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17年春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17年7月3日下午200~4:30 本试卷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国时代是一个分裂的时代,但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陈寿的 《三国志》为总结,却以王璨的《英雄记》为开场。这些英雄和他们的事华异彩纷呈,但其 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以夫下为己任,以统一中国为号召,而不甘于割据 国之间争夺权力的合法性,相继宣称接受天命而称帝,是中国历史走向统一的驱动力, 后世史学家对极蜀吴特别是魏与蜀何为正统的问題议论不休,开启了中国史学中“正统论” 的议题。 就三国时代而言,魏蜀吴接受天命的方式有二,一是根据上天昭示的超自然现象,史称 “符瑞”;二是根据古代先圣秘传的历代帝王受命的预言,史称“谶纬”。王莽代汉时,只能援 引符瑞,而东汉光武帝即位时,则引用了谶纬。他即位后公布了包括《河图》《洛书》和“七 经辟”在内的波纬文献达八十一篇,以此为历代先圣创制、由孔子传授的秘经,与五经相辅 为碎从后来沈约泻的《宋书·符瑞志》中可知,每一种符瑞都必须得到谶纬的解释,才具备 权威意义。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运用了高超的春秋笔法,表达了他的天命现念。他在
黄冈市 2017 年春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17 年 7 月 3 日下午 2:00〜4:30 本试卷共 8 页。全卷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三国时代是一个分裂的时代,但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陈寿的 《三国志》为总结,却以王璨的《英雄记》为开场。这些英雄和他们的事华异彩纷呈,但其 中一个 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以夫下为己任,以统一中国为号召,而不甘于割据。 三国之间争夺权力的合法性,相继宣称接受天命而称帝,是中国历史走向统一的驱动力, 后世史学家对极蜀吴特别是魏与蜀何为正统的问題议论不休,开启了中国史学中“正统论” 的议题。 就三国时代而言,魏蜀吴接受天命的方式有二,一是根据上天昭示的超自然现象,史称 “符瑞”;二是根据古代先圣秘传的历代帝王受命的预言,史称“谶纬”。王莽代汉时,只能援 引符 瑞,而东汉光武帝即位时,则引用了谶纬。他即位后公布了包括《河图》《洛书》和“七 经辟”在内 的波纬文献达八十一篇,以此为历代先圣创制、由孔子传授的秘经,与五经相辅 为碎从后来 沈约泻的《宋书•符瑞志》中可知,每一种符瑞都必须得到谶纬的解释,才具备 权威意义。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运用了高超的春秋笔法,表达了他的天命现念。他在
《菊书·先⊥传》中详细记载了蜀汉先帝刘备即位时的符瑞,并且对群臣援引谶纬劝进的内 容大书特书暗示刘备承了汉家的正统,在《极书文命纪》中,记载了延康元年“三月,黄 龙见说”,作魏代汉的符球,但没有记我国文帝接受汉家禅让时的诚昨依振,暗示着曹魏代 汉不具备儒家的经典和道德依据。其实魏文帝受禅,举行了大规棋的谶炜论证,群臣劝进所 奏,长篇累牍,广引谶书,堪称中国历代命王之最。不过,这只能在一百三十多年后裴松之 为《三国志》作的注中才能看到有记载称帝的谶纬依据。而“黄龙见谯”和“并言黄龙、凤凰 见”的说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暗示着东吴的天命更加脆弱。后来吴主孙皓佯称天降神谶,刻 制了一块《天发神谶碑》,其残石今天仍嵌在南京煦园的壁上。 然而,身处统一中国后的西晋时期的陈寿,不得不顺从“晋受魏禅”的政治统绪。在《技 书》中设“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三少帝纪”,在《蜀书》《吴书》中设“先主传”后 主传”关主传”,“三嗣主传”,尊魏而抑吴、蜀。但正如近现代史学家胡玉缙先生所言陈寿“病 乎汉禅已为丕夺,先主自称帝,史法不能帝之”,这样的政治立场和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三 都賦》是不一样的。作为蜀汉旧臣之后和经史谶纬学家谯周的学生,陈寿运用符瑞和谶纬 的书写,捷秘地确立了尊蜀而抑魏、再抑吴的天命统绪 《三国志》面对一个与《春秋》相似的乱世,陈寿的史笔再次彩显了中国古代史学理想 (摘编自徐兴无《分裂时代的英雄们》)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符瑞”是上天昭示然现象,“谶纬”是古代先圣秘传的历代帝王受命的预言,魏蜀吴君主都 试图以此昭示自己继承大统的合法性 B.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称帝时的符瑞和群臣援引谶纬劝进的内容记载得都很详细, 这体现了陈寿对刘备继承汉家正统的认可 C.在《三国志》中,陈寿只记载魏文帝代汉和孙权称帝的符瑞,而没有记载他们称帝的谶纬 依据,表明陈寿对曹魏和孙吴的贬抑。 D曹丕受禅时举行大规模的谶纬论证是在他称帝以后一百三十多年才有的记载,不载于《三 国志》,这充分说明曹丕继承帝位并非天命所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王莽代汉缺乏先圣秘传的历代帝王受命的依据,只得借助超自然的现象一一符瑞,而东汉 光武帝即位则引用了谶纬,公布了大量谶纬文献 B符瑞和谶纬相较而言,谶纬在易代时作用更大,符瑞得到谶纬的解释,才具备权威意义 这从沈约《宋书·符瑞志》中可以看出
《菊书•先丄传》中详细记载了蜀汉先帝刘备即位时的符瑞,并且对群臣援引谶纬劝进的内 容大书特书暗示刘备 承了汉家的正统,在《极书•文命纪》中,记载了延康元年“三月,黄 龙见说”,作魏代汉的符球,但没有记我国文帝接受汉家禅让时的诚昨依振,暗示着曹魏代 汉不具备儒家的经典和道德依据。其实魏文帝受禅,举行了大规棋的谶炜论证,群臣劝进所 奏,长篇累牍,广引谶书,堪称中国历代命王之最。不过,这只能在一百三十多年后裴松之 为《三国志》作的注中才能看到有记载称帝的谶纬依据。而“黄龙见谯”和“并言黄龙、凤凰 见”的说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暗示着东吴的天命更加脆弱。后来吴主孙皓佯称天降神谶,刻 制了一块《天发神谶碑》,其残石今天仍嵌在南京煦园的壁上。 然而,身处统一中国后的西晋时期的陈寿,不得不顺从“晋受魏禅”的政治统绪。在《技 书》 中设“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三少帝纪”,在《蜀书》《吴书》中设“先主传”“后 主传”“关主传”,“三嗣主传”,尊魏而抑吴、蜀。但正如近现代史学家胡玉缙先生所言.陈寿“病 乎汉禅已为 丕夺,先主自称帝,史法不能帝之”,这样的政治立场和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三 都賦》是不一样 的。作为蜀汉旧臣之后和经史谶纬学家谯周的学生,陈寿运用符瑞和谶纬 的书写,捷秘地确立了尊蜀而抑魏、再抑吴的天命统绪。 《三国志》面对一个与《春秋》相似的乱世,陈寿的史笔再次彩显了中国古代史学理想。 (摘编自徐兴无《分裂时代的英雄们》)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符瑞”是上天昭示然现象,“谶纬”是古代先圣秘传的历代帝王受命的预言,魏蜀吴君主都 试图以此昭示自己继承大统的合法性。 B.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称帝时的符瑞和群臣援引谶纬劝进的内容记载得都很详细, 这体现了陈寿对刘备继承汉家正统的认可。 C.在《三国志》中,陈寿只记载魏文帝代汉和孙权称帝的符瑞,而没有记载他们称帝的谶纬 依据,表明陈寿对曹魏和孙吴的贬抑。 D.曹丕受禅时举行大规模的谶纬论证是在他称帝以后一百三十多年才有的记载,不载于《三 国志》,这充分说明曹丕继承帝位并非天命所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王莽代汉缺乏先圣秘传的历代帝王受命的依据,只得借助超自然的现象——符瑞,而东汉 光武帝即位则引用了谶纬,公布了大量谶纬文献。 B.符瑞和谶纬相较而言,谶纬在易代时作用更大,符瑞得到谶纬的解释,才具备权威意义, 这从沈约《宋书•符瑞志》中可以看出
C.从对魏文帝、蜀先主和吴主称帝时符瑞、谶纬详略有无的记载中可以窥见陈寿的天命观念, 这反映了陈寿秉笔实录的史家态度。 D东吴的天命是非常脆弱的,为了证明自己的帝位更具有合法性,吴主孙皓假借天降神谶, 刻制了一块《天发神谶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平印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是一个分裂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王璨的《英雄记》、左思的《三都赋》和 陈寿的《三国志》都与这个时代有关。 B陈寿在《魏书》中称“帝",书》《吴书》中却称“主”这种“帝”,“主”的不同差异,真实反 映了他尊魏而抑吴、蜀的立场。 C.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对魏文帝受禅吋举行大规模的谶纬论证进行记载,这是对陈 寿《三国志》内容的补充与丰富。 D同记符瑞,陈寿记载曹魏代汉时是“黄龙见谯",记载孙权称帝时赴“里口、武昌并言黄龙 凤凰见",这种记载貌同而质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村庄的脊梁 李光彪 依我看,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 我从小出生在云南楚雄千里彝山的脊背上,村庄的脊梁如母亲温暖的背,用彝家刺绣的 花裹被背着我长大 故乡的村庄以一条三四百米长、近千级的石梯为轴,如一只巨人的手,把古老的村庄举 在半山腰。凸凹不平的石阶如祖先的脊梁,背负着山村厚重的历史,岁月的沧桑。 村庄躺在山坡上,说大不算大,说小也不小,几百年的繁衍生息至今,也只有稀稀疏疏 五十多户人家。分布在石梯左右的房屋和院落,就像村庄发达的肌肉。从早到晚,春夏秋冬, 石梯静静地地承载着村庄的早晨与黄昏,承载着村庄的快乐与忧伤。 在我枯萎的记忆里,那架从村脚延伸向村头的石梯,是村庄的主轴,是村里人茶余饭后 的乡村文化演展舞台。每天晚饭后,村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不约而同陆陆续续来到石 梯上,找块合适的石板坐下,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吹牛聊天,谈古论今。天南海北,家长里 短,家事村事,好事坏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多花边新闻,都会在石梯上联播,在石 梯上群发。谁买了一套新衣服、一双新胶鞋,谁家娶了新媳妇,谁家添人增口,都会在石梯
C.从对魏文帝、蜀先主和吴主称帝时符瑞、谶纬详略有无的记载中可以窥见陈寿的天命观念, 这反映了陈寿秉笔实录的史家态度。 D.东吴的天命是非常脆弱的,为了证明自己的帝位更具有合法性,吴主孙皓假借天降神谶, 刻制了一块《天发神谶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平印的一项是(3 分) A.三国是一个分裂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王璨的《英雄记》、左思的《三都赋》和 陈寿的《三国志》都与这个时代有关。 B.陈寿在《魏书》中称“帝",书》《吴书》中却称“主”,这种“帝”,“主”的不同差异,真实反 映了他尊魏而抑吴、蜀的立场。 C.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对魏文帝受禅吋举行大规模的谶纬论证进行记载,这是对陈 寿《三国志》内容的补充与丰富。 D.同记符瑞,陈寿记载曹魏代汉时是“黄龙见谯",记载孙权称帝时赴“里口、武昌并言黄龙、 凤凰见",这种记载貌同而质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4 分) 村庄的脊梁 李光彪 依我看,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 我从小出生在云南楚雄千里彝山的脊背上,村庄的脊梁如母亲温暖的背,用彝家刺绣的 花裹被背着我长大。 故乡的村庄以一条三四百米长、近千级的石梯为轴,如一只巨人的手,把古老的村庄举 在半山腰。凸凹不平的石阶如祖先的脊梁,背负着山村厚重的历史,岁月的沧桑。 村庄躺在山坡上,说大不算大,说小也不小,几百年的繁衍生息至今,也只有稀稀疏疏 五十多户人家。分布在石梯左右的房屋和院落,就像村庄发达的肌肉。从早到晚,春夏秋冬, 石梯静静地地承载着村庄的早晨与黄昏,承载着村庄的快乐与忧伤。 在我枯萎的记忆里,那架从村脚延伸向村头的石梯,是村庄的主轴,是村里人茶余饭后 的乡村文化演展舞台。每天晚饭后,村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不约而同陆陆续续来到石 梯上,找块合适的石板坐下,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吹牛聊天,谈古论今。天南海北,家长里 短,家事村事,好事坏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多花边新闻,都会在石梯上联播,在石 梯上群发。谁买了一套新衣服、一双新胶鞋,谁家娶了新媳妇,谁家添人增口,都会在石梯
上一一登台亮相。人闲手不闲的村里人,有缝针线拿鞋帮的:有吸水烟筒抽烟、砸烟锅吃草 烟的:有吹竹箫、弹三弦、唱调子对山歌的。不论是谁,不分才艺高低,那些无师自通的民 歌手,都会在石梯上层出不穷,比拼展演。父亲是个二胡手,经常在石梯上边拉二胡边唱放 羊调、爬山调、过门调悠扬的二胡声响彻石梯,萦绕在山村的上空 石梯是验证乡村人品德的试金石。谁家丢了一只鸡,几个鸡蛋,瓜菜水果被人偷摘了 就会有人在石梯上拉开嗓门,高音喇叭似的指桑骂槐,骂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这一招还真 管用,骂过之后,知情的人就会悄悄提供线索,做了亏心事的人,也会逐渐猛然醒悟,转过 弯悄悄物归原主,慢慢变得干净起来,和和睦睦相处。也有些人家,有时会端着腌菜、葵花 瓜子等零食,一一散发给来石梯上玩耍凑热闹的人吃。见者有份,哪怕是一块粑粑,一根甘 蔗,只要能进嘴的东西,寄生在石梯上的人,都可以尝到人情味。 石梯是透明开放的。有些哺乳期的妇女,拉起衣服,就敞胸露乳当众给自己的婴儿喂奶。 有些婴儿,从小生下地娘就缺奶水,经常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向奶水充足的妇女讨几口奶 吃。那架石梯如村庄硕大的乳房,大公无私地喂养着村庄的每一个人。 石梯是村庄的主动脉。从早到晚都有人从它的脊梁上走过,听到脚步声、咳嗽声、说话 声,远远的石梯也就能猜出是谁来了。出工收工、上山砍柴、下田干活,牛羊出圈、放牧归 村,谁早谁迟,谁勤劳、谁懒惰,一切的一切,夜以继日守候着村庄的石梯,都历历在目 铭记在心。 石梯从不嫌贫爱富。在石梯的眼里,没有贫富之分,不管你是穿皮鞋、布鞋、胶鞋、凉 鞋,还是赤脚从石梯上走过,石梯总是那样默默无语。来的都是客,不管是谁,你看上石梯 的哪一块石头,屁股一坐,就是最好的板凳。石梯从不喜新厌旧,不管你离家多少年,不管 你多长时间没来,天长日久迎接着一茬茬降临人间的孩子,娶进门的媳妇,送走一茬茬命归 黄泉的老人。岁月沉浮,一代又一代,村庄的人去的去,来的来,石梯总是依旧躺在那 毫无怨言地在风雨中、在朝朝暮暮中静静的等着你。 村庄在老去,我也在长大。如今的村庄,很多人家都建盖了单家独院的新房子,那一条条 如石梯血管和肠道的村间道路,也不断变宽,打成了光滑的水泥地板,连接到各家各户。村 中那架曾经热闹非凡的石梯,也逐渐门可罗雀。偶尔有人走过,几声稀疏的脚步,几乎再也 看不见昔日全村人坐在石梯上聊天吹牛,谈笑风生的情景。我一屁股坐在当年那块下棋的石 板上,牛角棋、豆腐棋盘的线纹还清晰可见。我等了很久,想等一个村里人下棋,一直没有 人来,只有一条狗伸长脖子向我汪汪狂吠
上一一登台亮相。人闲手不闲的村里人,有缝针线拿鞋帮的;有吸水烟筒抽烟、砸烟锅吃草 烟的;有吹竹箫、弹三弦、唱调子对山歌的。不论是谁,不分才艺高低,那些无师自通的民 歌手,都会在石梯上层出不穷,比拼展演。父亲是个二胡手,经常在石梯上边拉二胡边唱放 羊调、爬山调、过门调……悠扬的二胡声响彻石梯,萦绕在山村的上空。 石梯是验证乡村人品德的试金石。谁家丢了一只鸡,几个鸡蛋,瓜菜水果被人偷摘了, 就会有人在石梯上拉开嗓门,高音喇叭似的指桑骂槐,骂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这一招还真 管用,骂过之后,知情的人就会悄悄提供线索,做了亏心事的人,也会逐渐猛然醒悟,转过 弯悄悄物归原主,慢慢变得干净起来,和和睦睦相处。也有些人家,有时会端着腌菜、葵花 瓜子等零食,一一散发给来石梯上玩耍凑热闹的人吃。见者有份,哪怕是一块粑粑,一根甘 蔗,只要能进嘴的东西,寄生在石梯上的人,都可以尝到人情味。 石梯是透明开放的。有些哺乳期的妇女,拉起衣服,就敞胸露乳当众给自己的婴儿喂奶。 有些婴儿,从小生下地娘就缺奶水,经常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向奶水充足的妇女讨几口奶 吃。那架石梯如村庄硕大的乳房,大公无私地喂养着村庄的每一个人。 石梯是村庄的主动脉。从早到晚都有人从它的脊梁上走过,听到脚步声、咳嗽声、说话 声,远远的石梯也就能猜出是谁来了。出工收工、上山砍柴、下田干活,牛羊出圈、放牧归 村,谁早谁迟,谁勤劳、谁懒惰,一切的一切,夜以继日守候着村庄的石梯,都历历在目, 铭记在心。 石梯从不嫌贫爱富。在石梯的眼里,没有贫富之分,不管你是穿皮鞋、布鞋、胶鞋、凉 鞋,还是赤脚从石梯上走过,石梯总是那样默默无语。来的都是客,不管是谁,你看上石梯 的哪一块石头,屁股一坐,就是最好的板凳。石梯从不喜新厌旧,不管你离家多少年,不管 你多长时间没来,天长日久迎接着一茬茬降临人间的孩子,娶进门的媳妇,送走一茬茬命归 黄泉的老人。岁月沉浮,一代又一代,村庄的人去的去,来的来,石梯总是依旧躺在那里, 毫无怨言地在风雨中、在朝朝暮暮中静静的等着你。 村庄在老去,我也在长大。如今的村庄,很多人家都建盖了单家独院的新房子,那一条条 如石梯血管和肠道的村间道路,也不断变宽,打成了光滑的水泥地板,连接到各家各户。村 中那架曾经热闹非凡的石梯,也逐渐门可罗雀。偶尔有人走过,几声稀疏的脚步,几乎再也 看不见昔日全村人坐在石梯上聊天吹牛,谈笑风生的情景。我一屁股坐在当年那块下棋的石 板上,牛角棋、豆腐棋盘的线纹还清晰可见。我等了很久,想等一个村里人下棋,一直没有 人来,只有一条狗伸长脖子向我汪汪狂吠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作品的主行 A.文章以“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开头,既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作品的主旨 奠定了沉郁的基调,又自然引出下文对作者故乡的深情追忆 B文章第5段写到村里人在石梯上吹牛聊天、谈古论今、纳鞋抽烟、吹拉弹唱等生活情景 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富足和民风的淳朴。 C做了亏心事的人,面对石阶会猛然醒悟:家有零食的人,会在石梯上散发给玩耍的人吃。 乡下人人性的丑陋与崇高由此彰显无遗 D本文以石梯为线索,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描写故乡事,抒发故乡情,语言朴实而 贴切,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5村庄的脊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村庄的脊梁?(5分 6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丰富的含意?请结合文本具体阐释。(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实施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流域上下游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会 商,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长江流域强化系统保护,加大水生生 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强化水上交通、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太湖坚持综合治理,増强流域生态 系统功能,防范蓝藻暴发,确保饮用水安全:巢湖加强氮、磷总量控制,改善入湖河流水质, 修复湖滨生态功能:滇池加强氮、磷总量控制,重点防控城市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λ湖,海 河流域突出节水和再生水利用,强化跨界水体治理,重点整治城乡黑臭水体,保障白洋淀、 衡水湖、永定河生态需水。淮河流域大幅降低造纸、化肥、酿造等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有 效控制氨氮污染。黄河流城重点控制煤化工、石化企业排放,持续改善汾河、涑水河、大黑 河、乌梁素海、湟水河等支流水质,降低中上游水环境风险,松花江流域持续改善阿什河、 伊通河等支流水质,重点解决石化、酿造、制药、造纸等行业污染问题,加大水生态保护力 度,进一步增加野生鱼群数加快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辽河流域大幅降低石化、造纸、化工 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污染物排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珠江流域建立健全广东、广西、云南 等联合治污防控体系,重点保障东江、西江供水水质安全,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生态环境。 一摘自《“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作品的主行. A.文章以“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开头,既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作品的主旨, 奠定了沉郁的基调,又自然引出下文对作者故乡的深情追忆。 B.文章第 5 段写到村里人在石梯上吹牛聊天、谈古论今、纳鞋抽烟、吹拉弹唱等生活情景, 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富足和民风的淳朴。 C.做了亏心事的人,面对石阶会猛然醒悟;家有零食的人,会在石梯上散发给玩耍的人吃。 乡下人人性的丑陋与崇高由此彰显无遗。 D.本文以石梯为线索,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描写故乡事,抒发故乡情,语言朴实而 贴切,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5.“村庄的脊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村庄的脊梁?(5 分 6.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丰富的含意?请结合文本具体阐释。(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2 分) 材料一 实施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流域上下游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会 商,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长江流域强化系统保护,加大水生生 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强化水上交通、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太湖坚持综合治理,增强流域生态 系统功能,防范蓝藻暴发,确保饮用水安全;巢湖加强氮、磷总量控制,改善入湖河流水质, 修复湖滨生态功能;滇池加强氮、磷总量控制,重点防控城市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入湖,海 河流域突出节水和再生水利用,强化跨界水体治理,重点整治城乡黑臭水体,保障白洋淀、 衡水湖、永定河生态需水。淮河流域大幅降低造纸、化肥、酿造等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有 效控制氨氮污染。黄河流城重点控制煤化工、石化企业排放,持续改善汾河、涑水河、大黑 河、乌梁素海、湟水河等支流水质,降低中上游水环境风险,松花江流域持续改善阿什河、 伊通河等支流水质,重点解决石化、酿造、制药、造纸等行业污染问题,加大水生态保护力 度,进一步增加野生鱼群数加快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辽河流域大幅降低石化、造纸、化工、 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污染物排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珠江流域建立健全广东、广西、云南 等联合治污防控体系,重点保障东江、西江供水水质安全,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生态环境。 ——摘自《“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