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拓展了汉字的应用领域,汉字还将长期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服务。目前,汉字的应用领域不仅限于人际交往方面,在人与计算机交际的新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肯定,汉字的整理和规范化工作将会使汉字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计算机汉字输入输出技术的更新完善,更展现了汉字的美好前景。规范汉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法定文字,也是联合国六种工作文字之一,在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国际交往中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三、汉字与汉语音位文字可以通过字母的拼写反映语言中符号的语音面貌,可以通过字母和字母拼写规则了解读音。和表音文字相比,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有些不同:首先,汉字往往通过字形确定义类。其次,汉字的字形和汉语的读音不直接联系,或者说不能从汉字的字形中严格确定汉字的读音。再次,汉语的古今差异和方言差异证明汉语的语音演变基本不影响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汉字和汉语的这种关系保持了几千年,人们也因此有一种错觉,好像汉字是“看”得懂的文字,和读音没有联系。其实,汉字也是记录音和义的,它是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来读的。11
11 5.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拓展了汉字的应用领域,汉字还将长期为我们的 社会生活服务。 目前,汉字的应用领域不仅限于人际交往方面,在人与计算机交际的 新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肯定,汉字的整理和规范化工作将会使汉 字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计算机汉字输入输出技术的更新完善,更展现了 汉字的美好前景。规范汉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法定文字,也是联合国六种 工作文字之一,在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国际交往中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 用。 三、汉字与汉语 音位文字可以通过字母的拼写反映语言中符号的语音面貌,可以通过 字母和字母拼写规则了解读音。和表音文字相比,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有些 不同:首先,汉字往往通过字形确定义类。其次,汉字的字形和汉语的读 音不直接联系,或者说不能从汉字的字形中严格确定汉字的读音。再次, 汉语的古今差异和方言差异证明汉语的语音演变基本不影响汉字的字形和 字义。 汉字和汉语的这种关系保持了几千年,人们也因此有一种错觉,好像 汉字是“看”得懂的文字,和读音没有联系。其实,汉字也是记录音和义 的,它是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来读的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一、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形体指汉字的书写外形,简称“字体”。这里的“字体”是汉字的各种体式,有别于书法艺术流派的“颜体”、“柳体”等。社会的发展、书写工具的改变、文字自我完善的规律等因素都会对文字的形体发展产生影响。汉字历史悠久,它的形体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变异,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其中汉代通行的隶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汉字的形体由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过渡。从历时的角度看,殷商到秦汉时代是汉字形体变化频繁的时期,之后汉字的形体相对稳定,变化趋缓。汉字形体演变的总体趋势是朝着简便易写的方向发展。(一)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代通行的汉字字体,这种文字通常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市郊小屯村被发现,那里是殷商王朝的国都遗址,通称殷墟,因此甲骨文也叫殷墟文字。甲骨文是现代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也是分析汉字构造、研究汉字本义的珍贵资料。自前出土的龟甲兽骨有10万多片,汉字总量达五千多个,已经考释出意义的有一千多个。从造字法看,甲骨文中象形字、会意字所占的比例较高,约占60%;形声字也已出现,约占25%。从形体上看,象形字的图画性强,与事物原形相关;结构尚不定型,同一个字可以12
12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的形体指汉字的书写外形,简称“字体”。这里的“字体”是汉 字的各种体式,有别于书法艺术流派的“颜体”、“柳体”等。社会的发 展、书写工具的改变、文字自我完善的规律等因素都会对文字的形体发展 产生影响。 汉字历史悠久,它的形体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变异,先后出现了甲骨文、 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其 中汉代通行的隶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汉字的形体由此进入到一个新的 历史阶段,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过渡。从历时的角度看,殷商到秦汉时代 是汉字形体变化频繁的时期,之后汉字的形体相对稳定,变化趋缓。汉字 形体演变的总体趋势是朝着简便易写的方向发展。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通行的汉字字体,这种文字通常被刻在龟甲和兽骨 上,所以叫甲骨文。甲骨文于 1899 年在河南安阳市郊小屯村被发现,那里 是殷商王朝的国都遗址,通称殷墟,因此甲骨文也叫殷墟文字。 甲骨文是现代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也是分析汉字构造、研 究汉字本义的珍贵资料。目前出土的龟甲兽骨有 10 万多片,汉字总量达五 千多个,已经考释出意义的有一千多个。从造字法看,甲骨文中象形字、 会意字所占的比例较高,约占 60%;形声字也已出现,约占 25%。从形体上 看,象形字的图画性强,与事物原形相关;结构尚不定型,同一个字可以
有多种写法;字形大多瘦长,大小不均;笔画细长方折,繁简不一。从记录的内容看,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是下辞,即商代王室占下记录。(二)金文金文是商代、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熔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金文主要指西周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是研究汉字的重要文字资料。金文的字形同甲骨文接近,但象形符号的图画性有所削弱,字形渐趋匀称、整齐、方正,笔画因熔铸的缘故显得肥丰圆转,异体字仍然比较多。在文字构造上,形声字增多,汉字发展的形声化趋势开始明朗。(三)小篆大篆和小篆统称篆书。大篆是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各国的文字,字形同西周末年的金文接近,以秦国的文和石鼓文为代表。文传说是《史篇》里的文字,石鼓文因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大篆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符号的图画性进一步削弱,笔画线条化,字形更加工整,构形较复杂。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也叫秦篆,在大篆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政策,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向全国推行,这是第一次规范化的汉字字体,标志着汉字的统一,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小篆以泰山刻石为代表,主要特点是:图画性较弱,符号性增强,笔画比大篆简化,线条柔婉、圆转、略带弧形,形体呈竖长方形,结构整齐、匀称,偏旁写法、位置趋于定型。(四)隶书隶书产生于秦,在战国时代秦国简俗字的基础上形成。秦代的隶书称秦隶,笔画少波势,是当时民间日常使用的字体,实际上是写得草一些13
13 有多种写法;字形大多瘦长,大小不均;笔画细长方折,繁简不一。从记 录的内容看,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是卜辞,即商代王室占卜记录。 (二)金文 金文是商代、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熔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 又叫钟鼎文。金文主要指西周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是研究汉字的重要文 字资料。金文的字形同甲骨文接近,但象形符号的图画性有所削弱,字形 渐趋匀称、整齐、方正,笔画因熔铸的缘故显得肥丰圆转,异体字仍然比 较多。在文字构造上,形声字增多,汉字发展的形声化趋势开始明朗。 (三)小篆 大篆和小篆统称篆书。 大篆是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各国的文字,字形同西周末年的金文接近, 以秦国的籀文和石鼓文为代表。籀文传说是《史籀篇》里的文字,石鼓文 因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大篆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符号的图画性进一步削 弱,笔画线条化,字形更加工整,构形较复杂。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也叫秦篆,在大篆的基础 上整理而成。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政策,小篆作为标准字体向全国推 行,这是第一次规范化的汉字字体,标志着汉字的统一,在汉字发展史上 具有重要意义。小篆以泰山刻石为代表,主要特点是:图画性较弱,符号 性增强,笔画比大篆简化,线条柔婉、圆转、略带弧形,形体呈竖长方形, 结构整齐、匀称,偏旁写法、位置趋于定型。 (四)隶书 隶书产生于秦,在战国时代秦国简俗字的基础上形成。秦代的隶书称 秦隶,笔画少波势,是当时民间日常使用的字体,实际上是写得潦草一些
的小篆。到了汉代,字形有了发展,更加简单易写,这种通行于汉代的正式字体叫汉隶。隶书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改造了篆书的偏旁,笔画进一步简化,线条平直、方折,并显出波势,字形扁平,有棱有角。隶书对篆书的改造形成了一些基本笔画,是对古汉字形体的突破,也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大大降低了汉字的繁难程度,为现行汉字形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汉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五)楷书、草书和行书楷书、草书和行书都由隶书发展而来。1.楷书楷书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又叫“真书”、“正书”。东汉中期,出现了一种字形方正,端正典雅的新隶体,称为楷隶。汉字的形体由此向楷书过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已经非常通行,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后来历代书写、印刷的标准。楷书保存了隶书的偏旁系统和基本结构,取消了隶书的波势笔法,笔画平直,字形方正,易于书写。2.草书草书形成于汉代,由隶书草化发展而成。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通行于汉魏,因用于书写奏章而得名,一说该字体流行于汉章帝时代,所以叫章草。章草的特点是解散了隶体,使用部分联绵笔,字与字之间不相牵连,书写趋于简便,但仍然保留隶书的笔法和风格,用挑法,有波势。今草成熟于东晋,特点是打破了隶书的偏旁和结构,字内往往笔画相连,一气呵成,字与字之间也是牵连相通,气脉不断,书写更加简易快速,但不容易辨识。14
14 的小篆。到了汉代,字形有了发展,更加简单易写,这种通行于汉代的正 式字体叫汉隶。隶书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改造了篆书的偏旁,笔画进 一步简化,线条平直、方折,并显出波势,字形扁平,有棱有角。隶书对 篆书的改造形成了一些基本笔画,是对古汉字形体的突破,也使汉字进一 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大大降低了汉字的繁难程度,为现行汉字形 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汉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楷书、草书和行书 楷书、草书和行书都由隶书发展而来。 1.楷书 楷书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又叫“真书”、“正书”。东汉中期, 出现了一种字形方正,端正典雅的新隶体,称为楷隶。汉字的形体由此向 楷书过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已经非常通行,一直沿用至今,成 为后来历代书写、印刷的标准。楷书保存了隶书的偏旁系统和基本结构, 取消了隶书的波势笔法,笔画平直,字形方正,易于书写。 2.草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由隶书草化发展而成。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章草通行于汉魏,因用于书写奏章而得名,一说该字体流行于汉章帝 时代,所以叫章草。章草的特点是解散了隶体,使用部分联绵笔,字与字 之间不相牵连,书写趋于简便,但仍然保留隶书的笔法和风格,用挑法, 有波势。 今草成熟于东晋,特点是打破了隶书的偏旁和结构,字内往往笔画相 连,一气呵成,字与字之间也是牵连相通,气脉不断,书写更加简易快速, 但不容易辨识
狂草出现在唐代,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是笔画联绵回绕,变化多端,书写放纵不羁,个性十足。由于草书极难辨认,所以实用价值不大,几乎成为纯艺术化的字体。3.行书行书产生于东汉,由隶书写法简化而来,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有行楷和行草之分。行书近楷而不拘,近草而不放,比楷书的书写效率高,比草书的实用价值大,字形流畅,易写好认,西晋以来,一直广为应用,是常用的手写体,也是楷书最主要的辅助字体。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逐步简化、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简化主要表现在结构趋简,写法简单;符号化的表现是象形的图画性逐步削弱;定型化的表现是笔画固定,偏旁形成,隶书之后汉字形体演变速度趋缓;规范化的表现是异体字减少,结构相对固定,楷书取得标准字体的地位后沿用至今。二、现代汉字的形体现代汉字经整理、简化,更加规范、科学、稳定。现代汉字的标准形体是楷书,主要的辅助字体是行书,在某些特殊场合,如印章、签名、书法创作等,也用草书、隶书等其他形体。电脑字库中的字体更多,包括许多艺术变体。从使用手段上看,现代汉字的形体可分为手写体和印刷体(见图九)。现代汉字的手写体因个人习惯和使用需求的不同,存在运用各种字体的可能。从书写工具上看,手写体可以分为硬笔字和软笔字两类。硬笔主要包括钢笔、铅笔、圆珠笔等,软笔主要指毛笔。这些书写工具因材质、颜色和笔尖的软硬程度不同,会使汉字的手写体风格各异。电脑的普及使15
15 狂草出现在唐代,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是笔画联绵回 绕,变化多端,书写放纵不羁,个性十足。由于草书极难辨认,所以实用 价值不大,几乎成为纯艺术化的字体。 3.行书 行书产生于东汉,由隶书写法简化而来,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 种字体,有行楷和行草之分。行书近楷而不拘,近草而不放,比楷书的书 写效率高,比草书的实用价值大,字形流畅,易写好认,西晋以来,一直 广为应用,是常用的手写体,也是楷书最主要的辅助字体。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逐步简化、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简化 主要表现在结构趋简,写法简单;符号化的表现是象形的图画性逐步削弱; 定型化的表现是笔画固定,偏旁形成,隶书之后汉字形体演变速度趋缓; 规范化的表现是异体字减少,结构相对固定,楷书取得标准字体的地位后 沿用至今。 二、现代汉字的形体 现代汉字经整理、简化,更加规范、科学、稳定。现代汉字的标准形 体是楷书,主要的辅助字体是行书,在某些特殊场合,如印章、签名、书 法创作等,也用草书、隶书等其他形体。电脑字库中的字体更多,包括许 多艺术变体。 从使用手段上看,现代汉字的形体可分为手写体和印刷体(见图九)。 现代汉字的手写体因个人习惯和使用需求的不同,存在运用各种字体 的可能。从书写工具上看,手写体可以分为硬笔字和软笔字两类。硬笔主 要包括钢笔、铅笔、圆珠笔等,软笔主要指毛笔。这些书写工具因材质、 颜色和笔尖的软硬程度不同,会使汉字的手写体风格各异。电脑的普及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