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日报只选载了有关中日文化交流的讲题。仅此一端,足见日本 学术界对这方面的重视。中国文化地理的研究,还有必要扩展到 “汉文化圈”的研究。 另外一方面,根据我的研究考察旅行,我认为中国文化不仅 在所谓“汉文化圈”的范围内根深蒂固,而且早已超越“汉文化 圈”,传播到世界各地。以拉丁美洲的最大国家巴西为例,这个国 家在地理位置上属于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之一,在历史文化体 系上也与中国无关。我曾经在这个国家的许多地方旅行,出乎意 外,中国文化在那里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我参观过里约热内卢 以旧王宫政建的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在馆内陈列得琳琅满用。 一进入瓷器馆,有好儿个陈列室几乎就是中国的天下。博物馆当 然是历史文化的集中地,一般社会上义怎样呢?我曾经考察过这 个国家的不少城市,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到巴西高原 中心的首都巴西利亚,又到亚马逊河沿岸的马瑙斯等等,在这些 城市都可以随意找一家中国餐馆用餐。以马瑙斯为例,在这个远 离海岸的赤道城市之中,市中心就是一家装饰豪华的金龙饭店。 全套中国式布置的金碧辉煌的宽敞餐厅中,我看到许多不同国籍、 不间肤色的颜客,别扭地使用中国筷子,·享受着一道道的中国佳 肴。中国文化随着华侨的辛勤奔走而远涉重洋,在那里扎根结果。 这种文化不仅平易近人,而且丰實多彩,所以很能获得异邦人民 的欢迎,从而促成了它们的传播和散。作为炎黄子孙,这当然 是值得引以为荣的。 再看看美国,这是一个经济繁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国家。 但是在那里,到处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存在。今年三月,浙江省 成立中国文化研究会,我被选为会长,在成立大会的开幕词中, 我有一段话涉及中国文化在美国的情况,抄录如下,作为这篇序 言的纬尾(全文已在《浙江学刑》一九九一年第四期发表): “文化在莱种程度上是一种广泛而又抽象的概念,不是胸 有成竹的人,生活在这个关系复杂、交流频繁的大千世界之 5
中,往任容易产生一种速惘感。'这就更说明了当今我们研究 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记得有-一年我在美国钮约的中国城,' 在那里,街道、商店和商品,一派中国景象,不仪汉字招牌 和广告琳琅满目,而且来往行人和商店店员,多半也是关黄 子孙。但有一件事使我感到迷阀,因为乍到那里,我感到非 帘兴奋和亲切,迫不及待地想和他们交谈,却使我立刻发现, 我们之间不得不使用英语,国为他们多半都说广东话,对此 我毫无办法。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远离祖国的游子,不免要 产生茫茫若失之感。我徘徊街头,抬头仰望,看看中国城中 的一座最宏大的建筑。‘孔子大厦’四字立刻映入我的眼中, 进入我的心坎。大厦之下,还有一座雄伟古朴的孔子雕象。 这一刹那,使我突然心头明亮,我不禁从内心深处呼出:‘中 国文化在这里1’” 由丁中国文化在“汉文化圈”内外的普遍存在和强烈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文化传播到这些地区在时闻上的过程和 空间上的分布,包括这些传播到海外的中国文化的内容和结构以 及在当地的影响等等。当然,对于这些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传播 到广大域外地区的中国文化的追索和考查,·其难度比在中国版图 内的文化地理研究要大得多。但是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个课 题的研究,既是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无上荣樱。 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看到在这方面的丰预研究成果。 陈桥驿 一九九一年五月于杭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 6
引 论 1。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各种文化要素的地理分布。它 痛于历史地理学的个分支。 我国占籍汗华充栋,其中不少记述是研究历史文化地理的极 好材料。《山海经貌似怪诞,其间仍有不少可供参考的文化地理 素材。《史记中的《西南夷列传》、《匈奴列传》和《汉》中的《地理 志》、《艺文志》等反映了各地居民的文化与生活活动。地方志记载 了大量的文化地理内容。.早期地方志如(汉)朱赣的《地理志、应 劭的十三州记》、(陈)顾野王的《舆地志》、(北魏)阙骃的十三州 志》、(吴》韦昭的《三吴郡国志》、(米)山谦之的《丹阳记》、(梁)萧 绎《江州记>、(隋)虞世基的<隋区宇图志》,(唐)李泰的《括地志》、 李吉甫《元和那县图志》、(宋)乐史《太平寰字记》、王存《元半九域 志>、欧阳斋舆地广记》、王象之舆地纪胜》等都包括有企国性文 化地理内容。元明清《一统志》和其他地方志著作反映的文化地理 内容更广泛、更细致。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则是研究中国历史疆域内各文化要茶的 时空分布。 文化要素的时空分布是客观存在的。既表现在文化要紫的地 区差异,'也表魏在时间座标上的变异与衍化。 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且愈是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愈是如此。包括地貌形态、气候因素和生 产方式在内的生态环境是区域文化形成的内在机制。生态环境决 定文化形态,一定的生态类型与一定的文化形态相对应
在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中,生态环境决定文化形态的例子 是屡见不鲜的。如我国东北、漠北、西北回疆等区在内的北方地 区,其文化特质与中原、江南很不相同。北方地区的大漠高原地 貌、风寒干燥气候、短缺的地表径流和相对贫乏的生产生活经济 积累等组成的特殊生态环境,使古代居民的强烈心理欲求在与难 以满足的外部世界之间产生明显反差,从而形成北方古先民固有 的自强精神和突出的自我意识。驾驭并征服这种不利的生态环境 是他们内在气质的核心,从而构成了特有的民族精神:充满生气、 活力、不拘一格、刚毅豪放。因此,北方文化发展具有与中原不 同的特点。① 历史文化地理既然反映的是各文化要素的时空分布,那么, 研究所涉及的文化要素的范围就是历史文化地理的基本内容。 “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 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广义的 文化概念并不适用于本书体制。《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只研究精神: 文化的时空分布,其研究内容是按照如下的框架设计的: 语宵是一种文化现象,是重要的文化要素。现代语音学设计 的诸多层次如语系、语族、语支都有比较固定的地理分布区。汉语 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是占现代中国总人日约94%的汉族所 使用的语言。汉语方言是历史时期长期发展的严物,研究汉语方 言地理是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组成部分。其他少数民族历史方言 地理资料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尚难以收集,不能形成研究体系, 因此,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中的“方言地理”郡分只讨论汉语方荐 的时空分布。 民俗也是重要的文化现象。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 俗文化地区差异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紧密的关系。民俗对于社会 生态环境来说是一种文化要素。同时,民俗的内涵十分丰富,民 ①参见北方民族文化形戒与发展问题略论学习与探索,198年第4期 2
历史方言地 古代方 远古方官 原始宗教地理 上古方言 历 言地理 先桑两汉准尔教 近古方言 本原宗致 道教及其分布 近代方言地理 历史宗教 地方性宗教 史 历 古代民俗文花的地区差异 史 理 舶 来 佛教的传入和分布 近代民俗 伊斯兰教的传入和 汉芪俗 分布 文 地 文化的电 文 宗 基督教的传入和分布 区差异 少数民族风俗 学校的时 明清前学校分布 普乐 民歌 联舞 器乐 化 空分布 明清学校分右 化 历 舞蹈 绘画 舞蹈 史 书籍出版 书籍出版的地理 的 岩画壁画和石刻 分布 艺 地区 美术 造象的地理 地 才 馆藏的 书籍馆藏的地理 地 特色 分布 分布地 文 地理分布 分布 文化 民间美术的时空 地 分布 人才分布 古代人才分布 戏曲与 理 理 曾 古代戏曲和民间说唱 理 近代人才分布 近代戏菌和民间说唱 俗文化各要素知一定时期的服饰、'居室建筑、饮食、岁时节令、 婚丧礼俗就植根于物质生活的土壤之中,受社会生态环境的直接: 影响,同时,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民俗文化对该地区社会生态环境 以反馈,丰富了这一地区的文化景观。 学校与人才是一个地区文化景观的直接显示。一般来说,学 校与人才分布密集的地这就是社会生态环境相对优越的地区。学 校与人才分布地理又分为学校分布地瑾和人才分布地理两个内 容。从我国文化时空分布的实际出发,学校分布地理中又安排了 书籍出版的地理分布和书籍典藏的地理分布两个内容。 宗教属于重要的文化现象。宗教是杜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它起源于人类对日常生活有经常利害关系的自然现象的崇拜。宗 教形成后就其有地区差异。在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时,发现我 国宗教时空分布存在两条线索,即发源于我国的土著宗教和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