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届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 性文化。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 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 的特殊认识。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 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 对人的细腻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 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 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 其中代表。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蒙古民族第一部史 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 念异常鲜明。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 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岀。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 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史记·匈奴列传》 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 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北方草原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由于生 产力水平低下,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 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对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 力较农业文化更主动、更积极。这在元代西域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 学者刘大杰曾称元代萨都刺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活力与变化的趋势”。也由于 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多了一种实践意 识和冒险精神。忧患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成熟的标志, 就农业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往往侧重于对深厚精神苦闷的自我消解、自我提升; 自我肯定、自我壮大是农业社会忧患意识的主体内容。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 识,虽然也是在生存困扰下的一种自我拯救、自我飞扬,也充满了焦虑、深痛之 感,但并不专力于自我精神领域的别有洞天,而是将原始初民时期产生的朴素的 “天人合一”观念加以发展,剔除了其中包含着的精神层面的穷力追逐,进而催 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 (摘编自温斌 《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 2018 届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 性文化。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 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 的特殊认识。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 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 对人的细腻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 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 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 其中代表。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蒙古民族第一部史 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 念异常鲜明。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 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 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史记·匈奴列传》 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 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北方草原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由于生 产力水平低下,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 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对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 力较农业文化更主动、更积极。这在元代西域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 学者刘大杰曾称元代萨都刺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活力与变化的趋势”。也由于 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多了一种实践意 识和冒险精神。忧患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成熟的标志, 就农业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往往侧重于对深厚精神苦闷的自我消解、自我提升; 自我肯定、自我壮大是农业社会忧患意识的主体内容。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 识,虽然也是在生存困扰下的一种自我拯救、自我飞扬,也充满了焦虑、深痛之 感,但并不专力于自我精神领域的别有洞天,而是将原始初民时期产生的朴素的 “天人合一”观念加以发展,剔除了其中包含着的精神层面的穷力追逐,进而催 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 (摘编自温斌 《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北方草原与南方山水虽然空间地理位置不同,但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 致的。 B.草原文化精神既体现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又显现着极浓郁的生态 观念。 C.北方草原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因此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白发性、独立性的 文化。 D.不同于农业文化,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还催生了 行为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点出草原文化是进取性文化,再从草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崇拜 英雄的观念、开放性、忧患意识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匈奴歌》的例子,证明草原文学注重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并将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统一起来。 C.文中所提的冒顿单于和札木合两个人都是被草原民族崇拜的英雄,以此二人 为例主要是论证草原文学具有崇拜英雄的观念。 D.文章提到了元代西域文人,以此不仅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 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北方草原不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历史,那么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的 关系,可能就不会有特殊认识。 B.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缘于其生存环境的严酷 险恶、千变万化。 C.草原民族崇拜英雄的观念的形成,与其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 的力量、智慧、意志力有关。 D.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交流、融合的动机 和活力也更主动、更积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铁丝网上的春天 袁鹰 都说春天来了。可是,春天在哪里呢? 上海早已成了“孤岛”[注],但这座“孤岛”上没有青山,没有绿水,是一座灰 色的、黑色的岛。公园里,倒也有山,那是假山,石头堆成的;也有水,那是假 水,人工开凿的池塘,小得可怜。水里也有船,那是小孩的玩具,纸的,洋铁皮 的 我多么想念离別了三年的西湖、钱塘江、南髙峰和北髙峰。到春天,苏堤上一株 杨柳一株桃,迷住你不忍归去。湖光山色,在梦里也是那么妩媚动人。想起“柳 浪闻莺”,想起“断桥残雪”,想起杭州口音的“划子要吗”,禁不住“一声河 满子,双泪落君前”了。 梦醒后,抬头依然只从天井一角看到灰蒙蒙的天空。工厂烟囱从早到晩喷着浓黑 的烟雾,把上海的天空熏染得像一块发黑的擦桌布,又像铅块一样沉重。 这是春天吗? 又说春天在郊外。于是,我带着弟弟妹妹们去寻找
A.北方草原与南方山水虽然空间地理位置不同,但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 致的。 B.草原文化精神既体现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又显现着极浓郁的生态 观念。 C.北方草原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因此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白发性、独立性的 文化。 D.不同于农业文化,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还催生了 行为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先点出草原文化是进取性文化,再从草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崇拜 英雄的观念、开放性、忧患意识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匈奴歌》的例子,证明草原文学注重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并将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统一起来。 C.文中所提的冒顿单于和札木合两个人都是被草原民族崇拜的英雄,以此二人 为例主要是论证草原文学具有崇拜英雄的观念。 D.文章提到了元代西域文人,以此不仅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 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北方草原不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历史,那么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的 关系,可能就不会有特殊认识。 B.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缘于其生存环境的严酷、 险恶、千变万化。 C.草原民族崇拜英雄的观念的形成,与其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 的力量、智慧、意志力有关。 D.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交流、融合的动机 和活力也更主动、更积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铁丝网上的春天 袁鹰 都说春天来了。可是,春天在哪里呢? 上海早已成了“孤岛”[注],但这座“孤岛”上没有青山,没有绿水,是一座灰 色的、黑色的岛。公园里,倒也有山,那是假山,石头堆成的;也有水,那是假 水,人工开凿的池塘,小得可怜。水里也有船,那是小孩的玩具,纸的,洋铁皮 的。 我多么想念离别了三年的西湖、钱塘江、南高峰和北高峰。到春天,苏堤上一株 杨柳一株桃,迷住你不忍归去。湖光山色,在梦里也是那么妩媚动人。想起“柳 浪闻莺”,想起“断桥残雪”,想起杭州口音的“划子要吗”,禁不住“一声河 满子,双泪落君前”了。 梦醒后,抬头依然只从天井一角看到灰蒙蒙的天空。工厂烟囱从早到晚喷着浓黑 的烟雾,把上海的天空熏染得像一块发黑的擦桌布,又像铅块一样沉重。 这是春天吗? 又说春天在郊外。于是,我带着弟弟妹妹们去寻找
从曹家渡五角场沿苏州河向西走,走过圣约翰大学校园。从漆了黑油漆的竹篱笆 朝里边张望,能看到浓浓的绿荫,仿佛也能嗅到花香,还传来一阵阵笑语。大学 校园里的春光是诱人的,但不知道他们能享受多久呢?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花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请珍惜你们拥有的这一点春光吧!我为你们祝福。 再往前去。绕过兆丰公园,就到了铁路边。马路同沪杭铁路平行地伸展着 铁路两侧,青青的野草倒是长得很盛,那是被春风吹醒的。沿铁路架了铁丝网, 像一只巨大的蜈蚣,一条带刺的长蛇,匍匐在那里。铁丝是新换的,青光闪闪。 铁丝网围住了“孤岛”,锁住了“孤岛”上的人。 我无端地感到一阵战栗,好似被这铁丝网捆住了手脚,全身动弹不得。 “看,快看那边!”弟弟妹妹们喊起来,“那边铁丝网上!” 铁路西侧的铁丝网上,挂着一只破风筝 那是一只最普通的风筝,既不是燕子喜鹊,也不是老鹰蜈蚣,而是最常见最便宜 的瓦片风筝。不知什么时候吹落到铁丝网上来的,已经被铁丝网刮破了,只剩下 一个骨架,半张破碎的纸,红红绿绿,看不清那上面画的是什么。 “风筝,一只风筝!”弟弟妹妹们继续喊着 在我们住的拥挤不堪的弄堂里,是看不到风筝,也没法放风筝的。 “风筝,快看风筝!” 是的,这只风筝,应该在湛蓝的长空翱翔,在青青草地和绿绿竹林上空飘荡,在 洒满阳光的小山坡上旋舞高升。伴随它的,应该是无忧无虑的欢笑,应该是漫山 遍地的鲜花,应该是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应该是对阳春美景的享受 风筝,也一定有过这样的梦。然而,现在它只能挂在铁丝网上。线断了,它从高 空悠悠荡荡地跌落下来,而且那么巧,竞落在无情的铁丝网上。它的主人一一放 风筝的孩子,早已失望、闷闷不乐地走了,回家去了。 它从哪里来?它的家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只知道它现在挂在铁丝网上,而且已 经刮破了。 它曾为它的主人带来一阵春天的喜悦,然而,就如肥皂泡泡一样幻灭了。 它垂着头,在叹息吗?在哭泣吗?在怀念家乡和主人吗? 要不了两三天,也许就是明天,风吹雨打,连现在这个支离破碎的骨架,也会无 影无踪。 弟弟妺妺们停在这边一侧的铁丝网下,一定很想跨过铁路去,将那只风筝从那边 铁丝网上解救下来。但是不可能,我们都被铁丝网拦住,我们只能隔着铁丝网, 隔着沪杭铁路的铁轨,向它行注目礼,向它凭吊 春天被挂在青光闪闪的铁丝网上 回去的时候,还依依不舍地回头望了望。似乎同一位偶然相遇的好朋友告别。 但愿今夜不要下雨一一我们在心里默祷着。 九四一年春,上海曹家渡 (选自《袁鹰散文选集》) 【注】人们习惯将1937年11月日本占领上海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 4年时间称为“上海孤岛时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两处引用古人诗词句子,前者表达了作者对杭州湖光山色、风土人情的 眷恋之意:;后者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从曹家渡五角场沿苏州河向西走,走过圣约翰大学校园。从漆了黑油漆的竹篱笆 朝里边张望,能看到浓浓的绿荫,仿佛也能嗅到花香,还传来一阵阵笑语。大学 校园里的春光是诱人的,但不知道他们能享受多久呢?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花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请珍惜你们拥有的这一点春光吧!我为你们祝福。 再往前去。绕过兆丰公园,就到了铁路边。马路同沪杭铁路平行地伸展着。 铁路两侧,青青的野草倒是长得很盛,那是被春风吹醒的。沿铁路架了铁丝网, 像一只巨大的蜈蚣,一条带刺的长蛇,匍匐在那里。铁丝是新换的,青光闪闪。 铁丝网围住了“孤岛”,锁住了“孤岛”上的人。 我无端地感到一阵战栗,好似被这铁丝网捆住了手脚,全身动弹不得。 “看,快看那边!”弟弟妹妹们喊起来,“那边铁丝网上!” 铁路西侧的铁丝网上,挂着一只破风筝。 那是一只最普通的风筝,既不是燕子喜鹊,也不是老鹰蜈蚣,而是最常见最便宜 的瓦片风筝。不知什么时候吹落到铁丝网上来的,已经被铁丝网刮破了,只剩下 一个骨架,半张破碎的纸,红红绿绿,看不清那上面画的是什么。 “风筝,一只风筝!”弟弟妹妹们继续喊着。 在我们住的拥挤不堪的弄堂里,是看不到风筝,也没法放风筝的。 “风筝,快看风筝!” 是的,这只风筝,应该在湛蓝的长空翱翔,在青青草地和绿绿竹林上空飘荡,在 洒满阳光的小山坡上旋舞高升。伴随它的,应该是无忧无虑的欢笑,应该是漫山 遍地的鲜花,应该是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应该是对阳春美景的享受。 风筝,也一定有过这样的梦。然而,现在它只能挂在铁丝网上。线断了,它从高 空悠悠荡荡地跌落下来,而且那么巧,竞落在无情的铁丝网上。它的主人——放 风筝的孩子,早已失望、闷闷不乐地走了,回家去了。 它从哪里来?它的家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只知道它现在挂在铁丝网上,而且已 经刮破了。 它曾为它的主人带来一阵春天的喜悦,然而,就如肥皂泡泡一样幻灭了。 它垂着头,在叹息吗?在哭泣吗?在怀念家乡和主人吗? 要不了两三天,也许就是明天,风吹雨打,连现在这个支离破碎的骨架,也会无 影无踪。 弟弟妹妹们停在这边一侧的铁丝网下,一定很想跨过铁路去,将那只风筝从那边 铁丝网上解救下来。但是不可能,我们都被铁丝网拦住,我们只能隔着铁丝网, 隔着沪杭铁路的铁轨,向它行注目礼,向它凭吊。 春天被挂在青光闪闪的铁丝网上。 回去的时候,还依依不舍地回头望了望。似乎同一位偶然相遇的好朋友告别。 但愿今夜不要下雨——我们在心里默祷着。 一九四一年春,上海曹家渡 (选自《袁鹰散文选集》) 【注】人们习惯将 1937 年 11 月日本占领上海至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 4 年时间称为“上海孤岛时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两处引用古人诗词句子,前者表达了作者对杭州湖光山色、风土人情的 眷恋之意;后者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B.“像一块发黑的擦桌布”“像铅块一样沉重”这些比喻句既突出上海天空灰 蒙蒙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忧患 C.“可是春天在哪里呢?”“这是春天吗?”这两个疑问句,或引起下文,或 总结上文,标示思路,暗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本文以寻找春天为线索,以行踪为序,叙写了我和弟弟妹妹从城里到郊外找 寻春天的过程,写景状物,情寓其中,含蓄蕴藉。 5.结合全文,赏析“春天被挂在青光闪闪的铁丝网上”这句话。(5分) 6.文章为什么要用很多笔墨描写“风筝”?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霍金被认为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更被世人誉为“宇 宙之王 自传:私人回忆 作为霍金的华人弟子,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吴忠超认为,“霍金 的《我的简史》全球学界都已经期盼很久。作为一本自传,这本书肯定也会像《忏 悔录》《我的苦难史》一样,传诸后代”。 吴忠超向记者说起了霍金写这本自传的起源,那是霍金70岁生日那天,剑桥大 学和国际同仁为霍金举办了“宇宙的态”的学术会议。“但是因为霍金的健康状 态,医生不允许他亲自出席庆典。所以霍金在生日前预先录制了题为《我的简史》 的视频,并在宴会之前向来宾播放。这就是这部自传的雏形 在吴忠超看来,《我的简史》一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确。“因为身体原因,霍 金不能正常写字,看书也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甚至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 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逐页阅读。”吴 忠超感慨说,“但是《我的简史》是霍金在新技术帮助下完全凭借一己之力写成 的书,他写得很慢,所以这本书也很短,但是他却能把自己的生平和研究经历写 得很清楚。 在书里,霍金浮光掠影般讲述了自己从战后伦敦的男孩成长为国际学术巨星的岁 月。用简明、风趣、坦诚的语言让读者了解了过去著作中难得一见的霍金:曾经 和同事为特别黑洞存在打赌的开玩笑者;在物理学和宇宙学世界博取立足之地的 年轻的丈夫和父亲等等 《我的简史》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霍金个人宇宙的窗户,让人们得以认识这位 伟大的科学家如何书写科学的历史、创造生命的奇迹 他传:充满敬意 起初,物理学教授杨建邺对霍金并没有特别的认识,然而,在翻看《时间简史) 之后,杨建邺便被书中的语言、思想所吸引 后来杨建邺看了吴忠超写的中文版序之后对霍金有了大概了解。又先后看了《时 间简史续编》《霍金讲演录》等资料,对霍金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于2005年完 成《霍金传》一书。2014年,杨建邺出版了新作《霍金传奇》。书中新增了2006 年以后霍金经历的一些事情,包括霍金的第三次中国行、与第二任妻子离婚等内 容。写作时间也一直写到2013年3月霍金获得“特殊物理学基础奖”为止。 在杨建邺看来,霍金被人们铭记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学术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更 是因为他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贡献是在他被禁锢在轮椅上30多 年的情况下做出来的,此外他还多次因为疾病命悬一线。人们对具有如此顽强生 命力、不懈追求宇宙真理、充满传奇色彩同时又具有非凡幽默性格的他,都不得
B.“像一块发黑的擦桌布”“像铅块一样沉重”这些比喻句既突出上海天空灰 蒙蒙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忧患。 C.“可是春天在哪里呢?”“这是春天吗?”这两个疑问句,或引起下文,或 总结上文,标示思路,暗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本文以寻找春天为线索,以行踪为序,叙写了我和弟弟妹妹从城里到郊外找 寻春天的过程,写景状物,情寓其中,含蓄蕴藉。 5.结合全文,赏析“春天被挂在青光闪闪的铁丝网上”这句话。(5 分) 6.文章为什么要用很多笔墨描写“风筝”?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霍金被认为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更被世人誉为“宇 宙之王”。 自传:私人回忆 作为霍金的华人弟子,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吴忠超认为,“霍金 的《我的简史》全球学界都已经期盼很久。作为一本自传,这本书肯定也会像《忏 悔录》《我的苦难史》一样,传诸后代”。 吴忠超向记者说起了霍金写这本自传的起源,那是霍金 70 岁生日那天,剑桥大 学和国际同仁为霍金举办了“宇宙的态”的学术会议。“但是因为霍金的健康状 态,医生不允许他亲自出席庆典。所以霍金在生日前预先录制了题为《我的简史》 的视频,并在宴会之前向来宾播放。这就是这部自传的雏形。” 在吴忠超看来,《我的简史》一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确。“因为身体原因,霍 金不能正常写字,看书也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甚至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 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逐页阅读。”吴 忠超感慨说,“但是《我的简史》是霍金在新技术帮助下完全凭借一己之力写成 的书,他写得很慢,所以这本书也很短,但是他却能把自己的生平和研究经历写 得很清楚。” 在书里,霍金浮光掠影般讲述了自己从战后伦敦的男孩成长为国际学术巨星的岁 月。用简明、风趣、坦诚的语言让读者了解了过去著作中难得一见的霍金:曾经 和同事为特别黑洞存在打赌的开玩笑者;在物理学和宇宙学世界博取立足之地的 年轻的丈夫和父亲等等。 《我的简史》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霍金个人宇宙的窗户,让人们得以认识这位 伟大的科学家如何书写科学的历史、创造生命的奇迹。 他传:充满敬意 起初,物理学教授杨建邺对霍金并没有特别的认识,然而,在翻看《时间简史》 之后,杨建邺便被书中的语言、思想所吸引。 后来杨建邺看了吴忠超写的中文版序之后对霍金有了大概了解。又先后看了《时 间简史续编》《霍金讲演录》等资料,对霍金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于 2005 年完 成《霍金传》一书。2014 年,杨建邺出版了新作《霍金传奇》。书中新增了 2006 年以后霍金经历的一些事情,包括霍金的第三次中国行、与第二任妻子离婚等内 容。写作时间也一直写到 2013 年 3 月霍金获得“特殊物理学基础奖”为止。 在杨建邺看来,霍金被人们铭记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学术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更 是因为他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贡献是在他被禁锢在轮椅上 30 多 年的情况下做出来的,此外他还多次因为疾病命悬一线。人们对具有如此顽强生 命力、不懈追求宇宙真理、充满传奇色彩同时又具有非凡幽默性格的他,都不得
不从内心发出深深的感叹和由衷的敬意。而我对霍金的敬意就是写一本他的传 记 (摘编自王俊宁《霍金自传与“他传”》 相关链接: 霍金不愿对恶疾低头,甚至不愿接受任何帮助。他最喜欢被视为科学家,然后是 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视为正常人,拥有与其他人相同的欲望、干劲、梦想 与抱负 (摘自百度百科) 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 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20世纪物理学的 两大基础理论一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摘自中 国新闻网《霍金到底厉害在哪》)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金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 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 B.杨建邺起初对霍金并没有特别的认识,通过阅读《时间简史续编》《霍金讲 演录》等资料,对霍金有了更深的了解。 C.霍金在自传中,浮光掠影般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包括霍金和同事打赌开 玩笑、与第二任妻子离婚等内容。 D.如果想认识霍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书写科学的历史、创造生命的奇迹 的,那么不妨读读《我的简史》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的简史》是霍金在新技术帮助下完全凭借一己之力写成的书,吴忠超认为 准确是此书最主要的特点。 B.霍金70岁生日那天,身体很差,到了不能亲自出席庆典的地步,因此,霍金 决定写自传《我的简史》 C.霍金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在学术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曾经在2013年获得“特 殊物理学基础奖” D.霍金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怀着对他的由衷的敬意,杨建邺写了霍金 的传记《霍金传奇》 9.你觉得霍金身上有哪些人格魅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再联系现实,谈谈 自己的感受。(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 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 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 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
不从内心发出深深的感叹和由衷的敬意。而我对霍金的敬意就是写一本他的传 记。” (摘编自王俊宁《霍金自传与“他传”》) 相关链接: 霍金不愿对恶疾低头,甚至不愿接受任何帮助。他最喜欢被视为科学家,然后是 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视为正常人,拥有与其他人相同的欲望、干劲、梦想 与抱负。 (摘自百度百科) 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 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 20 世纪物理学的 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摘自中 国新闻网《霍金到底厉害在哪》)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霍金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 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 B.杨建邺起初对霍金并没有特别的认识,通过阅读《时间简史续编》《霍金讲 演录》等资料,对霍金有了更深的了解。 C.霍金在自传中,浮光掠影般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包括霍金和同事打赌开 玩笑、与第二任妻子离婚等内容。 D.如果想认识霍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书写科学的历史、创造生命的奇迹 的,那么不妨读读《我的简史》。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的简史》是霍金在新技术帮助下完全凭借一己之力写成的书,吴忠超认为 准确是此书最主要的特点。 B.霍金 70 岁生日那天,身体很差,到了不能亲自出席庆典的地步,因此,霍金 决定写自传《我的简史》。 C.霍金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在学术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曾经在 2013 年获得“特 殊物理学基础奖”。 D.霍金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怀着对他的由衷的敬意,杨建邺写了霍金 的传记《霍金传奇》。 9.你觉得霍金身上有哪些人格魅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再联系现实,谈谈 自己的感受。(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 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 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 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