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节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第六章控制 【本章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理解控制机制与要领; 2.理解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 3掌握控制的基本程序; 4理解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的主要技术与方法,特别是现代方 法 5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技能点 1.掌握并会运用控制的要领与主要方法; 2掌握搜集与有效处理信息的方法。 【本章重点内容网络】 管理控制类型 出幽出 控制过程 培养: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 控制方法与技术下 市场与社群控制 市场与社群控制 目标管理 寺点与力
6-1 节 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165 第六章 控 制 【本章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理解控制机制与要领; 2.理解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 3.掌握控制的基本程序; 4.理解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的主要技术与方法,特别是现代方 法; 5.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技能点 1.掌握并会运用控制的要领与主要方法; 2.掌握搜集与有效处理信息的方法。 【本章重点内容网络】 管理控制类型 标准及其形式 控制机制与类型 衡量内容与要求 纠正时效与幅度 程序预算与 零基预算 行政控制 市场与社群控制 控制要领 控制要领 制定控制标准 控制机制与要领 衡量绩效 纠正行动 预算控制 非预算控制 市场与社群控制 目标管理 特点与步骤 控制过程 控制方法与技术 培 养 : 控 制 与 信 息 处 理 能 力 控制中行为反应 控制中行为管理 现代控制方法
6-1节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本章教学要求】 本章重点是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技术。难点是各种控制技术。授 课时可结合企业事例及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制定控制方案。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本节精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走进管理】 【案例6.1】 哈勃望远镜 经过长达15年的精心准备,耗资15亿美元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 后终于在1990年4月发射升空。但是,美国国家航天局仍然发现望 远镜的主镜片存在缺陷。由于直径达94.5英寸的主镜片的中心过于平 坦,导致成像模糊。因此望远镜对遥远的星体无法像预期那样清晰地 聚焦,结果造成一半以上的实验和许多观察项目无法进行。 更让人觉得可悲的是,如果有一点更细心的控制,这些是完全可 以避免的。镜片的生产商珀金斯-埃默公司,使用了一个有缺陷的光 学模板平生产如此精密的镜片。具体原因是,在镜片生产过程中,进 行检验的一种无反射校正装置没设置好。校正装置上的1.3毫米的误 差导致镜片研磨、抛光成了误差形状。但是没有人发现这个错误。具 有讽刺意味的是,与其他许多NSSA项目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并没
6-1 节 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166 【本章教学要求】 本章重点是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技术。难点是各种控制技术。授 课时可结合企业事例及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制定控制方案。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本节精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走进管理】 【案例 6.1】 哈勃望远镜 经过长达 15 年的精心准备,耗资 15 亿美元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 后终于在 1990 年 4 月发射升空。但是,美国国家航天局仍然发现望 远镜的主镜片存在缺陷。由于直径达 94.5 英寸的主镜片的中心过于平 坦,导致成像模糊。因此望远镜对遥远的星体无法像预期那样清晰地 聚焦,结果造成一半以上的实验和许多观察项目无法进行。 更让人觉得可悲的是,如果有一点更细心的控制,这些是完全可 以避免的。镜片的生产商珀金斯-埃默公司,使用了一个有缺陷的光 学模板平生产如此精密的镜片。具体原因是,在镜片生产过程中,进 行检验的一种无反射校正装置没设置好。校正装置上的 1.3 毫米的误 差导致镜片研磨、抛光成了误差形状。但是没有人发现这个错误。具 有讽刺意味的是,与其他许多NSSA项目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并没
6-1节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有时间上的压力,而是有足够充分的时间来发现望远镜上的错误。实 际上,镜片的粗磨在1978年就开始了,直到1981年才抛光完毕 此后,由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完工后望远镜又在地上待 了两年。 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中负责哈勃项目的官员,对望远镜 制造中的细节根本不关心。事后航天管理局中一个6人组成的调查委 员会的负责人说“至少有三次明显的证据说明问题的存在,但这三次 机会都失去了”。 【分析】 1.哈勃望远镜出现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2.一件事情,无论计划做得多么完善,如果没有令人满意的控 制系统,其结果会是怎样的? 3.请谈谈你对计划、实施、控制与效果这几者间关系的认识 【讲授与训练】 控制机制 (一)管理控制的基本概念 1.控制的含义 般意义的控制就是指引导一个动态系统达成预定状态。例:空 调器对室内温度的控制 管理学中的控制是指按照既定目标和标准,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 测量,发现偏差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使组织活动符合既定要求的过 在广义上,控制与计划相对应,控制是指除计划以外的所有保证 计划实现的管理行为,包括组织、领导、监督、测量和调节等一系列 环节 在狭义上,控制是指继计划、组织、领导职能之后,按照计划标 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和纠正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活动。 控制是管理四大职能之一,与计划、组织和领导职能密切配合,共同 构成组织的管理循环 2.控制的基础与前提 组织控制工作职能的开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和前提之上,忽
6-1 节 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167 有时间上的压力,而是有足够充分的时间来发现望远镜上的错误。实 际上,镜片的粗磨在 1978 年就开始了,直到 1981 年才抛光完毕, 此后,由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完工后望远镜又在地上待 了两年。 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中负责哈勃项目的官员,对望远镜 制造中的细节根本不关心。事后航天管理局中一个 6 人组成的调查委 员会的负责人说“至少有三次明显的证据说明问题的存在,但这三次 机会都失去了”。 【分析】 1.哈勃望远镜出现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2.一件事情,无论计划做得多么完善,如果没有令人满意的控 制系统,其结果会是怎样的? 3.请谈谈你对计划、实施、控制与效果这几者间关系的认识。 【讲授与训练】 一、控制机制 (一)管理控制的基本概念 1.控制的含义 一般意义的控制就是指引导一个动态系统达成预定状态。例:空 调器对室内温度的控制。 管理学中的控制是指按照既定目标和标准,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 测量,发现偏差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使组织活动符合既定要求的过 程。 在广义上,控制与计划相对应,控制是指除计划以外的所有保证 计划实现的管理行为,包括组织、领导、监督、测量和调节等一系列 环节。 在狭义上,控制是指继计划、组织、领导职能之后,按照计划标 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和纠正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活动。 控制是管理四大职能之一,与计划、组织和领导职能密切配合,共同 构成组织的管理循环。 2.控制的基础与前提 组织控制工作职能的开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和前提之上,忽
6-1节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视了这些基础和前提,控制工作将无法进行。 A.控制要有明确而完整的计划。控制与计划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计划是控制的依据,没有计划,就无法进行控制 B.控制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通过建立专职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 配备专门的人员并授予其权力,明确其责任,可解决由谁来控制的问 题。因此,明确的组织结构的存在是控制工作的又一个前提。同样, 组织结构越明确、越完整,控制工作就越有效。 C.控制要依据及时有效的信息。控制必须依据有效的信息,没有 准确、全面和及时的信息,就难以保证控制的有效性。为了保证获得 有效的信息,在组织中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传递网络和机制,从 而保证信息的畅通。 3控制工作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就是保证组织活动与计划一致,以实现组织 的目标。任何组织都需要控制。 (1)控制能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这是控制的最根本作用; 2)控制可以使复杂的组织活动能够协调一致、有序地运作,以增 强组织活动的有效性; (3)控制可以补充与完善期初制定的计划与目标,以有效减轻环境 的不确定性对组织活动的影响; (4)控制可以进行实时纠正,避免和减少管理失误造成的损失 (二)控制系统与控制机制 1.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指由决定和被决定动态系统稳定状态的元素有机结 合而成的集合。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1)系统有一个预定的稳定状态,或必须保持的平衡状态。 (2)它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 (3)从外部环境到系统内部进行着信息交流。 (4)系统具有一种能保证实现系统稳定或平衡状态的可进行纠正 行动的装置。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具有上述特征的控制系统
6-1 节 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168 视了这些基础和前提,控制工作将无法进行。 A.控制要有明确而完整的计划。控制与计划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计划是控制的依据,没有计划,就无法进行控制。 B.控制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通过建立专职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 配备专门的人员并授予其权力,明确其责任,可解决由谁来控制的问 题。因此,明确的组织结构的存在是控制工作的又一个前提。同样, 组织结构越明确、越完整,控制工作就越有效。 C.控制要依据及时有效的信息。控制必须依据有效的信息,没有 准确、全面和及时的信息,就难以保证控制的有效性。为了保证获得 有效的信息,在组织中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传递网络和机制,从 而保证信息的畅通。 3.控制工作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就是保证组织活动与计划一致,以实现组织 的目标。任何组织都需要控制。 (1)控制能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这是控制的最根本作用; (2)控制可以使复杂的组织活动能够协调一致、有序地运作,以增 强组织活动的有效性; (3)控制可以补充与完善期初制定的计划与目标,以有效减轻环境 的不确定性对组织活动的影响; (4)控制可以进行实时纠正,避免和减少管理失误造成的损失。 (二)控制系统与控制机制 1.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指由决定和被决定动态系统稳定状态的元素有机结 合而成的集合。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1)系统有一个预定的稳定状态,或必须保持的平衡状态。 (2)它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 (3)从外部环境到系统内部进行着信息交流。 (4)系统具有一种能保证实现系统稳定或平衡状态的可进行纠正 行动的装置。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具有上述特征的控制系统
6-1节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如图所示 控制系统 环境 2.控制机制 控制机制是控制系统用以自行调节的同态调节机制。所谓同态调 节机制,是指将数据(系统的特征)保持在规定的限度内的一种调节机 制。例如,在人的机体内使不同环境下的体温都保持在某一稳定水平 的就是同态调节机制。 控制系统划分为两个子系统 (1)控制对象,即受控系统。它是指在控制过程中,被控制指令 所影响的对象、过程、作业面或序列时间的总和。 (2)控制主体,或施控系统。它是指能够根据控制对象出现的偏 差,对控制对象施加影响,以保证其预定的稳定与平衡状态的主体。 控制主体由三部分组成:偏差测量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 3控制系统与环境控制过程: 通过信息流将控制主体与控制对象联系起来,即控制主体将外部 作用转换为可直接作用控制对象的形式,以校正控制对象的脱离标准 的状态偏差,从而实现维持系统稳定状态的控制过程。其核心是一种 同态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自迹/同态调 解机制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重加M
6-1 节 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169 如图所示: 2.控制机制 控制机制是控制系统用以自行调节的同态调节机制。所谓同态调 节机制,是指将数据(系统的特征)保持在规定的限度内的一种调节机 制。例如,在人的机体内使不同环境下的体温都保持在某一稳定水平 的就是同态调节机制。 控制系统划分为两个子系统: (1)控制对象,即受控系统。它是指在控制过程中,被控制指令 所影响的对象、过程、作业面或序列时间的总和。 (2)控制主体,或施控系统。它是指能够根据控制对象出现的偏 差,对控制对象施加影响,以保证其预定的稳定与平衡状态的主体。 控制主体由三部分组成:偏差测量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 3.控制系统与环境控制过程: 通过信息流将控制主体与控制对象联系起来,即控制主体将外部 作用转换为可直接作用控制对象的形式,以校正控制对象的脱离标准 的状态偏差,从而实现维持系统稳定状态的控制过程。其核心是一种 同态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环 境 控制系统 环 境 输入向量 输出向量 反 馈 控制系统与环境 控制主体 控制对象 预期稳定状 态 同态调 解机制 信息流 偏 差 测 量 机 构 偏 差 测 量 机 构 决 策 机 构 执 行 机 构 计 划 标 准 实 际 偏 差 控 制 机 制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