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六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试语文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50分钟)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 序》) (2)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3)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荀 子《劝学》) (5)故不积跬步, 。(荀子 《劝学》) (6)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瓶庵小传 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 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 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 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 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 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 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 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 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①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 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②。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 也,父尝封③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 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识瓶庵者曰,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其字也,或曰雨岑,盖徽之林宁人云。瓶 庵父,字绍素 【注】①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②叩阍 (hun):向朝廷进言。③封(kui):割取。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瓶庵幼失怙废学 怙:依靠 B.于是士君子皆贤瓶 庵 贤:有才德 C.尝僦小舟,问舟子曰 僦:租赁 会逆阉魏忠贤用 事 会:恰逢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瓶庵道德高尚的一组是(3分) ①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 ②于我乎养生送死 ③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 ④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福建省厦门六中 2012 届高三 10 月月考试语 文 (满分 150 分,完成时间 15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 序》) (2)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3)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荀 子《劝学》) (5)故不积跬步, 。(荀子 《劝学》) (6)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韩愈《师说》)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瓶庵小传 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 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 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 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 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 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 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 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 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①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 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②。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 也,父尝刲③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 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识瓶庵者曰,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其字也,或曰雨岑,盖徽之林宁人云。瓶 庵父,字绍素。 【注】①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②叩阍 (hūn):向朝廷进言。③刲(kuī):割取。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瓶庵幼失怙废学 怙:依靠 B.于是士君子皆贤瓶 庵 贤:有才德 C.尝僦小舟,问舟子曰 僦:租赁 D.会逆阉魏忠贤用 事 会:恰逢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瓶庵道德高尚的一组是(3 分) ① 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 ② 于我乎养生送死 ③ 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 ④ 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⑤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⑥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 欲争识瓶庵矣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从文中看,人们称他“瓶庵”的主要原因是瓶子的口很窄而腹较大,很能装 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B.瓶庵小时候辍学,但长大后靠自己奋力自学。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 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C.瓶庵的父亲在扬州时,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仗势压人。先生因此以平 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 D.远近的人士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是因为他具有济贫扶弱、敬老爱幼、 公正无私等优秀品格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3分) ②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柳枝词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本诗诗眼是什么?首句是怎么表现诗眼的?(3分) (2)诗歌最后一句又是怎么表现诗人情感的?(3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 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⑤ 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⑥ 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 欲争识瓶庵矣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文中看,人们称他“瓶庵”的主要原因是瓶子的口很窄而腹较大,很能装 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B.瓶庵小时候辍学,但长大后靠自己奋力自学。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 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C.瓶庵的父亲在扬州时,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仗势压人。先生因此以平 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 D.远近的人士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是因为他具有济贫扶弱、敬老爱幼、 公正无私等优秀品格。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3 分) ② 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 (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本诗诗眼是什么?首句是怎么表现诗眼的?(3 分) (2)诗歌最后一句又是怎么表现诗人情感的?(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 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薛宝钗为劝阻贾雨村捉拿薛蟠,递上护官符,并对贾雨村说了上面这些话 (《红楼梦》) B.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 刘备准备到东吴招亲。临行前,诸葛亮交给随行的赵云三个锦囊,并做了上面的 吩咐。(《三国演义》) C.这时候前一张面庞在他的眼里显得更大了,顺受的、哀求的表情显得 更动人。他想安慰她,给她一点东西。可是他想不出他有什么东西可以给她。他 无意间想到了她的命运。他明白她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 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觉新,“她”指的是 梅 (《家》) D.啊!都是我爱过的人呀! 伽西莫多望着吊在绞刑架上的埃及姑娘,又看看摔得不像人样的 副主教,他从心底里发出了上面这样的呜 咽 《巴黎圣母院》)[来源:学科网] E.我现在决心跟她去,她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 聂赫留朵夫决定陪伴马斯洛娃前往西伯利亚,对前来送别的姐姐 说了上面的话 (《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王熙凤生病,王夫人委托探春等人代行管家之责。在此期间,探春因为什 么事与赵姨娘发生争执?后来又推行了哪些“兴利除弊”之事?请简述。(《红 楼梦》) (2)他(涅赫柳多夫)对这片田产上的土地也打算照他在库兹明斯科耶用过的 那种办法处理。此外,他还想尽量打听一下关于卡秋莎的事· 涅赫柳多夫最后是如何处理“这片田产上的土地”的?他打听到了哪些有关卡 秋莎的事?请简述。(《复活》) 答:选(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 渊》) (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回答的字数不超过10 个字,2分)
薛宝钗为劝阻贾雨村捉拿薛蟠,递上护官符,并对贾雨村说了上面这些话。 (《红楼梦》) B. 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 刘备准备到东吴招亲。临行前,诸葛亮交给随行的赵云三个锦囊,并做了上面的 吩咐。(《三国演义》) C. 这时候前一张面庞在他的眼里显得更大了,顺受的、哀求的表情显得 更动人。他想安慰她,给她一点东西。可是他想不出他有什么东西可以给她。他 无意间想到了她的命运。他明白她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 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觉新,“她”指的是 梅。 (《家》) D. 啊!都是我爱过的人呀! 伽西莫多望着吊在绞刑架上的埃及姑娘,又看看摔得不像人样的 副主教,他从心底里发出了上面这样的呜 咽。 ( 《巴黎圣母院》) [来源:学科网] E. 我现在决心跟她去,她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 聂赫留朵夫决定陪伴马斯洛娃前往西伯利亚,对前来送别的姐姐 说了上面的话。 (《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王熙凤生病,王夫人委托探春等人代行管家之责。在此期间,探春因为什 么事与赵姨娘发生争执?后来又推行了哪些“兴利除弊”之事?请简述。(《红 楼梦》) (2)他(涅赫柳多夫)对这片田产上的土地也打算照他在库兹明斯科耶用过的 那种办法处理。此外,他还想尽量打听一下关于卡秋莎的事…… 涅赫柳多夫最后是如何处理“这片田产上的土地”的?他打听到了哪些有关卡 秋莎的事?请简述。(《复活》) 答:选( )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 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 渊》) (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回答的字数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4分) 、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这个论断似乎不怎么新鲜,但是,中 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中国文化的早期,就将痴狂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从人文的角 度看,最早的狂人要推接舆。这位狂者的特点,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语发真情, 三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从后人对这些典籍的注释来看,皆认为是先贤借狂人 之语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 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以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会 力量和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夫之言”都采用了容忍甚至予以关注的态 度,造成了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明会致狂,所谓 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从接舆到《红楼梦》里的癞头 和尚和跛足道人,完整塑造出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艺术典型。“狂”的 寄情达意功能一一“狂″所具备的种种特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 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艺术领域 由于狂言狂行能够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所以艺术家就容易选 择“狂”的艺术语言,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中国艺 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狂”就成为一种风尚。嵇康与阮籍两位狂士之别,关键是 个“佯”字上,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所谓“疯狂乃机变之一道"。魏晋之后, 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或者说,他 们的狂言狂行就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我们再看,由于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 痴狂性质,中国古典艺术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 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墨大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 匠气 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于非理性的“痴狂”持有否定态度。米 歇尔·福柯有一句话概括得很好,他说:“希腊的理性没有反对命题。”中世纪 以来,“癫狂”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罪恶”,因此对精神病采取隔离、驱逐的 残酷手段。到了17世纪中叶,排斥的态度就更加激烈起来,笛卡尔的哲学占据 主导地位,确立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癫狂被视为非人性的东西。 同普遍的艺术风尚相同,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俗”终。 不狂而名之为狂的画家,为了向社会宣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常常自称为 “狂”。就说“扬州八怪”吧,其实他们一点也不怪,不狂,这些文人画家开始
(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4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这个论断似乎不怎么新鲜,但是,中 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中国文化的早期,就将痴狂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从人文的角 度看,最早的狂人要推接舆。这位狂者的特点,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语发真情, 三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从后人对这些典籍的注释来看,皆认为是先贤借狂人 之语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 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以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会 力量和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夫之言”都采用了容忍甚至予以关注的态 度,造成了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明会致狂,所谓 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从接舆到《红楼梦》里的癞头 和尚和跛足道人,完整塑造出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艺术典型。“狂”的 寄情达意功能——“狂"所具备的种种特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 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艺术领域。 由于狂言狂行能够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所以艺术家就容易选 择“狂”的艺术语言,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中国艺 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狂”就成为一种风尚。嵇康与阮籍两位狂士之别,关键是 一个“佯”字上,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所谓“疯狂乃机变之一道"。魏晋之后, 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或者说,他 们的狂言狂行就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我们再看,由于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 痴狂性质,中国古典艺术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 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墨大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 匠气。 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于非理性的“痴狂”持有否定态度。米 歇尔·福柯有一句话概括得很好,他说:“希腊的理性没有反对命题。”中世纪 以来,“癫狂”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罪恶”,因此对精神病采取隔离、驱逐的 残酷手段。到了 l7 世纪中叶,排斥的态度就更加激烈起来,笛卡尔的哲学占据 主导地位,确立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癫狂被视为非人性的东西。 同普遍的艺术风尚相同,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俗”终。 不狂而名之为狂的画家,为了向社会宣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常常自称为 “狂”。就说“扬州八怪”吧,其实他们一点也不怪,不狂,这些文人画家开始
具备专业画家的性质,他们还要进行书画交易,借此为生。“痴狂”进入世俗化 阶段,它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稳定下来。一方面,艺术家从事艺术而不必为此而发 疯;另一方面,具有疯狂艺术个性的作品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来,满足欣赏者那种 歇斯底里的情绪。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人们对狂夫之言之行都采用了容忍的态度,那是因为 当年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 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 B.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 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 C.在中国古典的艺术创作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绘画的最 高形式是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 D.“扬州八怪”一点也不怪,不狂,他们的“狂言狂行”已成 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11.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zxxk A.欣赏者歇斯底里的审美情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疯狂艺术个性作 品的产生 B.中国古代狂人虽有真伪之别,但他们都一样会语发真情,道破 真理 C.17世纪中叶的西方,理性是至高无上的。 D.文中引用米歇尔·福柯话是想说明,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 非理性的“痴狂”持否定态度 12.文中说:“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俗’终。”请分别解释这“痴 狂之雅”与“痴狂之俗”的具体内涵。(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给生命配乐侯建臣 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 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 的脚步合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感的时候,有时 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
具备专业画家的性质,他们还要进行书画交易,借此为生。“痴狂”进入世俗化 阶段,它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稳定下来。一方面,艺术家从事艺术而不必为此而发 疯;另一方面,具有疯狂艺术个性的作品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来,满足欣赏者那种 歇斯底里的情绪。 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在中国,人们对狂夫之言之行都采用了容忍的态度,那是因为 当年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 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 B.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 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 C.在中国古典的艺术创作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绘画的最 高形式是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 D.“扬州八怪”一点也不怪,不狂,他们的 “狂言狂行”已成 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11.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zxxk A.欣赏者歇斯底里的审美情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疯狂艺术个性作 品的产生。 B.中国古代狂人虽有真伪之别,但他们都一样会语发真情,道破 真理。 C.l7 世纪中叶的西方,理性是至高无上的。 D.文中引用米歇尔·福柯话是想说明,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 非理性的“痴狂”持否定态度。 12.文中说: “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 ‘俗’终。”请分别解释这“痴 狂之雅”与“痴狂之俗”的具体内涵。(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给生命配乐 侯建臣 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 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 的脚步合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感的时候,有时 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调或者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