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县(市)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2)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3)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4)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晾京 口北固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日:“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 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 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 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 公子于界,平原君负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日:“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 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 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 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 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 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 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 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福州八县(市)一中 2014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 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2)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3)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4)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 一 5 题。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 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公 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 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 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 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 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 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 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 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 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 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 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 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 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毎过之而 令民奉祠不绝也。(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勒兵下令军中曰 勒:约束 矫杀晋鄙 矫:假托 C.高祖始微少时 微:卑贱 D.赵王扫除自迎 除:清除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公子贤”的一组是()(3分) ①公子遂将晋鄙军 ②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③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④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⑤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⑥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鄙是一位持重谨慎的将军,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怀疑公子的命令,想不听从,从 而被杀。魏王对此非常生气,取消了公子的封地。 B.公子礼贤下士,士人竭尽智慧与忠诚。退秦救赵后,公子有骄傲之色,门客竭诚劝 谏;侯生也用诀别后北向自杀的方式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C.赵王亲自到边界迎接魏公子,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城封公子,并把鄗封给公子作汤沐 邑,足见他非常感激公子 高祖非常尊重公子,命令五户百姓世代为公子守墓。司马迁也亲自探访大梁夷门旧 址,感慨公子礼贤下士并非虚名。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3分) (2)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 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 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 令民奉祠不绝也。(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勒.兵下令军中曰 勒:约束 B.矫.杀晋鄙 矫:假托 C.高祖始微.少时 微:卑贱 D.赵王扫除.自迎 除:清除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公子贤”的一组是( ) (3 分) ①公子遂将晋鄙军 ②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③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④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⑤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⑥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晋鄙是一位持重谨慎的将军,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怀疑公子的命令,想不听从,从 而被杀。魏王对此非常生气,取消了公子的封地。 B.公子礼贤下士,士人竭尽智慧与忠诚。退秦救赵后,公子有骄傲之色,门客竭诚劝 谏;侯生也用诀别后北向自杀的方式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C.赵王亲自到边界迎接魏公子,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城封公子,并把鄗封给公子作汤沐 邑,足见他非常感激公子。 D.高祖非常尊重公子,命令五户百姓世代为公子守墓。司马迁也亲自探访大梁夷门旧 址,感慨公子礼贤下士并非虚名。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3 分) (2)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1)(2)题。(6分) 南柯子忆旧 【宋】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试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在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情景 并茂地表现出来?(3分) (2)这首诗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概括。(3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心不在焉,时常发错牌,瑞珏在后面给他指点,两人态 度亲密,梅看见这情形,心感酸痛。(《家》) B.在庆祝高老太爷6岁生辰的日子里,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让觉民娶冯乐山的 侄孙女。觉民爱的是琴,为了反抗祖父,最后他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下逃离了公馆。(《家》) C.宝钗因平时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机欣赏了一番。巧的是,玉上的“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八个字与宝钗锁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正好是一对儿。(《红楼梦》) 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 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卡西莫多劫持。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巴 黎圣母院》) E.临终前,葛朗台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着。他唤欧也妮前来, 对她说:“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王夫人)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李纨是个 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红楼梦》 请简述探春“裁处”了哪些府内的事务? (2)这样一个美女,娇艳,纯真,妩媚,却又如此纤弱,竟这样诚心诚意地跑来援救一个 惨遭橫祸、奇丑无比、心肠歹毒的家伙,这也许是世上感人肺腑的一幕了,尤其发生在耻辱 柱上,这真是无与伦比的了。所有的民众无不为之感动,一齐鼓掌并高呼:“妙极了!妙极 了!《巴黎圣母院》 这个美女是谁?请简述“世上感人肺腑的一幕”的故事情节
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1)(2)题。(6 分) 南柯子·忆旧 【宋】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试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在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情景 并茂地表现出来?(3 分) (2)这首诗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概括。(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心不在焉,时常发错牌,瑞珏在后面给他指点,两人态 度亲密,梅看见这情形,心感酸痛。(《家》) B.在庆祝高老太爷 66 岁生辰的日子里,冯乐山向高老太爷提亲,让觉民娶冯乐山的 侄孙女。觉民爱的是琴,为了反抗祖父,最后他在觉慧的鼓励和帮助下逃离了公馆。(《家》) C.宝钗因平时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机欣赏了一番。巧的是,玉上的“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八个字与宝钗锁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正好是一对儿。(《红楼梦》) D.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 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卡西莫多劫持。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巴 黎圣母院》) E. 临终前,葛朗台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着。他唤欧也妮前来, 对她说:“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 5 分) (1) (王夫人)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李纨是个 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红楼梦》 请简述探春“裁处”了哪些府内的事务? (2) 这样一个美女,娇艳,纯真,妩媚,却又如此纤弱,竟这样诚心诚意地跑来援救一个 惨遭横祸、奇丑无比、心肠歹毒的家伙,这也许是世上感人肺腑的一幕了,尤其发生在耻辱 柱上,这真是无与伦比的了。所有的民众无不为之感动,一齐鼓掌并高呼:“妙极了!妙极 了!”《巴黎圣母院》 这个美女是谁?请简述“世上感人肺腑的一幕”的故事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寻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里仁》 ②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 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雍也》 ③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日:“管仲相 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 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宪问》 (1)以上文段,哪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仁爱”思想。(2分) (2)结合文段概括,孔子“仁爱”思想有哪些重要的特点?(4分)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①宇宙无穷极的能量,因为有了秩序,我们才能看到银河的运转、星汉的灿烂。那失 序的星辰,燃烧着、挟持着陨石和尘沙,在大穹拖着光亮的尾巴,消逝到永夜的黑暗中去 宇宙,即时空,不只是一个物质的概念,它同样是人类理性之源,甚至它便是理性本身。人 类的悟性,那不待逻辑、实证的睿智,正是冥冥中理性的启示。当它体现了宇宙的秩序时 这睿智便具有了不朽的生命,瓜瓞绵绵、不绝如缕地从远古延伸到今天。 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 游》)天地之大美,四时之更嬗,万物之荣枯,皆由“悟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庄 子·知北游》)的自在之物——理性之源所使然。人类对它的了解甚微,我们除了表示敬 畏与虔诚而外,根本无力改变宇宙的大规律。对天地之大美,我们能够奉上的也只是无限的 赞叹。 ③人类自身便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当人文未开时,人类懵懂地生活于自然状态,那 时的顺应是天生的,不假意志的,这便构成了“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的境界。人类的智 慧渐渐增长,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竭力想表现其自身时,这“间间小智”便会与宇宙的“闲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③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 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 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宪问》 (1)以上文段,哪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仁爱”思想。(2 分) (2)结合文段概括,孔子“仁爱”思想有哪些重要的特点?(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0-12 题。 ①宇宙无穷极的能量,因为有了秩序,我们才能看到银河的运转、星汉的灿烂。那失 序的星辰,燃烧着、挟持着陨石和尘沙,在大穹拖着光亮的尾巴,消逝到永夜的黑暗中去。 宇宙,即时空,不只是一个物质的概念,它同样是人类理性之源,甚至它便是理性本身。人 类的悟性,那不待逻辑、实证的睿智,正是冥冥中理性的启示。当它体现了宇宙的秩序时, 这睿智便具有了不朽的生命,瓜瓞绵绵、不绝如缕地从远古延伸到今天。 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 游》)天地之大美,四时之更嬗,万物之荣枯,皆由“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庄 子•知北游》)的自在之物 ——理性之源所使然。人类对它的了解甚微,我们除了表示敬 畏与虔诚而外,根本无力改变宇宙的大规律。对天地之大美,我们能够奉上的也只是无限的 赞叹。 ③人类自身便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当人文未开时,人类懵懂地生活于自然状态,那 时的顺应是天生的,不假意志的,这便构成了“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的境界。人类的智 慧渐渐增长,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竭力想表现其自身时,这“间间小智”便会与宇宙的“闲
闲大智”相龃龉、相矛盾,人类的一切过错在于违拗宇宙的大智慧。古哲强调“天人合 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根本规律的危机。 ④古希腊先哲柏拉图以为万有乃永恒理念的临摹品,艺术则应为临摹品之临摹品。这 种观念不只为新潮、前卫的艺术家们拒绝,为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们嘲讽,甚至连古典主义大 师都以为柏拉图不免有冬烘先生之嫌。其实,在我看来,只要我们在参选先贤妙论时,不要 胶柱鼓瑟、作茧自缚,我们是可以从中得到十分有益的启示的。它不会抑制你独特的创造力, 也不会束缚你心灵自由的张力,相反,它会使我们过于偏执的理念归于平和,从而去创造符 合天地大美的作品。 ⑤宇宙的大美,根本来源于它的秩序;社会的大美,同样来源于社会的契约—秩序 艺术的大美,也离不开美学的大限——秩序。一切失序的,便是毁灭着的如彗星、凋谢着 的如残荷、死亡着的如骸骨。艺术家有时也表现残荷之类,那是对秩序的怀恋,包含着蓄芳 待来年的企盼 ⑥然而,倘有艺术家一定要与秩序为仇寇,以脏乱怪丑为追逐,则自古有逐臭之夫、 舐痔之徒,有怪力乱神之辈。那也是一种存在,不过它们不是美的所在。 ⑦秩序的标志是纯粹、明确、简捷。如狄拉克之物理学公式、如开普勒之天体学阐释、 如八大山人水墨画之美奂,那都是天人合一的典范。这儿是“天人本无二”的至高境界,人 类的睿智至此,也就是一种回归,返璞归真,复归于朴,复归于无极,复归于婴儿。 ⑧“我就是上帝”,毕加索,你不觉得有些出语不逊吗 10.下列有关“秩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银河运转,星汉灿烂,四时更嬗,万物枯荣,皆因有序。 B.脏乱怪丑的存在,是合理的秩序,尽管它们不是美的所在。 C.秩序是宇宙、社会、艺术等一切大美之所在。 D.纯粹、明确、简捷,是秩序的标志,也是人类睿智的回归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宇宙是理性之源。当人类顺应宇宙的秩序并竭力表现自身时,人类便成了秩序 古哲强调“天人合一”,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根本规律的危机 C.先贤妙论使后人过于偏执的理念归于平和,从而创造出大美的作品。 D.残荷是失序的东西,它不是美之所在,艺术家表现它,是为了怀念和期盼秩序。 12.作者为什么认为毕加索“有些语出不逊”?请结合本文观点加以阐述。(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闲大智”相龃龉、相矛盾,人类的一切过错在于违拗宇宙的大智慧。古哲强调“天人合一”, 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根本规律的危机。 ④古希腊先哲柏拉图以为万有乃永恒理念的临摹品,艺术则应为临摹品之临摹品。这 种观念不只为新潮、前卫的艺术家们拒绝,为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们嘲讽,甚至连古典主义大 师都以为柏拉图不免有冬烘先生之嫌。其实,在我看来,只要我们在参选先贤妙论时,不要 胶柱鼓瑟、作茧自缚,我们是可以从中得到十分有益的启示的。它不会抑制你独特的创造力, 也不会束缚你心灵自由的张力,相反,它会使我们过于偏执的理念归于平和,从而去创造符 合天地大美的作品。 ⑤宇宙的大美,根本来源于它的秩序;社会的大美,同样来源于社会的契约——秩序; 艺术的大美,也离不开美学的大限——秩序。一切失序的,便是毁灭着的如彗星、凋谢着 的如残荷、死亡着的如骸骨。艺术家有时也表现残荷之类,那是对秩序的怀恋,包含着蓄芳 待来年的企盼。 ⑥然而,倘有艺术家一定要与秩序为仇寇,以脏乱怪丑为追逐,则自古有逐臭之夫、 舐痔之徒,有怪力乱神之辈。那也是一种存在,不过它们不是美的所在。 ⑦秩序的标志是纯粹、明确、简捷。如狄拉克之物理学公式、如开普勒之天体学阐释、 如八大山人水墨画之美奂,那都是天人合一的典范。这儿是“天人本无二”的至高境界,人 类的睿智至此,也就是一种回归,返璞归真,复归于朴,复归于无极,复归于婴儿。 ⑧“我就是上帝”,毕加索,你不觉得有些出语不逊吗? 10.下列有关“秩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银河运转,星汉灿烂,四时更嬗,万物枯荣,皆因有序。 B.脏乱怪丑的存在,是合理的秩序,尽管它们不是美的所在。 C. 秩序是宇宙、社会、艺术等一切大美之所在。 D.纯粹、明确、简捷,是秩序的标志,也是人类睿智的回归。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宇宙是理性之源。当人类顺应宇宙的秩序并竭力表现自身时,人类便成了秩序。 B.古哲强调“天人合一”, 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根本规律的危机。 C.先贤妙论使后人过于偏执的理念归于平和,从而创造出大美的作品。 D. 残荷是失序的东西,它不是美之所在,艺术家表现它,是为了怀念和期盼秩序。 12.作者为什么认为毕加索“有些语出不逊”?请结合本文观点加以阐述。(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