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 罗静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自主、自我、自由为典型特征的自媒体以感性、 个性、散乱等方式,来实现对信息的传播。自媒体一方面蕴含着提升主体信息传 播主动性等功能,另一方面却隐藏着缺乏传播统一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缺陷,导 致自媒体环境下的部分信息存在价值错位、审美异化等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涌现出的“微电影”可谓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典型代表。它不 仅诠释了自媒体时代的内涵,而且代表了现代电影美学的嬗变,成为时代发展的 又一“符号”,相较于传统的电影制作而言,微电影具有与之相区别的审美与价 值定位。其以“青年化”“生活化”“民间化”等为创作品质,获得了社会广大 受众的认可,展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 所谓“微电影”,是指在自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一种以“微小投入 微小制作、微小剧情、微小记录”为内容特征,以精致、简短、筒约为表现特征 的电影。微电影实现了电影从传统精英制作模式向草根“拍客”的转变,从普通 事实记录向剧情创作的转变,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电影制作,但又脱离于普通拍 摄记录的影视作品。实践中,不同视角下的微电影具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创作的 层级不同,可将其分为自由创作型、企业定制型和专业制作型。其中,自由创作 型系个人情感意志的自由表达,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 进行传播:企业定制型则是由企业投资进行制作,内容倾向于广告化、商业化 专业制作型是由专门的影视公司进行制作,以商业化为创作取向。 从当下微电影所反映的内在审美取向来看,大多数微电影题材来源于现 实,“再现”于现实,能够让广大受众置身于剧中,具有纪实性与真实性,系 种纪实的美学。在这一点上,有别于通过各种电影特技来塑造美、抽象美的传统 的蒙太奇流派。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微电影在取材源于现实、“照顾”现实的 同时,也渗透许多非纪实手法进行拍摄,具有制作的技术性与修饰性,如运用再 现场景的拍摄手法,同传统的电视纪录片相区别 当我们在对微电影进行审美鉴赏时,需要从审美真实与本质真实的角度 去进行理解,即应该从微电影剧情背后所反映的现实问题、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 审美解读,否则便偏离了剧情所反映的审美内涵与审美意义。例如,微电影《京 杭运河行》中,从剧中最为典型的“桥和船”画面,衔接到一段段的历史和今天 的画卷,从小处展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宏大,摆脱了传统“宏观选题”的叙事背景 对此,我们在对剧中所透露的美进行解构时,不能仅就剧中画面进行美的欣赏 应该将其上升到整个京杭大运河宏大的背景中,从大的视角进行解读和欣赏。 可见,以“微电影”为典型的现代电影,在传承蒙太奇流派的审美构造 时,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倾向于纪实主义的审美构造。该种审美构 造或许可以说是奇观化、平庸化,但不能脱离其内在的真实性,从而使得广大受 众感同身受,以塑造其内在的美 【注】蒙太奇:指剪接组合镜头,以形成完整的电影片 1.下列关于“微电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2013-2014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 罗静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自主、自我、自由为典型特征的自媒体以感性、 个性、散乱等方式,来实现对信息的传播。自媒体一方面蕴含着提升主体信息传 播主动性等功能,另一方面却隐藏着缺乏传播统一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缺陷,导 致自媒体环境下的部分信息存在价值错位、审美异化等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涌现出的“微电影”可谓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典型代表。它不 仅诠释了自媒体时代的内涵,而且代表了现代电影美学的嬗变,成为时代发展的 又一“符号”,相较于传统的电影制作而言,微电影具有与之相区别的审美与价 值定位。其以“青年化”“生活化”“民间化”等为创作品质,获得了社会广大 受众的认可,展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 所谓“微电影”,是指在自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一种以“微小投入、 微小制作、微小剧情、微小记录”为内容特征,以精致、简短、筒约为表现特征 的电影。微电影实现了电影从传统精英制作模式向草根“拍客”的转变,从普通 事实记录向剧情创作的转变,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电影制作,但又脱离于普通拍 摄记录的影视作品。实践中,不同视角下的微电影具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创作的 层级不同,可将其分为自由创作型、企业定制型和专业制作型。其中,自由创作 型系个人情感意志的自由表达,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 进行传播;企业定制型则是由企业投资进行制作,内容倾向于广告化、商业化; 专业制作型是由专门的影视公司进行制作,以商业化为创作取向。 从当下微电影所反映的内在审美取向来看,大多数微电影题材来源于现 实,“再现”于现实,能够让广大受众置身于剧中,具有纪实性与真实性,系一 种纪实的美学。在这一点上,有别于通过各种电影特技来塑造美、抽象美的传统 的蒙太奇流派。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微电影在取材源于现实、“照顾”现实的 同时,也渗透许多非纪实手法进行拍摄,具有制作的技术性与修饰性,如运用再 现场景的拍摄手法,同传统的电视纪录片相区别。 当我们在对微电影进行审美鉴赏时,需要从审美真实与本质真实的角度 去进行理解,即应该从微电影剧情背后所反映的现实问题、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 审美解读,否则便偏离了剧情所反映的审美内涵与审美意义。例如,微电影《京 杭运河行》中,从剧中最为典型的“桥和船”画面,衔接到一段段的历史和今天 的画卷,从小处展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宏大,摆脱了传统“宏观选题”的叙事背景。 对此,我们在对剧中所透露的美进行解构时,不能仅就剧中画面进行美的欣赏, 应该将其上升到整个京杭大运河宏大的背景中,从大的视角进行解读和欣赏。 可见,以“微电影”为典型的现代电影,在传承蒙太奇流派的审美构造 时,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倾向于纪实主义的审美构造。该种审美构 造或许可以说是奇观化、平庸化,但不能脱离其内在的真实性,从而使得广大受 众感同身受,以塑造其内在的美。 【注】蒙太奇:指剪接组合镜头,以形成完整的电影片。 1.下列关于“微电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电影”作为自媒体的一种,具有自主、自我、自由的典型特征,其传播 信息的方式县有感性、个性、散乱等特点。 B.“微电影”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典型代表,微小投入、微小制作、微小 剧情、微小记录等具体体现了“微”的特点。 C.“微电影”之所以成为时代发展的“符号”,是由于其不仅诠释了自媒体时 代的内涵,而且代表了现代电影美学的嬗变。 D.“微电影”具有精致、简短、简约的表现特征,无论哪个层级的微电影,都 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进行制作和传播。 2.下列对“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的分析与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以“青年化”“生活化”“民间化”等为创作品质的“微电影”,凭借“奇 观化”“平庸化”审美构造赢得社会广泛认可,这一点上区别于传统电影制作。 B.“微电影”实现了从传统精英制作向草根“拍客”的转变,从普通事实记录 向剧情创作的转变,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制作 C.从内在审美取向来看,大多数“微电影”的题材来源于现实,又“再现”于 现实,其纪实的美学特征有别于传统的蒙太奇流派。 D.“微电影”取材源于现实,但也采用许多非纪实拍摄手法,具有制作的技术 性与修饰性,与传统的电视纪录片有一定区别。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存在着缺乏传播统一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缺陷,能 够造成部分信息价值错位、审美异化等方面的结果 B.按照创作的层级不同,“微电影”可分为自由创作型、企业定制型和专业制 作型。这三类中只有自由创作型不以营利为追求目标。 C.文中举《京杭运河行》的例子,说明了微电影的欣赏要透过剧情对所反映的 现实问题、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审美解读。 D.与传统电影只关注审美真实不同,“微电影”兼顾审美真实与本质真实,以 内在的真实性塑造内在的美,来赢得广大受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 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 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 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 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 皆坐谴 元吴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①,失久和之 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 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髙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 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 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 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A.“微电影”作为自媒体的一种,具有自主、自我、自由的典型特征,其传播 信息的方式县有感性、个性、散乱等特点。 B.“微电影”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典型代表,微小投入、微小制作、微小 剧情、微小记录等具体体现了“微”的特点。 C.“微电影”之所以成为时代发展的“符号”,是由于其不仅诠释了自媒体时 代的内涵,而且代表了现代电影美学的嬗变。 D.“微电影”具有精致、简短、简约的表现特征,无论哪个层级的微电影,都 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进行制作和传播。 2.下列对“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的分析与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 A.以“青年化”“生活化”“民间化”等为创作品质的“微电影”,凭借“奇 观化”“平庸化”审美构造赢得社会广泛认可,这一点上区别于传统电影制作。 B.“微电影”实现了从传统精英制作向草根“拍客”的转变,从普通事实记录 向剧情创作的转变,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制作。 C.从内在审美取向来看,大多数“微电影”的题材来源于现实,又“再现”于 现实,其纪实的美学特征有别于传统的蒙太奇流派。 D.“微电影”取材源于现实,但也采用许多非纪实拍摄手法,具有制作的技术 性与修饰性,与传统的电视纪录片有一定区别。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存在着缺乏传播统一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缺陷,能 够造成部分信息价值错位、审美异化等方面的结果。 B.按照创作的层级不同,“微电影”可分为自由创作型、企业定制型和专业制 作型。这三类中只有自由创作型不以营利为追求目标。 C.文中举《京杭运河行》的例子,说明了微电影的欣赏要透过剧情对所反映的 现实问题、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审美解读。 D.与传统电影只关注审美真实不同,“微电影”兼顾审美真实与本质真实,以 内在的真实性塑造内在的美,来赢得广大受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 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 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 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 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 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①,失久和之 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 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 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 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 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 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 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 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②士马,声言出塞。已而 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 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 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祜六年,薨,年八十 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 传》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査,清点察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宜卷甲而趋之 驱赶 B.宜赐元吴诏,使之审处 审:谨慎 C.方西鄙用兵 鄙:边境 D.王安石弛铜禁 弛:放松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3分)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 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③方平 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⑥方平极论其害, 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元吴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 属起来反叛。张方平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 B.对赵元吴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 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 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 解散士兵,停止其他战争,一直到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 来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 只能靠重兵来立国。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漕运以汴水为主,因 此汴水的畅通意义重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5分)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 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 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 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②士马,声言出塞。已而 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 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 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祜六年,薨,年八十 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 传》 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宜卷甲而趋之 趋:驱赶 B.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 审:谨慎 C.方西鄙用兵 鄙:边境 D.王安石弛铜禁 弛:放松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3 分)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 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③方平 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⑥方平极论其害, 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赵元昊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 属起来反叛。张方平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 B.对赵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 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 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 解散士兵,停止其他战争,一直到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 来。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 只能靠重兵来立国。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漕运以汴水为主,因 此汴水的畅通意义重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5 分)
(2)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 8。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 9.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 (2) ,则远怨矣 (3)仁远乎哉? (4)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5) ,不可以长处乐。 (6) 则不复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2) 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 8。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 分) 9.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 (2) ,则远怨矣 。 (3)仁远乎哉? 。 (4)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5) ,不可以长处乐。 (6) ,则不复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国殇高处葬,梅庭寓此身 追怀于右任 1949年11月29日,于右任被迫飞往台湾。飞机呼啸上天的一刹那,大陆便在 于右任难以割舍的目光里,定格成一个美丽凄婉、遥不可及的背景,永远也不得 亲近了 于右任来台后婉拒了蒋介石给他准备的花园洋房,住进了一所普通公寓一一“梅 庭”。这是他长年避暑之地,更是避寿、避官说之地。他过寿时,成千上万的人 来祝贺,他不胜其扰,过年也是。身为“监察院长”的于右任经常遭遇各种请托 之人,居此亦是为避官说。今日“梅庭”是于右任在台生活唯一留存的居所 1879年4月11日,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原名伯循,一字诱人,后因有感 于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欺凌践踏,遂取谐音“右任”为名。“任”从“衽”字而来, “披发左衽”系受异族统治的象征,而“右衽”则暗含不愿臣服屈辱之志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于右任致信巡抚要其 刺杀慈禧,他岀版了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对清朝末世嬉笑怒骂,极尽冷嘲 热讽。遭通缉后流亡上海,得震旦学院院长马相伯庇护,入震旦公学,加入光复 会。翌年,与马相伯共同创办复旦公学,于右任建议校名取“复旦”二字,有不 忘震旦及复兴中华之意,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1922年,他创办上海大学, 任校长。中国很多小学、中学、大学的创立也都跟他有关系。 1906年11月13日,于右任与孙逸仙于东京会晤,加入同盟会。1907年,他在 上海首创《神州日报》。1909年3月,又创《民呼日报》,因抨击时政入狱, 后获释。同年8月20日再创办第三份报纸《民吁日报》,因揭发日本暴行而被 查封,并再度入狱。1910年9月,愈挫愈勇的他又创《民立报》,《民立报》 社是同盟会总部的联络、指挥机构,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这些都是民国最 早期的报纸,而其办报理念原则及经营管理等,“足以光照(中国)整个百年报业 史 于右任一生写诗、词1200多首。其内容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安危为念,极少 花前月下之音,断无无病呻吟之句,诗品之高,无人企及。1945年10月,国共 两党谈判,于右任设宴招待毛泽东,席间两位纵论诗词。于右任由衷赞叹说:“毛 先生真乃千古奇才一代伟人啊,特别是《沁园春·雪》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真可谓神来之笔,读后直让人感奋不已!”毛泽东称赞于右任说:“当 年右公所写《天净沙》结尾‘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更发人深思啊!”言毕, 二人抚掌大笑。 他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岀之,尤于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造诣甚深, 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世人称为“于草”,笔走龙蛇,大气磅礴,雄健雅致兼 而有之。作品之多,当代无双。求墨宝者众,他从不计较高低贵贱,对清贫之士 更分文不取。其《标准草书千字文》风行一时,他也不取一文稿酬。很多人假借 其大名,卖字求生,于右任特意关照副官:“不要以我‘院长’的名义去为难他 们。”一代文豪林语堂曾评价说:“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 书品为最好模范 现在其书法作品飙升到天价,但历任要职50多载的于右任,生活节俭,别无长 物。去世后留下的保险箱里只有一张为儿子出国读书向别人借钱的借据,果真是 介“落落乾坤大布衣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国殇高处葬,梅庭寓此身 ——追怀于右任 1949 年 11 月 29 日,于右任被迫飞往台湾。飞机呼啸上天的一刹那,大陆便在 于右任难以割舍的目光里,定格成一个美丽凄婉、遥不可及的背景,永远也不得 亲近了。 于右任来台后婉拒了蒋介石给他准备的花园洋房,住进了一所普通公寓——“梅 庭”。这是他长年避暑之地,更是避寿、避官说之地。他过寿时,成千上万的人 来祝贺,他不胜其扰,过年也是。身为“监察院长”的于右任经常遭遇各种请托 之人,居此亦是为避官说。今日“梅庭”是于右任在台生活唯一留存的居所。 1879 年 4 月 11 日,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原名伯循,一字诱人,后因有感 于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欺凌践踏,遂取谐音“右任”为名。“任”从“衽”字而来, “披发左衽”系受异族统治的象征,而“右衽”则暗含不愿臣服屈辱之志。 1900 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于右任致信巡抚要其 刺杀慈禧,他出版了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对清朝末世嬉笑怒骂,极尽冷嘲 热讽。遭通缉后流亡上海,得震旦学院院长马相伯庇护,入震旦公学,加入光复 会。翌年,与马相伯共同创办复旦公学,于右任建议校名取“复旦”二字,有不 忘震旦及复兴中华之意,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1922 年,他创办上海大学, 任校长。中国很多小学、中学、大学的创立也都跟他有关系。 1906 年 11 月 13 日,于右任与孙逸仙于东京会晤,加入同盟会。1907 年,他在 上海首创《神州日报》。1909 年 3 月,又创《民呼日报》,因抨击时政入狱, 后获释。同年 8 月 20 日再创办第三份报纸《民吁日报》,因揭发日本暴行而被 查封,并再度入狱。1910 年 9 月,愈挫愈勇的他又创《民立报》,《民立报》 社是同盟会总部的联络、指挥机构,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这些都是民国最 早期的报纸,而其办报理念原则及经营管理等,“足以光照(中国)整个百年报业 史”。 于右任一生写诗、词 1200 多首。其内容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安危为念,极少 花前月下之音,断无无病呻吟之句,诗品之高,无人企及。1945 年 10 月,国共 两党谈判,于右任设宴招待毛泽东,席间两位纵论诗词。于右任由衷赞叹说:“毛 先生真乃千古奇才一代伟人啊,特别是《沁园春·雪》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真可谓神来之笔,读后直让人感奋不已!”毛泽东称赞于右任说:“当 年右公所写《天净沙》结尾‘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更发人深思啊!”言毕, 二人抚掌大笑。 他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出之,尤于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造诣甚深, 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世人称为“于草”,笔走龙蛇,大气磅礴,雄健雅致兼 而有之。作品之多,当代无双。求墨宝者众,他从不计较高低贵贱,对清贫之士 更分文不取。其《标准草书千字文》风行一时,他也不取一文稿酬。很多人假借 其大名,卖字求生,于右任特意关照副官:“不要以我‘院长’的名义去为难他 们。”一代文豪林语堂曾评价说:“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 书品为最好模范。” 现在其书法作品飙升到天价,但历任要职 50 多载的于右任,生活节俭,别无长 物。去世后留下的保险箱里只有一张为儿子出国读书向别人借钱的借据,果真是 一介“落落乾坤大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