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命题人:信鑫 审题人:王郭送 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4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 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 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 高雅消遣。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 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陆羽撰《茶 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 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 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 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 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 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 类的发展。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 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 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 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杭 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 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 统。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 英式下午茶。千年来,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 浸润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特的 方式,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 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 “和敬清寂”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神已 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进传 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 永恒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代成为风尚与流行。让茶在时下成 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多年 轻人喜爱和接受,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今天的90 后、00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要 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给茶换上上新潮的衣装。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 变。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 (选自戎新宇《茶,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 1.下列关于“茶”的发展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交意思的一项是(
安徽省淮北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命题人:信鑫 审题人:王郭送 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 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 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 高雅消遣。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 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陆羽撰《茶 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 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 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 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 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 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 类的发展。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 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 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 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杭 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 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 统。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 英式下午茶。千年来,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 浸润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特的 方式,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 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 “和敬清寂”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神已 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进传 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 永恒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代成为风尚与流行。让茶在时下成 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多年 轻人喜爱和接受,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今天的 90 后、00 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要 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给茶换上上新潮的衣装。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 变。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 (选自戎新宇《茶,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 1.下列关于“茶”的发展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交意思的一项是( )
A.茶的历史悠久,神农时代只是作为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西汉时期, 茶己发展成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遗。 B.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己开始成为贡品,全国茶铺、茶馆林立,陆羽所撰的 《茶经》更是推动了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C.某盛于宋朝,上至官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饮茶为时尚, 甚至发展到‘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地步 D.明清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某一种茶叶 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往往推动其他茶类的发展。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宗教的青睐,崇尚。比如道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 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一味 B.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 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 C.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推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衰 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D.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陛,不少地方饮茶己成习喷,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 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午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如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因其蕴含 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中的一张文化名片 B.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中国己日益沦落,己难寻 踪影,这说明茶道文化也需要传承革新 C.随着时间的迁移,中国茶的不少品种以及部分传统制茶工艺悄失殆尽,如何 传承先人给子的茶道文化己摆在眼前 D.如今的中国茶己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让中国茶传承得更远,就要改变茶一成 不变的古板样式,给茶换上新潮衣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黄昏 孙玉秀 李婶弯腰抱起一捆柴火,吃力地走着。几颗雨点砸下来,豆粒一般,落到尘土里 滚动了一下,晃了两晃,顿时粘住不动了。也有几颗落到她的脸上,碰到了嘴角, 凉丝丝地裹着一股咸味 李婶抬头见一块灰黑色的幕布遮住了半边天。她加快了脚步,将怀中的那捆柴送 到仓房里,很快又折回到院子里。二十几只鸡鸭鹅见了她,将她团团围住。 雨点逐渐变大,空气里裹着一股雨的腥味。李婶转身回屋,很快提着半桶加水的 食料出来,水舀子在塑料桶里摇晃。她将食料用力搅拌几下,分别倒入三个木槽 里。那些鸡鸭鹅迅速围拢过来,迫不及待地吞咽起来。李婶望着它们贪婪的吃相, 心想,吃吧,吃饱了好多产蛋,留给他回家吃! 李婶站在院子里再一次看天,那块幕布的颜色更深了,好像被人扯住了四角的被 子,沉沉地压过来,让人透不过气来。她掰开手指头,数了又数,十天了,老头 子的病也不知治得咋样了,千万不要扔下俺不管啊!李婶想着,眼角不自觉地湿 润了
A.茶的历史悠久,神农时代只是作为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西汉时期, 茶己发展成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遗。 B.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己开始成为贡品,全国茶铺、茶馆林立,陆羽所撰的 《茶经》更是推动了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C.某盛于宋朝,上至官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饮茶为时尚, 甚至发展到‘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地步. D.明清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某一种茶叶 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往往推动其他茶类的发展。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宗教的青睐,崇尚。比如道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 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一味。 B.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 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 C.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推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衰 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D.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陛,不少地方饮茶己成习喷,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 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午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如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因其蕴含 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中的一张文化名片。 B.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中国己日益沦落,己难寻 踪影,这说明茶道文化也需要传承革新。 C.随着时间的迁移,中国茶的不少品种以及部分传统制茶工艺悄失殆尽,如何 传承先人给子的茶道文化己摆在眼前。 D.如今的中国茶己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让中国茶传承得更远,就要改变茶一成 不变的古板样式,给茶换上新潮衣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黄昏 孙玉秀 李婶弯腰抱起一捆柴火,吃力地走着。几颗雨点砸下来,豆粒一般,落到尘土里, 滚动了一下,晃了两晃,顿时粘住不动了。也有几颗落到她的脸上,碰到了嘴角, 凉丝丝地裹着一股咸味。 李婶抬头见一块灰黑色的幕布遮住了半边天。她加快了脚步,将怀中的那捆柴送 到仓房里,很快又折回到院子里。二十几只鸡鸭鹅见了她,将她团团围住。 雨点逐渐变大,空气里裹着一股雨的腥味。李婶转身回屋,很快提着半桶加水的 食料出来,水舀子在塑料桶里摇晃。她将食料用力搅拌几下,分别倒入三个木槽 里。那些鸡鸭鹅迅速围拢过来,迫不及待地吞咽起来。李婶望着它们贪婪的吃相, 心想,吃吧,吃饱了好多产蛋,留给他回家吃! 李婶站在院子里再一次看天,那块幕布的颜色更深了,好像被人扯住了四角的被 子,沉沉地压过来,让人透不过气来。她掰开手指头,数了又数,十天了,老头 子的病也不知治得咋样了,千万不要扔下俺不管啊!李婶想着,眼角不自觉地湿 润了
只鹅伸长脖子嘎嘎地叫了几声,她才回过神来,打算再去抱一捆柴,刚一抬脚, 被几根散落的柴棍绊了一下,她本能地伸开双手支撑到地面,方稳住了身子。李 婶感觉到手掌一阵钻心的疼,起身察看,这才发现左手食指被刮了一条细长的口 子,汩汩地冒着鲜红的血。 风起,雨噼噼啪啪地下起来。李婶顾不上疼痛,弯腰拾起那几根散落的柴棍,从 柴垛上用力拽出一捆柴,斜抱在腋下一路小跑,一股脑儿堆放到灶膛前。她伸岀 右手拧开水龙头,冲洗着手掌上的血迹,转身去屋内取出一贴邦迪,小心缠到左 手的食指上。 李婶低头搓一搓自己的双手,发出木锉一样的窸窣声。她从衣兜里摸出电话来打, 那端却传来电话关机的声音。李婶失落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窗外的天色越来越暗,将整座老房子都吞了进去,一道闪电钻出来,顿时撕开了 黑幕,紧接着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滚石一般翻滚过来 李婶赶忙将鸡鸭鹅一起赶进圈窝里。再回屋时,衣服已经湿了半截。还没等她站 稳脚跟,窗外的雨水哗啦一声,从空中整个倾泻下来,白亮亮的一大片,分不清 天和地的界限,只剩下一个雨水的世界。 墙上的时钟响了几声,李婶回过神来,意识到该做晚饭了。她麻利地打开那捆干 柴,蹲下身子,将一大把干柴塞进了灶膛,点燃书纸,放到灶膛里。干柴碰到了 火星,晃晃悠悠地燃烧起来,火苗越来越旺,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李婶将锅洗刷干净,添上半锅水,转身去淘米洗菜,熟练而又有序。手机铃声突 然响了起来,李婶赶紧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手机那端飘过来,妈, 爸的手机没电了,爸在医院挺好的,您照顾好自己就行,千万别担心。 李婶眼睛里又满是泪水,嗯嗯,有你们在,妈一百个放心 她挂了儿子的电话,擦了泪,凝视着窗外。雨小了,院子里浑浊的积水淌成了小 河,汇聚在大门口处,一转弯撞进门外的壕沟里,哼着歌溜掉了 李婶搬来一个小板凳,不停地添柴。灶膛里的火越来越旺,没多久,厨房暖和了 起来,铁锅吱吱啦啦地响,四周冒出白色的热气,很快便飘出了一阵诱人的饭香 李婶起身去打开饭桌,熟练地摆放上两双筷子,随后又摇了摇头,失落地拿下去 一双,心里默念,快好起来吧,别总牵累孩子,俺在家等你健健康康地回来 雨停了。李婶将目光挪向窗外,两道明亮的霞光射了进来,刺得她睁不开眼,再 看时,仿佛老头子笑呵呵地站在大门口。她心里一惊,擦了擦眼睛,方知是自己 看花了眼。 李婶推开房门,一片晩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也染红了她的半边脸。她低头拍了 拍衣兜里的手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以“黄昏”为题既是写眼前黄昏天气景象,也是写李婶的人生黄昏季节 小说将两个黄昏景色相互交融,意境深远。 B.小说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写黄昏雨势由小到大的变化,而对于雨小后的描写 较为简略,这是为了突出强调儿子的来电。 C.小说所写的柴火、鸡、鸭、鹅、灶膛等内容,既揭示了人物的身份,也鲜明 地体现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真实感强。 D.小说虽然情节简单,人物单一,但刻画李婶时综合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 心理、神态等描写手法,李婶形象跃然纸上
一只鹅伸长脖子嘎嘎地叫了几声,她才回过神来,打算再去抱一捆柴,刚一抬脚, 被几根散落的柴棍绊了一下,她本能地伸开双手支撑到地面,方稳住了身子。李 婶感觉到手掌一阵钻心的疼,起身察看,这才发现左手食指被刮了一条细长的口 子,汩汩地冒着鲜红的血。 风起,雨噼噼啪啪地下起来。李婶顾不上疼痛,弯腰拾起那几根散落的柴棍,从 柴垛上用力拽出一捆柴,斜抱在腋下一路小跑,一股脑儿堆放到灶膛前。她伸出 右手拧开水龙头,冲洗着手掌上的血迹,转身去屋内取出一贴邦迪,小心缠到左 手的食指上。 李婶低头搓一搓自己的双手,发出木锉一样的窸窣声。她从衣兜里摸出电话来打, 那端却传来电话关机的声音。李婶失落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窗外的天色越来越暗,将整座老房子都吞了进去,一道闪电钻出来,顿时撕开了 黑幕,紧接着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滚石一般翻滚过来。 李婶赶忙将鸡鸭鹅一起赶进圈窝里。再回屋时,衣服已经湿了半截。还没等她站 稳脚跟,窗外的雨水哗啦一声,从空中整个倾泻下来,白亮亮的一大片,分不清 天和地的界限,只剩下一个雨水的世界。 墙上的时钟响了几声,李婶回过神来,意识到该做晚饭了。她麻利地打开那捆干 柴,蹲下身子,将一大把干柴塞进了灶膛,点燃书纸,放到灶膛里。干柴碰到了 火星,晃晃悠悠地燃烧起来,火苗越来越旺,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李婶将锅洗刷干净,添上半锅水,转身去淘米洗菜,熟练而又有序。手机铃声突 然响了起来,李婶赶紧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手机那端飘过来,妈, 爸的手机没电了,爸在医院挺好的,您照顾好自己就行,千万别担心。 李婶眼睛里又满是泪水,嗯嗯,有你们在,妈一百个放心。 她挂了儿子的电话,擦了泪,凝视着窗外。雨小了,院子里浑浊的积水淌成了小 河,汇聚在大门口处,一转弯撞进门外的壕沟里,哼着歌溜掉了。 李婶搬来一个小板凳,不停地添柴。灶膛里的火越来越旺,没多久,厨房暖和了 起来,铁锅吱吱啦啦地响,四周冒出白色的热气,很快便飘出了一阵诱人的饭香。 李婶起身去打开饭桌,熟练地摆放上两双筷子,随后又摇了摇头,失落地拿下去 一双,心里默念,快好起来吧,别总牵累孩子,俺在家等你健健康康地回来。 雨停了。李婶将目光挪向窗外,两道明亮的霞光射了进来,刺得她睁不开眼,再 看时,仿佛老头子笑呵呵地站在大门口。她心里一惊,擦了擦眼睛,方知是自己 看花了眼。 李婶推开房门,一片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也染红了她的半边脸。她低头拍了 拍衣兜里的手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以“黄昏”为题既是写眼前黄昏天气景象,也是写李婶的人生黄昏季节。 小说将两个黄昏景色相互交融,意境深远。 B.小说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写黄昏雨势由小到大的变化,而对于雨小后的描写 较为简略,这是为了突出强调儿子的来电。 C.小说所写的柴火、鸡、鸭、鹅、灶膛等内容,既揭示了人物的身份,也鲜明 地体现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真实感强。 D.小说虽然情节简单,人物单一,但刻画李婶时综合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 心理、神态等描写手法,李婶形象跃然纸上
E.小说结尾描绘了雨散天晴,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既与前面下雨形成对比, 又真切体现了李婶轻松、心安的心情。 5.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李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请分别简要概括小说中两次打电话的细节内容。并说明此细节的表达效果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材料 (本报记者徐瑞哲)从新文化运动算起,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已走过百年。“百 年语文”走到当下,有什么教得太多了,又有什么教得太少了?昨天,上海市语 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落幕,不少名家一针见 血、针砭时弊。 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但绝不同于美术课。甚至有时,借助视图的“帮助” 反而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如今,中小 学校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与其他科目一样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 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表示,滥用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毒 药”。他发现,有些中学语文课堂已经不用黑板,只靠多媒体屏幕上课。比如教 曹操的《观沧海》,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 全是网上下载、拼凑而成的。他认为,这样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 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语文课 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另一方面,语文课少了一个重要的口语教育功能。与外语课相比,语文课几乎与 口语表达训练没什么关系,在“听说读写”中嘴巴似乎最用不上。在新一轮高考 改革过程中,上海等地的外语科目考试都加入了听说测试。而语文科目考试从来 都是笔试,“既然高考不考,就几乎没人关注语文也应当培养口头能力。”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表示,眼下很多政府 官员、企业家、明星等“头面人物”,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似乎离开讲稿就不会 讲话。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其实与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不无关系;同时, 这也与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络有关,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抑制。(2014 年12月22日《解放日报》07版) 材料二: 3月28日上午,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主任孙连成为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 学部的老师、部分家长做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报告。 当天的报告会上,一直致力于中美基础教育领域交流工作的孙连成一再强调母语 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母语教育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了,不过相信在2017年高考改革后这一状况将得到改观。”孙连成说。 孙连成介绍说,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第一科大家知道肯定 是数学,第二科是什么呢?大家可能说是语文,对,那第三科呢?我告诉你还是 语文。美国高考有三科:数学、阅读和写作。数学多少分呢?800分,那两科呢? 每一门也是800分。” 再看看美国小学的课程表。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英文课,一年级每天的教学时间 大概190分钟,二年级150分钟,其它年级和二年级都一样。 我曾做过统计,美国人对母语教学的时间一周是950分钟,我们多少?拿非常 重视母语教育的清华附小来说是320分钟。”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
E.小说结尾描绘了雨散天晴,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既与前面下雨形成对比, 又真切体现了李婶轻松、心安的心情。 5.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李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6.请分别简要概括小说中两次打电话的细节内容。并说明此细节的表达效果。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8 题。 材料一: (本报记者徐瑞哲)从新文化运动算起,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已走过百年。“百 年语文”走到当下,有什么教得太多了,又有什么教得太少了?昨天,上海市语 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主办的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落幕,不少名家一针见 血、针砭时弊。 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但绝不同于美术课。甚至有时,借助视图的“帮助”, 反而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如今,中小 学校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与其他科目一样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 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表示,滥用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毒 药”。他发现,有些中学语文课堂已经不用黑板,只靠多媒体屏幕上课。比如教 曹操的《观沧海》,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 全是网上下载、拼凑而成的。他认为,这样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割得零 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语文课 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另一方面,语文课少了一个重要的口语教育功能。与外语课相比,语文课几乎与 口语表达训练没什么关系,在“听说读写”中嘴巴似乎最用不上。在新一轮高考 改革过程中,上海等地的外语科目考试都加入了听说测试。而语文科目考试从来 都是笔试,“既然高考不考,就几乎没人关注语文也应当培养口头能力。”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表示,眼下很多政府 官员、企业家、明星等“头面人物”,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似乎离开讲稿就不会 讲话。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其实与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不无关系;同时, 这也与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络有关,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抑制。(2014 年 12 月 22 日《解放日报》07 版) 材料二: 3 月 28 日上午,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主任孙连成为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 学部的老师、部分家长做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报告。 当天的报告会上,一直致力于中美基础教育领域交流工作的孙连成一再强调母语 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母语教育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了,不过相信在 2017 年高考改革后这一状况将得到改观。”孙连成说。 孙连成介绍说,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第一科大家知道肯定 是数学,第二科是什么呢?大家可能说是语文,对,那第三科呢?我告诉你还是 语文。美国高考有三科:数学、阅读和写作。数学多少分呢?800 分,那两科呢? 每一门也是 800 分。” 再看看美国小学的课程表。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英文课,一年级每天的教学时间 大概 190 分钟,二年级 150 分钟,其它年级和二年级都一样。 “我曾做过统计,美国人对母语教学的时间一周是 950 分钟,我们多少?拿非常 重视母语教育的清华附小来说是 320 分钟。”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
该排在各科之首,“因为无论你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 用,你需要语言的表达。”他说。孙连成分析说,起始于2017年高考的这轮改 革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强了语文的重要性,语文的分值增加几乎已成定 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方法。比如对母 语的重视,比如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孙连成说, 在中国,学校不能给学生们更多的空间,因为有些课程体系课表是由教育部门决 定的。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数学很重要,但孩子的语文 定要重视。 他介绍,美国学校的课程种类少,但注重演讲和辩论以及小组学习,尤其强调细 致观察。老师会经常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图或者一个画面,然后说自己观察到什 么,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 (长春广播2015年3月29日,有改动) 材料三 中考总分相同,优先比较语文成绩。日前,北京市教委详细解读中考招生政策, 这一条特别引人关注。往年单科成绩参考录取顺序是数学、语文、外语,今年则 将语文调到首位。从“更注重数学成绩”调整为“更注重语文成绩”的导向,值 得点赞。 人是传播的动物,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工具,语文是重要的人文社会,语文能 力是学习其他和科学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学好语文的确重要。因为,无论学习 什么都需要借助语文的力量,在语文上多下点功夫没有亏吃。希望中小学生、家 长和学校都能重视语文,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语文素养,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这样做不但在中考时不吃亏,更有益长远。 (摘自2015年3月25日《北京日报》) 材料四 何怀宏说自己曾做过一次试验,让孩子朗读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本,结果40多分 钟就读完了。“作为母语的中文,整整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一本课本,每天几堂语 文课,回来还有课后作业,就翻来覆去学这点东西,考试还不怎样,真是觉得太 奇怪了。”何怀宏说,他认为只有大量阅读好书和勤于写作才是培养好的语言能 力的关键,而好的语言能力则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创意的关键 (摘自2015年4月1日腾讯教育) 7.新闻材料就我国话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所发表的看法,下列对其关名家观点内 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A.中小学语文课堂滥用多媒体而不用黑板上课,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 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 重要的语感也被放弃了 B.语文教育专家认为,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和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络, 使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很大程度抑制。 C.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数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每科是 800分。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 D.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对母语的重视,强调 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 些东西。 8.语文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该排在各科之首,“因为无论你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 用,你需要语言的表达。”他说。孙连成分析说,起始于 2017 年高考的这轮改 革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强了语文的重要性,语文的分值增加几乎已成定 局。 “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方法。比如对母 语的重视,比如强调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孙连成说, 在中国,学校不能给学生们更多的空间,因为有些课程体系课表是由教育部门决 定的。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些东西。数学很重要,但孩子的语文一 定要重视。 他介绍,美国学校的课程种类少,但注重演讲和辩论以及小组学习,尤其强调细 致观察。老师会经常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图或者一个画面,然后说自己观察到什 么,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 (长春广播 2015 年 3 月 29 日,有改动) 材料三: 中考总分相同,优先比较语文成绩。日前,北京市教委详细解读中考招生政策, 这一条特别引人关注。往年单科成绩参考录取顺序是数学、语文、外语,今年则 将语文调到首位。从“更注重数学成绩”调整为“更注重语文成绩”的导向,值 得点赞。 人是传播的动物,语言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工具,语文是重要的人文社会,语文能 力是学习其他和科学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学好语文的确重要。因为,无论学习 什么都需要借助语文的力量,在语文上多下点功夫没有亏吃。希望中小学生、家 长和学校都能重视语文,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语文素养,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这样做不但在中考时不吃亏,更有益长远。 (摘自 2015 年 3 月 25 日《北京日报》) 材料四: 何怀宏说自己曾做过一次试验,让孩子朗读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本,结果 40 多分 钟就读完了。“作为母语的中文,整整一个学期在学校学一本课本,每天几堂语 文课,回来还有课后作业,就翻来覆去学这点东西,考试还不怎样,真是觉得太 奇怪了。”何怀宏说,他认为只有大量阅读好书和勤于写作才是培养好的语言能 力的关键,而好的语言能力则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创意的关键。 (摘自 2015 年 4 月 1 日腾讯教育) 7.新闻材料就我国话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所发表的看法,下列对其关名家观点内 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 分) A.中小学语文课堂滥用多媒体而不用黑板上课,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却被切 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 重要的语感也被放弃了。 B.语文教育专家认为,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和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络, 使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很大程度抑制。 C.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美国高考考三科,数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每科是 800 分。美国人把母语教学排在各科之首。 D.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不是学习美国,而是借鉴了西方教育对母语的重视,强调 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思品等的融合教学,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补回这 些东西。 8.语文教育为什么非常重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