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的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对全文综合把 握,把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细细阅读,找寻相关信息加以比较甄别。该题的难度过低,只 要愿意读文章,答案就一目了然。 【答案】C。最早把“和”与“同”进行对举的是史伯。这里有意使用“第一次”也 是增加迷惑性。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有关“和”的含义及其意义,观点明确,论据充实,但它 毕竟是属于先秦时代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 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从史伯“和实生物”的思想到孔子“和而不同”的哲学定位 再到先秦诸子对“和”的拓展和发挥,使“和”的理念更加充实和明确 C.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 在一个“和”字上,它是中国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D.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不 仅形象生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观点 【命题意图】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 度的能力。要求考生对文章有较深入的阅读和文章意思较准确的把握以及细致的分析。所以 该题命题的角度是“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分析”,采用逆选题,也是为了降低点难度。该题设 置的难度也过低,只要稍动脑筋,思考一下作者现在写这篇文章的目的,问题迎刃而解 【答案】A。该选项中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是错 误的,本文论述“和”的真正目的就是要阐述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三、(9分每小题3分) 【命题阐述】 古代诗文阅读,实际上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三个大题。 根据三年来安徽自主命题文言文选文的特点,本练习选取的虽然是一段人物传记,但不 属于史传类的文章。虽然今年安徽卷又回到了选取史传类散文的传统上来,尽管大家也希望 就这样继续下去,但作为高考应对性训练,范围还是广一些较好,所以选取了明代散文大家 宋濂的《秦士录》中几段文字,由于高考文言文选文大都在700字左右,因而作了删节。本 文转录自徐中玉、金启华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一版第513页)。 共设置四个题目,实词、虚词、内容理解和翻译各一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秦士录(节选)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 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日:“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 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
6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的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对全文综合把 握,把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细细阅读,找寻相关信息加以比较甄别。该题的难度过低,只 要愿意读文章,答案就一目了然。 【答案】C。 最早把“和”与“同”进行对举的是史伯。这里有意使用“第一次”也 是增加迷惑性。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有关“和”的含义及其意义,观点明确,论据充实,但它 毕竟是属于先秦时代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 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从史伯“和实生物”的思想到孔子“和而不同”的哲学定位, 再到先秦诸子对“和”的拓展和发挥,使“和”的理念更加充实和明确。 C.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 在一个“和”字上,它是中国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D.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不 仅形象生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观点。 【命题意图】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 度的能力。要求考生对文章有较深入的阅读和文章意思较准确的把握以及细致的分析。所以 该题命题的角度是“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分析”,采用逆选题,也是为了降低点难度。该题设 置的难度也过低,只要稍动脑筋,思考一下作者现在写这篇文章的目的,问题迎刃而解 【答案】A。 该选项中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是错 误的,本文论述“和”的真正目的就是要阐述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命题阐述】 古代诗文阅读,实际上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三个大题。 根据三年来安徽自主命题文言文选文的特点,本练习选取的虽然是一段人物传记,但不 属于史传类的文章。虽然今年安徽卷又回到了选取史传类散文的传统上来,尽管大家也希望 就这样继续下去,但作为高考应对性训练,范围还是广一些较好,所以选取了明代散文大家 宋濂的《秦士录》中几段文字,由于高考文言文选文大都在 700 字左右,因而作了删节。本 文转录自徐中玉、金启华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第一版第 513 页)。 共设置四个题目,实词、虚词、内容理解和翻译各一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秦 士 录 ① (节选) 宋 濂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 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 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
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 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 不遗一言。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 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 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 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干言,袖谒之。阍卒2不为通,连击踣数人,声 闻于王。王令隶人摔入,欲鞭之。弼盛气日:“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 舌。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 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所须,曰 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③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 弼往。王自临观,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已而烟尘 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王抚髀欢曰:“诚壮土!诚壮士!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 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 后十年终 注释①秦:地名,今陕西一带。②阍(hun)卒:守门的兵士。③槊(shu):长矛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 贱:轻视 B.两生素负多才艺 负:依仗 C.阴戒善槊者五十人 阴:阴险 D.两生相顾惨沮 顾:看。 【命题意图】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选定四个文言实词虽然有两个 不是大纲规定120个实词内的,但也是常见词语。该题的考查方式和查字典差不多,只不过 义项已经给定,只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 求的选项就可以了。 【答案】:C。“阴”在这里的意思是“暗中、暗地里”。这是教材中常见义项,根据上下文 很容易推导出来。A项“贱”属于意动用法,“把…看作下贱”,就是“轻视、看轻”的
7 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 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 不遗一言。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 “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 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 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②不为.通,连击踣数人,声 闻于王。王令隶人捽入,欲鞭之。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 舌。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 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所须,曰: “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③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 弼往。王自临观,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已而烟尘 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 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 后十年终。 注释①秦:地名,今陕西一带。②阍(hūn)卒:守门的兵士。③槊(shuò):长矛。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 贱:轻视。 B.两生素负.多才艺 负:依仗 C.阴.戒善槊者五十人 阴:阴险。 D.两生相顾.惨沮 顾:看。 【命题意图】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选定四个文言实词虽然有两个 不是大纲规定 120 个实词内的,但也是常见词语。该题的考查方式和查字典差不多,只不过 义项已经给定,只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 求的选项就可以了。 【答案】:C。“阴”在这里的意思是“暗中、暗地里”。这是教材中常见义项,根据上下文 很容易推导出来。 A 项“贱”属于意动用法,“把……看作下贱”,就是“轻视、看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