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 2012年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骚》) (2)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5)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复吴南屏书 清]曾国藩 三月初旬,奉覆一函,想已达览。旋接上年腊月惠书,并大著诗文全集各五十部,就审 履祺康胜②,无任企仰③。 大集古文敬读一过,现昔年仅见零篇断幅者,尤为卓绝。大抵节节顿挫,不矜奇辞奥句, 而字字若履危石而下,落纸乃迟重绝伦。其中闲适之文,清旷自怡,萧然物外,如《说钓》 《杂说》《程日新传》《屠禹甸序》之类,若翱翔于云表,俯视而有至乐。国藩尝好读陶公及 韦、白、苏、陆闲适之诗,观其博揽物态,逸趣横生,栩栩焉神愉而体轻,令人欲弃百事而 从之游。而惜古文家少此恬适之一种,独柳孑厚山水记,破空而游,并物我而纳诸大适之域 非他家所可及,今乃于尊集数数遘之。故编中虽兼众长,而仆视此等尤高也。 与欧阳筱岑书中,论及桐城文派,不右刘、姚,至比姚氏于吕居仁,讥评得无少过?
福建省厦门市 2012 年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骚》) (2)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3)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4)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5)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 ,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复吴南屏书① [清]曾国藩 三月初旬,奉覆一函,想已达览。旋接上年腊月惠书,并大著诗文全集各五十部,就审 履祺康胜②,无任企仰③。 大集古文敬读一过,现昔年仅见零篇断幅者,尤为卓绝。大抵节节顿挫,不矜.奇辞奥句, 而字字若履危石而下,落纸乃迟重绝伦。其中闲适之文,清旷自怡,萧然物外,如《说钓》 《杂说》《程日新传》《屠禹甸序》之类,若翱翔于云表,俯视而有至乐。国藩尝好读陶公及 韦、白、苏、陆闲适之诗,观其博揽物态,逸趣横生,栩栩焉神愉而体轻,令人欲弃百事而 从之游。而惜古文家少此恬适之一种,独柳子厚山水记,破空而游,并物我而纳诸大适之域, 非他家所可及,今乃于尊集数数遘之。故编中虽兼众长,而仆视此等尤高也。 与欧阳筱岑书中,论及桐城文派,不右.刘、姚④,至比姚氏于吕居仁,讥评得无少过?
刘氏诚非有过绝辈流之诣,姚氏则深造自得,词旨渊雅,其文为世所称诵者,如《庄孑章文 库》《礼笺序》《朱竹君传》〔《仪郑堂记》《<南园诗存>序》等篇,皆义精而词俊,夐绝s尘 表。其不厌人意者,惜少雄直之气、驱迈之势。姚氏固有偏于阴柔之说,又尝自谢为才弱矣。 其论文亦多诣极之语,国史称其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挟其微发其蕴。亟顿称海峰,不免阿 于私好。要之方氏以后,惜抱固当为百年正宗,未可与海峰同类而并薄之也。浅谬之见,惟 希裁正 国藩回任江表,眴逾半年,辖境敉平,雨泽沾足,岁事可望丰稔。惟是精力日衰,前 发疝气,虽已痊愈,目光蒙雾,无术挽回。吏治兵事,均未能悉心料理,深为愧悚。吾乡会 匪窃发,益阳、龙阳等城,相继被扰。此辈游荡无业,常见逐风尘而得逞。湘省年年发难, 剿之而不畏,抚之而无术,纵使十次速灭,而设有一次迁延,则桑梓之患,不堪设想,殊以 为虑 【注】①吴南屏:清代散文家吴敏树,号南屏。②履祺康胜:书信敬辞,意即祝吉祥安 好 ③无任企仰:敬辞,“不胜仰慕”之意。④刘、姚:指桐城三祖中的刘大樾(号海峰)、 姚鼐(世称惜抱先生)。⑤夐(xong)绝:超绝。⑥敉(mi):平定,安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矜奇辞奥句 矜:自夸 B.论及桐城文派,不右刘、姚 右:尊崇 C.亟顿称海峰,不免阿于私好 阿:偏袒 D.未可与海峰同类而并薄之也 薄:接近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推崇姚鼐的一组是(3分) ①清旷自怡,萧然物外 ②令人欲弃百事而从之游 ③并物我而纳诸大适之域 ④深造自得,词旨渊雅 ⑤义精而词俊,夐绝尘表 ⑥论文亦多诣极之语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国藩在给吴敏树的回信中论文讲学,对吴敏树闲适类散文高度称许 B.曾国藩和吴敏树虽有论文讲道之谊,但两人的文学观点不尽一致 C.曾国藩把姚鼐和吕居仁相提并论,推崇姚鼐文章为百年正宗 D.吴敏树对刘大樾和姚鼐有微词,曾国藩在信中坦言吴敏树“讥评少过”。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不厌人意者,惜少雄直之气、驱迈之势。(3分)
刘氏诚非有过绝辈流之诣,姚氏则深造自得,词旨渊雅,其文为世所称诵者,如《庄子章文 库》《礼笺序》《朱竹君传》(《仪郑堂记》《<南园诗存>序》等篇,皆义精而词俊,夐绝⑤尘 表。其不厌人意者,惜少雄直之气、驱迈之势。姚氏固有偏于阴柔之说,又尝自谢为才弱矣。 其论文亦多诣极之语,国史称其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挟其微发其蕴。亟顿称海峰,不免阿. 于私好。要之方氏以后,惜抱固当为百年正宗,未可与海峰同类而并薄.之也。浅谬之见,惟 希裁正。 国藩回任江表,眴逾半年,辖境敉⑥平,雨泽沾足,岁事可望丰稔。惟是精力日衰,前 发疝气,虽已痊愈,目光蒙雾,无术挽回。吏治兵事,均未能悉心料理,深为愧悚。吾乡会 匪窃发,益阳、龙阳等城,相继被扰。此辈游荡无业,常见逐风尘而得逞。湘省年年发难, 剿之而不畏,抚之而无术,纵使十次速灭,而设有一次迁延,则桑梓之患,不堪设想,殊以 为虑。 【注】①吴南屏:清代散文家吴敏树,号南屏。②履祺康胜:书信敬辞,意即祝吉祥安 好。 ③无任企仰:敬辞,“不胜仰慕”之意。④刘、姚:指桐城三祖中的刘大樾(号海峰)、 姚鼐(世称惜抱先生)。⑤夐(xiong)绝:超绝。⑥敉(mǐ):平定,安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矜.奇辞奥句 矜:自夸 B.论及桐城文派,不右.刘、姚 右:尊崇 C.亟顿称海峰,不免阿.于私好 阿:偏袒 D.未可与海峰同类而并薄.之也 薄:接近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推崇姚鼐的一组是(3 分) ①清旷自怡,萧然物外 ②令人欲弃百事而从之游 ③并物我而纳诸大适之域 ④深造自得,词旨渊雅 ⑤义精而词俊,夐绝尘表 ⑥论文亦多诣极之语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曾国藩在给吴敏树的回信中论文讲学,对吴敏树闲适类散文高度称许。 B.曾国藩和吴敏树虽有论文讲道之谊,但两人的文学观点不尽一致。 C.曾国藩把姚鼐和吕居仁相提并论,推崇姚鼐文章为百年正宗。 D.吴敏树对刘大樾和姚鼐有微词,曾国藩在信中坦言吴敏树“讥评少过”。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其不厌人意者,惜少雄直之气、驱迈之势。(3 分)
译: (2)吏治兵事,均未能悉心料理,深为愧悚。(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祭常山回小猎 [宋]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①,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①西梁簿:指晋将军谢艾,曾任西梁州主簿,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 (1)请赏析“弄风骄马跑空立”一句中的“弄”字。(3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初春时节,黛玉所作的《桃花行》一诗触动了宝玉及众姊妹。大家商议后决定把“海 棠社”改为“桃花社”,推黛玉为社主。(《红楼梦》) B.觉慧在阅读英文版《复活》时,只读了几十页就不敢再读下去,因为他担心《复活》 主人公那样的爱情悲剧会在自己身上重演。(《家》) C.林佩瑶年轻时曾送给雷鸣一朵枯萎的白玫瑰和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对此 初恋信物,雷鸣不敢接受,托人退还给林佩瑶。(《子夜》) D.伽西莫多用“陶罐和水晶瓶”来暗示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拿起插在水晶瓶中的 鲜花,整天抱在胸前。伽西莫多对此很高兴。(《巴黎圣母院》) E.涅赫柳多夫带来了一张旧照片,马斯洛娃很高兴,但是当同舍的助理护士说认不出 照片中的马斯洛娃时,她的心情马上变得很坏。(《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 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司马懿大军为何能“望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退敌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请简述。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父亲,祝福我吧。”她要求道
译: (2)吏治兵事,均未能悉心料理,深为愧悚。(3 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祭常山回小猎 [宋]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①,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①西梁簿:指晋将军谢艾,曾任西梁州主簿,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 (1)请赏析“弄风骄马跑空立”一句中的“弄”字。(3 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 ...的两项是(5 分) A.初春时节,黛玉所作的《桃花行》一诗触动了宝玉及众姊妹。大家商议后决定把“海 棠社”改为“桃花社”,推黛玉为社主。(《红楼梦》) B.觉慧在阅读英文版《复活》时,只读了几十页就不敢再读下去,因为他担心《复活》 主人公那样的爱情悲剧会在自己身上重演。(《家》) C.林佩瑶年轻时曾送给雷鸣一朵枯萎的白玫瑰和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对此 初恋信物,雷鸣不敢接受,托人退还给林佩瑶。(《子夜》) D.伽西莫多用“陶罐和水晶瓶”来暗示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拿起插在水晶瓶中的 鲜花,整天抱在胸前。伽西莫多对此很高兴。(《巴黎圣母院》) E.涅赫柳多夫带来了一张旧照片,马斯洛娃很高兴,但是当同舍的助理护士说认不出 照片中的马斯洛娃时,她的心情马上变得很坏。 (《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 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司马懿大军为何能“望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退敌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请简述。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父亲,祝福我吧。”她要求道
“好好照看一切。到了那边向我交账。”他说的这最后一句话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 的宗教。欧也妮如何处理父亲的巨额遗产?对她的这些做法,周围人持什么态度?请 简述。 选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贡问日:“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日:“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日 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②子日:“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③(孟子日)(乡愿)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 舜之道,故日“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 注⑩①贼:败坏,侵害,危害 (1)孔子欣赏什么样的人?请根据选段①简要概括。(2分) (2)孔、孟对“乡愿”这种人持什么态度?请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论幽默 周国平 ①幽默是凡人而暂时具备了神的眼光,这眼光有解放心灵的作用,使人得以看清世间一 切事情的相对性质,从而显示了一切执著态度的可笑。 ②有两类幽默最值得一提。一是面对各种偶像尤其是道德偶像的幽默,它使偶像的庄F 在哄笑中化作笑料。然而,比它更伟大的是面对命运的幽默,这时人不再是与地上的假神开 玩笑,而是直接与天神开玩笑。一个在最悲惨的厄运和苦难中仍不失幽默感的人的确是更有 神性的,他藉此而站到了自己的命运之上,并以此方式与命运达成了和解 ③幽默是心灵的微笑。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颗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微笑。受伤后衰 竭、麻木、怨恨,这样的心灵与幽默无缘。幽默是受伤的心灵发岀的健康、机智、宽容的微
“好好照看一切。到了那边向我交账。”他说的这最后一句话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 的宗教。 欧也妮如何处理父亲的巨额遗产?对她的这些做法,周围人持什么态度?请 简述。 选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①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 “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②子曰:“乡愿,德之贼①也。”(《论语·阳货》) ③(孟子曰)“(乡愿)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 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 [注]①贼:败坏,侵害,危害。 (1)孔子欣赏什么样的人?请根据选段①简要概括。(2 分) (2)孔、孟对“乡愿”这种人持什么态度?请简要分析。(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论幽默 周国平 ①幽默是凡人而暂时具备了神的眼光,这眼光有解放心灵的作用,使人得以看清世间一 切事情的相对性质,从而显示了一切执著态度的可笑。 ②有两类幽默最值得一提。一是面对各种偶像尤其是道德偶像的幽默,它使偶像的庄严 在哄笑中化作笑料。然而,比它更伟大的是面对命运的幽默,这时人不再是与地上的假神开 玩笑,而是直接与天神开玩笑。一个在最悲惨的厄运和苦难中仍不失幽默感的人的确是更有 神性的,他藉此而站到了自己的命运之上,并以此方式与命运达成了和解。 ③幽默是心灵的微笑。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颗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微笑。受伤后衰 竭、麻木、怨恨,这样的心灵与幽默无缘。幽默是受伤的心灵发出的健康、机智、宽容的微
笑。 ④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态度,它要求我们与生活保持一定距离,暂时以局外人 的眼光来发现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毋宁说,人这时成了一个神,他通过对人生缺陷的戏侮 而暂时摆脱了这缺陷。它教不会、学不了。有一本杂志声称它能教人幽默,从而轻松地生活。 我不曾见过比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也许正由于此,女人不善幽默。 ⑤幽默与滑稽是两回事。幽默是智慧的闪光,能榑聪明人一笑。滑稽是用愚笨可笑的举 止逗庸人哈哈。但舞台上的滑稽与生活中的湑稽又有别:前者是故意的,自知可笑,偏要追 求这可笑的效果;后者却是无意的,自以为严肃正经,因而更可笑——然而只有聪明人能察 觉这可笑。 ⑥幽默和嘲讽都包含某种优越感,但其间有品位高下之分。嘲讽者感到优越,是因为他 在别人身上发现了一种他相信自己绝不会有的弱点,于是发出幸灾乐祸的冷笑。幽默者感到 优越,则是因为他看出了一种他自己也不能幸免的人性的普遍弱点,于是发出宽容的微笑。 幽默的前提是有一种超脱的态度,能够俯视人间的一切是非包括自己的弱点。嘲讽却是较着 劲的,很在乎自己的对和别人的错。 (摘自2011年5月30日《法制资讯》,有删 改) 10.下列关于“幽默”的理解,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各种偶像尤其是道德偶像的幽默,是与地上的假神开玩笑 B.面对命运的幽默比面对各种偶像的幽默更伟大,是因为具备了神的眼光 C.一个在最悲惨的厄运和苦难中仍不失幽默感的人是直接与天神开玩笑 D.幽默是心灵的微笑,一个人受伤后如果心灵衰竭、麻木、怨恨,便与幽默无缘。 1.作者认为幽默“教不会、学不了”的理由是什么?(2分) 12.本文论述的是“幽默”,作者为什么要在⑤⑥段谈到“滑稽”与“嘲讽”?(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笑。 ④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态度,它要求我们与生活保持一定距离,暂时以局外人 的眼光来发现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毋宁说,人这时成了一个神,他通过对人生缺陷的戏侮 而暂时摆脱了这缺陷。它教不会、学不了。有一本杂志声称它能教人幽默,从而轻松地生活。 我不曾见过比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也许正由于此,女人不善幽默。 ⑤幽默与滑稽是两回事。幽默是智慧的闪光,能博聪明人一笑。滑稽是用愚笨可笑的举 止逗庸人哈哈。但舞台上的滑稽与生活中的滑稽又有别:前者是故意的,自知可笑,偏要追 求这可笑的效果;后者却是无意的,自以为严肃正经,因而更可笑一一然而只有聪明人能察 觉这可笑。 ⑥幽默和嘲讽都包含某种优越感,但其间有品位高下之分。嘲讽者感到优越,是因为他 在别人身上发现了一种他相信自己绝不会有的弱点,于是发出幸灾乐祸的冷笑。幽默者感到 优越,则是因为他看出了一种他自己也不能幸免的人性的普遍弱点,于是发出宽容的微笑。 幽默的前提是有一种超脱的态度,能够俯视人间的一切是非包括自己的弱点。嘲讽却是较着 劲的,很在乎自己的对和别人的错。 (摘自 2011 年 5 月 30 日《法制资讯》,有删 改) 10.下列关于“幽默”的理解,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 分) A.面对各种偶像尤其是道德偶像的幽默,是与地上的假神开玩笑。 B.面对命运的幽默比面对各种偶像的幽默更伟大,是因为具备了神的眼光。 C.一个在最悲惨的厄运和苦难中仍不失幽默感的人是直接与天神开玩笑。 D.幽默是心灵的微笑,一个人受伤后如果心灵衰竭、麻木、怨恨,便与幽默无缘。 11.作者认为幽默“教不会、学不了”的理由是什么?(2 分) 12.本文论述的是“幽默”,作者为什么要在⑤⑥段谈到“滑稽”与“嘲讽”?(4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