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色彩的纸张外,还可以对卡纸的表面作喷绘处理,以使模型的色彩和质感更接近描绘对象的要求,一般使用厚度为1.5mm的卡纸板作平面的内骨架,预留出外墙的厚度,然后,把用作玻璃的材料粘贴在骨架的表面,最后,将预先刻好窗洞并做好色彩质感的外墙粘贴上去。有事,也可能直接使用1.5mm的厚卡纸完成全部的制作,这是一种单纯白色或灰色的模型,为许多设计师所喜爱。(2)厚纸板厚纸板是以它的颜色及其厚度与白色的卡纸做区分:灰色厚纸板是因为它的成分是曾被印刷过的旧纸,而棕色厚纸板则是因含有被煮过的木纤维。通常被用来做书籍装订的是灰色厚纸板,因为它坚硬且有韧性,可用刀沿着直尺切割。比较适合做做地形模型。它的标准规格是70cm*100cm,另外还有75cm*100cm和较小的式样,使用厚纸板时是根据它的厚度,从0.5mm到0.4mm的品种不等。厚度为1.05mm或是2.5mm的机制纸板是广泛被使用的规格。(3)模型纸板模型纸板是建筑模型制作常用的另外一种材料,通常的规格可以分为厚度1mm的和厚度2mm的白色纸板、厚度4mm的灰色糙纸板。模型纸板柔韧性适中,因为具有较好的刚性和恰当的厚度关系,通常在制作过程中充当建筑体的外墙、底面以及中间的支撑体。(4)瓦楞纸三、练习:让学生制作立体构成作品,在实操过程中一对一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四、总结:归纳学生的普遍问题,统一讲解6/47
6 / 47 和色彩的纸张外,还可以对卡纸的表面作喷绘处理,以使模型的色彩和 质感更接近描绘对象的要求,一般使用厚度为 1.5mm 的卡纸板作平面的 内骨架,预留出外墙的厚度,然后,把用作玻璃的材料粘贴在骨架的表 面,最后,将预先刻好窗洞并做好色彩质感的外墙粘贴上去。有事,也 可能直接使用 1.5mm 的厚卡纸完成全部的制作,这是一种单纯白色或灰 色的模型,为许多设计师所喜爱。 (2)厚纸板厚纸板是以它的颜色及其厚度与白色的卡纸做区分:灰 色厚纸板是因为它的成分是曾被印刷过的旧纸,而棕色厚纸板则是因含 有被煮过的木纤维。通常被用来做书籍装订的是灰色厚纸板,因为它坚 硬且有韧性,可用刀沿着直尺切割。比较适合做做地形模型。它的标准 规格是 70cm*100cm,另外还有 75cm*100cm 和较小的式样,使用厚纸板 时是根据它的厚度,从 0.5mm 到 0.4mm 的品种不等。厚度为 1.05mm 或 是 2.5mm 的机制纸板是广泛被使用的规格。 (3)模型纸板模型纸板是建筑模型制作常用的另外一种材料,通常 的规格可以分为厚度 1mm 的和厚度 2mm 的白色纸板、厚度 4mm 的灰色糙 纸板。模型纸板柔韧性适中,因为具有较好的刚性和恰当的厚度关系, 通常在制作过程中充当建筑体的外墙、底面以及中间的支撑体。 (4)瓦楞纸 三、练习: 让学生制作立体构成作品,在实操过程中一对一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四、总结: 归纳学生的普遍问题,统一讲解
SPOT6作业布置完成收集立体构成制作的材料种类,教学反思学生对立体构成模型的种类认识不足。7/47
7 / 47 作业布置 完成收集立体构成制作的材料种类。 教学反思 学生对立体构成模型的种类认识不足
2课题课时上课时间比例法则第5周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立体构成的比例法则,独立完成创作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室通过讲解和演示,带动学生进行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加强做好立体构成模型的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审美能力:激发灵感,提升艺术素养。弘扬抽象艺术精课程思政神:学习构成主义,理解现代设计理念。教学重点立体构成中的比例法则。教学难点立体构成的比例法则及其运用。课前准备立体构成课本、模型相关材料(PVC板、U胶、模型刀、尺子、笔等)一、讲解:复习上周课程中的知识点,重点讲解模型的比例。二、演示:1.如何把握单体模型比例:模型以具体的三维的实体、详实的尺寸和比例、真实的色彩和材质,教从视觉、触觉上充分满足形体的形态表达、反映形体与环境关系的作用,方便了我们方方面面的生活,而模型中尤其是建筑模比例尤为重要,下面学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流立体构成构架部分是根据图纸搭建的,按照既定的比例,由手工做好然后拼接而成。其色彩及质感选用是关键的一环,它是一门单独的学问,程新生这种艺术形式才是明智的。把模型放到底盘上,用绿色植物一搭配更是相得溢彰,这些就是模型制作艺术中的提亮和弱化等艺术手法。2.影响模型制作的因素之比例因素:模型的比例是指建筑与环境实景和模型这两个同类尺度的相互比较。实景尺度数与模型尺度数倍数一般是1:50、1:200、1:1000等等。模型的8/47
8 / 47 课 题 比例法则 课 时 2 上课时间 第 5 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立体构成的比例法则,独立完成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室通过讲解和演示,带动学生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加强做好立体构成模型的信心 课程思政 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审美能力:激发灵感,提升艺术素养。弘扬抽象艺术精 神:学习构成主义,理解现代设计理念。 教学重点 立体构成中的比例法则。 教学难点 立体构成的比例法则及其运用。 课前准备 立体构成课本、模型相关材料(PVC 板、U 胶、模型刀、尺子、笔等) 教 学 流 程 一、讲解: 复习上周课程中的知识点,重点讲解模型的比例。 二、演示: 1.如何把握单体模型比例: 模型以具体的三维的实体、详实的尺寸和比例、真实的色彩和材质, 从视觉、触觉上充分满足形体的形态表达、反映形体与环境关系的作用, 方便了我们方方面面的生活,而模型中尤其是建筑模比例尤为重要,下面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立体构成构架部分是根据图纸搭建的,按照既定的比例,由手工做好 然后拼接而成。其色彩及质感选用是关键的一环,它是一门单独的学问, 新生这种艺术形式才是明智的。把模型放到底盘上,用绿色植物一搭配更 是相得溢彰,这些就是模型制作艺术中的提亮和弱化等艺术手法。 2.影响模型制作的因素之比例因素: 模型的比例是指建筑与环境实景和模型这两个同类尺度的相互比较。 实景尺度数与模型尺度数倍数一般是 1:50、1:200、1:1000 等等。模型的
比例设计它的面积、精度、经济等综合问题,很难对其提出统一的要求。一般来说,区域性的都市模型,宜用1:1000至1:3000的比例。三、练习:让学生制作立体构成模型,在实操过程中一对一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四、总结:归纳学生的普遍问题,统一讲解。作业布置完成立体构成比例法则的创作,教学反思学生对立体构成比例法则的创作能力有待提高。9/47
9 / 47 比例设计它的面积、精度、经济等综合问题,很难对其提出统一的要求。 一般来说,区域性的都市模型,宜用 1:1000 至 1:3000 的比例。 三、练习: 让学生制作立体构成模型,在实操过程中一对一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 题。 四、总结: 归纳学生的普遍问题,统一讲解。 作业布置 完成立体构成比例法则的创作。 教学反思 学生对立体构成比例法则的创作能力有待提高
上课时课题课时2第6周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间知识与技能目标:完成立体构成形态要素的创作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室通过讲解和演示,带动学生进行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加强做好立体构成模型的信心树立文化自信:了解构成艺术起源,传承设计文化。强化专业伦理:培养课程思政职业道德,规范设计行为。教学重点理解立体构成中各个形态要素。教学难点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的区别,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课前准备立体构成课本、模型相关材料(PVC板、U胶、模型刀、尺子、笔等)一、讲解:讲解制作模型平面图。二、演示:1.点材:点是立体构成所有形态的基础,在三维空间里是可以触摸的实体,教如沙粒、种子、乒乓球等。学2.线材:线材具有长度、宽度、厚度的属性,有粗线材、细线材、曲线材、直线材,毛线、铁线、筷子、吸管、钢筋、树枝藤条等。流3.面材:面材在二维和三维形态中是最容易转换的,面材具有长度、宽度、程厚度,如树叶、冰面、纸材、玻璃、桌面等。4.体材:依据形态的分类,体块分为自然体块和人工体块,自然体块材料分为木质、石质、果实等,人工体块有几何正方体、自由抽象的广场雕塑等等。10/47
10 / 47 课 题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课 时 2 上课时 间 第 6 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完成立体构成形态要素的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室通过讲解和演示,带动学生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加强做好立体构成模型的信心 课程思政 树立文化自信:了解构成艺术起源,传承设计文化。强化专业伦理:培养 职业道德,规范设计行为。 教学重点 理解立体构成中各个形态要素。 教学难点 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的区别,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前准备 立体构成课本、模型相关材料(PVC 板、U 胶、模型刀、尺子、笔等) 教 学 流 程 一、讲解: 讲解制作模型平面图。 二、演示: 1.点材:点是立体构成所有形态的基础,在三维空间里是可以触摸的实体, 如沙粒、种子、乒乓球等。 2. 线材:线材具有长度、宽度、厚度的属性,有粗线材、细线材、曲线材、 直线材,毛线、铁线、筷子、吸管、钢筋、树枝藤条等。 3. 面材:面材在二维和三维形态中是最容易转换的,面材具有长度、宽度、 厚度,如树叶、冰面、纸材、玻璃、桌面等。 4. 体材:依据形态的分类,体块分为自然体块和人工体块,自然体块材料 分为木质、石质、果实等,人工体块有几何正方体、自由抽象的广场雕塑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