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县(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考试时间:2012年1月9日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共6分,每空1分) 1、(1)渔舟唱晚 。(《滕王阁序》) (2) ,形影相吊。(《陈情表》) (3) ,躬自悼矣。(《氓》) (4)舞榭歌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6)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葛怀敏为王德用妹婿,德用贬,亦降知滁州。陕西用兵,起为泾原路马步军 副总管兼泾原秦凤两路经略.….范仲淹言其猾懦不知兵,复徙泾原路兼招讨、经 略、安抚副使。 庆历二年,元昊寇镇戎军①,怀敏出瓦亭砦②,督砦主都监许思纯、环庆路 都监刘贺等御敌。军次安边砦,给刍菻末绝,怀敏辄离军,夜至开远堡北一里而 舍。既而自镇戎军西南,又先引从骑百余以前,承受赵正曰:“敌近,不可轻进。” 怀敏乃少止。日暮趋养马城,与知镇戎军曹英及泾原路都监李知等会兵。 俄报敌已拔栅逾边壕,怀敏入保定川砦,敌毁板桥,断其归路,别为二十四 道以过军,环围之。又绝定川水泉上流,以饥渴其众。刘贺率蕃兵门于河西,不 胜,余众溃去。怀敏为中军屯寨门东偏,英等阵东北隅。敌自褊江三、叶燮会③ 出,四面环之。先以锐兵冲中军,不动,回击英军。会黑风起东北,部伍相失 阵遂扰。士卒攀城堞争入,英面被流矢,仆壕中,怀敏部兵见之亦奔骇。怀敏为
福州八县(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考试时间:2012年1月9日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共6分,每空1分) 1、(1)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 ,躬自悼矣。(《氓》) (4)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6)扪参历井仰胁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葛怀敏为王德用妹婿,德用贬,亦降知滁州。陕西用兵,起为泾原路马步军 副总管兼泾原秦凤两路经略……范仲淹言其猾懦不知兵,复徙泾原路兼招讨、经 略、安抚副使。 庆历二年,元昊寇镇戎军①,怀敏出瓦亭砦②,督砦主都监许思纯、环庆路 都监刘贺等御敌。军次安边砦,给刍秣未绝,怀敏辄离军,夜至开远堡北一里而 舍。既而自镇戎军西南,又先引从骑百余以前,承受赵正曰:“敌近,不可轻进。” 怀敏乃少止。日暮趋养马城,与知镇戎军曹英及泾原路都监李知等会兵。…… 俄报敌已拔栅逾边壕,怀敏入保定川砦,敌毁板桥,断其归路,别为二十四 道以过军,环围之。又绝定川水泉上流,以饥渴其众。刘贺率蕃兵门于河西,不 胜,余众溃去。怀敏为中军屯寨门东偏,英等阵东北隅。敌自褊江三、叶燮会③ 出,四面环之。先以锐兵冲中军,不动,回击英军。会黑风起东北,部伍相失, 阵遂扰。士卒攀城堞争入,英面被流矢,仆壕中,怀敏部兵见之亦奔骇。怀敏为
众蹂躏几死,舆致瓮城,久之乃苏。复选土据门桥,挥手刃以拒入城者。赵珣等 以骑军四合御敌,敌众稍却,然大军无斗志。珣驰入,劝怀敏还军中。 是夕,敌聚火围城四隅,临西北呼曰:“尔得非总管厅点阵图者邪?尔固能 军,乃入我围中,今复何往!”夜四鼓,怀敏召曹英、赵珣、李知和、许思纯、 刘贺等计议,莫知所岀,遂谋结阵走镇戎军。鸡鸣,怀敏自谕:“亲军左右及在 后者皆毋得动,平明,从吾往安西堡。以英、珣为先锋,贺、思纯为左右翼,知 和为殿,听中军鼓乃得行。”至卯,鼓未作,怀敏先上马,而大军按堵④未动 怀敏周麾者再,将径去,有执輊者劝不可,怀敏不得已而还。使参谋郭京等取刍 城中,未至,怀敏复上马,叱执辔者使去,不听,拔剑且击之,土遂散。怀敏驱 马东南驰二百里,至长城壕,路已断,敌周围之,遂与诸将皆遇害。余军九千四 百余人,马六百余匹,为敌所断。 初,怀敏令军中步兵毋得动,及前阵已去,后军多不知者,故皆得存。 怀敏通时事,善候人情,故多以才荐之。及用为将,而轻率昧于应变,遂至 覆军。帝念之,赐谥忠隐。(选自《宋史葛怀敏传》,有删减) 注释:①镇戎军,地名。②砦zhii,同“寨”。③褊江三、叶燮会,地名。 ④按堵,安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吴寇镇戎军侵犯B.为众蹂躏几死踩踏 C.怀敏自逾命令 怀敏周麾者再第二次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体现葛怀敏“轻率”的一组是()(3分) ①怀敏为中军屯塞门东偏,英等阵东北隅②军次安边砦,给刍秣未绝,怀敏 辄离军③既而自镇戎军西南,又先引从骑百余以前④怀敏召曹英、赵珣、李知和、 许思纯、刘贺等计议⑤至卯,鼓未作,怀敏先上马,而大军按堵未动
众蹂躏几死,舆致瓮城,久之乃苏。复选士据门桥,挥手刃以拒入城者。赵珣等 以骑军四合御敌,敌众稍却,然大军无斗志。珣驰入,劝怀敏还军中。 是夕,敌聚火围城四隅,临西北呼曰:“尔得非总管厅点阵图者邪?尔固能 军,乃入我围中,今复何往!”夜四鼓,怀敏召曹英、赵珣、李知和、许思纯、 刘贺等计议,莫知所出,遂谋结阵走镇戎军。鸡鸣,怀敏自谕:“亲军左右及在 后者皆毋得动,平明,从吾往安西堡。以英、珣为先锋,贺、思纯为左右翼,知 和为殿,听中军鼓乃得行。”至卯,鼓未作,怀敏先上马,而大军按堵④未动。 怀敏周麾者再,将径去,有执鞚者劝不可,怀敏不得已而还。使参谋郭京等取刍 城中,未至,怀敏复上马,叱执辔者使去,不听,拔剑且击之,士遂散。怀敏驱 马东南驰二百里,至长城壕,路已断,敌周围之,遂与诸将皆遇害。余军九千四 百余人,马六百余匹,为敌所断。 初,怀敏令军中步兵毋得动,及前阵已去,后军多不知者,故皆得存。 怀敏通时事,善候人情,故多以才荐之。及用为将,而轻率昧于应变,遂至 覆军。帝念之,赐谥忠隐。(选自《宋史 葛怀敏传》,有删减) 注释:①镇戎军,地名。②砦 zhài,同“寨”。 ③褊江三、叶燮会,地名。 ④按堵,安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昊寇镇戎军侵犯 B.为众蹂躏几死踩踏 C.怀敏自谕命令 D.怀敏周麾者再第二次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体现葛怀敏“轻率”的一组是()(3分) ①怀敏为中军屯塞门东偏,英等阵东北隅②军次安边砦,给刍秣未绝,怀敏 辄离军③既而自镇戎军西南,又先引从骑百余以前④怀敏召曹英、赵珣、李知和、 许思纯、刘贺等计议⑤至卯,鼓未作,怀敏先上马,而大军按堵未动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刘贺部队溃散后,元昊的军队包围了葛怀敏,然后首先用精锐冲击葛 怀敏的中军,取胜后,再掉头进攻曹英。 B.夜晚,敌军包围了城池四面,四鼓时分,葛怀敏召开军事会议,诸位将 领献了很多计策,最后选用了结阵向镇戎军突围的策略。 C.葛怀敏驱马向东南逃跑时,后军很多人知道他将突围失败,所以没有跟 去,因而都活下来了 葛怀敏通晓时事善于观察民情,很多人推荐他。等到他为将后,却是轻 率昧于应变。范仲淹曾经说葛怀敏不知兵,后来果然言中,定川砦一战,葛怀敏 兵败身死。 5、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黑风起东北,部伍相失,阵遂扰。(3分) (2)尔固能军,乃入我围中,今复何往!(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①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晩秋,鸦归门掩伴僧幽。云深不见干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②。面如田字③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①南宋初年,吕本中历经艰辛,长途跋涉,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 因有所感而做此诗。②沉浮:把信遗失了。③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 封侯状也”。 (1)诗歌颔联从什么角度写雨?请简析。(3分) (2)请简析诗歌尾联所抒发的诗人情感。(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刘贺部队溃散后,元昊的军队包围了葛怀敏,然后首先用精锐冲击葛 怀敏的中军,取胜后,再掉头进攻曹英。 B.夜晚,敌军包围了城池四面,四鼓时分,葛怀敏召开军事会议,诸位将 领献了很多计策,最后选用了结阵向镇戎军突围的策略。 C.葛怀敏驱马向东南逃跑时,后军很多人知道他将突围失败,所以没有跟 去,因而都活下来了。 D.葛怀敏通晓时事善于观察民情,很多人推荐他。等到他为将后,却是轻 率昧于应变。范仲淹曾经说葛怀敏不知兵,后来果然言中,定川砦一战,葛怀敏 兵败身死。 5、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黑风起东北,部伍相失,阵遂扰。(3分) (2)尔固能军,乃入我围中,今复何往!(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①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②。面如田字③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①南宋初年,吕本中历经艰辛,长途跋涉,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 因有所感而做此诗。②沉浮:把信遗失了。 ③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 封侯状也”。 (1)诗歌颔联从什么角度写雨?请简析。(3分) (2)请简析诗歌尾联所抒发的诗人情感。(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对作品的故事情节叙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欧也妮签署了自动放弃继承母亲财产的声明,可是老葛朗台却言而无信, 虽然曾经庄严地许诺每月给女儿一百法郎,但到第一年的年底连一个苏也没给。 欧也妮开玩笑向他提起的时候,他不禁脸红了,赶紧去密室,回来时,将从侄儿 那里拿到的全部首饰递给女儿 B.欧也妮嫁给了德·蓬风,后随德·蓬风前往昂热。在离开索漠前,欧也 妮叫人将一直珍藏的査理的首饰熔掉,加上査理寄给她的八千法郎,铸了一个圣 体显供台,送给她曾经为查理祷告过无数次的教堂 C.袁绍等护送被张让、段珪劫持到北邙山的汉少帝、陈留王回宫,路上, 遇到了带兵进京的董卓。董卓厉声问道“天子何在?”陈留王战栗不能言,少帝 勒马向前叱问,显示出气魄胆识,让董卓大惊,于是暗怀废立之意。后来,董卓 立陈留王为帝,废了少帝。 D.周瑜死后,孙权委任鲁肃为都督。鲁肃向孙权推荐了庞统,但是孙权见 庞统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而且谈话中庞统轻视周瑜,所以不用庞统。 庞统长叹一声而出,并拒绝鲁肃为其写给刘备的荐书,自己径直前往荆州去见刘 E.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蜀军大败。刘备在赵云的护驾下逃到白帝城,陆 逊乘胜追击,路遇诸葛亮设下的八阵图。陆逊入石阵察看,迷失其间,无路可出, 幸得诸葛亮的岳父指点才走出来。陆逊自叹不如诸葛,于是不再追赶,下令班师。 8、简答题(二选一)(字数在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相关的情节。 (2)《欧也妮·葛朗台》第九章,写老葛朗台看见査理母亲的梳妆匣,“像猛 虎”一般扑去抢夺,即便女儿拿起刀子准备自杀,也没有改变主意。但后来,他 却突然改变了态度。请简述他转变态度的原因及表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坻①日:“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②,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
7、下列对作品的故事情节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欧也妮签署了自动放弃继承母亲财产的声明,可是老葛朗台却言而无信, 虽然曾经庄严地许诺每月给女儿一百法郎,但到第一年的年底连一个苏也没给。 欧也妮开玩笑向他提起的时候,他不禁脸红了,赶紧去密室,回来时,将从侄儿 那里拿到的全部首饰递给女儿。 B.欧也妮嫁给了德·蓬风,后随德·蓬风前往昂热。在离开索漠前,欧也 妮叫人将一直珍藏的查理的首饰熔掉,加上查理寄给她的八千法郎,铸了一个圣 体显供台,送给她曾经为查理祷告过无数次的教堂。 C.袁绍等护送被张让、段珪劫持到北邙山的汉少帝、陈留王回宫,路上, 遇到了带兵进京的董卓。董卓厉声问道“天子何在?”陈留王战栗不能言,少帝 勒马向前叱问,显示出气魄胆识,让董卓大惊,于是暗怀废立之意。后来,董卓 立陈留王为帝,废了少帝。 D.周瑜死后,孙权委任鲁肃为都督。鲁肃向孙权推荐了庞统,但是孙权见 庞统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而且谈话中庞统轻视周瑜,所以不用庞统。 庞统长叹一声而出,并拒绝鲁肃为其写给刘备的荐书,自己径直前往荆州去见刘 备。 E.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蜀军大败。刘备在赵云的护驾下逃到白帝城,陆 逊乘胜追击,路遇诸葛亮设下的八阵图。陆逊入石阵察看,迷失其间,无路可出, 幸得诸葛亮的岳父指点才走出来。陆逊自叹不如诸葛,于是不再追赶,下令班师。 8、简答题(二选一)(字数在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相关的情节。 (2)《欧也妮·葛朗台》第九章,写老葛朗台看见查理母亲的梳妆匣,“像猛 虎”一般扑去抢夺,即便女儿拿起刀子准备自杀,也没有改变主意。但后来,他 却突然改变了态度。请简述他转变态度的原因及表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蚳鼃①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②,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
月矣,未可以言与?”蚯龍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日:“所以为蜓龍 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公都子③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 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袷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坻電( chiwa):齐国大夫。②灵丘:齐国邑名。士师:官名,掌禁 令、狱讼、刑罚,为古代法官之通称。③公都子,孟子弟子 (1)下列各项对于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蜓龍辞去了灵丘长官的官职而要求担任士师,似乎是有道理的, 是因为这个职位能向君王谏言,他还鼓励坻向齐王谏言。 B.齐人觉得孟子替坻龍出的主意不错,蜓龍也照办了,而孟子自己是怎么 样做的,就不知道呢。言下之意是,蜓龍向齐王谏言,齐王不听,蜓龍就辞职了 孟子也给齐王提过意见,齐王没有接受,为什么孟子却没有离开齐国呢?齐人的 话实际上是对孟子的讽刺。 C.孟子认为自己和蜓龍不同,自己既没有固定的官职,也没有谏言的责任 所以可以进退自如,有充分回旋的余地。这也是孟子比蜓鼋认识更高明的体现。 D.这一文段是说“尽忠职守”的问题 (2)请结合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谈谈你对上述孟子选段的认识 (3分)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并雄踞古代文坛霸主地位达两三 干年之久 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发展演变。陈伯海曾提出:以 诗与乐的关系来论,诗经是入乐的,可唱的;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
月矣,未可以言与?”蚳鼃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蚳鼃 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公都子③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 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蚔鼃(chíwā):齐国大夫。②灵丘:齐国邑名。士师:官名,掌禁 令、狱讼、刑罚,为古代法官之通称。③公都子,孟子弟子。 (1)下列各项对于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蚔鼃辞去了灵丘长官的官职而要求担任士师,似乎是有道理的, 是因为这个职位能向君王谏言,他还鼓励蚔鼃向齐王谏言。 B.齐人觉得孟子替蚳鼃出的主意不错,蚳鼃也照办了,而孟子自己是怎么 样做的,就不知道呢。言下之意是,蚳鼃向齐王谏言,齐王不听,蚳鼃就辞职了; 孟子也给齐王提过意见,齐王没有接受,为什么孟子却没有离开齐国呢?齐人的 话实际上是对孟子的讽刺。 C.孟子认为自己和蚳鼃不同,自己既没有固定的官职,也没有谏言的责任, 所以可以进退自如,有充分回旋的余地。这也是孟子比蚳鼃认识更高明的体现。 D.这一文段是说“尽忠职守”的问题。 (2)请结合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谈谈你对上述孟子选段的认识。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并雄踞古代文坛霸主地位达两三 千年之久。 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发展演变。陈伯海曾提出:以 诗与乐的关系来论,诗经是入乐的,可唱的;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