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 高一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闽侯第三中学 名句默写(5分,每格1分) 1.(1)《诗经·氓》中“ ”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 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2)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诗句是“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的一句是“ 基础知识积累(每题3分,共15分)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譬如(bi) 幽远(you) 萧索(su) 潭柘寺(zhe) B.娱乐(yu) 会晤( 形骸(hai)癸丑(kui) C.箜篌(kong) 否泰(pi) 嗟叹(je)伶俜(png) D.折去(she 情趣(qu) 点缀(zhui) 3.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D.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像少女一样羞涩地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 柔美的身姿。 4.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不吾知其亦已兮 B.夫晋,何厌之有? C.沛公安在?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 高一 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命题:闽侯第三中学 一、名句默写(5 分,每格 1 分) 1.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 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2)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积累(每题 3 分,共 15 分)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譬.如(bì) 幽.远(yōu) 萧索.(suǒ) 潭柘.寺(zhè) B. 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i) 癸.丑(kuǐ) C. 箜.篌(kōnɡ ) 否.泰(pǐ) 嗟.叹(jiē) 伶俜.(pīnɡ ) D. 折.去(shé) 情趣.(qù) 点缀.(zhuì) 一椽.(yuán) 3.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 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B.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D. 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像少女一样羞涩地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 柔美的身姿。 4.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 不吾知其亦已兮 B.夫晋,何厌之有? C.沛公安在?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③伏清白以死直兮 ④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⑤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⑥叶叶相交通 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⑦C.①④⑥⑦D.③④⑤⑦ 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悔相道之不察兮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C.留待作遗施 采之欲遗谁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始适还家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7-10题(19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 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 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 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 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 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 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 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 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 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亳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 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③伏清白以死直兮 ④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⑤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⑥叶叶相交通 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⑦ C.①④⑥⑦ D.③④⑤⑦ 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悔相道之不察兮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C.留待作遗施 采之欲遗谁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始适还家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7-10 题(19 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 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 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 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 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 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 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 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 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 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 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B.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C.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D.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8.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玉玦,是玉器的一种,常被用作 表示决断、决绝的象征物。 B.在古文中,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至于其他水流,则以“水”来命名,如我们现在所 言的洛河,在古代被称为洛水 C.《三字经》中的“六畜”指的是马、牛、羊,鸡、鸭、豕等六种人们饲养的的家禽家畜。 豕与彘指的都是猪。 D.秦始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诸侯国,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中央集权 的封建王朝 9.根据上文下列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一听到刘邦刚到鸿门的言辞,马上就坦白是曹无伤的谗言使两人有了嫌隙,这是由于 他对刘邦身边的猛将樊哙有所忌惮。 B.在鸿门宴上,项羽坐在东边的位置。由于东边是日出的方向,所以这个位置往往是宴会的 主人或者尊者长者的专属位置。 C.张良见事态紧急,于是命令樊哙进入。樊哙进入后说项羽“欲诛有功之人”的做法是秦朝 暴政的延续,这使项羽极为不满 D.范增明白项羽性格中的不足,同时也明白刘邦若不死,日后必定成为项羽的强劲竞争对手, 于是要求项庄借机杀掉刘邦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四、诗歌鉴赏(11分)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B.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C.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D.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8.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人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玉玦,是玉器的一种,常被用作 表示决断、决绝的象征物。 B.在古文中,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至于其他水流,则以“水”来命名,如我们现在所 言的洛河,在古代被称为洛水。 C.《三字经》中的“六畜”指的是马、牛、羊,鸡、鸭、豕等六种人们饲养的的家禽家畜。 豕与彘指的都是猪。 D.秦始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诸侯国,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中央集权 的封建王朝。 9. 根据上文下列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项羽一听到刘邦刚到鸿门的言辞,马上就坦白是曹无伤的谗言使两人有了嫌隙,这是由于 他对刘邦身边的猛将樊哙有所忌惮。 B.在鸿门宴上,项羽坐在东边的位置。由于东边是日出的方向,所以这个位置往往是宴会的 主人或者尊者长者的专属位置。 C.张良见事态紧急,于是命令樊哙进入。樊哙进入后说项羽“欲诛有功之人”的做法是秦朝 暴政的延续,这使项羽极为不满。 D.范增明白项羽性格中的不足,同时也明白刘邦若不死,日后必定成为项羽的强劲竞争对手, 于是要求项庄借机杀掉刘邦。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四、诗歌鉴赏(11 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①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②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青海:指青海湖: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②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 《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 勒功而还。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军行》诗中,“穿金甲”暗示着将士身经百战,建立功勋后,获得“金甲”奖赏,荣 归故里 B.《渔家傲》词中,范仲淹借雁归衡阳与自己依旧戍守边城形成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 念 C.范词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马啸等,四处边声起,暗示双方正在激烈 厮杀 D.范仲淹在词中借用窦宪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希望自己也能在戍边生涯中有所建树的 的志向。 E.两首诗词中,都运用“孤城”这一意象来表达了边境外敌势力之盛大,守御战争形势之严 峻。 (2)请简要概括两首诗词中描写的边塞生活及情感内容有何异同。(6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①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②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青海:指青海湖;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②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 《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 勒功而还。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从军行》诗中,“穿金甲”暗示着将士身经百战,建立功勋后,获得“金甲”奖赏,荣 归故里。 B.《渔家傲》词中,范仲淹借雁归衡阳与自己依旧戍守边城形成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 念。 C.范词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马啸等,四处边声起,暗示双方正在激烈 厮杀。 D.范仲淹在词中借用窦宪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希望自己也能在戍边生涯中有所建树的 的志向。 E.两首诗词中,都运用“孤城”这一意象来表达了边境外敌势力之盛大,守御战争形势之严 峻。 (2)请简要概括两首诗词中描写的边塞生活及情感内容有何异同。(6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 26 分)
12、阅读下面《荷塘月色》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荷塘月色 朱自清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 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 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③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 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晩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 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 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 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 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 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⑤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 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 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一一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 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 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⑥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 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 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⑦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
12、阅读下面《荷塘月色 》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4 分。) 荷塘月色 朱自清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 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 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③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 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 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 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 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 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 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⑤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 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 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 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 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⑥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 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 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⑦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