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5470020 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40,实验课时8) 课程性质:选修 开课部门:师范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5 建议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 适用专业(方向):应用心理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犯罪心理学》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课程研究影响和支配 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依据,是一门介 于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鲜明的实践性。它从心 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预防犯罪,惩治 犯罪,改造罪犯提供心理科学依据。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犯罪心理学》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2.教学目标2.理解并掌握犯罪心理学各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犯罪人在不同情 境中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3、4、5。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1.2、2.2、3.2、42、5.3 (1)指标点12: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 律。 (2)指标点2.2:在基本技术方面,掌握犯罪成因的基本分析能力。 (3)指标点32:在问题解决方面,运用犯罪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制定犯罪对策的业务能力。 18
18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5470020 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 40,实验课时 8) 课程性质:选修 开课部门:师范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5 建议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 适用专业(方向):应用心理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犯罪心理学》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课程研究影响和支配 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依据,是一门介 于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鲜明的实践性。它从心 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预防犯罪,惩治 犯罪,改造罪犯提供心理科学依据。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犯罪心理学》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2.教学目标 2. 理解并掌握犯罪心理学各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犯罪人在不同情 境中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2、3、4、5。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1.2、2.2、3.2、4.2、5.3 (1)指标点 1.2: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 律。 (2)指标点 2.2:在基本技术方面,掌握犯罪成因的基本分析能力。 (3)指标点 3.2:在问题解决方面,运用犯罪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制定犯罪对策的业务能力
(4)指标点42:在沟通协调方面,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以便资源共享,互惠 互利。 (5)指标点5.3:在自我调适方面,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职业岗位转换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对应表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犯罪心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 12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犯罪 犯罪心理的基本规律。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犯罪心 达成途径:结合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并掌握犯罪心理 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 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律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分析犯罪成因,动机等因素。 2.2在基本技术方面,掌握犯罪 达成途径:学生学习如何分析并合理化犯罪的动机及其 成因的基本分析能力。 他的因素。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3: 教半目标:学生能分析犯罪现场。 3.2在问题解决方面,运用犯罪 达成途径:学习结合案例与相关理论对犯罪现场尝试归 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类并进行分析。 的能力,提高制定犯罪对策的业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务能力。 毕业要求4.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结合案例与小组成员之间形成讨论, 4.2在沟通协调方面,能够与他 充分互动。 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以便资 达成途径: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充分表达小组意见。 源共享,互惠互利。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6.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能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有较好 5.3在自我调适方面,具备较强 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情绪识别能力。 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职业岗位转换 达成途径:掌握情绪的相关理论,微表情的相关理论, 能力。 并结合相应软件进行训练。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导论 1.1犯罪 1.2犯罪人 1.3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 1.4犯罪心理学 1.5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 自学内容:了解影片《犯罪心理》 1.6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知识点: 1、犯罪和犯罪心理的相关概念及类型 19
19 (4)指标点 4.2:在沟通协调方面,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以便资源共享,互惠 互利。 (5)指标点 5.3:在自我调适方面,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职业岗位转换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2 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犯罪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犯罪心 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 律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犯罪心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 犯罪心理的基本规律。 达成途径:结合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并掌握犯罪心理 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2.2 在基本技术方面,掌握犯罪 成因的基本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分析犯罪成因,动机等因素。 达成途径:学生学习如何分析并合理化犯罪的动机及其 他的因素。 评价依据: 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3.2 在问题解决方面,运用犯罪 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提高制定犯罪对策的业 务能力。 教学目标:学生能分析犯罪现场。 达成途径:学习结合案例与相关理论对犯罪现场尝试归 类并进行分析。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4.2: 4.2 在沟通协调方面,能够与他 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以便资 源共享,互惠互利。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结合案例与小组成员之间形成讨论, 充分互动。 达成途径: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充分表达小组意见。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6.1: 5.3 在自我调适方面,具备较强 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职业岗位转换 能力。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能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有较好 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情绪识别能力。 达成途径: 掌握情绪的相关理论,微表情的相关理论, 并结合相应软件进行训练。 评价依据: 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导论 1.1 犯罪 1.2 犯罪人 1.3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 1.4 犯罪心理学 1.5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 1.6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知识点: 1、 犯罪和犯罪心理的相关概念及类型 自学内容:了解影片《犯罪心理》
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3、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4、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研究现状 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 2.1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课外作业: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步骤,选 2.2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查阅相关文献,提出 2.3犯罪心理结构的类型 问题 2.4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和特性 2.5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2.6影响犯罪心理构成的主体内外因素 知识点: 1、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和要素 2、犯罪心理结构的类型 3、犯罪心理结构的成因 第三章未成年人犯罪 3.1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3.2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 3.3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成因 3.4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 课堂作业: 3.5刑法中的量刑 课堂讨论: 未成年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和行 3.6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为特征? 知识点: 1、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 2、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第四章群体犯罪心理 4.1群体犯罪心理概述 4.2一般共同犯罪 4.3有组织的犯罪心理 课外作业: 4.4团伙犯罪心理 以足球场球迷骚乱事件为例分析集群事件 4.5聚众犯罪心理 的产生过程? 4.6传销群体中的精神控制 知识点: 1、群体犯罪的基本类型和动机构成过失犯罪 和故意犯罪之间的关系 2、共同犯罪和有组织的犯罪之间的区别 第五章过失犯罪心理 5.1过失犯罪心理概述 5.2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关系 5.3过失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 课堂作业: 5.4影响过失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课堂分组讨论:结合案例讨论正当防卫与非 知识点: 正当防卫? 1、过失犯罪心理的特点及与犯罪过失之间的 区别 2、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之间的关系 3、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和发生机制,以防在 以后的工作中出现过失行为导致犯罪 第六章性犯罪心理 6.1性犯罪概述 20
20 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3、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4、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研究现状 第二章 犯罪心理结构 2.1 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2.2 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2.3 犯罪心理结构的类型 2.4 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和特性 2.5 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2.6 影响犯罪心理构成的主体内外因素 知识点: 1、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和要素 2、犯罪心理结构的类型 3、犯罪心理结构的成因 课外作业: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步骤,选 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查阅相关文献,提出 问题 第三章 未成年人犯罪 3.1 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3.2 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 3.3 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成因 3.4 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 3.5 刑法中的量刑 3.6 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知识点: 1、 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 2、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课堂作业: 课堂讨论: 未成年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和行 为特征? 第四章 群体犯罪心理 4.1 群体犯罪心理概述 4.2 一般共同犯罪 4.3 有组织的犯罪心理 4.4 团伙犯罪心理 4.5 聚众犯罪心理 4.6 传销群体中的精神控制 知识点: 1、 群体犯罪的基本类型和动机构成过失犯罪 和故意犯罪之间的关系 2、 共同犯罪和有组织的犯罪之间的区别 课外作业: 以足球场球迷骚乱事件为例分析集群事件 的产生过程? 第五章 过失犯罪心理 5.1 过失犯罪心理概述 5.2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关系 5.3 过失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 5.4 影响过失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知识点: 1、 过失犯罪心理的特点及与犯罪过失之间的 区别 2、 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之间的关系 3、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和发生机制,以防在 以后的工作中出现过失行为导致犯罪 课堂作业: 课堂分组讨论:结合案例讨论正当防卫与非 正当防卫? 第六章 性犯罪心理 6.1 性犯罪概述
6.2强奸犯罪心理 63青少年性违法犯罪心理 自学内容:青少年性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有 6.4女性性违法犯罪心理 哪些? 知识点: 1、性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犯罪形成的因素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第七章未成年人犯罪与女性犯罪心理 7.1未成年人犯罪心理 7.2女性犯罪心理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和女性犯罪心理形成原 讨论性别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因 2、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和女性犯罪心理特点和 行为特征 3、未成年人犯罪和女性犯罪概况 第八章变态犯罪心理 7.1变态犯罪概述 7.2人格障碍与犯罪 7.3性变态与犯罪 7.4精神病与犯罪行为 课堂作业: 7.5变态心理犯罪预防及治疗 课堂讨论:反社会型人格与精神病态之间的 知识点: 相同相差之处有哪些? 1、人格障碍、性变态与犯罪的关系 2、变态心理犯罪的基本特点及行为特征 3、变态心理形成的生理-心理环境文化原因 第八章犯罪心理学应用技术 7.1测谎技术 7.2犯罪人特征解剖技术 知识点: 课外作业: 1、测谎技术和犯罪人特征解剖技术的基本原 设计测谎材料 理 2、测谎技术和犯罪人特征解剖技术在侦查中 的作用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导论 3 3 目标1、目标2 2 犯罪心理结构 3 3 3 未成年人犯罪 4 4 4 群体犯罪心理 6 6 5 过失犯罪心理 4 4 未成年人犯罪与女性犯罪 6 4 心理 21
21 6.2 强奸犯罪心理 6.3 青少年性违法犯罪心理 6.4 女性性违法犯罪心理 知识点: 1、 性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 犯罪形成的因素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自学内容:青少年性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有 哪些? 第七章 未成年人犯罪与女性犯罪心理 7.1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 7.2 女性犯罪心理 知识点: 1、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和女性犯罪心理形成原 因 2、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和女性犯罪心理特点和 行为特征 3、未成年人犯罪和女性犯罪概况 课堂作业: 讨论性别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变态犯罪心理 7.1 变态犯罪概述 7.2 人格障碍与犯罪 7.3 性变态与犯罪 7.4 精神病与犯罪行为 7.5 变态心理犯罪预防及治疗 知识点: 1、人格障碍、性变态与犯罪的关系 2、变态心理犯罪的基本特点及行为特征 3、变态心理形成的生理-心理-环境文化原因 课堂作业: 课堂讨论:反社会型人格与精神病态之间的 相同相差之处有哪些? 第八章 犯罪心理学应用技术 7.1 测谎技术 7.2 犯罪人特征解剖技术 知识点: 1、测谎技术和犯罪人特征解剖技术的基本原 理 2、测谎技术和犯罪人特征解剖技术在侦查中 的作用 课外作业: 设计测谎材料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导论 3 3 目标 1、目标 2 2 犯罪心理结构 3 3 3 未成年人犯罪 4 4 4 群体犯罪心理 6 6 5 过失犯罪心理 4 4 6 未成年人犯罪与女性犯罪 心理 4 4
7 变态犯罪心理 8 2 10 8 犯罪心理学应用技术 6 6 2 14 合计 38 8 48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犯罪心理学》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包括: 1.讲授法 2.案例法 3.小组报告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3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其中考勤占5%,作业占15%)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犯罪心理学(第二版)》主编:罗大华、何为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参考书:《犯罪心理学》主编:罗大华、马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参考书:《犯罪心理学(第五版)》主编:张保平、李世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参考书:《犯罪心理学》主编:梅传强,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 参考书:《犯罪心理学(第二版)》主编:刘邦惠,科学出版社,2009年7月。 多隔膜心 撰写人:曹云飞 审核人: 莫春梅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师范学院 22
22 7 变态犯罪心理 8 2 10 8 犯罪心理学应用技术 6 6 2 14 合 计 38 8 2 48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犯罪心理学》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包括: 1. 讲授法 2. 案例法 3. 小组报告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3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其中考勤占 5%,作业占 15%)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3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3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犯罪心理学(第二版)》主编:罗大华、何为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 月。 参考书:《犯罪心理学》主编:罗大华、马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2 月 参考书:《犯罪心理学(第五版)》主编:张保平、李世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参考书:《犯罪心理学》主编:梅传强,法律出版社,2010 年 7 月。 参考书:《犯罪心理学(第二版)》主编:刘邦惠,科学出版社,2009 年 7 月。 撰写人:曹云飞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