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厦门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班级、座号、姓名、准考证号等等。 2.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上交答题卷和作文卷 、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根据内容,填写下列空白处。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3)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4) 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陈情表》)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7题。(18分)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 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土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 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 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 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 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遂皆不应
2011-2012 厦门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语 文 本卷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班级、座号、姓名、准考证号等等。 2.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上交答题卷和作文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根据内容,填写下列空白处。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3)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4) ,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陈情表》)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7 题。(18 分)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 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 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 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 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 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 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 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 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 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 繚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 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访风景于崇阿 C.由是乡里归之 归去来兮 D.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引壶觞以自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 木欣欣以向荣 B.荐颍川杜安而退 觉今是而昨非 C.以示天下之私 之二虫又何知 D.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4.下列各句中,与“诸公多其行”的“多”字词类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善万物之得时, C.襟三江而带五湖 D.宾主尽东南之美 5.下列各项,与其它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弟子繚絰挽者数百人 B.后窦氏诛,帝始亲事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 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 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 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 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 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 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访风景于崇阿. C.由是乡里归.之 归.去来兮 D.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引.壶觞以自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 木欣欣以.向荣 B.荐颍川杜安而.退 觉今是而.昨非 C.以示天下之.私 之.二虫又何知 D.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4.下列各句中,与“诸公多其行”的“多”字词类用法相同的一项(3 分)(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善万物之得时,…… C.襟三江而带五湖 D.宾主尽东南之美 5.下列各项,与其它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 B.后窦氏诛,帝始亲事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6.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 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 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 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 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7分) 余与嵇康、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颗之才然瑙志远而硫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 嵇博综技芝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 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 赋云。(向秀《思旧赋序》) 8.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 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2)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6.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3 分)( )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 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 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 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 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9 题。(7 分)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 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 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 赋云。(向秀《思旧赋序》) 8.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余与嵇康、吕 安 居 止 接 近 其 人 并 有 不 羁 之 才 然 嵇 志 远 而 疏 吕 心 旷 而 放 其 后 各 以 事 见 法 嵇 博 综 技 艺 于 丝 竹 特 妙。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译文: (2)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其对应性,请从“乱”与“齐”这两个字上概括雨中与雨后 两幅景色。(2分) 2)三、四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袁绍七星宝刀进府行刺。待董卓躺下,正欲抽刀行刺,却被挑 马回来的吕布发现。曹操忙谎称献刀,并借口试马,快马加鞭,逃之夭夭。(《三国演义》) B.刘备孔融发兵救徐州,太守陶谦三次让徐州于刘备,第一次刘备坚持不受;第二次刘 备听众人劝说,驻军小沛;第三次,陶谦病危,刘备领徐州事。(《三国演义》 C.关羽被困在下邳城外的土山之上,不能脱身,为救二位嫂嫂,答应投降,但约定三事: 降汉不降曹:二嫂以皇叔俸禄养赡:但知刘皇叔去向,便当辞去。曹操最终同意。(《三国 演义》) D.涅赫柳多夫的姑妈救下女农奴的新生女儿。性情比较严厉的大姑妈想把女孩训练成得 力的使女,而心地比较善良的小姑妈则教女孩念书,打算收她做养女。女孩长大后,就成 了半是婢女,半是养女。这个女孩名叫卡秋莎,也就是后来的马斯洛娃。(《复活》) E."哼,你简直是个傻瓜。”姨妈忍住笑说,“十足的傻瓜,但我就喜欢你这种十足的傻瓜。 她反复说,特别喜欢“傻瓜”这个词因为她认为这个名词确切地表明了外甥的智力和精 神状态 在听了聂赫留朵夫要娶马斯洛娃的想法后,姨妈非常赞赏,还说一旦两人结合,将是 上帝眼中最幸福的一对。(《复活》) 2.简答题。(100字左右,5分) 简述曹操“许田打围”的故事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两题。(6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 ,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其对应性,请从“乱”与“齐”这两个字上概括雨中与雨后 两幅景色。(2 分) , (2)三、四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1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 ...的两项是:【 】【 】(5 分) A.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袁绍七星宝刀进府行刺。待董卓躺下,正欲抽刀行刺,却被挑 马回来的吕布发现。曹操忙谎称献刀,并借口试马,快马加鞭,逃之夭夭。(《三国演义》) B.刘备孔融发兵救徐州,太守陶谦三次让徐州于刘备,第一次刘备坚持不受;第二次刘 备听众人劝说,驻军小沛;第三次,陶谦病危,刘备领徐州事。(《三国演义》) C.关羽被困在下邳城外的土山之上,不能脱身,为救二位嫂嫂,答应投降,但约定三事: 降汉不降曹;二嫂以皇叔俸禄养赡;但知刘皇叔去向,便当辞去。曹操最终同意。(《三国 演义》) D.涅赫柳多夫的姑妈救下女农奴的新生女儿。性情比较严厉的大姑妈想把女孩训练成得 力的使女,而心地比较善良的小姑妈则教女孩念书,打算收她做养女。女孩长大后,就成 了半是婢女,半是养女。这个女孩名叫卡秋莎,也就是后来的马斯洛娃。(《复活》) E.“哼,你简直是个傻瓜。”姨妈忍住笑说,“十足的傻瓜,但我就喜欢你这种十足的傻瓜。” 她反复说,特别喜欢“傻瓜”这个词,因为她认为这个名词确切地表明了外甥的智力和精 神状态。 在听了聂赫留朵夫要娶马斯洛娃的想法后,姨妈非常赞赏,还说一旦两人结合,将是 上帝眼中最幸福的一对。(《复活》) 12.简答题。(100 字左右,5 分) 简述曹操“许田打围”的故事。 答: 。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1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两题。(6 分)
孟子日:“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 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 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 不可活。此之谓也 (1)沧浪之水的清与浊,在孟子看来,指的是: (2分) (2)孟子引用《太甲》中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一句,旨在说明什么道 理?请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 李泽厚 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 观事实。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孔子之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 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一一“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 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 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这条 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 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 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与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 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乐论》(荀子)与《诗学》(亚里士多德)的中西差异(一个强 调艺术对亍凊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一个重视艺术的认识模拟功能和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 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 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 不可活。’此之谓也。” (1)沧浪之水的清与浊,在孟子看来,指的是: 。(2 分) (2)孟子引用《太甲》中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一句,旨在说明什么道 理?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 三、现代文阅读(21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5 题。 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 李泽厚 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 观事实。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孔子之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 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 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 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这条 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而 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 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与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正是中 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乐论》(荀子)与《诗学》(亚里士多德)的中西差异(一个强 调艺术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一个重视艺术的认识模拟功能和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