手都被我击破了,所打击的敌人都臣服了。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一是因为亲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燕赵两国的君王,才开始有谋略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况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带领八百壮士夜间突围成功,一路逃亡,又被农夫所骗误入沼泽,逃到东 城县,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 B.东城快战中,项羽明知必死,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主要表现他知耻重 C.文段(二)从“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D.文段(二)依次从齐燕赵三国分析各自灭亡的原因之后,进一步从反面作假设 推论,以证明确实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11.下列各句中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官传序》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是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 全文以“呜呼”起笔,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咏叹中显示委婉的韵致 B.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项羽之死》中 对项羽的写法是通过三个连续事件集中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C.《六国论》首段从论古入,收尾以慨今出,表面上是历史论文,实际上论古讽今, 现实针对性很强 D.《阿房宫赋》一文文采焕然,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写阿房宫的占 地之广、建筑之高就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宫中歌舞的感受使用白描手法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3题。(4分,每小题2分)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 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 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灿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 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其文, 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逴困踬,窜斥流离,而 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
B.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所遇到的对手都被我击破了,所打击的敌人都臣服了。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因为亲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燕赵两国的君王,才开始有谋略。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况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项羽带领八百壮士夜间突围成功,一路逃亡,又被农夫所骗误入沼泽,逃到东 城县,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 B.东城快战中,项羽明知必死,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主要表现他知耻重 义。 C.文段(二)从“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D.文段(二)依次从齐燕赵三国分析各自灭亡的原因之后,进一步从反面作假设 推论,以证明确实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11.下列各句中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伶官传序》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是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 全文以“呜呼”起笔,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咏叹中显示委婉的韵致。 B.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项羽之死》中 对项羽的写法是通过三个连续事件集中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C.《六国论》首段从论古入,收尾以慨今出,表面上是历史论文,实际上论古讽今, 现实针对性很强。 D.《阿房宫赋》一文文采焕然,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写阿房宫的占 地之广、建筑之高就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宫中歌舞的感受使用白描手法。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13 题。(4 分,每小题 2 分)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 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 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灿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 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 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 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 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 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干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 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歐欷。而况朝土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 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 谁与归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事有人力之可致致:做到B.惟公生有闻于当时闻:传闻 C.其积于中者 中:内心D.既压复起,遂显于世起:起用 13.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天理”难以揣度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凄怅情绪,委婉地表达出作 者对欧阳修去世的痛惜之情 B.文章把欧阳修的创作成就同他的丰厚人生体悟和精深学识结合起来,并用四个 形象的比喻盛赞他的文章 C.文章概述了欧阳修的坎坷经历:遭受种种困顿,贬官在外,流离颠沛。意在表 达作者对他的同情和对世事的不平 D.“然天下之无贤不肖…而况朝士大夫……”两句,抒发了作者对欧阳修去世 的哀痛之情。“然”“而况”两个虚词与第二段首句“而亦何悲”遥相呼应 14.翻译下列文句。(4分,每题2分) (1)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译文: (2)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4分) (一)课内古诗鉴赏(8分) 15.下列对诗作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了起兴和比喻的手法,感慨命运贵贱不同。《湘夫人》 也用了一些即景起兴的问句,用自然现象的错位表达主人公爱而不能之情。 B.李煜的《虞美人》,写得起伏跌宕。有自问,有自叹,有实写,有虚写。最后都 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与李清照的“愁”内涵不同。李煜的作品有着更深的悔恨, 是失去国家,失去尊严,失去自由,因而也失去了欢乐之愁 C.《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意境雄奇、辉煌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 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 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 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 谁与归!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事有人力之可致. 致:做到 B.惟公生有闻.于当时 闻:传闻 C.其积于中.者 中:内心 D.既压复起.,遂显于世 起:起用 13.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天理”难以揣度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凄怅情绪,委婉地表达出作 者对欧阳修去世的痛惜之情。 B.文章把欧阳修的创作成就同他的丰厚人生体悟和精深学识结合起来,并用四个 形象的比喻盛赞他的文章。 C.文章概述了欧阳修的坎坷经历:遭受种种困顿,贬官在外,流离颠沛。意在表 达作者对他的同情和对世事的不平。 D.“然天下之无贤不肖……而况朝士大夫……”两句,抒发了作者对欧阳修去世 的哀痛之情。“然”“而况”两个虚词与第二段首句“而亦何悲”遥相呼应。 14.翻译下列文句。(4 分,每题 2 分) (1)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4 分) (一)课内古诗鉴赏(8 分) 15.下列对诗作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了起兴和比喻的手法,感慨命运贵贱不同。《湘夫人》 也用了一些即景起兴的问句,用自然现象的错位表达主人公爱而不能之情。 B.李煜的《虞美人》,写得起伏跌宕。有自问,有自叹,有实写,有虚写。最后都 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与李清照的“愁”内涵不同。李煜的作品有着更深的悔恨。 是失去国家,失去尊严,失去自由,因而也失去了欢乐之愁。 C.《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意境雄奇、辉煌
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浪漫主义基调。但它的感情是悲观、消极的,基调是低沉的。《将 进酒》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多变的。由悲转乐、或狂放、或愤激,最后结束于“万古愁”。 D.韦庄的《菩萨蛮》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都有借写江南的美景抒发对江 南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而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雨后的荷花为中心,以荷花为写作 重点,层层烘托,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6-18题(6分,每题2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6.选出与“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B.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D.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7.选出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意境特征相近的一项是 A.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B.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C.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18.选出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所运用的抒情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C.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D.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二)课外古诗鉴赏(6分,每题3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灲暗,春晩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J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头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特点?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景象特点 (2分) 作用 (1分)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 达上有什么好处? 手法: (1分) 好处: (2分) 四、默写。(8分每空1分) 20.在横线上填出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浪漫主义基调。但它的感情是悲观、消极的,基调是低沉的。《将 进酒》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多变的。由悲转乐、或狂放、或愤激,最后结束于“万古愁”。 D.韦庄的《菩萨蛮》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都有借写江南的美景抒发对江 南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而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雨后的荷花为中心,以荷花为写作 重点,层层烘托,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16-18 题(6 分,每题 2 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6.选出与“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项是 A.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B.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D.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17.选出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意境特征相近 ......的一项是 A.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B.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C.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18.选出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所运用的抒情方法相同 ......的一项是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C.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D.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二)课外古诗鉴赏(6 分,每题 3 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头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特点?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景象特点: (2 分) 作用: (1 分)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 达上有什么好处? 手法: (1 分) 好处: (2 分) 四、默写。(8 分,每空 1 分) 20. 在横线上填出名句的上句或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