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一中2011届高三语文模拟训练14 命题人:王连仓 第一卷阅读(70分) 甲必考题(4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3×3分=9分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易善峰 《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 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 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 远上”的韵味意境迸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 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 之涣的原词呢?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 意于物,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 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的黄河(兰州)达100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 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岀塞》,被《全唐 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岀塞入塞的政 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 演唱的氛围不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 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 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 怀乡。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 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年) 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 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 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 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 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40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年,我国气象学创 业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 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 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岀:“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 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年10月26日 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岀:"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 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沙直上 白云间"(集作“黄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 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岀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 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
1 宁夏固原一中 2011 届高三语文模拟训练 14 命题人:王连仓 第一卷 阅读(70 分) 甲 必考题(4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3 分=9 分)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易善峰 《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 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 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81 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 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 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 之涣的原词呢?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 意于物,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 的直线距离有 770 公里,距凉州的黄河(兰州)达 1000 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 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 诗》收在第 17 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 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 演唱的氛围不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 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 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 怀乡。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 1963 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 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 年) 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 50 年间,《旧唐书》上记 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 (794 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 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 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 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40 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 年,我国气象学创 业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 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 1981 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 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 年 10 月 26 日, 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 ‘黄河远上’, 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 1999 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沙直上 白云间”(集作“黄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 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 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
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 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 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G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 1.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下列各项中不支持这种观点的一句是 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B.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的风 格大相径庭的 C.“黄沙直上ˆ流传了1200多年,“黄河远上”自清代开始流传,不到300年。 D.赞同“黄沙直上”的主张实际上是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 的做法,只是从富于美感的角度阐述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 B.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ˆ,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是“黄河远上较富 于美感。 C.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是因为他们在研讨诗作时,过多甚至完 全考虑审美感受,即将自己主观的东西强加到诗作中,有违作者初衷之嫌。 D.人们对《凉州词》诗中第—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已,原因之一是评 赏的角度不同。 3.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原因之一就是“黄河远上”富于美感。 B.王之涣写出《凉州词》这样脍炙人口的诗作,是个人创作风格、生活环境和演唱氛围共 同作用的结果 C.竺可桢、刘永济、尹赞勋对黄河远上ˆ说作正误辨析具体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分析 研究诗歌要尊重历史实际的思想 D.研究古代诗文,应该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状态,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 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 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 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 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 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 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 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硏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 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 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 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 弟云书日:“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 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
2 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 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 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 1.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下列各项中不支持这种观点的一句是( )(3 分 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B.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的风 格大相径庭的。 C.“黄沙直上”流传了 1200 多年,“黄河远上”自清代开始流传,不到 300 年。 D.赞同“黄沙直上”的主张实际上是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 的做法,只是从富于美感的角度阐述。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 B.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是“黄河远上”较富 于美感。 C.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是因为他们在研讨诗作时,过多甚至完 全考虑审美感受,即将自己主观的东西强加到诗作中,有违作者初衷之嫌。 D.人们对《凉州词》诗中第—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已,原因之一是评 赏的角度不同。 3.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原因之一就是“黄河远上”富于美感。 B.王之涣写出《凉州词》这样脍炙人口的诗作,是个人创作风格、生活环境和演唱氛围共 同作用的结果。 C.竺可桢、刘永济、尹赞勋对“黄河远上”说作正误辨析具体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分析 研究诗歌要尊重历史实际的思想。 D.研究古代诗文,应该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状态,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 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 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 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 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 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 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 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 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 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 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 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 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
纵暴都邑,举家适真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藩溷( fan hu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 追):粗野鄙贱的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庭藩溷皆著笔纸著:放置,安放 B.思造而示之造:拜访,探访 C.世咸贵远而贱近贵:显贵,地位高 D.专意典籍意:放在心上 5.下列四组句子中,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⑤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 勤奋学习,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 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 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 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5分) (3)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 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8、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5分) 9、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卫风·氓》 (2)、 ,隔离天日, ,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3 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 ǔ):粗野鄙贱的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庭籓溷皆著笔纸 著:放置,安放 B. 思造而示之 造:拜访,探访 C. 世咸贵远而贱近 贵:显贵,地位高 D. 专意典籍 意:放在心上 5.下列四组句子中,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 勤奋学习,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 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 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 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 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 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 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5 分) (3)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 酒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 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8、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5 分) 9、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诗经·卫风·氓》) ⑵、 ,隔离天日, ,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3)、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 乙选考题(25分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师的由来 [法莫洛亚 画家比埃杜什正在收尾,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盘中盛着茄子的静物写生。这 时,小说家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这么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 那位正在描一只茄子,惊愕之下抬起头来,不画了。“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 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老兄。这样轰不开,打不响。一个 画展五干幅画把观众看得迷迷糊糊凭什么可以让他们停下步来流连在阁下的大作之前.… 不行的杜什,这样永远成不了名。太可惜了。 为什么?”正直的杜什叹了囗气 “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没成名的成千上万,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 咱们说正经的。那些蠢货,想刺激他们一下,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炮制几篇宣言, 否认存在什么动态或静态,白色或黑色,圆形或方形。发明只用红黄两色作画说是新荷马派 绘画啦;或者抛出什么圆锥形绘画,八边形绘画,四度空间绘画,等等 这时,飘来一缕幽微的清香,斯卡夫人到来了。这是位美艳的女子,杜什赞赏不已 只因杜什没什么大名,便也瞧不起他的画品,瞅了一眼画布,娇嗔地说 昨天,我看了个展览,那是关于全盛时期的黑人艺术。噢!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 型美,何等的表现力!” 画家送上一张自己颇感得意的肖像画,请她鉴赏。“蛮好。”她用舌尖轻轻吐出两字。之 后,她失望地,婉转地,娇媚地,留下一缕清香,走了。 杜什抄起调色板,朝屋角扔去,颓然坐倒在沙发上:“我宁可去当保险公司跑街、银行职 员、站岗的警察。画画这一行,最要不得。帮闲们只知瞎捧,走红的全是画匠。那些搞批评 的,不看重大师,一味提倡怪诞。我领教够了,不干了! 葛雷兹听毕,点上一支烟,想了半天。临了,说道:“你能不能这样做,向斯卡夫人,向 其他人郑重其事地宣布,这十年来,你一直着意于革新画法? “你听着……我写两篇文章,登在显著位置,告诉知识界的名流说你开创了—个意识分解 画派。真正能体现—个人的,不是肖像,而是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念。因此,画一位上校, 就应以天蓝和金黄两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这个角上画匹马,那个角上画些勋章。实业家 的肖像,就用工厂的烟囱、攥紧的拳头来表现。杜什,就得拿这些去应市,懂吗?这种肖像分 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画家惨然一笑,答道:“一小时里都画得出。可悲的是,我不会胡说八道 “那好办,老兄。有人向你请教,你就不慌不忙,点上烟斗,朝他脸上喷一口烟。来上 这么一句:难道你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高明。你等着让他们发 现、介绍和吹捧吧!到时候,咱们再来谈这桩趣事,拿他们取笑一番!” 两个月后,杜什的画展在胜利声中结束。美丽的斯卡夫人,那么娇媚地跟着新近的名人 寸步不离。“噢;她一再说,“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哎,亲爱的, 真是惊人之笔,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4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 , 。(诸葛亮《出师表》) 乙 选考题(25 分)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大师的由来 [法]莫洛亚 画家比埃·杜什正在收尾,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盘中盛着茄子的静物写生。这 时,小说家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这么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 那位正在描一只茄子,惊愕之下抬起头来,不画了。“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 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老兄。这样轰不开,打不响。一个 画展五千幅画,把观众看得迷迷糊糊,凭什么可以让他们停下步来,流连在阁下的大作之前…… 不行的杜什,这样永远成不了名。太可惜了。” “为什么?”正直的杜什叹了口气。 “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没成名的成千上万,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 “咱们说正经的。那些蠢货,想刺激他们一下,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炮制几篇宣言, 否认存在什么动态或静态,白色或黑色,圆形或方形。发明只用红黄两色作画说是新荷马派 绘画啦;或者抛出什么圆锥形绘画,八边形绘画,四度空间绘画,等等。” 这时,飘来一缕幽微的清香,斯卡夫人到来了。这是一位美艳的女子,杜什赞赏不已。 只因杜什没什么大名,便也瞧不起他的画品,瞅了一眼画布,娇嗔地说: “昨天,我看了个展览,那是关于全盛时期的黑人艺术。噢!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 型美,何等的表现力!” 画家送上一张自己颇感得意的肖像画,请她鉴赏。“蛮好。”她用舌尖轻轻吐出两字。之 后,她失望地,婉转地,娇媚地,留下一缕清香,走了。 杜什抄起调色板,朝屋角扔去,颓然坐倒在沙发上:“我宁可去当保险公司跑街、银行职 员、站岗的警察。画画这一行,最要不得。帮闲们只知瞎捧,走红的全是画匠。那些搞批评 的,不看重大师,一味提倡怪诞。我领教够了,不干了!” 葛雷兹听毕,点上一支烟,想了半天。临了,说道:“你能不能这样做,向斯卡夫人,向 其他人郑重其事地宣布,这十年来,你一直着意于革新画法?” “你听着……我写两篇文章,登在显著位置,告诉知识界的名流说你开创了一个意识分解 画派。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不是肖像,而是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念。因此,画一位上校, 就应以天蓝和金黄两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这个角上画匹马,那个角上画些勋章。实业家 的肖像,就用工厂的烟囱、攥紧的拳头来表现。杜什,就得拿这些去应市,懂吗?这种肖像分 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画家惨然一笑,答道:“一小时里都画得出。可悲的是,我不会胡说八道。” “那好办,老兄。有人向你请教,你就不慌不忙,点上烟斗,朝他脸上喷一口烟。来上 这么一句:‘难道你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高明。你等着让他们发 现、介绍和吹捧吧!到时候,咱们再来谈这桩趣事,拿他们取笑一番!” 两个月后,杜什的画展在胜利声中结束。美丽的斯卡夫人,那么娇媚地跟着新近的名人, 寸步不离。“噢,”她一再说,“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哎,亲爱的, 真是惊人之笔,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家略顿一顿,点上烟斗,喷岀一口烟道:“难道你,夫人,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 波兰美女感动之下,微启朱唇,露出柔媚的微笑。 风华正茂的斯特隆斯基,穿着兔皮领外套,在人群中议论开了:“"高明!真高明!但是,杜 什,你是从什么地方得到启示的? 杜什吟哦半晌,得意地朝他喷了口烟道:难道你,朋友,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 妙哉妙哉!”那位点头赞叹道 这时,一位有名的画商,在画室里转了一圈,抓住画家的袖子说道:“这些作品,我统统 包下了。不告诉你,你就不要改变画风,我每年向你买进50幅画…不行? 杜什像谜一样不可捉摸,只顾抽烟,不予理会。画室里人慢慢走空,这时楼梯上还传来 渐渐远去的阵阵赞美。跟画家单独相对时,小说家兴冲冲地说:“哎,老兄,你信不信,他们 全给你骗了?我原以为人类的愚蠢是深不可测的,殊不知更在我预料之外! 他抑止不住狂笑起来。画家皱皱眉头,看他不住地笑,突然喝道 蠢货 '蠢货?”小说家愤愤然了,“我刚开了—个绝妙的玩笑…….”画家傲然环视 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画,踌躇满志,一字一顿地说 ″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这种画自有某种新意….小说家打量着他的朋友,愣住了。 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谁让你改弦更张新法作画的? 时,杜什消消停停地从烟斗里吸了一大口烟。 难道你,〃他答道,“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ˆ (据罗新璋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画家杜什的静态写生被否定是因为他的画风平淡无奇,不能吸引人的眼光。由此看来, 要想成名不能只靠苦功和真诚,有时要讲究一下技巧和手段。 B.文中两次写到斯卡夫人对杜什画的评价,第一次漫不经心,第二次赞不绝口,前后使用 烘托的手法来突出主题 C.小说家深谙世事,处事圆滑,作为朋友也很真诚。他让杜什改变画风,为他写了文章, 让知识界的名流知晓画家的声名,最后杜什举办画展,一举成名 D.文中两次写到小说家与画家的对话,在结构上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在内容上反映了 两个人物性格的好坏变化。 E.小说结尾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属于意料之中,反映了画家思想做法上的转变,从而让读 者得知“大师的由来”。 (2)小说中的比埃·杜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多次出现“难道你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4)这篇小说以“大师的由来”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一(4)题
5 画家略顿一顿,点上烟斗,喷出一口烟道:“难道你,夫人,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 波兰美女感动之下,微启朱唇,露出柔媚的微笑。 风华正茂的斯特隆斯基,穿着兔皮领外套,在人群中议论开了:“高明!真高明!但是,杜 什,你是从什么地方得到启示的?” 杜什吟哦半晌,得意地朝他喷了口烟道:“难道你,朋友,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 “妙哉!妙哉!”那一位点头赞叹道。 这时,一位有名的画商,在画室里转了一圈,抓住画家的袖子说道:“这些作品,我统统 包下了。不告诉你,你就不要改变画风,我每年向你买进 50 幅画……行不行?” 杜什像谜一样不可捉摸,只顾抽烟,不予理会。画室里人慢慢走空,这时楼梯上还传来 渐渐远去的阵阵赞美。跟画家单独相对时,小说家兴冲冲地说:“哎,老兄,你信不信,他们 全给你骗了?我原以为人类的愚蠢是深不可测的,殊不知更在我预料之外!” 他抑止不住狂笑起来。画家皱皱眉头,看他不住地笑,突然喝道: “蠢货……”“蠢货?”小说家愤愤然了,“我刚开了一个绝妙的玩笑……”画家傲然环视 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画,踌躇满志,一字一顿地说: “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这种画自有某种新意……”小说家打量着他的朋友,愣住了。 “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谁让你改弦更张新法作画的?” 这时,杜什消消停停地从烟斗里吸了一大口烟。 “难道你,”他答道,“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据罗新璋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画家杜什的静态写生被否定是因为他的画风平淡无奇,不能吸引人的眼光。由此看来, 要想成名不能只靠苦功和真诚,有时要讲究一下技巧和手段。 B.文中两次写到斯卡夫人对杜什画的评价,第一次漫不经心,第二次赞不绝口,前后使用 烘托的手法来突出主题。 C.小说家深谙世事,处事圆滑,作为朋友也很真诚。他让杜什改变画风,为他写了文章, 让知识界的名流知晓画家的声名,最后杜什举办画展,一举成名。 D.文中两次写到小说家与画家的对话,在结构上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在内容上反映了 两个人物性格的好坏变化。 E.小说结尾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属于意料之中,反映了画家思想做法上的转变,从而让读 者得知“大师的由来”。 (2)小说中的比埃·杜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文中多次出现“难道你从来没看过江流水涌吗”,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这篇小说以“大师的由来”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