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历史经验。 从一到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人物图书举要,七是 中国文化基础书目,分为两种,以便于人们各按照自 己的条件去选读。我在各专业方面,先举主要图书, 后列代表人物,二者有同有异,可以互相参考。凡在 图书部分无法举要者,都在人物部分补充之。凡不止 一次提到的人物图书,都尽可能地避免重复论述。我 去年为中国思想史专业的研究生开出的必读书目,现 在附在这里,也可以供学习哲学与思想史者参考。从 八到十,可以看作全书的结论。 关于毛泽东同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贡献,应 当另作专论,本书就不具体论列了。 本书从文字到内容都力求简要,经过多次的考虑 和压缩,才成为一本小书。在书目下和人名下,可说 可不说的就不说,可少说可多说的就少说。也可以说 是有自己看法的就较多地说一说,自己没有太不同看 法的就少说或不说。一句话,所谓要论就是只论其要 点。 本书的部分书目是为文科(哲学社会科学)大学 生、研究生背华教师打基础而开出的。我的希望是 最低限度也要读一读基础书目部分,千万不要象老传 统那样厚古薄今,不肯了解近现代;也不要只了解正 面而不肯同时了解反面。这些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 而不是辩证法的。 3
由于遵到“四人帮?的空前浩劫,我积累的书稿 至今无法整理出来,本书有一些地方,只好凭记忆, 难免出入和错误,我很诚恳地请专家们、同志们多多 赐教。 我用这本小书纪念我们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诞生三士周年。 蔡尚恩 一九七九年七月 于上海复旦大学 4
工具书与语言文字学史上的 代表人物和主要图书 尔雅正义 邵晋涵 说文解字注 许慎著 段玉裁注 通雅 方以智 广雅疏证 王念孙 经传释词 经义述闻 王引之 前书一九五六年中华书局版有附录。 经籍舞诂 阮元 世界书局影印阮刻本附索引。 中华大字典 中华书局 此书对《康熙字典》多所补正,但《康熙字典》仍有 值得参考之处。 文始 章太炎 此书极难读,必须参看章太炎的白话文》一书内 关于文字学的通俗解释。此外还有《新方言》、《小学 答问》、说文部首韵语》及《国故论衡》中有关部分。 左童集 刘师培 只读有关的几篇主要文章。 5
古今韵略 邵长蘅 中国文字学史 胡朴安 中国音韵学史 张世禄 商务印书馆 中国文字学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 方言 汉扬雄荠晋 郭璞注 这是一部记录汉代方言词汇的书,可以跟尔雅》 相印证 广韵 来 陈彭年等著 集韵 宋丁度等者 所收字音和字形最多。音系虽接近《广韵》,而反 切用字与《广韵》不同。 音学五书 清 顾炎武 音学十书 清江有浩 以上二3为研究周秦古音必读之作。当与段玉裁 《六书音均表》合看。 马氏文通清马建忠著章锡深校注 此书为引用西方文法研究中国文言文法的第一都 书,可与杨树达《高等国文法参看。 词诠 杨树达中华书局一九六五.年 现代汉语词典 甲骨文字典徐中舒在编若中 甲骨文编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必须同时查阅郭沫若的$卜辩通纂、陈梦家的殷 虚卜辞综述、罗振玉的《殷虚书契考释》。 6
殷契粹编 郭沫若 解放后重印,请于省吾校阅,并加校语于眉。 金文编(增订本) 容庚 必须同时杏阅郭洙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 辞源 商务印书馆一九七九年起出版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一九七九年出版 简明哲学辞典 苏联罗森塔尔、尤金编 可作中国现代哲学的参考书之一。以第三版为是。 佛教词典 丁福保主编的《佛学大辞典》很烦琐,也欠完备。 《实用佛学辞典》在同类书中比较简明些。适于现在用 的佛学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继愈 正在编写。 诗词曲语辞汇释 张相 金元戏曲方言考 徐嘉瑞 一九六五华修订本 小说词语汇释 陆澹安 汉语成语汇释 甘肃师大中文系 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以《尔雅》、许慎、陆德明、 徐铉、徐锴、方以智、刘献廷、顾炎武、江永、戴震、 段玉裁、王念孙、土引之、桂馥、王筠、朱骏声、陈 禮、与建忠、刘师培、章太炎、黄侃、钱玄同、朱起风、杨 树达与王国维、容庚、唐兰等为最著。前二·多人限 书本,后几个人兼重器物。集山代文字学大成并且成 为开山祖帅的,当然是许慎;以后的大家为段玉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