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7/68 目 录 1 约输·托兰 2 言 4 第 一 章 罗斯福的遗产: 16 艺章 第…个同合 33 第三 章 走向内战之路 4 第四章 原∫外交出笼 1 第五章 大转折的1946年 10 第六章 “西线无战事” 第七章 东方的战鼓 第 八章 死声的较量 第 九章 新形势的挑战 203 第十章 血染半岛 232 第十一章 门店的回声 237 第十二章 结论:影响杜门 外交的诸因素 249 附 录 主要参考资料 255 各章注解 295 后 记
序 《从雅尔塔到板店》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它讲述的是 通过一双中国人的眼晴所看到的,从1945年春到1953年初的战 后世界。同时,它也是在经过彻底研究之后,对于杜售1外交的 一番沤心沥血的记述,极有教益。就我所知,还没有一部历史包 含着这么丰富的以大量文件和事实为根据的新信息。 华庆昭教授不仪仅提供了中国的看法。他经过在美国和欧浙 做了长期研究之后,也介绍了西方的看法。他仅在杜鲁门总统图 书馆就先后研究了一年多的时间,这足以证明他富有在学术上孜 孜以求的精神。 然而,《从雅尔塔到板门店》一书之高于其他著作的地方, 并不仅限在学术研究方面。在处理有争议的题日时,华教授能够 保持难能可贵的客观性。这本书涉及的范围,加上在外国学者往 往不易得到的材料的基础上坦率地说明了中国方面的行动和动 机,使得本书成为每一个认真的外交史学者的必读著作。同时, 也值得作者的同跑和外国人当中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感兴趣的读者 一看。 约翰·托兰 1991年9月于美国康湿狄格州丹伯里 ·1
前 言 这本书讲的事情已经过去40年:下了。比界的格局近来发 牛了厅大而惊人的变化,人们为此感到困惑,急于找到答案。要 一。=
当事人出版了回忆录,历史作者有充分的材料做依据,来叙述故 事,作出论断。即使如此,真相有可能仍然难以弄清。其实,当 事的政治家及跟他们同时代的政治分析家、记者等等,往往要比 历史学家更高明。他们必须根据有限的情报或信息,在很短的时 间里对瞬息万变的形势作出判断,甚至决定对策。对于前人,我 们未可厚非。对于这本书的缺点和错误,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和 指教。 这本书原来是用英文写给外国人看的,内容跟这个中文版差 别极小。作者虽然在自己写中文稿时做了努力,但是文中欧化语 法及一些为中国人所熟知而外国人陌生的背景介绍,仍不能完全 避免,请读者原谅。 关于本书的研究丁作和写作,我首先要感谢我先后的工作单 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天津社会科学院对我的支 持。 我感谢美国政府富布赖特项目和英国文化委员会的资助。感 谢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接受我为客座学者并给予资助。·感谢斯坦 福大学及其历史系接受我为富布赖特学者一年半之久。我特别要 感谢杜鲁门总统图书馆给本书的研究提供经济资助和人量原始资 料,并在多年米一直使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感谢国内的师友和同事对研究、写作和出版本书的支持和鼓 励,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杨生茂教授和我年轻的朋友孟庆龙。 感谢国外帮忙的朋友,特别是布雷德利·F史密斯,约翰· 托兰和斯坦利·维塔兹。 华庆昭 199】年天津 ·3
第一章 罗斯福的遗产 1945年4月12具下午,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因脑溢 血逝世。消息传到重庆,蒋介石正在南岸黄山的别墅甲吃早点。 闻讯之后,他马上险色转灰,再也吃不下去,起身走开了。蒋介 石的反应如此强烈,不无理由:罗斯福在美国参战之前便已成了 蒋的靠。这时蒋雅免六神无主,他不知美国新总统杜鲁门会怎 么对待他。 蒋委员长是过虑了。在杜鲁门接任总统前,罗斯福、丘吉尔 和斯大林早已勾画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蓝图。故总统在外交事务上 并没给杜鲁门多少回旋余地。 当罗斯福在1933年上:台时,日本已经占领了中国东北全 境。美国和英法等国对于口本的扩张并不高兴,但它们也没去阻 止它肆无忌惮的行径。美英法等国的绥靖和妥协,给日本军国主 义打了气。日军不断向长城以南蚕食,终于逼得中国在1937年 7月7日奋起抗战。 最早援华抗日的是苏联。它以志愿人员的名义、向中国派出 了空军。在1937和1938年,苏联交付了上千架飞机,并派了飞 行员轮流到中国作战。 有一个美国人比苏联人来得更早,他是退役空军上尉陈纳 4 从魔尔塔岗版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