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6届高三年级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耻与慎独 徐建委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耻感文化,《中庸》曰:“知耻近乎勇。”《孟子·公孙 丑上》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记·哀公问》曰:“物耻足以振之, 国耻足以兴之。”由此可知,知耻,往往是善念的发源,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转 化的开端。 知耻,是一个内化的活动,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张扬外露,更多是良知的进退取舍 从这个角度说,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 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慎独”的理念,就是独处时,君子该如何表现。慎独大约 是孔子讲学时特别提到的概念,历来为人所传诵的是《中庸》中的那句:“道也 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论及慎独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朱熹的解释,日常事有着一以贯 之的正道存在,因此即使自己处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世间的正义也 是弥漫于此的,君子更要常怀知耻之心,尤加谨慎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 不知而放纵自己的私欲。这其实就是自我道德和行为的约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 属于孔子以来所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剥除其时代的因素,就 其核心主旨来看,个人的慎独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具体来说,敬畏之心、独知与细微之事是我们今天仍然推重慎独的三个相互关联 的层面。所谓敬畏之心,是对公平与正义,或者说天道的敬畏,现实层面还有法 律。在他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法律的约束力并不会削弱,因此我们更应该 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自己独知之地,可以是他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若从公 共的意义上来解释它,常常处于这种位置的人多是在位之人。在位之人相对于他 者,自然有对权力、资源及其他事项的优先乃至独占之利。那么,对于在位之人 特别是今日的领导干部而言,面对自己权责之内的己所独知之事时,是否怀有对 理、法的敬畏之心,是否遏制了私欲而秉以公心,便是事关一方或多方的大事了 细微之事,存于日用起居之间,虽然不足道,但日日与之相伴,更应有所警醒, 因为离道触法的败落往往萌芽于其中。 《大学》中有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即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诚心、正意,就是明乎所耻, 就是“三省吾身”,反思有何不妥之处。儒家倡导自修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 鼓励士人去向外的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这是儒家一个很值得 今天珍视的遗产,就是倡导士人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进而致力于天下公事。 个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其所从事的公事来说,的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法律 制度再健全,强调个人修养在任何时代都有意义。 《吕氏春秋·自知》篇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 欲自知,则必直士。”这是战国时代的论述,如果我们把“人主”替换成上级领 导,这句话的意义便当代化了。这会是慎独的重要补充之义:即除了在自我修养
湖北省黄冈市 2016 届高三年级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知耻与慎独 徐建委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耻感文化,《中庸》曰:“知耻近乎勇。”《孟子·公孙 丑上》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记·哀公问》曰:“物耻足以振之, 国耻足以兴之。”由此可知,知耻,往往是善念的发源,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转 化的开端。 知耻,是一个内化的活动,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张扬外露,更多是良知的进退取舍。 从这个角度说,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 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慎独”的理念,就是独处时,君子该如何表现。慎独大约 是孔子讲学时特别提到的概念,历来为人所传诵的是《中庸》中的那句:“道也 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论及慎独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朱熹的解释,日常事有着一以贯 之的正道存在,因此即使自己处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世间的正义也 是弥漫于此的,君子更要常怀知耻之心,尤加谨慎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 不知而放纵自己的私欲。这其实就是自我道德和行为的约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 属于孔子以来所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剥除其时代的因素,就 其核心主旨来看,个人的慎独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具体来说,敬畏之心、独知与细微之事是我们今天仍然推重慎独的三个相互关联 的层面。所谓敬畏之心,是对公平与正义,或者说天道的敬畏,现实层面还有法 律。在他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法律的约束力并不会削弱,因此我们更应该 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自己独知之地,可以是他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若从公 共的意义上来解释它,常常处于这种位置的人多是在位之人。在位之人相对于他 者,自然有对权力、资源及其他事项的优先乃至独占之利。那么,对于在位之人, 特别是今日的领导干部而言,面对自己权责之内的己所独知之事时,是否怀有对 理、法的敬畏之心,是否遏制了私欲而秉以公心,便是事关一方或多方的大事了。 细微之事,存于日用起居之间,虽然不足道,但日日与之相伴,更应有所警醒, 因为离道触法的败落往往萌芽于其中。 《大学》中有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即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诚心、正意,就是明乎所耻, 就是“三省吾身”,反思有何不妥之处。儒家倡导自修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 鼓励士人去向外的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这是儒家一个很值得 今天珍视的遗产,就是倡导士人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进而致力于天下公事。 个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其所从事的公事来说,的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法律、 制度再健全,强调个人修养在任何时代都有意义。 《吕氏春秋·自知》篇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 欲自知,则必直士。”这是战国时代的论述,如果我们把“人主”替换成上级领 导,这句话的意义便当代化了。这会是慎独的重要补充之义:即除了在自我修养
的层面保持戒惧之心、知耻之心外,对于公事也当保持戒惧,一切以公益福祉为 要,敢于直谏,不应时时揣测上级之意。因此,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自我向内 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义追求,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 要成为一个直士,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而非一个只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4日02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耻是一种良知进退取舍的内化活动,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美丑标准、 树立荣辱观念的自我砥砺活动,是善念的源泉 B.耻感是一种注重廉耻的心态,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 强制。孟子吧“羞恶之心”视为“四端”之一端。 C.朱熹从道德和行为方面解释“慎独”,强调人们在独自居处时,要加强自身 修养,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D.无论是他人已知之地,还是自己独知之地、日常细微之事,我们都应该保持 慎重的警戒和敬畏的态度,避免离道触法而败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具有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这 种人生理想的起点是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的。 B.自孔子以来倡导的是人自我修养和组长,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和鲜明的 时代因素。但其核心主旨,对金泰你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C.所谓慎独之道,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修养,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自我内向的 道德自律、为公益福祉的正义追求、有担当的责任意识 D.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常怀知耻之心,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髙自己 的修养,不依靠别人的监督,自觉地控制私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被俘后,“知耻而后勇”。他以耻为鉴,一方面富国强兵,一方面 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内省自律,最终一举灭吴,成就霸业。勾践的“卧薪尝胆” 明证了支持的积极意义。 B.中央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儒家倡导“知耻”一脉相承。新 加坡等国至今保留的鞭刑,不仅通过刑罚惩戒罪犯,更是对罪犯进行耻感教育, 令其知耻内省,慎独改过 C.领导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不仅需要上级监督、同级监督、舆论监督等他律, 更需要内省自律,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慎独,抵制诱惑,情趣高雅,以公益福 祉为要。 D.人处于世容易陷入矛盾斗争的漩涡,因此需要自我保护。“慎独”为领导干 部保全自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对下不摆架子,亲近和善;对上揣摩领导意 图,强干有为。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煕九年进士。十八年,授江南吴江知县。材力强 幹,善断疑狱。征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居官七年,治行为江南最。 二十五年,时河督靳辅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谓 可增岁收百馀万。巡抚于成龙议不合,上令尚书佛伦往勘,主辅议。二十七年, 琇疏劾辅治河无功,偏听幕客陈潢阻濬下河。上御乾清门,召诸大臣,下琇疏
的层面保持戒惧之心、知耻之心外,对于公事也当保持戒惧,一切以公益福祉为 要,敢于直谏,不应时时揣测上级之意。因此,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自我向内 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义追求,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 要成为一个直士,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而非一个只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5 年 10 月 14 日 02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耻是一种良知进退取舍的内化活动,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美丑标准、 树立荣辱观念的自我砥砺活动,是善念的源泉。 B.耻感是一种注重廉耻的心态,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 强制。孟子吧“羞恶之心”视为“四端”之一端。 C.朱熹从道德和行为方面解释“慎独”,强调人们在独自居处时,要加强自身 修养,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D.无论是他人已知之地,还是自己独知之地、日常细微之事,我们都应该保持 慎重的警戒和敬畏的态度,避免离道触法而败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具有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这 种人生理想的起点是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的。 B.自孔子以来倡导的是人自我修养和组长,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和鲜明的 时代因素。但其核心主旨,对金泰你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C.所谓慎独之道,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修养,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自我内向的 道德自律、为公益福祉的正义追求、有担当的责任意识。 D.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常怀知耻之心,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己 的修养,不依靠别人的监督,自觉地控制私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被俘后,“知耻而后勇”。他以耻为鉴,一方面富国强兵,一方面 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内省自律,最终一举灭吴,成就霸业。勾践的“卧薪尝胆” 明证了支持的积极意义。 B.中央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儒家倡导“知耻”一脉相承。新 加坡等国至今保留的鞭刑,不仅通过刑罚惩戒罪犯,更是对罪犯进行耻感教育, 令其知耻内省,慎独改过。 C.领导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不仅需要上级监督、同级监督、舆论监督等他律, 更需要内省自律,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慎独,抵制诱惑,情趣高雅,以公益福 祉为要。 D.人处于世容易陷入矛盾斗争的漩涡,因此需要自我保护。“慎独”为领导干 部保全自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对下不摆架子,亲近和善;对上揣摩领导意 图,强干有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八年,授江南吴江知县。材力强 幹,善断疑狱。征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居官七年,治行为江南最。 二十五年,时河督靳辅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谓 可增岁收百馀万。巡抚于成龙议不合,上令尚书佛伦往勘,主辅议。二十七年, 琇疏劾辅治河无功,偏听幕客陈潢阻濬下河。上御乾清门,召诸大臣,下琇疏
令会同察议。寻辅入觐,复召诸大臣与议。琇申言屯田害民,辅坐罢,而擢琇佥 都御史。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 琇疏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行私,详列诸罪状,并及佛伦、傅拉塔与辅等交通状,于 是明珠等降黜有差。琇直声震天下。 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髙 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狱未具,琇疏言:“左都御史马齐於会 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诏责琇疑揣。寻法司奏琇请讦事实,当 夺官。上以琇平日鲠直敢言,改降五级调用 三十八年,上南巡,琇迎驾德州。既还京师,谕大学士阿兰泰等曰:“原任左都 御史郭琇,前为吴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颂至今。其人有胆量,可授湖广总督 令驰驿赴任。”琇上官,疏言:“黄州、武昌二府兵米二万七千有奇,运给荆州、 郧阳汛地①,悬隔千里,輓输②费不赀,请改折色③。江夏等十三州县有故明藩 产,田瘠赋重,数倍民粮,请一律减徵。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江地,水齧土 哆④,有赋无田者三百馀顷,请豁免。”皆允行。 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 未几,琇以病剧再疏求罢,仍慰留。五十四年,卒 (节选自《清史稿·郭琇传》) 【注】①汛地:军队驻防之地。在清代兵制中,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 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②輓输:运输。輓:同“挽” ③折色:旧时指除米麦实物赋税之外的其他实物或货币,也称所征田粮等价的银 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④水齧土陔:齧,同“啮”,侵蚀。 哆,同“堕”,山崩 4.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 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B.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 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C.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 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D.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 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后,方能称进士。这 三个阶段的考试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 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 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 C.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 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 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此管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 身”“致仕”“解绶”“移病”“告老”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督靳辅以屯田增收为由奏请停止疏通河道,修筑髙家堰大堤。巡抚于成龙 不赞成此议。皇上派尚书佛伦前去调查,佛伦赞同靳辅的建议
令会同察议。寻辅入觐,复召诸大臣与议。琇申言屯田害民,辅坐罢,而擢琇佥 都御史。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 琇疏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行私,详列诸罪状,并及佛伦、傅拉塔与辅等交通状,于 是明珠等降黜有差。琇直声震天下。 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 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狱未具,琇疏言:“左都御史马齐於会 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诏责琇疑揣。寻法司奏琇请讬事实,当 夺官。上以琇平日鲠直敢言,改降五级调用。 三十八年,上南巡,琇迎驾德州。既还京师,谕大学士阿兰泰等曰:“原任左都 御史郭琇,前为吴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颂至今。其人有胆量,可授湖广总督, 令驰驿赴任。”琇上官,疏言:“黄州、武昌二府兵米二万七千有奇,运给荆州、 郧阳汛地①,悬隔千里,輓输②费不赀,请改折色③。江夏等十三州县有故明藩 产,田瘠赋重,数倍民粮,请一律减徵。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江地,水齧土 陊④,有赋无田者三百馀顷,请豁免。”皆允行。 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 未几,琇以病剧再疏求罢,仍慰留。五十四年,卒。 (节选自《清史稿·郭琇传》) 【注】①汛地:军队驻防之地。在清代兵制中,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 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②輓输:运输。輓:同“挽”。 ③折色:旧时指除米麦实物赋税之外的其他实物或货币,也称所征田粮等价的银 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④水齧土陊:齧,同“啮”,侵蚀。 陊,同“堕”,山崩。 4.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 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B.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 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C.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 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D.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 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后,方能称进士。这 三个阶段的考试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 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 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 C.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 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此管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 身”“致仕”“解绶”“移病”“告老”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何督靳辅以屯田增收为由奏请停止疏通河道,修筑高家堰大堤。巡抚于成龙 不赞成此议。皇上派尚书佛伦前去调查,佛伦赞同靳辅的建议
B.郭琇为官鲠直敢言,曾弹劾何督靳辅治河无功、大学生明珠与余国柱朋党、 佛伦等与靳辅勾结串通。査实后,皇上罢免了明珠等大臣的官职。 C.郭琇受山东巡抚钱钰贪污牵连,上疏辩解,皇上责怪他胡乱猜疑。后来,经 法司査明,郭琇在贪污案中却有不妥之责,皇上将他降官五级调用。 D.皇上南巡回京后,钦点郭琇担任湖广总督。郭琇上任后,上疏建议改变军粮 供给形式、或减免贫瘠土地的赋税,皇上全都同意了。 7.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5 分) (2)左都御史马齐於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8-9题 清明呈馆中诸公 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①分香②俗共夸。 白下③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④下迷芳草,卢女⑤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注】①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②分香:宫廷按例分给宫女香粉、香囊等饰品。③白下:金陵。④卞侯墓:卞侯 即晋朝的卞壸,,他曾任尚书令,忠恪勤事,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 埋葬于白下。⑤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貌美的女子 8.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相比,本诗所描写的清明景物 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脉络明接暗转,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 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 联,描摹了潮平江訚、风浪潜踪的江景,表现了诗人壮观、豪迈的气概。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强化了蜀地政治形势的险恶 向友人表明属地不可久留,用“ ”规劝 有人早离是非之地。 (3)《赤壁赋》中“ 两句,借助具 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把凄凉婉转、悲凉幽怨的笑声表现的形象真切, 使人如闻其声,凄然下泪。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冷脸 冯骥才 (1)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 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
B.郭琇为官鲠直敢言,曾弹劾何督靳辅治河无功、大学生明珠与余国柱朋党、 佛伦等与靳辅勾结串通。查实后,皇上罢免了明珠等大臣的官职。 C.郭琇受山东巡抚钱钰贪污牵连,上疏辩解,皇上责怪他胡乱猜疑。后来,经 法司查明,郭琇在贪污案中却有不妥之责,皇上将他降官五级调用。 D.皇上南巡回京后,钦点郭琇担任湖广总督。郭琇上任后,上疏建议改变军粮 供给形式、或减免贫瘠土地的赋税,皇上全都同意了。 7.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5 分) (2)左都御史马齐於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 8-9 题。 清明呈馆中诸公 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①分香②俗共夸。 白下③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④下迷芳草,卢女⑤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注】①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②分香:宫廷按例分给宫女香粉、香囊等饰品。③白下:金陵。④卞侯墓:卞侯 即晋朝的卞壸,,他曾任尚书令,忠恪勤事,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 埋葬于白下。⑤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貌美的女子。 8.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相比,本诗所描写的清明景物 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脉络明接暗转,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 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 , ”一 联,描摹了潮平江阔、风浪潜踪的江景,表现了诗人壮观、豪迈的气概。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强化了蜀地政治形势的险恶, 向友人表明属地不可久留,用“ , ”规劝 有人早离是非之地。 (3)《赤壁赋》中“ , ”两句,借助具 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把凄凉婉转、悲凉幽怨的笑声表现的形象真切, 使人如闻其声,凄然下泪。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冷脸 冯骥才 (1)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 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
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 面人。 (2)没人知道他的事。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 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犯起性子,一尥蹶 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大夫来一号 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 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 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 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3)不会笑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听相声就 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练笑吗?谁也弄不明白 (4)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 子一坐,听几段。园子里的人都认识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好像专和说 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 栽人家面子。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 乐;成心呛火。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 林。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 头回去。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一一自找别扭。 (5)只有冷脸自己不知道这句话。 (6)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 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 桥一带扬名立腕。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 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 江湖给他俩一个绰号叫“毛猴”。北京不是还有种拿蝉蜕做的那种人见人爱的小 玩意儿”毛猴”吗?这外号就在北京叫得山响。毛猴来到天津,在南门外的喜福 来开说。头一天,台下就坐满了人。冷脸听到信儿也来了。 (7)不少人都知道毛猴是冲冷脸来的,只有冷脸自己完全不知道 (8)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 毛猴他俩往下十看,心里咯噔一下,满屋子七八十张热烘烘笑脸里,有张脸赛铁 板;又黑又硬又阴冷,甭打听,这就是那个冷脸。他俩想:今儿是不是真遇到克 星了?可是毛猴是二十年老江湖,嘛都见过,先不管这脸,轻轻快快有说有笑之 间,啪地甩一个包袱,甩得意外、漂亮、逗哏,人全笑了,惟独冷脸不笑。毛猴 目光都扫见了,相互递个眼神,表面不当事,接着说笑,不经意中又使一个包袱, 这包袱使得又巧又妙又绝,看出了老到,引得大家大笑,可冷脸还是没笑。毛猴 见于,还不当事,接着再来;下边的包袱是毛猴拿手的一—听一百次得笑上一百 次。毛猴一使,全场爆笑,笑声要掀去屋顶,毛猴再看,冷脸居然赛个睁着眼的 死人。 (9)毛猴觉得不好,知道今儿弄不好要栽在天津卫了。心里没根,接下去就有 什么算什么了。老段子、新段子、文段子二荤段子,加上不停的现挂,直说得脑 门流汗,嗓子冒烟,冷脸还是那张冷脸。最后,那个逗哏的瘦猴索性对着冷脸抖 一个砸锅卖铁似的包袱,说:“这位爷,您要是再不笑,我俩可真要脱裤子了。 (10)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 棒,谢您们了二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毛猴 两个站在那儿下不了台,这算栽到家,只好耷拉脑袋回北京
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 面人。 (2)没人知道他的事。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 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犯起性子,一尥蹶 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大夫来一号 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 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 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 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3)不会笑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听相声就 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练笑吗?谁也弄不明白。 (4)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 子一坐,听几段。园子里的人都认识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好像专和说 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 栽人家面子。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 乐;成心呛火。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 林。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 头回去。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 (5)只有冷脸自己不知道这句话。 (6)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 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 桥一带扬名立腕。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 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 江湖给他俩一个绰号叫“毛猴”。北京不是还有种拿蝉蜕做的那种人见人爱的小 玩意儿”毛猴”吗?这外号就在北京叫得山响。毛猴来到天津,在南门外的喜福 来开说。头一天,台下就坐满了人。冷脸听到信儿也来了。 (7)不少人都知道毛猴是冲冷脸来的,只有冷脸自己完全不知道。 (8)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 毛猴他俩往下十看,心里咯噔一下,满屋子七八十张热烘烘笑脸里,有张脸赛铁 板;又黑又硬又阴冷,甭打听,这就是那个冷脸。他俩想:今儿是不是真遇到克 星了?可是毛猴是二十年老江湖,嘛都见过,先不管这脸,轻轻快快有说有笑之 间,啪地甩一个包袱,甩得意外、漂亮、逗哏,人全笑了,惟独冷脸不笑。毛猴 目光都扫见了,相互递个眼神,表面不当事,接着说笑,不经意中又使一个包袱, 这包袱使得又巧又妙又绝,看出了老到,引得大家大笑,可冷脸还是没笑。毛猴 见于,还不当事,接着再来;下边的包袱是毛猴拿手的——听一百次得笑上一百 次。毛猴一使,全场爆笑,笑声要掀去屋顶,毛猴再看,冷脸居然赛个睁着眼的 死人。 (9)毛猴觉得不好,知道今儿弄不好要栽在天津卫了。心里没根,接下去就有 什么算什么了。老段子、新段子、文段子二荤段子,加上不停的现挂,直说得脑 门流汗,嗓子冒烟,冷脸还是那张冷脸。最后,那个逗哏的瘦猴索性对着冷脸抖 一个砸锅卖铁似的包袱,说:“这位爷,您要是再不笑,我俩可真要脱裤子了。” (10)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 棒,谢您们了二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毛猴 两个站在那儿下不了台,这算栽到家,只好耷拉脑袋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