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中2011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卷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6) 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穷鬼传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 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遏先生于家,日:“我故韩愈氏客也 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日:汝来将奈何『麾之去,日:“子 往矣!昔者韩退之以于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复视也。子往矣,无累我。 无已,请从他人。”穷鬼日;“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 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一上下坑坎,前颠后 踬,俯仰跼嵴,左攴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刺谬 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 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穷鬼日:“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 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 先生愤,使先生独住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固?见韩愈 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届者,数千年而得韩愈 又干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日:“自余之归先生也,而先 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 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被:穿B.子往矣,无累我 累:劳累 C.无可属者 属:依附D.徒以余故也 徒:只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被褐先生”拒绝“穷鬼”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乃不介而遏先生于家 ②昔者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 ③其《送穷文》可复视也 ④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 ⑤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⑥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 A.①④⑤ ②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 4.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A.穷鬼原来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生活了很久,后来韩愈无法忍受就写了一篇文章赶他走,结果反遭 穷鬼辱骂,因之而死。 B.江淮之间的被褐先生,品行高尚,是韩愈之类的人物,所以虽然再三被拒,穷鬼还是坚持托身在 他的门下
厦门一中 2011 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4) ,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6) ,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穷鬼传 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 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遏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 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 往矣!昔者韩退之以于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复视也。子往矣,无累我。 无已,请从他人。”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 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 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刺谬, 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 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 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 先生愤,使先生独住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固?见韩愈 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届者,数千年而得韩愈, 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归先生也,而先 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 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 被:穿 B.子往矣,无累我 累:劳累 C.无可属者 属:依附 D.徒以余故也 徒:只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被褐先生”拒绝“穷鬼”原因的一组是(3 分) ①乃不介而遏先生于家 ②昔者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 ③其《送穷文》可复视也 ④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 ⑤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 ⑥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3 分) A.穷鬼原来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生活了很久,后来韩愈无法忍受就写了一篇文章赶他走,结果反遭 穷鬼辱骂,因之而死。 B.江淮之间的被褐先生,品行高尚,是韩愈之类的人物,所以虽然再三被拒,穷鬼还是坚持托身在 他的门下
C.被褐先生历数穷鬼附己的多种弊端,充分表现了正直敢言、磊落孤愤的贫寒之士在当时社会遭人 排斥、寸步难行的窘境 D.文章作者借“穷鬼”之口褒“穷鬼”之功,表明“穷”不但无害于人,反而有助于锻炼倔傲的性 格,激发慷慨激烈之气,成就愤世嫉俗之文。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日:“汝来将奈何!”麾之去。(3分) (2)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2)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Δ.就在此刻,蹲在石板上的母亲一下孑瞪大眼睛,神色骇人,不喊不叫,陡然一跃而起,如同猛兽 扑食,向刽子手猛冲过去,狠狠咬住他的一只手。真是快如闪电。 副主教把爱斯梅拉达骗出圣母院后,多次威逼爱斯梅拉达,遭拒绝后把她交给一个修女看管。不料修 女和爱斯梅拉达因互相珍藏的小鞋子而得以母女相认,悲喜交加。修女竭力抢救女儿,却被副主教推下钟 楼摔死了,相见于是成为永别! B.《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消息,介绍新思想,批判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了周报的工作, 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愈来愈浓,跟他的家庭离得愈来愈远,即便是与 觉民,也有了距离。(《家》) C.张鲁欲兴兵取川,益州别驾张松亲往许都说曹操兴兵取汉中,以图张鲁。曹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 心有怠慢,后经杨修举荐,得知张松有口似悬河之辩才、过目不忘之奇能,于是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 迎,携手共入,先拜于地,张松便把暗藏的西川地理图本献给了曹操。(《三国演义》) D.玛丝洛娃被判罚西伯利亚服苦役4年。听到这个判罚,玛丝洛娃放声大哭并大声喊冤。此时已认 出她的聂赫留朵夫也觉得判罚不公而去找庭长。可是州长要赶去赴约会,没时间加以纠正。(《复活》) E.欧也妮偷看了查理写给朋友的信件,更加引起她对破产堂弟的冋情。她把自己全部积蓄六千法郎 送给堂弟作盘缠,查理贺给她母亲留给他的梳妆匣。欧也妮表示一定要等他回来,查理表示了同样的决心。 (《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他知道自己从前套在朱吟秋头上的圈子现在被赵伯韬拿去放大了来套那益中公司了”,这里具 体指什么事情?请简述之。(《子夜》 (2)春秋时期,周幽王为了博爱姬褒姒一笑,悬赏千金,烽火戏诸侯。请简述“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的主要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 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尽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C.被褐先生历数穷鬼附己的多种弊端,充分表现了正直敢言、磊落孤愤的贫寒之士在当时社会遭人 排斥、寸步难行的窘境。 D.文章作者借“穷鬼”之口褒“穷鬼”之功,表明“穷”不但无害于人,反而有助于锻炼倔傲的性 格,激发慷慨激烈之气,成就愤世嫉俗之文。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3 分) (2)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 分) (2)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就在此刻,蹲在石板上的母亲一下子瞪大眼睛,神色骇人,不喊不叫,陡然一跃而起,如同猛兽 扑食,向刽子手猛冲过去,狠狠咬住他的一只手。真是快如闪电。 副主教把爱斯梅拉达骗出圣母院后,多次威逼爱斯梅拉达,遭拒绝后把她交给一个修女看管。不料修 女和爱斯梅拉达因互相珍藏的小鞋子而得以母女相认,悲喜交加。修女竭力抢救女儿,却被副主教推下钟 楼摔死了,相见于是成为永别! B.《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消息,介绍新思想,批判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了 周报的工作, 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愈来愈浓,跟他的家庭 离得愈来愈远,即便是与 觉民,也有了距离。(《家》) C.张鲁欲兴兵取川,益州别驾张松亲往许都说曹操兴兵取汉中,以图张鲁。曹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 心有怠慢,后经杨修举荐,得知张松有口似悬河之辩才、过目不忘之奇能,于是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 迎,携手共入,先拜于地,张松便把暗藏的西川地理图本献给了曹操。(《三国演义》) D.玛丝洛娃被判罚西伯利亚服苦役 4 年。听到这个判罚,玛丝洛娃放声大哭并大声喊冤。此时已认 出她的聂赫留朵夫也觉得判罚不公而去找庭长。可是州长要赶去赴约会,没时间加以纠正。(《复活》) E.欧也妮偷看了查理写给朋友的信件,更加引起她对破产堂弟的同情。她把自己全部积蓄六千法郎 送给堂弟作盘缠,查理贺给她母亲留给他的梳妆匣。欧也妮表示一定要等他回来,查理表示了同样的决心。 (《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他知道自己从前套在朱吟秋头上的圈子现在被赵伯韬拿去放大了来套那益中公司了”,这里具 体指什么事情?请简述之。(《子夜》) (2)春秋时期,周幽王为了博爱姬褒姒一笑,悬赏千金,烽火戏诸侯。请简述“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的主要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 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尽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 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第一个“老”字和“幼”字是动词,分别是“赡 养、孝敬”和“抚育、爱护”之意: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B.孟子在说明“推恩”的重要性时运用了引用论证,进而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推恩”与否的不同结 果,规劝齐宣王要广施恩德 C.孟子拿古代贤君与齐宣王作对比,赞扬前者善于推广自己的仁爱之心,严厉批评齐宣王把恩德旅 行在禽兽身上却不用在百姓身上的做法 D.“保民”思想是贯穿《孟子》全书的一条主线,孟子在本篇提倡推恩四海、泽被苍生的政治思想, 认为这是王道的重要内涵,让齐宣王权衡利弊,不要崇尚霸道 (2)结合孔子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谈谈你对本文段的理解。(3分)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扁平时代的写作韩少功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 Thomas Friedman)几年前推出《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因特网的廉价 推广,促成了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同时到来,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他是 一个敏锐的观察家,但谈得不够多和不够深的是文化,其中包括文学。“民主化”的文学是否可能?如果 说“民主化”意味着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让位于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 状结构,那么这一前景是否值得万众欢呼?或者是否仅仅值得欢呼? 这当然是更为复杂的一个问题 个“扁平”的世界里众声喧沸。从原则上说,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 几近瓦解,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英才惨遭埋没的可能,伪学与赝品 手遮天的可能,在传统意义上都会减少。全民批评权的运用,也是一种有益的破坏性检验。不过问题的另 面,是胡说比深思容易,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者至少没有数量上的优势。一旦优劣平权成了优劣俱放, 文化产量中庸质与恶质的占比肯定大大攀升,低端文化产能不仅无法淘汰,还可能日益滚大和坐大。一些 优秀作品即使生产出来,也可能在过量的文化淹没中,在受众们暴饮暴食式的阅读之后,在食欲不振的这 些快餐者们那里,出现影响力的严重折扣。一旦肠胃已经吃坏了,再多的良药也都无济于事 一个“扁平”的世界里多数为王。在一般的情况下,有些潮流可以修复民众良知,是真理的脱颖而出; 有些潮流泯灭民众良知,是泡沫和垃圾的霸道横行。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多数人的理解力构成潮流的边界, 那么大众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尚有机会,而冷门的、偏僻的、艰险的、高难的——又常常是重要的文化探索, 则可能缺氧。进一步说,市场总是嗅觉灵敏地跟踪多数,跟踪购买力的所在,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它们必 然就低不就高,随众不随寡,视高深、高难、高雅为营销毒药,并有足够的本领使舆论、奖项、教育、权 力等资源向低端集中,打造岀泡沫霸权和垃圾霸权。一种品质趋下的文化诱导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几乎难 以避免 个“扁平”的世界还有易破难立的特点。特别是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敬畏感随着上帝一同消 失。叛逆比服从更流行,权利比责任更动心,无论左右翼都造反成癖,在获得解构主义-番学术装备后更 是见立必破打倒一切。这一过程削弱了上帝与王权,清算了教条与伪善,其功绩不可低估;但无政府式的 激进狂飚若无解药,其结局必是相对性等同虛无性,民主化等同民粹化,任何共识难以达成,真理永远缺 位。真理也许还是有的,但在很多时候只剩下每个人那里“我”的真理,即自恋、自闭、自利的各种强辞 甚至是专职扒粪的哄客四起——这不过是社会沦入一片“原子化”散沙的文化表征。圣人、先知、导师
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 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第一个“老”字和“幼”字是动词,分别是“赡 养、孝敬”和“抚育、爱护”之意;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B.孟子在说明“推恩”的重要性时运用了引用论证,进而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推恩”与否的不同结 果,规劝齐宣王要广施恩德。 C.孟子拿古代贤君与齐宣王作对比,赞扬前者善于推广自己的仁爱之心,严厉批评齐宣王把恩德旅 行在禽兽身上却不用在百姓身上的做法。 D.“保民”思想是贯穿《孟子》全书的一条主线,孟子在本篇提倡推恩四海、泽被苍生的政治思想, 认为这是王道的重要内涵,让齐宣王权衡利弊,不要崇尚霸道。 (2)结合孔子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谈谈你对本文段的理解。(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扁平时代的写作 韩少功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L.Friedman)几年前推出《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因特网的廉价 推广,促成了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同时到来,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他是 一个敏锐的观察家,但谈得不够多和不够深的是文化,其中包括文学。“民主化”的文学是否可能?如果 说“民主化”意味着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让位于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 状结构,那么这一前景是否值得万众欢呼?或者是否仅仅值得欢呼? 这当然是更为复杂的一个问题。 一个“扁平”的世界里众声喧沸。从原则上说,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 几近瓦解,每一个 IP 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英才惨遭埋没的可能,伪学与赝品一 手遮天的可能,在传统意义上都会减少。全民批评权的运用,也是一种有益的破坏性检验。不过问题的另 一面,是胡说比深思容易,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者至少没有数量上的优势。一旦优劣平权成了优劣俱放, 文化产量中庸质与恶质的占比肯定大大攀升,低端文化产能不仅无法淘汰,还可能日益滚大和坐大。一些 优秀作品即使生产出来,也可能在过量的文化淹没中,在受众们暴饮暴食式的阅读之后,在食欲不振的这 些快餐者们那里,出现影响力的严重折扣。一旦肠胃已经吃坏了,再多的良药也都无济于事。 一个“扁平”的世界里多数为王。在一般的情况下,有些潮流可以修复民众良知,是真理的脱颖而出; 有些潮流泯灭民众良知,是泡沫和垃圾的霸道横行。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多数人的理解力构成潮流的边界, 那么大众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尚有机会,而冷门的、偏僻的、艰险的、高难的——又常常是重要的文化探索, 则可能缺氧。进一步说,市场总是嗅觉灵敏地跟踪多数,跟踪购买力的所在,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它们必 然就低不就高,随众不随寡,视高深、高难、高雅为营销毒药,并有足够的本领使舆论、奖项、教育、权 力等资源向低端集中,打造出泡沫霸权和垃圾霸权。一种品质趋下的文化诱导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几乎难 以避免。 一个“扁平”的世界还有易破难立的特点。特别是自 18 世纪启蒙运动以来,敬畏感随着上帝一同消 失。叛逆比服从更流行,权利比责任更动心,无论左右翼都造反成癖,在获得解构主义一番学术装备后更 是见立必破打倒一切。这一过程削弱了上帝与王权,清算了教条与伪善,其功绩不可低估;但无政府式的 激进狂飚若无解药,其结局必是相对性等同虚无性,民主化等同民粹化,任何共识难以达成,真理永远缺 位。真理也许还是有的,但在很多时候只剩下每个人那里“我”的真理,即自恋、自闭、自利的各种强辞, 甚至是专职扒粪的哄客四起——这不过是社会沦入一片“原子化”散沙的文化表征。圣人、先知、导师一
类从此不再,文化成了一地碎片和自由落体。一个个公权政府在这样的逐利时代也更像个总务处,无心也 无力充当精神旗帜,无心也无力实施有效的社会调控。避骂自保的公关活动已够他们忙的了,讨好票源和 收买民意已够他们累的了,他们哪还有建构民族与人类精神的远大抱负和坚定行动?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一旦失去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一个扁平的世界就是没有方向的世界,是无 深度和无高度的世界。即使有成打的托翁和莎翁再世,他们通常也形同刺猬而不是狮子,是暗燃而不是火 炬——在生态、经济、政治等重大危机逼近之前,在民众的真理渴求大増之前,情况大体如此。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的统计报告显示,高达47%左右的公众已经不信任或不太信任网络 美国佩尤研究中心2004年的调查统计显示,媒体公信力一直下滑,比如对cNN信任值已跌至32%,即 大多数人持怀疑态度。有意思的是,这一类文化产业不正是公众用高点击率、高收视率、高票房额等热心 喂养起来的么?不都是文化市场上的成功典范么?时值二十一世纪,人类有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由选择 权,但为什么从这时起人类倒变得如此犹疑不定、六神无主、手足无措、茫然无计,竟找不到自己真正信 赖和需要的东西?如果人类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消费中的自我分裂和自我对抗,那么这种所好即所疑、 所乐即所耻、所爱即所憎的左右两难,是不是一种文化狂欢之下的精神死机状态? 也许需要重新启动,重新确定一个方向 一个重建精神价值的方向。 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重建一种非权力化和非利益化的文化核心、级差以及组织,即文明教化的 正常体系。是的,在这里我愿意重新使用“教化”这样—个词,在人类几百年来钟情于“自由”一词以后, 在有效教化与宽幅自由互为条件的奇诡历史之中 1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3分) A.《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随着因特网的廉价推广以 及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的同时到来而发生着深刻改变。 B.每一个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因此,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 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优秀作品被低端文化淹没。 如果多数人的理解力构成潮流的边界,大众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可能被接受,冷门偏僻、艰险高难 但又十分重要的文化探索则容易被冷落。 D.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少了几分敬畏,多了几分叛逆,无论左右翼都造反成癖,以至发展 到见立必破,打倒一切 11.下列对“扁平时代的写作”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民主化”可能意味着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被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 组织的塔状结构取代。 B.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作品在数量上没有优势,并且影响力下降。 C.容易失去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缺乏方向、深度和高度 D.拥有文化自由选择权,但缺乏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 12.根据文意,概述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本题为待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园花寂寞红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士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对老夫妇 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 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 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②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
类从此不再,文化成了一地碎片和自由落体。一个个公权政府在这样的逐利时代也更像个总务处,无心也 无力充当精神旗帜,无心也无力实施有效的社会调控。避骂自保的公关活动已够他们忙的了,讨好票源和 收买民意已够他们累的了,他们哪还有建构民族与人类精神的远大抱负和坚定行动?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一旦失去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一个扁平的世界就是没有方向的世界,是无 深度和无高度的世界。即使有成打的托翁和莎翁再世,他们通常也形同刺猬而不是狮子,是暗燃而不是火 炬——在生态、经济、政治等重大危机逼近之前,在民众的真理渴求大增之前,情况大体如此。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08 年的统计报告显示,高达 47%左右的公众已经不信任或不太信任网络。 美国佩尤研究中心 2004 年的调查统计显示,媒体公信力一直下滑,比如对 CNN 信任值已跌至 32%,即 大多数人持怀疑态度。有意思的是,这一类文化产业不正是公众用高点击率、高收视率、高票房额等热心 喂养起来的么?不都是文化市场上的成功典范么?时值二十一世纪,人类有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由选择 权,但为什么从这时起人类倒变得如此犹疑不定、六神无主、手足无措、茫然无计,竟找不到自己真正信 赖和需要的东西?如果人类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消费中的自我分裂和自我对抗,那么这种所好即所疑、 所乐即所耻、所爱即所憎的左右两难,是不是一种文化狂欢之下的精神死机状态? 也许需要重新启动,重新确定一个方向。 一个重建精神价值的方向。 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重建一种非权力化和非利益化的文化核心、级差以及组织,即文明教化的 正常体系。是的,在这里我愿意重新使用“教化”这样一个词,在人类几百年来钟情于“自由”一词以后, 在有效教化与宽幅自由互为条件的奇诡历史之中。 1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3 分) A.《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随着因特网的廉价推广以 及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的同时到来而发生着深刻改变。 B.每一个 IP 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因此,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 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优秀作品被低端文化淹没。 C.如果多数人的理解力构成潮流的边界,大众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可能被接受,冷门偏僻、艰险高难 但又十分重要的文化探索则容易被冷落。 D.自 18 世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少了几分敬畏,多了几分叛逆,无论左右翼都造反成癖,以至发展 到见立必破,打倒一切。 11.下列对“扁平时代的写作”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文学“民主化”可能意味着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被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 组织的塔状结构取代。 B.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作品在数量上没有优势,并且影响力下降。 C.容易失去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缺乏方向、深度和高度。 D.拥有文化自由选择权,但缺乏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 12.根据文意,概述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本题为待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 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 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 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②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
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 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 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 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③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 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亨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 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毎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 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 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 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 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毎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 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 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 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 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 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 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士里,做着舂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 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岀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 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 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岀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 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 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 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①段叙述自己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六十年的朋友,三十年的邻居,突出了友谊的长久 和融洽,也为正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了铺垫。 B.②段和⑤段写老友在花园侍弄花草,写法上没有什么变化,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老友爱花 乐观的形象,也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老友深切的怀念。 C.⑤段将失去了主人的园花拟人化,表现她们心中的寂寞和痛苦,其实是烘托推动了老友的作者自 己内心的真实状况。 D.文章最后三段以大量的篇幅想象园花在秋冬及明春的遭遇,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寂寞园花的同情, 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和博大的胸怀。 E.这篇怀人散文,在表达自己因为老友的突然离世而产生的痛苦和思念之情的时候,运用了对比的 写法,将自己和老友因花草而感受到的美和快乐与老友去世后自己内心的痛苦寂寞加以对比,虚实相映 生动感人 14.请解释作者引用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词在文中的含意。(4分)
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 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 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 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③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 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 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 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 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 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 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 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 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 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 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 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 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 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 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 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 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 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 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①段叙述自己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六十年的朋友,三十年的邻居,突出了友谊的长久 和融洽,也为正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了铺垫。 B.②段和⑤段写老友在花园侍弄花草,写法上没有什么变化,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老友爱花、 乐观的形象,也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老友深切的怀念。 C.⑤段将失去了主人的园花拟人化,表现她们心中的寂寞和痛苦,其实是烘托推动了老友的作者自 己内心的真实状况。 D.文章最后三段以大量的篇幅想象园花在秋冬及明春的遭遇,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寂寞园花的同情, 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和博大的胸怀。 E.这篇怀人散文,在表达自己因为老友的突然离世而产生的痛苦和思念之情的时候,运用了对比的 写法,将自己和老友因花草而感受到的美和快乐与老友去世后自己内心的痛苦寂寞加以对比,虚实相映, 生动感人。 14.请解释作者引用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词在文中的含意。(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