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12月份考试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批评家需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 华东师范大学杨扬 汪曾祺先生曾说:文学评论就像是湖中的倒影,它不是树本身,但有时却比树还清新、 美丽。这是汪曾祺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体会到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批评不是创作的附庸,但也不是与创作格格不入的玄谈。李健吾与巴金,一位是评 论家,一位是小说家。当年因为李健吾尖刻的批评,引来巴金的不快,即便是这样,他们两 位在私下的言谈之中,还是彼此尊重,尤其是巴金对李健吾的艺术感觉持肯定态度。而李健 吾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优势不仅在于批评感觉的敏锐,还在于对文学 艺术有一种真正的鉴赏力,他是真懂艺术 由此,联想到眼下对文学批评的一些议论。好像1990年起就有批评缺席这样的说法,这 些尖锐的意见并不意味着对今天的文学批评成就的全盘抹杀,而是以一种尖锐的方式提出了 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的问题。我以为在困扰当代文学批评的诸多因素中,批评家的 个人修养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文学批评家首先就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像王国维、鲁迅、梁实秋、李健吾、傅雷、 钱钟书、朱光潜等,他们对于一些艺术问题的独到见解,并不是缘于灵机一动的小聪明,或 是某种碰巧,而是他们艺术修养长期积累的结果。看看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熟悉程度 看看他们对于中外艺术的广泛兴趣,这是让很多后来的批评家都会感到自愧不如的。相比之 下,当今的文学批评者并不是才学太多,而是才学严重不足。以文学批评为例,当今的一些 批评家关注最多的是小说创作,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艺术兴趣。事实上,一位批评家 如果不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为浓厚的欣赏兴趣,很难说他对小说评论会有准确的判断力 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基本的要义也应该是在艺术修养的熏陶之中逐渐获得,而不 是像一些人理解的单靠搬弄一点理论概念名词,或单靠翻阅几本理论书籍就能解决。对文学 批评的思想性的追求,一些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方法和概念的机械搬弄上,过一段 时间就搬弄一些西式装备,不是“现代性”、就是“全球化”,好像有了这些进口武器,文
河北省石家庄市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12 月份考试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 7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批评家需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 华东师范大学 杨扬 汪曾祺先生曾说:文学评论就像是湖中的倒影,它不是树本身,但有时却比树还清新、 美丽。这是汪曾祺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体会到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批评不是创作的附庸,但也不是与创作格格不入的玄谈。李健吾与巴金,一位是评 论家,一位是小说家。当年因为李健吾尖刻的批评,引来巴金的不快,即便是这样,他们两 位在私下的言谈之中,还是彼此尊重,尤其是巴金对李健吾的艺术感觉持肯定态度。而李健 吾作为 20 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优势不仅在于批评感觉的敏锐,还在于对文学 艺术有一种真正的鉴赏力,他是真懂艺术。 由此,联想到眼下对文学批评的一些议论。好像 1990 年起就有批评缺席这样的说法,这 些尖锐的意见并不意味着对今天的文学批评成就的全盘抹杀,而是以一种尖锐的方式提出了 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的问题。我以为在困扰当代文学批评的诸多因素中,批评家的 个人修养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文学批评家首先就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像王国维、鲁迅、梁实秋、李健吾、傅雷、 钱钟书、朱光潜等,他们对于一些艺术问题的独到见解,并不是缘于灵机一动的小聪明,或 是某种碰巧,而是他们艺术修养长期积累的结果。看看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熟悉程度, 看看他们对于中外艺术的广泛兴趣,这是让很多后来的批评家都会感到自愧不如的。相比之 下,当今的文学批评者并不是才学太多,而是才学严重不足。以文学批评为例,当今的一些 批评家关注最多的是小说创作,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艺术兴趣。事实上,一位批评家 如果不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为浓厚的欣赏兴趣,很难说他对小说评论会有准确的判断力。 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基本的要义也应该是在艺术修养的熏陶之中逐渐获得,而不 是像一些人理解的单靠搬弄一点理论概念名词,或单靠翻阅几本理论书籍就能解决。对文学 批评的思想性的追求,一些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方法和概念的机械搬弄上,过一段 时间就搬弄一些西式装备,不是“现代性”、就是“全球化”,好像有了这些进口武器,文
学批评的思想性自然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听到对今天的批评家的最多议论,就是缺乏思想。 其实岂止于缺乏思想,而是缺乏艺术修养。在一些人眼里,文学批评似乎越尖锐越好,而对 尖锐的理解也是流于表象,变成了文字上的尖酸刻薄,毫无艺术性可言。其实文学批评的创 新并不是这样的。周作人曾经将文学批评形容为“自己的园地”,意思是说文学批评是一种 老老实实的工作,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批评家在批评别人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清扫自己的 园地。文学批评不仅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也应该含有批评家自我批评的成分 (2011年6月《文汇报》) 1.下列关于“文学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就像是湖边的树与树在湖中的倒影一样,但有时文学批评比文学作 品更清新美丽,这形象地说明了文学批评的不可或缺性 通过批评家李健吾与巴金的交往,我们看到文学批评既不能成为创作的附属品,也不能 脱离文学创作进行空谈。 C.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是在受到艺术修养熏陶的同时,并在老老实实的工作和一点一 滴的积累中形成的 D.文学批评的对象有二:一是文学作品本身,二是文学创作者。所以文学创作者本人也应 该进行自我批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文学批评家应该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在长期艺术修养积累过程中,形成了对艺术 问题独到的见解。 B.如果一位批评家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浓厚的欣赏兴趣,那么他对小说评论就可能会有准 确的判断力,因而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C.艺术修养不仅使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获得了基本的要义,而且也影响着文学批评家 的水平 D.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批评缺席的说法,这意味着当时的文学批评遇到了严重的问题 但也不能因此完全否定当时的文学批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没有了文学批评,文学创作也难 以得到提升。 B.当代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这都是由批评家的个人修养造 成的
学批评的思想性自然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听到对今天的批评家的最多议论,就是缺乏思想。 其实岂止于缺乏思想,而是缺乏艺术修养。在一些人眼里,文学批评似乎越尖锐越好,而对 尖锐的理解也是流于表象,变成了文字上的尖酸刻薄,毫无艺术性可言。其实文学批评的创 新并不是这样的。周作人曾经将文学批评形容为“自己的园地”,意思是说文学批评是一种 老老实实的工作,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批评家在批评别人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清扫自己的 园地。文学批评不仅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也应该含有批评家自我批评的成分。 (2011 年 6 月 《文汇报》) 1.下列关于“文学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就像是湖边的树与树在湖中的倒影一样,但有时文学批评比文学作 品更清新美丽,这形象地说明了文学批评的不可或缺性。 B.通过批评家李健吾与巴金的交往,我们看到文学批评既不能成为创作的附属品,也不能 脱离文学创作进行空谈。 C.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是在受到艺术修养熏陶的同时,并在老老实实的工作和一点一 滴的积累中形成的。 D.文学批评的对象有二:一是文学作品本身,二是文学创作者。所以文学创作者本人也应 该进行自我批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学批评家应该是一位在行的艺术鉴赏家,在长期艺术修养积累过程中,形成了对艺术 问题独到的见解。 B.如果一位批评家对几种艺术门类有较浓厚的欣赏兴趣,那么他对小说评论就可能会有准 确的判断力,因而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C.艺术修养不仅使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获得了基本的要义,而且也影响着文学批评家 的水平。 D.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了批评缺席的说法,这意味着当时的文学批评遇到了严重的问题, 但也不能因此完全否定当时的文学批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没有了文学批评,文学创作也难 以得到提升。 B.当代文学批评在当今社会中遭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这都是由批评家的个人修养造 成的
C.深刻而又有思想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创作者极大的鼓励与安慰 D.因为当今的一些文学批评过于追求语言的尖酸刻薄,对思想性的追求又停留在理论方法 和概念的机械搬弄上,所以这样的批评家还是缺乏艺术修养、缺乏思想的。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 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 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 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 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 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 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 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 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 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①,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 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 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 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 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全文节选) ①释菜: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4.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师宿儒耻出其下 耻:以……为耻
C.深刻而又有思想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创作者极大的鼓励与安慰。 D.因为当今的一些文学批评过于追求语言的尖酸刻薄,对思想性的追求又停留在理论方法 和概念的机械搬弄上,所以这样的批评家还是缺乏艺术修养、缺乏思想的。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 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 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 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 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 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 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 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 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 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①,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 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 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 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 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全文节选) ①释菜: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4.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老师宿儒耻.出其下 耻:以……为耻
B.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举:考中 C.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资:资助 D.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特:只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孔颖达“博学”和“忠直”的一组是(3分) A.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B.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C.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D.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 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 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这样主要是为了表现他思维缜密、知 只广博。 C.太宗听了孔颖达的解释和讽谏以后,认为孔颖达博涉经书,学问渊博,特别是孔颖达忠 正的讽谏精神很值得称许。于是授予他国子司业官职。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 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5分) (2)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枕上作 陆游
B. 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举:考中 C. 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资:资助 D. 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特:只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孔颖达“博学”和“忠直”的一组是(3 分) A.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B. 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C.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D. 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 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B. 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 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这样主要是为了表现他思维缜密、知 识广博。 C. 太宗听了孔颖达的解释和讽谏以后,认为孔颖达博涉经书,学问渊博,特别是孔颖达忠 正的讽谏精神很值得称许。于是授予他国子司业官职。 D. 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 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5分) (2)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8—9 题(11 分)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 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8.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5分) 9.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6分) (三)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长使英雄泪满襟。 (2)出师一表真名世 (3) 使我不得开心颜?。 (4)戎马关山北, (5) 在地愿为连理枝 此恨绵绵无绝期 三、现代文人物传记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潘光旦的人文情怀 (1)潘光旦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他的一生“是旧时 代一个学者的狷介、真诚、浪漫而又坎坷的一生” (2)潘光旦是学自然科学出身,但融通自然、社会两大科学体系。他对婚姻、家庭、民族 宗教、历史、教育等都深有硏究。他提出“自然一体”、“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新人文 史观。 (3)“仁者爱人”。潘光旦是仁者。他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爱学校,爱同事,爱学生 爱家人。突出的是在1921年6月北京教育界李大钊领导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教索薪 斗争中,清华学生出于义愤,举行“同情罢考”,遭北洋政府的残酷镇压。潘光旦所在的“壬 戌(1922)级最为坚决,当局要求罢考学生必须写“悔过书”。壬戌级有八人拒悔,被开除“级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 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8.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5 分) 9.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6 分) (三)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长使英雄泪满襟。 (2) 出师一表真名世, 。 (3) ,使我不得开心颜? 。 (4)戎马关山北, 。 (5) ,在地愿为连理枝。 ,此恨绵绵无绝期。 三、现代文人物传记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潘光旦的人文情怀 ⑴ 潘光旦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他的一生“是旧时 代一个学者的狷介、真诚、浪漫而又坎坷的一生”。 ⑵ 潘光旦是学自然科学出身,但融通自然、社会两大科学体系。他对婚姻、家庭、民族、 宗教、历史、教育等都深有研究。他提出“自然一体”、“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新人文 史观。 ⑶ “仁者爱人”。潘光旦是仁者。他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爱学校,爱同事,爱学生, 爱家 人。突出的是在 1921 年 6 月北京教育界李大钊领导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教索薪 斗争中,清华学生出于义愤,举行“同情罢考”,遭北洋政府的残酷镇压。潘光旦所在的“壬 戌(1922)级最为坚决,当局要求罢考学生必须写“悔过书”。壬戌级有八人拒悔,被开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