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北美独立运动的起因之一。因此,北美独立战争必然包含宗教 的意义和内容,而这个意义和内容被研究美国历史的学者们忽略或 遗忘了。北美独立战争发生以后,各宗教教派与各殖民地的人们一 样,对那场战争的态度很不一致,有反对的,有中立的,但多数人是支 持的。 反对派中当以安立甘教派为主。作为英国国教的一个分支,美 国的安立甘教派大都表示忠于英王室,大多数圣公会牧师在独立战 争爆发后成为狂热的王党分子,他们认为独立战争是反对合法政府 的叛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圣公会教徒都反对革命,有的圣公会信 徒还是坚定的革命者,著名的华盛顿、麦迪逊都是圣公会教徒。该教 派中还有些人提出愿意调解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① 从宗教意识出发的和平主义(Pacifism)在北美独立战争中不站 在任何一方,成为中立派。这些教派反对以任何理由、为任何国家承 担武装任务。他们认为,战争是“社会的”,而他们是“个人的”。在中 立派当中,特别值得一书的是严格的和平主义-一门诺派(Meno nites)。该派的最大特点就是决不参加任何战争,不当兵打仗。该派 是从浸礼派中分离出来的,在欧洲曾受到许多迫害和排斥。为了逃 避迫害和寻找新的家园,他们几乎走遍了欧洲,其中有些教徒来到北 美。独立战争发生后,该派曾向宾夕法尼亚议会提出请愿说:“我们 首先感谢最高贵的上帝,是他创造了天堂和大地,感谢他通过救世主 基督耶稣给我们以无限的恩爱和慈悲。基督是来拯救人的灵魂的。 同时我们还要感谢宾夕法尼亚各界人民在我们困难的时候给予的帮 助,特别是那些遵守基督教原则、爱自己的敌人、不抗拒罪过和享有 良知的自由的人…我们愿意奉献能够帮助别人的一切,但我们不 ① W.S.Perry,Historical Collections Relating to the American Colonial Church, New York1969,pp.470-472(W.S.佩里:《美国殖民地时代教会历史文 集》,纽约,169年版). 15
能做任何使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或伤害的事。”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 和平主义者都中立。例如,贵格派(Quaker,Friends,又译教友派)也 主张和平主义,但许多贵格派成员,特别是宾夕法尼亚的贵格派,就 表示忠于英王,而站到了效忠派一边。 史实证明,北美殖民地多数教派赞同和支持革命,所以,他们的 布道和演说成为殖民地造反的思想来源之一。1760年,殖民地牧师 埃兹拉·斯泰尔斯(Ezra Stiles)在布道中断言:“良心的权利和个人的 判断是不可剥夺的。为了自由,为了实现自由和享受这种自由,全人 类真正的利益所在就是自己团结成一体…,我们拥有宗教自由的 珍贵宝石,一颗无价之宝,让我们珍惜它、爱护它,除非给我们重新戴 上我们的父辈不能也不愿意接受的枷锁,我们任何时侯都不能失去 它,有上帝的保佑,我们永远不屈膝投降…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 美国人的这一伟大使命。”②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后,他在其题 为《美国走向光荣与骄傲》(The United States Elevated to Glory and Hon- o)的著名的布道词中预言,从此以后,美国所有宗教教派和派别将 在基督王国里自由、繁荣发展③这些牧师的布道和演说极大地鼓舞 了北美人民的斗志。 在众多的教派及其思想中,值得一提的是自然神论(Deism)。自 然神论在17世纪产生于欧洲,本是一种非正统宗教主张,有时还 被看成是一种自然宗教。最初,自然神论是主张理性而不承认天启 ① C.H.Smith,The Mennonite Immigration to Pennsylvania in the Eighteenth Cen- thy,Noriston1929,pp.285-286(C.H.史密斯:《18世纪宾夕法尼亚的 门诺派移民》,诺里斯顿,1929年版) 2 Winthrop S.Hundson,Religion in America,An Historical Account of the Devel- opment of American Religious Life,p.101. 3 Sydney E.Ahlstrom,A Religious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2,p.4(S.E.阿尔斯特罗姆:《美国 人民宗教史》,耶鲁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 16
和任何宗教团体的宣传,但到了19一20世纪,自然神论也承认上 帝的存在。自然神论者一般认为,上帝的作用仅限于单纯依据可为 人类了解的理性法则创造世界的范围之内;世界既已造就,上帝就 退而不再干预自然进程和人类行为。由于拒绝一切启示,自然神论 实质上主张不要经典、不要信条、没有牧师、没有制度,这样它本 身也就没有形成一派。学者们普遍认为,美国的建国元勋中最著名 的几个政治家都是自然神论者,如: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等 等。 自近代以来,欧洲社会封建专制主义就是建立在世俗和宗教两 个基点之上的。在革命前的英国,国王是国教的首脑,主教是国王的 鹰犬,那时的英国政治完全是一种宗教政治;在革命后的英国,一纸 《王位继承法》宣告了宗教容忍的虚伪,国教一统天下重新确立,宗教 政治也在随后变成了政党政治,革命时代的清教徒成为政党政治的 一个派别,宗教与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在18世纪北美殖民地,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与此大同小异,英国的殖民政治统治是不可能离 开宗教这根思想支柱的。英国政府极力想在北美推行主教制就是一 个明证。所以,北美人民争取自由的独立斗争只有在政治和宗教两 条战线上同时展开才能完成。作为领导独立运动的精英,建国元勋 们个人的宗教信仰是与国家与民族的政治事业紧密相连的。例如, 富兰克林历来认为,理论脱离了实践便毫无意义,没有行动的信仰就 是死亡了的信仰。作为一个自然神论者,富兰克林从来都把自己的 政治夙愿放在首位;作为一个惟一神教派信徒,富兰克林又时刻没有 忘记自己在完成上帝的使命。他一生中最要好的朋友之一就是前文 提到的著名牧师埃兹拉·斯泰尔斯。1790年,富兰克林在去世前不 久曾说:“我相信上帝,他是宇宙的创造者,他用他的先见之明统治这 个世界,他应该受到崇拜,我们应该报答他的就是善待其他上帝之 子。人的灵魂是永生的,今生的行动将在来世得到正义的回报。这 17
就是我所信奉的宗教原则。”① 应该说,自然神论是与基督教的天启相悖的。但是,自近代以 来,特别是宗教改革以后,新教各教派都把天赋人权看成为争取宗教 信仰自由的基础,自然王国与天启王国已经合一,只要自然神论者不 直接反对基督教,二者共同创造上帝领导之下的美国是完全可能的。 诚然,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宗教盛行、教派纷争的情况下,人们的宗教 信仰已经远远不是信与不信的问题。是否自然神论者也无关大局。 独立后各教派对美国宗教地位的取向 美国独立了,美国革命成功了。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美国人 的自信心。独立精英们早就自信自己的事业是上帝赋予的使命,现 在这种决心更加坚定了。当然,美国人可以认为自己才是上帝选定 的民族,可以把自己比做“丘阜之城”(语出美国移民始祖温斯罗普 “A City upon A Hill'”,意为美国是其他民族的榜样,其他民族都将向 美国学习,走美国人的路),可以狂妄地在西部、在墨西哥,以及世界 其他地方“履行”自己的宗教使命,但他们首先面临的是如何解决新 生的美国自己的政教关系,如何面对纷杂的教派以及来自欧洲的传 统势力的挑战。 首先,宗教多元化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 基督新教内部,众多的教派也是各持己见,难以融合,难以划一,也难 分仲伯。北美在殖民地时代就形成了两大教派各领风骚的格局:一 个是在北部新英格兰占统治地位的公理会派,另一个是南部以弗吉 尼亚为中心的圣公会派。前者是为清教徒,后者是为国教派。且不 说这两派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在中部不断发展壮大的天主教、犹太 教、荷兰归正派、德国路德派,以及新兴的浸礼派等等,对以加尔文主 义为核心的美国新教也产生了重大冲击,所以主流宗教各派对其他 ① Edwin S.Gaustad,Faith of Our Fathers,Religion and the New Nation,p.60 18
教派的兴起、传入和存在十分不安,总是力图恢复原有的状况。 其次,原有的占统治地位的加尔文主义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 加尔文主义的宿命论认为,一些人命中注定是上帝的选民,另一些人 则命中注定成为弃民。这种僵化的宗教排他主义思想在18世纪后 半期的美国已经没有市场,宗教界代之而起的是建立在加尔文主义 基础之上的美国本土宗教思想,其中包括:普救说(Universalism)、惟 一神教论(Unitarianism)、自然神论(Deism)等等。面对北美寻求自由 和平的芸芸众生,宗教界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思想理论,例如,普救说 认为,所有的人都将最后得到拯救,上帝的仁慈将降临到每一个人的 头上,上帝爱所有的人,耶稣基督为所有的人而死;惟一神教论认为, 加尔文主义所斥责的人并不是堕落的罪人,恰恰相反,他们是上帝所 造就的拥有理性的人;自然神论者更是摒弃了一切启示、一切经典、 一切制度和仪式,实质上自然神主义者是把上帝束之高阁,剩下的就 只相信自己了。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曾指 出:“就我自己而言,我相信启示的可能性,但我完全不相信‘万能’上 帝会以某种说法、某种语言、某种想象,或以某种我们可以感觉到的 和接受的方式永远给人们带来一切,上帝是用他的行动创立了世界, 其他都是我们自己感觉到的,那些折磨人类的罪孽,包括可恨的邪 恶,可怕的恶劣行为,严重的灾难,都是来自所谓启示的说教。”①这 些宗教主张都远远超出了旧有的宗教规矩和原则,这些人与其说是 信教不如说是信自己,他们主张的理性主义本身就是对宗教的否定。 宗教信仰再次面临危机。在1798年长老会全国大会上,与会者普遍 对“我们的公民对宗教原则和实践的抛弃”和“对宗教戒律和制度的 明显的普遍的藐视和不虔敬”感到悲哀。在他们看来,抛弃上帝、追 求尘世间的享受和快乐就是对宗教的背叛,更不用说一些自然神论 ① M.D.Conway,The Writings of Thomas Paine,New York 1967,vol.4,p.183 -184(M.D.康韦:《托马斯·潘恩著作集》,纽约,1967年版,第4集).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