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11月)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封禅是古代君王祭祀天地的典礼, 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秦汉时期,在封禅的理论中,都是以泰 山作为封禅地点的。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作封,辟场祀地叫作禅。泰山成为封禅 的圣地,不仅仅因为它的地理位置、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 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 论和文化,不管是语焉不详的传说还是相互矛盾的故事,都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 想文化传统的存在。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泰山只能接受鲁国国 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即使很多细节都无法证明,即使所有礼仪都无法施行,但是, 要封禅就只能到泰山。面对传统,不可一世的帝王也只能低头妥协。 秦始皇封禅之时,距离传说中的封禅已相去太久,封禅之礼,几乎无人能知。学 者认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前,只有封禅理论而没有封禅实践,也是很有道理的。 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但是,他们都还是请来众多儒生,认真讨论,直到 最后讨论没有结果。主张封禅者,多来自东方,不仅有鲁国的儒生,也有滨海的 方士。这种讨论虽然没有结果,但起码可以证明: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 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追求仙人 和长生必然无果而终,但是封禅泰山却是可以成功的。泰山封禅,终于走出了传 说的迷雾,变成了帝王心目中的神圣所在。何止是帝王,封禅大典,几乎就是 种历史创造。因为封禅不能随时进行,封禅的条件常常难以具备,所以古代帝王 无数,而真正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 泰山封禅,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孔子的成功,最重要的 是思想和精神。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 了儒家的思想体系。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交融,孔子的思想体系由精神光芒的 闪耀向可以操作的礼制转化。 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 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秦始皇封禅泰山,汉高祖祭祀孔子,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这个思想传播的过程,其方向是一致的。以封禅泰山为代表 的儒家礼制思想,因为与天地祭祀有关,与帝王的合法性证明有关,所以最先受 到最高统治当局的青睐,而这正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的开始。 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礼典,封禅终于成为事实,而泰山几乎永久地独占了这 个荣耀。可以说,自从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的五岳独尊地位才真正确立 下来。泰山地位的提升,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进行,泰山于是成为一种 文化象征与符号。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如果用一座山 来代表,那就是泰山 (《泰山的祭祀与封禅》) 1.下列与“封禅”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封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是筑坛祭天、辟场祀地,向世人宣告 帝王执政得到了天地认可的盛大仪式。 B.封禅泰山,与泰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高度有关,更与它的文化高度有关,它 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 C.传说中的泰山封禅礼仪不详,一些学者认为,从秦始皇起才有了泰山封禅的 实践,而汉武帝封禅基本照搬了他的模式
安徽省淮北一中 2012-2013 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11 月)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l~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封禅是古代君王祭祀天地的典礼, 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秦汉时期,在封禅的理论中,都是以泰 山作为封禅地点的。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作封,辟场祀地叫作禅。泰山成为封禅 的圣地,不仅仅因为它的地理位置、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 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 论和文化,不管是语焉不详的传说还是相互矛盾的故事,都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 想文化传统的存在。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泰山只能接受鲁国国 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即使很多细节都无法证明,即使所有礼仪都无法施行,但是, 要封禅就只能到泰山。面对传统,不可一世的帝王也只能低头妥协。 秦始皇封禅之时,距离传说中的封禅已相去太久,封禅之礼,几乎无人能知。学 者认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前,只有封禅理论而没有封禅实践,也是很有道理的。 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但是,他们都还是请来众多儒生,认真讨论,直到 最后讨论没有结果。主张封禅者,多来自东方,不仅有鲁国的儒生,也有滨海的 方士。这种讨论虽然没有结果,但起码可以证明: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 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追求仙人 和长生必然无果而终,但是封禅泰山却是可以成功的。泰山封禅,终于走出了传 说的迷雾,变成了帝王心目中的神圣所在。何止是帝王,封禅大典,几乎就是一 种历史创造。因为封禅不能随时进行,封禅的条件常常难以具备,所以古代帝王 无数,而真正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 泰山封禅,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孔子的成功,最重要的 是思想和精神。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 了儒家的思想体系。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交融,孔子的思想体系由精神光芒的 闪耀向可以操作的礼制转化。 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 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秦始皇封禅泰山,汉高祖祭祀孔子,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这个思想传播的过程,其方向是一致的。以封禅泰山为代表 的儒家礼制思想,因为与天地祭祀有关,与帝王的合法性证明有关,所以最先受 到最高统治当局的青睐,而这正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的开始。 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礼典,封禅终于成为事实,而泰山几乎永久地独占了这 个荣耀。可以说,自从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的五岳独尊地位才真正确立 下来。泰山地位的提升,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进行,泰山于是成为一种 文化象征与符号。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如果用一座山 来代表,那就是泰山。 (《泰山的祭祀与封禅》) 1.下列与“封禅”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封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是筑坛祭天、辟场祀地,向世人宣告 帝王执政得到了天地认可的盛大仪式。 B.封禅泰山,与泰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高度有关,更与它的文化高度有关,它 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 C.传说中的泰山封禅礼仪不详,一些学者认为,从秦始皇起才有了泰山封禅的 实践,而汉武帝封禅基本照搬了他的模式
D.秦始皇和汉武帝泰山封禅,昭示一个事实,即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 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 2.下列对“儒家思想”与“封禅泰山”二者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孔子支持封禅泰山,但是他并未明确可以操作的封禅礼制,因此封禅泰 山直到秦始皇时代才真正成为了事实 B.儒家思想能够获得独尊地位并最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与封禅泰山的思想首 先受到封建帝王的青睐是分不开的 C.封禅代表了儒家礼制思想,暗合帝王心思,在帝王心目中地位神圣,因此历 代帝王登基后首先进行封禅。 D.儒家思想因为泰山封禅理论而成为了一种国家意识形态,泰山因为儒家思想 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独尊地位。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创立了泰山封禅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鲁国国君和周天子才能到泰山祭拜, 从而确立了帝王祭拜泰山的传统。 B.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泰山封禅之前,都曾请来诸多儒生,试图商讨出封禅大典 可操作的礼制,但讨论均无果而终。 C.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典礼的封禅终于在秦汉时期成为事实,说明当时儒 家思想已转化为可操作的礼制。 D.如果说建筑了儒家思想体系的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那么几乎永久地独 占封禅荣耀的泰山,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古诗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 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 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 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 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 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 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 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 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 其大臣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 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丕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 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 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 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 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 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 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 致王师败绩,何而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D.秦始皇和汉武帝泰山封禅,昭示一个事实,即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 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 2.下列对“儒家思想”与“封禅泰山”二者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孔子支持封禅泰山,但是他并未明确可以操作的封禅礼制,因此封禅泰 山直到秦始皇时代才真正成为了事实。 B.儒家思想能够获得独尊地位并最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与封禅泰山的思想首 先受到封建帝王的青睐是分不开的。 C.封禅代表了儒家礼制思想,暗合帝王心思,在帝王心目中地位神圣,因此历 代帝王登基后首先进行封禅。 D.儒家思想因为泰山封禅理论而成为了一种国家意识形态,泰山因为儒家思想 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独尊地位。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创立了泰山封禅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鲁国国君和周天子才能到泰山祭拜, 从而确立了帝王祭拜泰山的传统。 B.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泰山封禅之前,都曾请来诸多儒生,试图商讨出封禅大典 可操作的礼制,但讨论均无果而终。 C.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典礼的封禅终于在秦汉时期成为事实,说明当时儒 家思想已转化为可操作的礼制。 D.如果说建筑了儒家思想体系的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那么几乎永久地独 占封禅荣耀的泰山,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二.古诗文阅读(3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 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 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 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 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 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 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 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 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 其大臣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 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 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 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 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 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 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 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 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 张:埋伏 B.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购:购买 C.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缘:沿着 D.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引:掉转 5.下列能表明杨业骁勇善战或老于边事善用兵法的一项是( (3分) ①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 口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⑥乃不食,三日死。 A.②③⑤ B.①②⑤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业担心自己和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的安危,所以劝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 B.杨业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谙用兵法,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 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C.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 绝食而死。 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自己 的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5分)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 耶!(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4分) 9.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4分) 10.任选六处,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铁马秋风大散 关 (陆游《书愤》)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 张 :埋伏 B.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购 :购买 C.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 缘 :沿着 D.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引 :掉转 5.下列能表明杨业骁勇善战或老于边事善用兵法的一项是( )(3 分) ①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 口。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⑥乃不食,三日死。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杨业担心自己和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的安危,所以劝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 B.杨业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谙用兵法,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 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C.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 绝食而死。 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自己 的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 耶!(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8 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8.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任选六处,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 关。 (陆游《书愤》) ⑵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3)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 试《前赤壁赋》)(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5)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杨柳岸,晓风残 月 (柳永《雨霖铃》)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4小题,共24分) 永远的巴金 王蒙 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 《家》 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 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 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 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 表现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后,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 心肺。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 淌血。 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 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所以 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 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 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 晰强烈。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一一这是他在迎接第五 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他甚至于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 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他喜欢在高尔基 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 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 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 来写作,来做人的人。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 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 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 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 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 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 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 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 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要多写,要多写一点 他一次又 次地对我说。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 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 要活动活动。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 而他的心永远火烫。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
⑶寄蜉蝣于天地 __________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 ___________ 。(苏 试《前赤壁赋》)⑷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__________________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⑸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李商隐《锦瑟》) ⑹ 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 月。 (柳永《雨霖铃》)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4 小题,共 24 分) 永远的巴金 王蒙 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 《家》。 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 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 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 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 表现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后,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 心肺。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 淌血。 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 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所以 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 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 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 晰强烈。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这是他在迎接第五 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他甚至于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 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他喜欢在高尔基 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 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 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 来写作,来做人的人。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 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 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 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 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 “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 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 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 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 次地对我说。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 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 要活动活动。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 而他的心永远火烫。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
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 朴、无私。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生,却 遭到过诋毁,曰:“真话不等于真理”,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现在,这种雄 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 空伪文学的胜出。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 (有删节)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读过了许多巴金写的译的作品,深深地感受到在这些作品中都蕴 含着强烈的激情、力量和牺牲精神 B.巴金喜欢关于高尔基笔下英雄丹柯的民间故事,表现了巴金愿意为人 间呼唤光明、驱逐黑暗的理想愿望。 C.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 《随想录》里,并铭刻在人们的心底。 D.巴金老人不苟言笑,即使听到笑话也是表情苦涩无奈,这体现了他的 诚实、谦虚、质朴、无私 E.“巴金的矗立”是指巴金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在人民心中及文学史的 崇高地位,是对巴金的高度赞誉。 12.巴金先生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这 句话中包含几层含义,请分点概述。(6分) 13.文中提到了巴金先生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概括。(5分) 14.文章结尾处说“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 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执拗niu 崔嵬wei 耄耋之年 die 吆五喝六he B.嫉(j1)妒 银翘qido 久假不归jia 揣冒昧 chuai
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 朴、无私。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生,却 遭到过诋毁,曰:“真话不等于真理”,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现在,这种雄 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 空伪文学的胜出。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 (有删节)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作者读过了许多巴金写的译的作品,深深地感受到在这些作品中都蕴 含着强烈的激情、力量和牺牲精神。 B.巴金喜欢关于高尔基笔下英雄丹柯的民间故事,表现了巴金愿意为人 间呼唤光明、驱逐黑暗的理想愿望。 C.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 《随想录》里,并铭刻在人们的心底。 D.巴金老人不苟言笑,即使听到笑话也是表情苦涩无奈,这体现了他的 诚实、谦虚、质朴、无私。 E.“巴金的矗立”是指巴金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在人民心中及文学史的 崇高地位,是对巴金的高度赞誉。 12.巴金先生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这 句话中包含几层含义,请分点概述。(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提到了巴金先生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概括。(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结尾处说“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 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共 84 分) 四、(24 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A.执拗 niù 崔嵬 wéi 耄耋之年 dié 吆五喝六 hè B.嫉(jí)妒 银翘 qiáo 久假不归 jià 不 揣冒昧 chuǎ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