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 命题学校:闽侯一中命題教师:赵晓莺复核教师:林青陈清 考试日期:4月25日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课内基础知识(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仇雠(chou) 怵(shu)然 舞雩(yu) 不省所怙(h) B.肯綮(qing) 刈(yi)旗 滕(ying)嫱鼎铛( cheng)玉石 C.尚飨( xiang) 剽(piao)掠老妪(y)架梁之椽(yuon) 筼(yun)筜殒(yun)身遽(j)去早缫(so)而绪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如诗不成②将成家而致汝③而视茫茫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⑤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⑥可怜焦土 ⑦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⑧赤也为之小 ⑨而刀刃者无厚⑩飞羽觞而醉月 A.①⑤⑥/②③/④⑦/⑧⑨/⑩ B.①⑤⑥/②⑩③/④/⑦/⑧⑨ C.①⑤/②⑩/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⑤/②⑩/③⑨/④/⑥⑦/⑧ 3.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大块假我以文章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④麾下壮 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⑤视为止,行为迟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⑦则何以哉 ⑧异乎三子者之撰⑨然今卒困于此 ⑩苟以天下之大 A.①⑧⑨/②③/④⑤⑥/⑦⑩ B.①⑨/②③/④⑤/⑥⑩/⑦⑧ C.①8/②③/④⑩/⑤/⑥⑨/⑦ D.①⑧/②③/④⑤/⑥⑨/⑦⑩ 二、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①“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 音”。后来,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 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 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 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 为幸。说一部文学史或艺术史,是作为“知音”的批评家为他们心仪的文学家、艺术家树碑 立传的历史,并不为过。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②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 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 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 引导,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 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 ③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 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 命题学校:闽侯一中 命题教师:赵晓莺 复核教师:林青 陈清 考试日期:4 月 25 日 完卷时间:150 分钟 满 分:150 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6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仇雠.(chóu) 怵.(shù)然 舞雩.(yú) 不省所怙.( hù ) B.肯綮. ( qìng ) 刈.(yì)旗 縢.(yìng)嫱 鼎铛.(chēng)玉石 C.尚飨.(xiǎng) 剽.(piāo)掠 老妪.(yù) 架梁之椽.(yuán) D.筼.(yún )筜 殒.(yǔn)身 遽.(jù )去 早缫.(sāo)而绪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①如诗.不成 ②将成家而致.汝 ③而视.茫茫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⑤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⑥可怜焦土.. ⑦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⑧赤也为之小. ⑨而刀刃者无厚. ⑩飞.羽觞而醉月 A.①⑤⑥/②③/④/⑦/⑧⑨/⑩ B.①⑤⑥/②⑩/③/④/⑦/⑧⑨ C.①⑤/②⑩/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⑤/②⑩/③⑨/④/⑥⑦/⑧ 3.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大块假我以文章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④麾下 壮 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⑤视为止,行为迟 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⑦则何以哉 ⑧异乎三子者之撰 ⑨然今卒困于此 ⑩苟以天下之大 A.①⑧⑨/②③/④/⑤⑥/⑦⑩ B.①⑨/②③/④⑤/⑥⑩/⑦⑧ C.①⑧/②③/④⑩/⑤/⑥⑨/⑦ D.①⑧/②③/④⑤/⑥⑨/⑦⑩ 二、现代文阅读(21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①“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 音”。后来,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 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 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 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 为幸。说一部文学史或艺术史,是作为“知音”的批评家为他们心仪的文学家、艺术家树碑 立传的历史,并不为过。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②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 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 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 引导,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 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 ③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 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 世纪 80 年
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 庸”尽数淘汰。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 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 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 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④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 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 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如此,粉丝将文 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 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炼出 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⑤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 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 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录、翻唱和MIV翻拍等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 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 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 (选自2017年3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节) 4.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音”只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 B.“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有一点 主观随意性 C.“知音”都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他们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 理性、客观 D.“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 作相媲美。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知音”故事,叙述详细生动,意在引发读者兴趣,增加 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 B.文章第①②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令读者在开篇 便对两个概念有了整体上的了解 C.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更清晰的认识,文章第③④⑤段分别从二者的文本辨识 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 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音”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上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为“知音”,创作者 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加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 产品 C.金庸的“粉丝”有敏锐的辨识力,所以他们能去芜存菁,使那些用“全庸”之名仿作的小 说全部被淘汰。 D.“知音型粉丝”可以将之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
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 庸”尽数淘汰。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 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 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 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④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 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 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 T 恤、玩偶等等。如此,粉丝将文 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 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炼出 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⑤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 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 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录、翻唱和 MTV 翻拍等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 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 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 (选自 2017 年 3 月 6 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节) 4.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知音”只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 旨。 B.“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有一点 主观随意性。 C.“知音”都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他们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 理性、客观。 D.“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 作相媲美。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知音”故事,叙述详细生动,意在引发读者兴趣,增加 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 B.文章第①②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令读者在开篇 便对两个概念有了整体上的了解。 C.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更清晰的认识,文章第③④⑤段分别从二者的文本辨识 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 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知音”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上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为“知音”,创作者 希望能有“知音”。 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加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 产品。 C.金庸的“粉丝”有敏锐的辨识力,所以他们能去芜存菁,使那些用“全庸”之名仿作的小 说全部被淘汰。 D.“知音型粉丝”可以将之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
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其中美国拥有1078 家,占42.4%;中国次之,拥有592家,占23.3%。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也在近 20年内持续增长,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年申请数为30115项。如今,中国人工智能 市场正以每年近50%的速度快速发展。市场研究机构艾媒咨询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 产业2017年预估增长率将达到51.2%.产业规模达到152.1亿元 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或将迎来调整洗牌期,以此实现更高 质量的发展。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立宁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时 间与过程,目前整个行业有些过热和盲目,出现泡沫和倒闭很正常,符合科技产业市场规律。 市场本身存在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过程。这也从侧面推动着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 展。 (摘编自卢泽华《人工智能:中国抢下“先手棋”》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2.22) 材料二: 产业投资方面,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在2011年初见规模,除2013年出现一定波动外, 该领域投资热情持续高涨,2017年投融资总规模达到1800亿人民币,平均每笔金额接近6亿 人民币 2,000 〓金额(亿人民币)一笔数 300 1,500 250 1,000 500 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图4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规模和笔数 (资料来源于千寻网《中国信通院品牌数据系列》) 材料 如今,中国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一批龙头企业引领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 应用的创新。然而,相比于巨大的资本规模和大量的专利授权,现在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还 很弱小,还有漫长且艰难的路要走。从行业角度看,人工智能技术门槛高、投入时间长,国 内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趋同的发展趋势:从市场角度看,相关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更多的只 是有一个概念而缺少独创技术和应用场景,短期内无法让产品落地,应用前景渺茫。如果商
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6 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 2542 家,其中美国拥有 1078 家,占 42.4%;中国次之,拥有 592 家,占 23.3%。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也在近 20 年内持续增长,2016 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年申请数为 30115 项。如今,中国人工智能 市场正以每年近 50%的速度快速发展。市场研究机构艾媒咨询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 产业 2017 年预估增长率将达到 51.2%.产业规模达到 152.1 亿元。 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2018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或将迎来调整洗牌期,以此实现更高 质量的发展。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立宁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时 间与过程,目前整个行业有些过热和盲目,出现泡沫和倒闭很正常,符合科技产业市场规律。 市场本身存在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过程。这也从侧面推动着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 展。 (摘编自卢泽华《人工智能:中国抢下“先手棋”》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2.22) 材料二: 产业投资方面,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在 2011 年初见规模,除 2013 年出现一定波动外, 该领域投资热情持续高涨,2017 年投融资总规模达到 1800 亿人民币,平均每笔金额接近 6 亿 人民币。 (资料来源于千寻网《中国信通院品牌数据系列》) 材料三: 如今,中国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一批龙头企业引领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 应用的创新。然而,相比于巨大的资本规模和大量的专利授权,现在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还 很弱小,还有漫长且艰难的路要走。从行业角度看,人工智能技术门槛高、投入时间长,国 内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趋同的发展趋势;从市场角度看,相关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更多的只 是有一个概念而缺少独创技术和应用场景,短期内无法让产品落地,应用前景渺茫。如果商
家一味趋利而动,产生市场泡沫,催生行业虚火,恐怕人工智能将只能在资金链中扩张,在 实验室中成长 人工智能绝不仅仅是几款可实现“无人操作”的机器人,更不只是用来战胜人脑的围棋 手,如果内行只顾凑热闹、推“概念”、抢噱头,不只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会禁锢科技 力量的应用落地,束缚整个产业的想象力。毕竟,投资人或许会听“概念”,但市场选的终将 是“实在”。 (摘编自王萌《多找门道,少凑热闹》人民网2018.02.22) 材料四: 台湾人力资源机构104人力银行的调查数据显示,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广泛地投入商业 应用,该领域的人才也愈显紧缺。据不完全统计,台湾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量从2016开始明 显增长,到今年缺口保守估计约60个,增长了一倍,增幅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人才需求增幅 104人力银行数据长吕承谕说,台科技主管部门预计五年投入160亿元(新台币,下同)发 展人工智能行业,目前该产业已逐渐从实验室走入商业运用,企业对资料科学家、演算法工 程师、机器人工程师等关键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人工智能行业的薪资也水涨船高,据人力 资源机构样本统计,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年薪平均80万到120万元,这在平均年薪不到55万 元的台湾,是名副其实的高薪行业。 (摘编自《台湾人工智能人才紧缺,薪资高》新华网2018.02.22)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期,截至2017年上半年,所拥有的人工智能企业总数 已位居全球第二 B.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或将迎来调整洗牌期,某些相关企业有可能倒闭,这符合科技产业 市场规律 C.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投融资平均每笔金额接近6亿元人民币,投融资总金额是2015年 的2倍多。 D.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资本规模和专利授权量巨大,但是,引领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的龙头 企业尚未发展起来。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延续增长势头,超过3万项,预估2017年其增长率 将超过50%。 B.材料二图表显示,自2008年开始的10年来,中国人工智能投融资笔数除2013年出现一 定波动外,其余年份均呈上升趋势 C.人工智能绝不能止步于“无人操作”的机器人和战胜人脑的围棋手,否则,会浪费资源 禁锢科技力量的应用和产业的想象力。 D.据台湾有关机构调查,台湾人工智能商业应用领域人才紧缺,属于名副其实的高薪行业, 该行业的平均年收入远高于台湾平均年薪 E.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方兴未艾,引起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他们善用数据说话,虽然关 注点不一,但无不隐含对行业发展前景的忧虑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人工智能领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方能使之高质量发展。(4分) 古代诗文阅读(43分)
家一味趋利而动,产生市场泡沫,催生行业虚火,恐怕人工智能将只能在资金链中扩张,在 实验室中成长。 人工智能绝不仅仅是几款可实现“无人操作”的机器人,更不只是用来战胜人脑的围棋 手,如果内行只顾凑热闹、推“概念”、抢噱头,不只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会禁锢科技 力量的应用落地,束缚整个产业的想象力。毕竟,投资人或许会听“概念”,但市场选的终将 是“实在”。 (摘编自王萌《多找门道,少凑热闹》人民网 2018.02.22) 材料四: 台湾人力资源机构 104 人力银行的调查数据显示,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广泛地投入商业 应用,该领域的人才也愈显紧缺。据不完全统计,台湾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量从 2016 开始明 显增长,到今年缺口保守估计约 6000 个,增长了一倍,增幅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人才需求增幅。 104 人力银行数据长吕承谕说,台科技主管部门预计五年投入 160 亿元(新台币,下同)发 展人工智能行业,目前该产业已逐渐从实验室走入商业运用,企业对资料科学家、演算法工 程师、机器人工程师等关键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人工智能行业的薪资也水涨船高,据人力 资源机构样本统计,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年薪平均 80 万到 120 万元,这在平均年薪不到 55 万 元的台湾,是名副其实的高薪行业。 (摘编自《台湾人工智能人才紧缺,薪资高》新华网 2018.02.22)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期,截至 2017 年上半年,所拥有的人工智能企业总数 已位居全球第二。 B.2018 年,中国人工智能或将迎来调整洗牌期,某些相关企业有可能倒闭,这符合科技产业 市场规律。 C.2017 年,我国人工智能投融资平均每笔金额接近 6 亿元人民币,投融资总金额是 2015 年 的 2 倍多。 D.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资本规模和专利授权量巨大,但是,引领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的龙头 企业尚未发展起来。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2016 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延续增长势头,超过 3 万项,预估 2017 年其增长率 将超过 50%。 B.材料二图表显示,自 2008 年开始的 10 年来,中国人工智能投融资笔数除 2013 年出现一 定波动外,其余年份均呈上升趋势。 C.人工智能绝不能止步于“无人操作”的机器人和战胜人脑的围棋手,否则,会浪费资源, 禁锢科技力量的应用和产业的想象力。 D.据台湾有关机构调查,台湾人工智能商业应用领域人才紧缺,属于名副其实的高薪行业, 该行业的平均年收入远高于台湾平均年薪。 E.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方兴未艾,引起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他们善用数据说话,虽然关 注点不一,但无不隐含对行业发展前景的忧虑。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人工智能领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方能使之高质量发展。(4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3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渊,字几道,煕州人,善骑射。应募击夏国,屡有功,累迁煕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 诸羌入寇,渊奋击,大破之,移同总领湟州蕃兵将蓑知临宗砦,坐法免。 宣和三年,刘延庆讨方腊,以渊为先锋。贼将据钱塘,势张甚。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 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我以强弩伏数百步外,必可得志。”世忠如其言,贼 果追之,伏弩卒发,应弦而倒,遂围而平之。授阁门宣赞舍人、权京畿提举保甲兼权提点刑 狱公事。 ,继从族庆攻丹惠乐点良旗溅数无人护博成败为敌所获忌西归犹以出赛话成 功大夫靖康元年,金人攻汴京,河东、北宣抚使范讷统勤王兵屯雍丘,以渊为先锋,寻以 所部归康王府。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渊至汴都,以朝 服见邦昌,纳谒曰:“参冢宰相公。”邦昌始易紫袍延之政事堂,渊恸哭宣教。康王即皇帝位, 以渊为都统制,扈从累月不释甲。时群盗蜂起,以渊为制置使平杭贼,所向皆捷。期年,群 盗略尽,迁响德军节度使。建炎三年,金人攻扬州,帝欲如镇江以援江北,群臣亦固请。渊 独言:“镇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先据姑苏,将若之何?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险。”议遂决。 先是,统制官苗傅自负世将,以渊骤用,颇觖望:刘正彦尝招巨盗丁进,亦以赏薄怨渊。 而内侍康履颇用事,及渊入枢府,傅、正彦愈不平。俟渊入朝,伏兵杀之,并杀康履,渊时 年五十三。 初,帝在南京,闻渊疾,遣中使曾泽问疾。泽还,言其帷幔茵褥皆不具,帝辍所御紫茸 茵以赐。赠开府仪同三司,官其子孙八人,谥襄愍,子倚。 (节选自《宋史·王渊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B.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C.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D.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靖康这个年号一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渊,字几道,熙州人,善骑射。应募击夏国,屡有功,累迁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 诸羌入寇,渊奋击,大破之,移同总领湟州蕃兵将兼知临宗砦,坐法免。 宣和三年,刘延庆讨方腊,以渊为先锋。贼将据钱塘,势张甚。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 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我以强弩伏数百步外,必可得志。”世忠如其言,贼 果追之,伏弩卒发,应弦而倒,遂围而平之。授阁门宣赞舍人、权京畿提举保甲兼权提点刑 狱公事。 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 功大夫。靖康..元年,金人攻汴京,河东、北宣抚使范讷统勤王..兵屯雍丘,以渊为先锋,寻以 所部归康王府。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渊至汴都..,以朝 服见邦昌,纳谒曰:“参冢宰相公。”邦昌始易紫袍..延之政事堂,渊恸哭宣教。康王即皇帝位, 以渊为都统制,扈从累月不释甲。时群盗蜂起,以渊为制置使平杭贼,所向皆捷。期年,群 盗略尽,迁响德军节度使。建炎三年,金人攻扬州,帝欲如镇江以援江北,群臣亦固请。渊 独言:“镇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先据姑苏,将若之何?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险。”议遂决。 先是,统制官苗傅自负世将,以渊骤用,颇觖望;刘正彦尝招巨盗丁进,亦以赏薄怨渊。 而内侍康履颇用事,及渊入枢府,傅、正彦愈不平。俟渊入朝,伏兵杀之,并杀康履,渊时 年五十三。 初,帝在南京,闻渊疾,遣中使曾泽问疾。泽还,言其帷幔茵褥皆不具,帝辍所御紫茸 茵以赐。赠开府仪同三司,官其子孙八人,谥襄愍,子倚。 (节选自《宋史·王渊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 遣渊等数千人/ 护饷道战败/ 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B.继从延庆攻契丹/ 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 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C.继从延庆攻契丹/ 重兵壁卢沟南/ 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 战败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D.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 壁卢沟南/ 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 战败/为敌所获/ 已而逃归 / 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靖康这个年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