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 (一)教学对社会的发展功能 (二)教学对个人的发展功能 二、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 (一)传播知识与发展智力 (二)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 (三)培养与发展个性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03.51KB页数: 5
(三)布鲁纳的学(四)赞可夫的发 科结构与发现教展性教学理论 学理论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45.51KB页数: 25
第一节教学概念的理解 一、教学的概念 教师施教 学生学习 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14.01KB页数: 6
(五)我国课程改革的动向及趋势: 1、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 2、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3、不足:理论知识薄弱;课程价值观有待与国际接轨;把课程改革视为教材改革趋势:
文件格式: PPT大小: 67.51KB页数: 4
(一)课程价值观的新取向 (1)课程研究中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泰勒原理)向多元价值倾向的转变。(以彼得斯为代表的“内在价值论”,以威尔逊为代表的“兴趣价值论”,以怀特为代表的“主观价值论”,以巴罗为代表的“功用主义价值论” (2)课程内容价值取向的从知识本位到学习经验本位的转变。(从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讨论转为对什么活动最有价值的讨论)
文件格式: PPT大小: 92.01KB页数: 16
针对分科课程不能反映人的经验的统一性的 弊端,主张将若干有关学科合并起来编订课程的 课程理论。编制原则: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48.01KB页数: 23
几种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 (2)活动课程 (3)综合课程 (4)核心课程 (5)潜在课程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59.01KB页数: 7
实践模式 美国课程专家施瓦布(j.j.. Schwab)从1969年 发表《实践1:课程的语言》一文后,确立了课程 研究的“实践模式”。它主要针对传统的“理论的” 课程探究模式而提出的。基本思想: 指导学校教育改革的理论是“复数而非“单数”; 课程问题主要应解决“应该教什么”和“应该学 什么”的问题,因此,问题解决的方式应主要是实 践的推理,而非逻辑的推理;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27.51KB页数: 4
过程模式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20世纪70年 代(L. Stenhouse)提出。代表著:《课程研究与编制导 论》。 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其教育观和知识价值观上 。他反对目标模式把教育定位于促使学生行为变化的 这一基本假设,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智和自主能力 的;反对把知识当作让人接受的固定信息,认为知识 是提供给思维的原材料。 课程的编制是研究、编制、评价合而为一的过程 。课程内容也不是确定不变的,必须实施的东西。教 师既是行动者,更是研究者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33.51KB页数: 5
(三)经验的组织 1、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的方式: (1)以文献为本位:中国从汉代至清代都以“ 五经”——《诗》、《书》、《易》、《礼》、 春秋》等历史文献为基本教材;宋儒认为“四 书”——《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是学习“五经”的阶梯,此后,“四书”也成为 基本教材;启蒙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等。西欧中世纪早期学校除七 艺以外,有些课目以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欧几里 德、托勒密等人的原著为基本教材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07.01KB页数: 8
©2025 mall.hezhiquan.com 和泉文库
帮助反馈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