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诸子书的史料价值 在秦汉文献中,子部书的重要性仅次于史部。子部书不只表述了各家的 思想,而且大致在政治、经济、宗教、风俗、科技等方面,都为研究秦汉史 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史料。 《新语》和《新书》 西汉建国之初,总结秦亡、楚败、汉兴的经验教训是主要议题。《新语》 和《新书》是其代表作。 《新语》,上下二卷,共十二篇,陆贾撰。全书以黄老思想为核心,吸 取儒学的部分主张,强调无为而治,政令统一,选贤用能,崇尚仁德。今本 有后人改窜,以致有人疑其为伪书,未免失于偏颇。今人王利器《新语校注》 是较好的读本。 《新书》,又名《贾子》,贾谊撰。今本十五卷,计五十八篇(缺《问 孝》和《礼容语》上)。书中提出以民为本,合理分摊赋役,重农抑商,加 强对诸侯王国的限制,以及相关的治安之策,是研究汉初历史和贾谊思想的 重要资料。原书亦经改窜,真伪错杂,应予以注意。《贾谊集》把《新书》 与贾谊的其他奏疏、文赋汇为一编,颇便于用。 《淮南子》和《春秋繁露》 文景时期,诸侯王坐大,国家的统一受到威胁。是维护大一统的政治局 面,还是鼓吹分裂割据,成为思想领域争论的焦点。贾谊《新书》已开其端 但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应推《淮南子》和武帝时问世的《春秋繁露》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汉书·艺文志》言有内篇二十一篇, 外篇二十三篇。今本唯存内篇。这书由淮南王刘安延请学人共同撰集,以道 家思想为主干,兼取儒、法、阴阳五行诸家学说,为文景时期刘姓诸侯王企 图保持封建割据的思想代表作,对了解朝廷与地方的政治斗争有较高参考价 值。读这书时可用近人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并参考其《三余札记》 《春秋繁露》,十七卷,八十二篇,董仲舒撰。今本与《汉书》本传及 《艺文志》所言篇数、篇名均不大相符。可见经后人重新整理,已非本貌。 但其主要内容当仍是董仲舒的思想。董仲舒以春秋公羊说为指导思想,提出 系列维护“大一统”的思想观点,又糅合阴阳五行学说,建立“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新体系,以迎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在当时 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这书是了解西汉中期思想和政治状况的重要资料。读 时应用清苏舆《春秋繁露义证》。 《白虎通义》 《白虎通义》,简称《白虎通》,又称《白虎通德论》,四卷,东汉班 固等整理编纂。章帝为了统一思想,协调对儒学经典主要内容的理解,仿效 宣帝时召开的石渠阁会议,于建初四年(公元79年)在白虎观会集天下今 古文名儒与有关政府官员,讨论五经异同,最后由章帝亲自裁定是非。《白
第五节 诸子书的史料价值 在秦汉文献中,子部书的重要性仅次于史部。子部书不只表述了各家的 思想,而且大致在政治、经济、宗教、风俗、科技等方面,都为研究秦汉史 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史料。 《新语》和《新书》 西汉建国之初,总结秦亡、楚败、汉兴的经验教训是主要议题。《新语》 和《新书》是其代表作。 《新语》,上下二卷,共十二篇,陆贾撰。全书以黄老思想为核心,吸 取儒学的部分主张,强调无为而治,政令统一,选贤用能,崇尚仁德。今本 有后人改窜,以致有人疑其为伪书,未免失于偏颇。今人王利器《新语校注》 是较好的读本。 《新书》,又名《贾子》,贾谊撰。今本十五卷,计五十八篇(缺《问 孝》和《礼容语》上)。书中提出以民为本,合理分摊赋役,重农抑商,加 强对诸侯王国的限制,以及相关的治安之策,是研究汉初历史和贾谊思想的 重要资料。原书亦经改窜,真伪错杂,应予以注意。《贾谊集》把《新书》 与贾谊的其他奏疏、文赋汇为一编,颇便于用。 《淮南子》和《春秋繁露》 文景时期,诸侯王坐大,国家的统一受到威胁。是维护大一统的政治局 面,还是鼓吹分裂割据,成为思想领域争论的焦点。贾谊《新书》已开其端, 但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应推《淮南子》和武帝时问世的《春秋繁露》。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汉书·艺文志》言有内篇二十一篇, 外篇二十三篇。今本唯存内篇。这书由淮南王刘安延请学人共同撰集,以道 家思想为主干,兼取儒、法、阴阳五行诸家学说,为文景时期刘姓诸侯王企 图保持封建割据的思想代表作,对了解朝廷与地方的政治斗争有较高参考价 值。读这书时可用近人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并参考其《三余札记》。 《春秋繁露》,十七卷,八十二篇,董仲舒撰。今本与《汉书》本传及 《艺文志》所言篇数、篇名均不大相符。可见经后人重新整理,已非本貌。 但其主要内容当仍是董仲舒的思想。董仲舒以春秋公羊说为指导思想,提出 一系列维护“大一统”的思想观点,又糅合阴阳五行学说,建立“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新体系,以迎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在当时 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这书是了解西汉中期思想和政治状况的重要资料。读 时应用清苏舆《春秋繁露义证》。 《白虎通义》 《白虎通义》,简称《白虎通》,又称《白虎通德论》,四卷,东汉班 固等整理编纂。章帝为了统一思想,协调对儒学经典主要内容的理解,仿效 宣帝时召开的石渠阁会议,于建初四年(公元 79 年)在白虎观会集天下今、 古文名儒与有关政府官员,讨论五经异同,最后由章帝亲自裁定是非。《白
虎通义》就是此次会议的总结,它把儒家学说与谶纬迷信紧密结合起来,使 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这是研究东汉思想史最基本的史料之一。清陈立《白 虎通义疏证》是主要参考书 《论衡》和《新论》 《论衡》,三十卷,王充撰。全书共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有录无 文。王充博学多闻,勤于著述,是东汉初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家。 他对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及唯心主义的神学思想体系,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王充精通汉史,常据以阐发其主张,同时也提到了当时社会的不同风尚,因 而此书是研究汉代社会史的有用资料。近人黄晖的《论衡校释》,引证丰富, 注释精当,成就较大。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的《论衡注释》, 释文简明,便于初学。 《新论》,二十九篇,桓谭撰。桓谭反对谶纬,其主张与王充有不少共 通之处。原书久佚,清严可均辑本较为完备,见《全后汉文》。王充、桓谭, 本卷丁编都别有传。 政论书 东汉中晚期,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为拯世救俗,政论之作大兴。 《潜夫论》,三十六篇,王符撰。王符因不满东汉后期的黑暗统治,隐 居著书,痛讥时弊,不欲彰显其名,故名书曰《潜夫论》。这书强调民本思 想,要求改变世家豪门垄断政治的局面,以达到重兴汉室的目的。这是了解 东汉后期政治与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清汪继培撰,今人彭铎校证的《潜夫 论笺》,颇便于用。 《政论》,一卷,崔寔撰。这书以揭露东汉末年统治集团的腐朽奢靡生 活为主要内容。原书早佚,辑本以清严可均所辑为佳,见《全后汉文》。 《昌言》,仲长统撰,三十四篇。其性质与《政论》相类,仲长统对汉 朝已不抱多大希望,也能较多摆脱传统经学的羁绊,冷静剖析汉朝衰败的历 史原因,所以史料价值较大。对探讨玄学的起源,也有所帮助。原书亦佚, 亦以严可均辑本为佳。 《申鉴》,五卷,荀悦撰。这书恪守传统儒学,但反对谶纬迷信,又主 张德刑并用,限制兼并,以缓和社会矛盾。书中还极力主张抑制权臣,维护 封建等级秩序,以强化皇权。这是研究汉末思想的又一重要材料。版本以《四 部丛刊》本为佳。 《盐铁论》和农事书 反映汉代经济思想和农业经济的史料有《盐铁论》和《汜胜之书》、《四 民月令》等农事书。 《盐铁论》,十卷,凡六十篇,西汉桓宽编。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 81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 围绕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展开激烈辩论。桓宽根据 当时的会议记录,并经与会儒生朱子伯的介绍,将其整理改编,撰成此书
虎通义》就是此次会议的总结,它把儒家学说与谶纬迷信紧密结合起来,使 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这是研究东汉思想史最基本的史料之一。清陈立《白 虎通义疏证》是主要参考书。 《论衡》和《新论》 《论衡》,三十卷,王充撰。全书共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有录无 文。王充博学多闻,勤于著述,是东汉初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家。 他对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及唯心主义的神学思想体系,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王充精通汉史,常据以阐发其主张,同时也提到了当时社会的不同风尚,因 而此书是研究汉代社会史的有用资料。近人黄晖的《论衡校释》,引证丰富, 注释精当,成就较大。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的《论衡注释》, 释文简明,便于初学。 《新论》,二十九篇,桓谭撰。桓谭反对谶纬,其主张与王充有不少共 通之处。原书久佚,清严可均辑本较为完备,见《全后汉文》。王充、桓谭, 本卷丁编都别有传。 政论书 东汉中晚期,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为拯世救俗,政论之作大兴。 《潜夫论》,三十六篇,王符撰。王符因不满东汉后期的黑暗统治,隐 居著书,痛讥时弊,不欲彰显其名,故名书曰《潜夫论》。这书强调民本思 想,要求改变世家豪门垄断政治的局面,以达到重兴汉室的目的。这是了解 东汉后期政治与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清汪继培撰,今人彭铎校证的《潜夫 论笺》,颇便于用。 《政论》,一卷,崔寔撰。这书以揭露东汉末年统治集团的腐朽奢靡生 活为主要内容。原书早佚,辑本以清严可均所辑为佳,见《全后汉文》。 《昌言》,仲长统撰,三十四篇。其性质与《政论》相类,仲长统对汉 朝已不抱多大希望,也能较多摆脱传统经学的羁绊,冷静剖析汉朝衰败的历 史原因,所以史料价值较大。对探讨玄学的起源,也有所帮助。原书亦佚, 亦以严可均辑本为佳。 《申鉴》,五卷,荀悦撰。这书恪守传统儒学,但反对谶纬迷信,又主 张德刑并用,限制兼并,以缓和社会矛盾。书中还极力主张抑制权臣,维护 封建等级秩序,以强化皇权。这是研究汉末思想的又一重要材料。版本以《四 部丛刊》本为佳。 《盐铁论》和农事书 反映汉代经济思想和农业经济的史料有《盐铁论》和《汜胜之书》、《四 民月令》等农事书。 《盐铁论》,十卷,凡六十篇,西汉桓宽编。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 81 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 围绕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展开激烈辩论。桓宽根据 当时的会议记录,并经与会儒生朱子伯的介绍,将其整理改编,撰成此书
其第一篇至第四十一篇,记述了会议正式辩论的经过及双方的主要观点。第 四十二篇至第五十九篇写会后双方对匈奴政策、法制等问题的争论要点。最 后一篇是后序。全书真实生动、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汉武帝的主要经济政策 及相关的政治、军事、文化思想诸问题,是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 史料。另外,《史记》对桑弘羊的记述不够完备,《汉书》又未立专传。此 书可以说是半部《桑弘羊传》,为研究这一重要人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书 中不少篇章,文字晦涩难懂。近人郭沫若《盐铁论读本》,今人王利器《盐 铁论校注》二书,对读者可有较大帮助 《氾胜之书》,十八篇,西汉氾胜之撰。胜之,成帝时人,曾为议郎。 这是他指导关中农民耕作的生产经验的总结,为中国农学史上划时代的著 作。书中除记述主要作物的一般栽培技术外,还介绍了区种法、溲种法、耕 田法、穗选法、稻田水温调节法、桑苗截干法等先进生产技术,是了解汉代 农业史的宝贵史料。原书早佚,近人石声汉《氾胜之书今释》和万国鼎《氾 胜之书辑释》是可供阅读的最佳辑本 《四民月令》,一卷,东汉崔寔撰。这书仿《礼记·月令》,按月记述 地主庄园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反映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的面貌,是研 究汉代社会生活史不可多得的材料。原书早佚,近人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 和缪君愉《四民月令辑释》均可利用。 《太平经》和《牟子理惑论》 两汉时期,佛学东渐和早期道教初创,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影响。这时, 有关宗教思想的著作主要有《太平经》和《牟子理惑论》。 《太平经》,一百七十卷,今存五十七卷,是我国道教主要经典之一。 此书源于东汉宫崇献给顺帝的《太平清领书》,以阴阳五行之说为基调,杂 以巫觋之语。东汉统治者以为妖妄不经,藏而不用,因而只能在民间流传。 其中神秘的五行说和朴素的平均思想,成为张角组织群众,发动黄巾起义的 思想武器。以后,经历代信徒的推广和增衍,才形成一百七十卷的庞大规模。 《太平经》对于探讨东汉早期道教的形成,及其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和作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今人王明《太平经合校》是较好的读本。《道 藏》中的唐闾、丘方远的《太平经钞》,保存了旧本的部分面貌。而佚名《太 平圣君秘旨》,又有今本《太平经》所失载的内容,可以参考。 《牟子理惑论》,或称《牟子》,或作《理惑论》,凡三十七篇,是我 国最早的佛学经典之一。旧题东汉太尉牟融撰,或云苍梧太守牟子博撰,均 不可信。此书当成于汉献帝建安年间,所述为佛教初入中国时,世人对佛教 的不同看法,并进而主张佛学与儒家、道家之说相融合,以适应中国的政治 需要和风俗民情。这是研究早期佛学史的宝贵资料。书早佚,《弘明集》中 保存佚文较多,可资利用。 《风俗通义》 子书中的风俗书以《风俗通义》为代表。该书三十卷,今存十卷,东汉 应劭撰。应劭博闻强识,著述甚丰。此书反映东汉社会的不同风俗,为研究 两汉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其中多为纪传体史书所失载
其第一篇至第四十一篇,记述了会议正式辩论的经过及双方的主要观点。第 四十二篇至第五十九篇写会后双方对匈奴政策、法制等问题的争论要点。最 后一篇是后序。全书真实生动、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汉武帝的主要经济政策 及相关的政治、军事、文化思想诸问题,是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 史料。另外,《史记》对桑弘羊的记述不够完备,《汉书》又未立专传。此 书可以说是半部《桑弘羊传》,为研究这一重要人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书 中不少篇章,文字晦涩难懂。近人郭沫若《盐铁论读本》,今人王利器《盐 铁论校注》二书,对读者可有较大帮助。 《氾胜之书》,十八篇,西汉氾胜之撰。胜之,成帝时人,曾为议郎。 这是他指导关中农民耕作的生产经验的总结,为中国农学史上划时代的著 作。书中除记述主要作物的一般栽培技术外,还介绍了区种法、溲种法、耕 田法、穗选法、稻田水温调节法、桑苗截干法等先进生产技术,是了解汉代 农业史的宝贵史料。原书早佚,近人石声汉《氾胜之书今释》和万国鼎《氾 胜之书辑释》是可供阅读的最佳辑本。 《四民月令》,一卷,东汉崔寔撰。这书仿《礼记·月令》,按月记述 地主庄园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反映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的面貌,是研 究汉代社会生活史不可多得的材料。原书早佚,近人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 和缪君愉《四民月令辑释》均可利用。 《太平经》和《牟子理惑论》 两汉时期,佛学东渐和早期道教初创,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影响。这时, 有关宗教思想的著作主要有《太平经》和《牟子理惑论》。 《太平经》,一百七十卷,今存五十七卷,是我国道教主要经典之一。 此书源于东汉宫崇献给顺帝的《太平清领书》,以阴阳五行之说为基调,杂 以巫觋之语。东汉统治者以为妖妄不经,藏而不用,因而只能在民间流传。 其中神秘的五行说和朴素的平均思想,成为张角组织群众,发动黄巾起义的 思想武器。以后,经历代信徒的推广和增衍,才形成一百七十卷的庞大规模。 《太平经》对于探讨东汉早期道教的形成,及其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和作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今人王明《太平经合校》是较好的读本。《道 藏》中的唐闾、丘方远的《太平经钞》,保存了旧本的部分面貌。而佚名《太 平圣君秘旨》,又有今本《太平经》所失载的内容,可以参考。 《牟子理惑论》,或称《牟子》,或作《理惑论》,凡三十七篇,是我 国最早的佛学经典之一。旧题东汉太尉牟融撰,或云苍梧太守牟子博撰,均 不可信。此书当成于汉献帝建安年间,所述为佛教初入中国时,世人对佛教 的不同看法,并进而主张佛学与儒家、道家之说相融合,以适应中国的政治 需要和风俗民情。这是研究早期佛学史的宝贵资料。书早佚,《弘明集》中 保存佚文较多,可资利用。 《风俗通义》 子书中的风俗书以《风俗通义》为代表。该书三十卷,今存十卷,东汉 应劭撰。应劭博闻强识,著述甚丰。此书反映东汉社会的不同风俗,为研究 两汉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其中多为纪传体史书所失载
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今人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和吴树平《风俗通 义校释》是便于阅读的本子。 天文数学书 汉代自然科学类的存世之作,涉及天文、数学、医学等三个学科。 《灵宪》、《浑天仪》,均为东汉张衡所撰,是汉代天文学中浑天说的 代表作。二书均佚,清严可均《全后汉文》中有辑本 《周髀算经》,二卷,至迟成书于汉武帝时期,是先秦以来天文算学经 验的总结。其天文学方面主张盖天说。数学方面的贡献,则表现在分数算法、 开平方算法的运用,以及总结出勾股的定理。书存《算经十书》和《四部丛 刊》中,有汉赵君卿注和唐李淳风注。 《九章算术》,九卷,当成书于东汉和帝时。作者无考。这是世界古代 数学名著之一。其中分数计算法、负数计算法、比例计算法,以及开平方、 开立方、二次方程和联立一次方程解法,都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是了 解汉代数学成就的重要资料。同时在算题中,还可以了解汉代经济政策、物 价、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史料价值较高。魏刘徽和唐李淳风为之作 注。书亦见《算经十书》和《四部丛刊》。 医药书 《神农本草经》,秦汉间人伪托神农撰。收载药物达三百六十五种,是 我国较早的有关药物学、植物学的分类学专著。书佚。清孙星衍辑本较佳, 见《问经堂丛书》。 《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东汉张机撰。原书散佚,西晋王叔和得其残 稿,加工后,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是了解汉代医药学水平 的基本参考书。前者以任应秋《伤寒论语释》最便于用。后者可用《四部丛 刊》本
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今人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和吴树平《风俗通 义校释》是便于阅读的本子。 天文数学书 汉代自然科学类的存世之作,涉及天文、数学、医学等三个学科。 《灵宪》、《浑天仪》,均为东汉张衡所撰,是汉代天文学中浑天说的 代表作。二书均佚,清严可均《全后汉文》中有辑本。 《周髀算经》,二卷,至迟成书于汉武帝时期,是先秦以来天文算学经 验的总结。其天文学方面主张盖天说。数学方面的贡献,则表现在分数算法、 开平方算法的运用,以及总结出勾股的定理。书存《算经十书》和《四部丛 刊》中,有汉赵君卿注和唐李淳风注。 《九章算术》,九卷,当成书于东汉和帝时。作者无考。这是世界古代 数学名著之一。其中分数计算法、负数计算法、比例计算法,以及开平方、 开立方、二次方程和联立一次方程解法,都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是了 解汉代数学成就的重要资料。同时在算题中,还可以了解汉代经济政策、物 价、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史料价值较高。魏刘徽和唐李淳风为之作 注。书亦见《算经十书》和《四部丛刊》。 医药书 《神农本草经》,秦汉间人伪托神农撰。收载药物达三百六十五种,是 我国较早的有关药物学、植物学的分类学专著。书佚。清孙星衍辑本较佳, 见《问经堂丛书》。 《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东汉张机撰。原书散佚,西晋王叔和得其残 稿,加工后,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是了解汉代医药学水平 的基本参考书。前者以任应秋《伤寒论语释》最便于用。后者可用《四部丛 刊》本
第六节文集及古小说的史料价值 《蔡中郎集》、《扬子云集》、《孔北海集》 汉人文集基本散佚,故传世之作多以辑本为主。较重要的是《蔡中郎集》, 《四部丛刊》影明华氏活字本为十卷,较佳。《四库全书》翻明陈留本为六 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集》本止二卷,可备参考。这书是研究汉代历史和 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书。 《扬子云集》六卷,《孔北海集》一卷,均见于《汉魏六朝百三集》和 《四库全书》。其中扬雄的《法言》和《太玄经》价值较大。 此外,重要的参考书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七百四十六卷, 清严可均辑。其中收有《全秦文》一卷,《全汉文》六十三卷,《全后汉文》 百卷,对了解秦汉历史,有很大参考价值。严氏汇众多单篇于一编,便于 翻检,且出处周详,也易于核对,因此可作工具书使用。以中华书局影印清 王毓藻刻本为佳。又《文选》,六十卷,南朝梁萧统编集。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一部文学总集。其中所录秦汉人之作,皆可为研史之助。《文选》李善注 广征博引,多为秦汉佚书,也可订补正史之伪脱。阅读时可用中华书局影印 清胡克家本,同时应参考《六臣注文选》。又《古谣谚》,一百卷,清杜文 澜辑。此辑引用秦汉古谣谚达三百余首之多,还逐首引述本事,注明出处, 考辨疑义,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又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秦汉 部分,也可供参考。其辑诗偏雅,与较能反映民间呼声的古谣谚相比,有所 逊色。 《西京杂记》、《博物志》 《西京杂记》,今本六卷,晋葛洪编。或题汉刘歆撰,或以为南朝梁吴 均撰,均非。此书,历代指为伪书,但从语气及内容看,当是杂抄汉魏六朝 佚史而成。所述西汉之事,怪诞不经,多不足信。但有关南越赵佗献宝于汉 朝、昭君出塞前后汉宫画师事迹、刘邦筑新丰以迎太公、汉俗五月五日生子 不举、邓通得蜀山以铸铜钱、茂陵富人袁广汉庄园之奇、司马迁有怨言下狱 死、刘子骏作《汉书》诸事,均可开阔思路,有裨硏史。中华书局《古小说 丛刊》本较佳。 晋张华《博物志》、晋崔豹《古今注》、五代马缟《中古古今注》等, 性质皆与《西京杂记》同,可聊备参考。它如《太平广记》、《笔记小说大 观》等,均可浏览。只要稔熟基本史料,思路敏捷,钩沉探隐,从中总能得 到启示
第六节 文集及古小说的史料价值 《蔡中郎集》、《扬子云集》、《孔北海集》 汉人文集基本散佚,故传世之作多以辑本为主。较重要的是《蔡中郎集》, 《四部丛刊》影明华氏活字本为十卷,较佳。《四库全书》翻明陈留本为六 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集》本止二卷,可备参考。这书是研究汉代历史和 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书。 《扬子云集》六卷,《孔北海集》一卷,均见于《汉魏六朝百三集》和 《四库全书》。其中扬雄的《法言》和《太玄经》价值较大。 此外,重要的参考书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七百四十六卷, 清严可均辑。其中收有《全秦文》一卷,《全汉文》六十三卷,《全后汉文》 一百卷,对了解秦汉历史,有很大参考价值。严氏汇众多单篇于一编,便于 翻检,且出处周详,也易于核对,因此可作工具书使用。以中华书局影印清 王毓藻刻本为佳。又《文选》,六十卷,南朝梁萧统编集。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一部文学总集。其中所录秦汉人之作,皆可为研史之助。《文选》李善注, 广征博引,多为秦汉佚书,也可订补正史之伪脱。阅读时可用中华书局影印 清胡克家本,同时应参考《六臣注文选》。又《古谣谚》,一百卷,清杜文 澜辑。此辑引用秦汉古谣谚达三百余首之多,还逐首引述本事,注明出处, 考辨疑义,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又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秦汉 部分,也可供参考。其辑诗偏雅,与较能反映民间呼声的古谣谚相比,有所 逊色。 《西京杂记》、《博物志》 《西京杂记》,今本六卷,晋葛洪编。或题汉刘歆撰,或以为南朝梁吴 均撰,均非。此书,历代指为伪书,但从语气及内容看,当是杂抄汉魏六朝 佚史而成。所述西汉之事,怪诞不经,多不足信。但有关南越赵佗献宝于汉 朝、昭君出塞前后汉宫画师事迹、刘邦筑新丰以迎太公、汉俗五月五日生子 不举、邓通得蜀山以铸铜钱、茂陵富人袁广汉庄园之奇、司马迁有怨言下狱 死、刘子骏作《汉书》诸事,均可开阔思路,有裨研史。中华书局《古小说 丛刊》本较佳。 晋张华《博物志》、晋崔豹《古今注》、五代马缟《中古古今注》等, 性质皆与《西京杂记》同,可聊备参考。它如《太平广记》、《笔记小说大 观》等,均可浏览。只要稔熟基本史料,思路敏捷,钩沉探隐,从中总能得 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