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我们为什么做志愿者? 志愿者活动调查 滚碧月07300110085 吴一娜07300110076 指导老师:陈金华 从奥运到世博,从阳光之家到汶川地震灾区,志愿者们活跃的身影使之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志愿 者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志愿者活动给志愿者本身和受助者带来了什么?我们通过走近身边的志愿者,了解 他们的亲身体验中尝试求得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同时我们也分发了调查问卷,了解志愿活动在同学中 志愿者,也叫义工。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志愿精神,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 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 愿者( volunteer)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 voluntas”,意为“意 愿”。对于这一概念,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由于对 volunteer的译法不一致而有 所不同(中国大陆地区一般称为志愿者;香港称之为义工;台湾地区称之为志工), 但实质内容基本是一致的。一般认为,志愿者是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 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志愿服务( volunteer service)则是任何人自 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在国际社会,志愿服务源于对战争的人道主义援助。它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和平 年代,志愿服务在帮助弱者、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秩序和世界和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在 沟通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失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第三只手“的作用 在中国,志愿服务是伴随改革开放产生的新生事物。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推动志愿者和青年志 愿者建设,90年代开始发起“中国志愿者行动”,1994年12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成为目前 中国最大的志愿组织。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和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弥补政府资源不 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道德构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者服务大致可分为以下5类 社区志愿者 大型活动志愿者 关怀特殊群体志愿者 支教 公共场所(如博物馆等)志愿者 以下我们分别结合其中几类志愿者的具体情况,借助志愿者们的亲身感受,了解他们心中的志愿者 生活。 运志愿者:参与并享受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6 我们为什么做志愿者? ——志愿者活动调查 滚碧月 07300110085 吴一娜 07300110076 指导老师:陈金华 从奥运到世博,从阳光之家到汶川地震灾区,志愿者们活跃的身影使之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志愿 者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志愿者活动给志愿者本身和受助者带来了什么?我们通过走近身边的志愿者,了解 他们的亲身体验中尝试求得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同时我们也分发了调查问卷,了解志愿活动在同学中的 定义: 志愿者,也叫义工。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志愿精神,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 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 志愿者(volunteer)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voluntas”,意为“意 愿”。对于这一概念,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由于对 volunteer 的译法不一致而有 所不同(中国大陆地区一般称为志愿者;香港称之为义工;台湾地区称之为志工), 但实质内容基本是一致的。一般认为,志愿者是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 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则是任何人自 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在国际社会,志愿服务源于对战争的人道主义援助。它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和平 年代,志愿服务在帮助弱者、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秩序和世界和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在 沟通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失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第三只手“的作用 在中国,志愿服务是伴随改革开放产生的新生事物。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推动志愿者和青年志 愿者建设,90 年代开始发起“中国志愿者行动”,1994 年 12 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成为目前 中国最大的志愿组织。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和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弥补政府资源不 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道德构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者服务大致可分为以下 5 类: 社区志愿者 大型活动志愿者 关怀特殊群体志愿者 支教 公共场所(如博物馆等)志愿者 以下我们分别结合其中几类志愿者的具体情况,借助志愿者们的亲身感受,了解他们心中的志愿者 生活。 奥运志愿者:参与并享受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08年北京奥运会对每一个国人来说意义都非同一般,除了有更多的机会到现场观看比赛,人们 还希望有更深入的方式来参与奥运。而志恳者服务不但能够满足奧运期间切实需要的大量人力,也能够满 足人们参与奥运的热情。 复旦赴京奥运志愿者中唯一的男生在向我们回忆在鸟巢的那段经历时表示,最大的感想还是 幸运”。闭幕式结束后,有许多的市民观众、外国观众,向他们表示感谢,所有“鸟巢”的志愿者,3000 多人,在国家体育场的草坪上“狂欢”,既是庆功,也是告别,志愿者们拿矿泉水代替香槟狂喷,到处拉 人合影,又哭又笑,尽情享受最后的奥运激情 参与并享受,这也是所有人对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最期待的地方。有人质疑,这样千挑万选 (通过复旦报名志愿者活动的有1021人,最后成行赴京的只有6人)出来的志愿者,其实只是做检票的工 作,有无必要。这只能说,奥运的魅力太大了,之所以大学生占了志愿者的大多数,一方面是青年人的热 情,一方面奥运会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机会,大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当然也有专才专用的,辽宁就有 位80岁的老人因为他的俄语水平成为了赴京志愿者一员 在我们事先发放的问卷中,表示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原因是“只是想体验一下”的同学占到30% 可见目前许多人对志愿者活动的理解仍然比较表面,但至少可以说,人们对“志愿者”是抱着肯定和正面 明年上海世博会将在5月开幕,而今年5月1日志愿者正式招募以来报名人数已突破26万,这 个数字想必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还会上涨。但即使报名的市民中大多数无法正式成为世博志愿者,他们也 一定能把这份热情投入到对世博活动的支持和对上海城市形象的维护上,而这些市民所能营造出的节日气 氛,也会是一种潜在的“志愿”服务,并且是一项大型活动能够成功且精彩的点睛之笔。 支教:感同身受 受访者2:复旦大学远征社社长张同学 注:复旦大学远征社是一个志愿者社团,成立于2006年5月。平时组织同学参与慰老,帮团,支教 志愿考察,给贫困家庭子女义务做家教等等活动。常设有多项定期的固定志愿活动。在2009年1月,远征 社远赴四川北川中学“心灵花园”工作站服务和指教活动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问:您当初为什么想要做一名志愿者呢? 答:我其实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想过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因为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读书的学费很 多都是靠借来的支付,而且往往去向别人借的时候,总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我想这是我想要成为一名志愿 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来复旦之前就想了,如果复旦没有志愿者社团,我就要自己创办一个。后来到了复 旦,拿到社团介绍书,我一下就看到了远征社,所以大一第一个学期,我就加入到了远征社里面来,成为 了一名志愿者。 问:您成为远征社社长之后,您联系活动有没有遭到过冷遇呢? 答:肯定有的啊。但是其实得到别人的接受的要比拒绝的要多很多。而且假若别人拒绝我们的志愿 者帮助,也许说明别人实际上并没有如此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还可以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问:您做志愿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答:其实现在很多的志愿者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我们想要达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 我在远征社就常常对我们的社员说,我们远征社最重要的就是要务实。我们远征社一般不去参加一些社团 的评比活动,因为对我们来说,奖项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嘉奖都有可能很快的被别人忘却了。对我们来 说,我们做过一些实事,做过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在受访的同学中,也有不少填写了“支教”选项的同学表示,在支教过程中,感觉自己才是成 长得最快的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7 08 年北京奥运会对每一个国人来说意义都非同一般,除了有更多的机会到现场观看比赛,人们 还希望有更深入的方式来参与奥运。而志愿者服务不但能够满足奥运期间切实需要的大量人力,也能够满 足人们参与奥运的热情。 复旦赴京奥运志愿者中唯一的男生在向我们回忆在鸟巢的那段经历时表示,最大的感想还是 “幸运”。闭幕式结束后,有许多的市民观众、外国观众,向他们表示感谢,所有“鸟巢”的志愿者,3000 多人,在国家体育场的草坪上“狂欢”,既是庆功,也是告别,志愿者们拿矿泉水代替香槟狂喷,到处拉 人合影,又哭又笑,尽情享受最后的奥运激情。 参与并享受,这也是所有人对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最期待的地方。有人质疑,这样千挑万选 (通过复旦报名志愿者活动的有 1021 人,最后成行赴京的只有 6 人)出来的志愿者,其实只是做检票的工 作,有无必要。这只能说,奥运的魅力太大了,之所以大学生占了志愿者的大多数,一方面是青年人的热 情,一方面奥运会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机会,大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当然也有专才专用的,辽宁就有 一位 80 岁的老人因为他的俄语水平成为了赴京志愿者一员。 在我们事先发放的问卷中,表示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原因是“只是想体验一下”的同学占到 30%, 可见目前许多人对志愿者活动的理解仍然比较表面,但至少可以说,人们对“志愿者”是抱着肯定和正面 态度的。 明年上海世博会将在 5 月开幕,而今年 5 月 1 日志愿者正式招募以来报名人数已突破 26 万,这 个数字想必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还会上涨。但即使报名的市民中大多数无法正式成为世博志愿者,他们也 一定能把这份热情投入到对世博活动的支持和对上海城市形象的维护上,而这些市民所能营造出的节日气 氛,也会是一种潜在的“志愿”服务,并且是一项大型活动能够成功且精彩的点睛之笔。 支教:感同身受 受访者 2:复旦大学远征社社长张同学 注:复旦大学远征社是一个志愿者社团,成立于 2006 年 5 月。平时组织同学参与慰老,帮团,支教, 志愿考察,给贫困家庭子女义务做家教等等活动。常设有多项定期的固定志愿活动。在 2009 年 1 月,远征 社远赴四川北川中学“心灵花园”工作站服务和指教活动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问:您当初为什么想要做一名志愿者呢? 答:我其实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想过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因为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读书的学费很 多都是靠借来的支付,而且往往去向别人借的时候,总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我想这是我想要成为一名志愿 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来复旦之前就想了,如果复旦没有志愿者社团,我就要自己创办一个。后来到了复 旦,拿到社团介绍书,我一下就看到了远征社,所以大一第一个学期,我就加入到了远征社里面来,成为 了一名志愿者。 问:您成为远征社社长之后,您联系活动有没有遭到过冷遇呢? 答:肯定有的啊。但是其实得到别人的接受的要比拒绝的要多很多。而且假若别人拒绝我们的志愿 者帮助,也许说明别人实际上并没有如此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还可以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问:您做志愿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答:其实现在很多的志愿者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我们想要达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 我在远征社就常常对我们的社员说,我们远征社最重要的就是要务实。我们远征社一般不去参加一些社团 的评比活动,因为对我们来说,奖项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嘉奖都有可能很快的被别人忘却了。对我们来 说,我们做过一些实事,做过对别人有意义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在受访的同学中,也有不少填写了“支教”选项的同学表示,在支教过程中,感觉自己才是成 长得最快的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特殊关怀志愿者:(北川) 去一次也值了 王同学在大一的时候 优加入了复旦 大学远征社,并且的2009年1 月份的时候参 与了赴北川中学“心灵花园”工 作站服务的活 图为王同学与其他志愿者 们在北川的板 房前 问:您当时是在什么样的想法之下决定要去北川的呢? 答:首先是我看到了电视中报道的四川大地震的严重受灾情况,我想要亲眼看看那里的实际情况究 竟是怎么样的。另外,但是我也觉得我如果去,如果他们需要的时候,我是可以提供帮助的。而当时,正 好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我就去了 问:去四川北川那样一个重灾区,您有么有觉得害怕呢? 答:其实我是怕的,很怕会有余震。可是当我到达那里,下车的时候,我感觉我的心理突然很平静 觉得我是来帮他们 问:您在北川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 答:我们只要是辅导北川中学的高三学生的功课。现在他们快高考了,我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系, 他们还会发短信来问我高考的一些事情 问:您觉得您去了这么一趟北川有什么收获呢? 答:我们同去的一位同学说,我们即将退出远征社了,但是我感觉去过一次北川也就值了。 公共场所志愿者:志愿是一种意识 复旦大学中文系大四己保研的宋同学在大学四年中,参与过多项志愿者活动,并且己报名参加 为时一年的研究生支教活动 问:能说说您曾经参与过哪些志愿者活动吗? 答:大一的时候就加入了复旦学院公益部青志队。大学后的第一次志愿者活动就是与青志队的同学 起去帮助献血车做献血的宣传,并以身是教,献了200ML的血。当时还参与了献血知识的培训,为路人 所提出的关于献血的问题进行解答 大二的时候,参与了前往农民工小学支教的活动。当时去的是位于武东路的莲水小学,那所小学当 时大概有三四百名学生。我们在那里帮助他们学习 是在大二,参加了鲁迅纪念馆解说员的志愿者活动 不久前参与了上海论坛机场组的志愿者活动,主要是在机场接送前来参加会议的人。 现在已经决定加入研究生支教团。该活动为期一年,将前往西部宁夏地区进行支教。今年八月就 启程 您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动机是什么呢? 我只是想要在我人生最黄金的时间,做一些我觉得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事在今后我回忆起来的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8 特殊关怀志愿者:(北川) 去一次也值了 王同学在大一的时候 就加入了复旦 大学远征社,并且的 2009 年 1 月份的时候参 与了赴北川中学“心灵花园”工 作站服务的活 动。 图为王同学与其他志愿者 们在北川的板 房前 问:您当时是在什么样的想法之下决定要去北川的呢? 答:首先是我看到了电视中报道的四川大地震的严重受灾情况,我想要亲眼看看那里的实际情况究 竟是怎么样的。另外,但是我也觉得我如果去,如果他们需要的时候,我是可以提供帮助的。而当时,正 好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我就去了。 问:去四川北川那样一个重灾区,您有么有觉得害怕呢? 答:其实我是怕的,很怕会有余震。可是当我到达那里,下车的时候,我感觉我的心理突然很平静, 觉得我是来帮他们的。 问:您在北川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 答:我们只要是辅导北川中学的高三学生的功课。现在他们快高考了,我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系, 他们还会发短信来问我高考的一些事情。 问:您觉得您去了这么一趟北川有什么收获呢? 答:我们同去的一位同学说,我们即将退出远征社了,但是我感觉去过一次北川也就值了。 公共场所志愿者:志愿是一种意识 复旦大学中文系大四已保研的宋同学在大学四年中,参与过多项志愿者活动,并且已报名参加 为时一年的研究生支教活动。 问:能说说您曾经参与过哪些志愿者活动吗? 答:大一的时候就加入了复旦学院公益部青志队。大学后的第一次志愿者活动就是与青志队的同学 一起去帮助献血车做献血的宣传,并以身是教,献了 200ML 的血。当时还参与了献血知识的培训,为路人 所提出的关于献血的问题进行解答。 大二的时候,参与了前往农民工小学支教的活动。当时去的是位于武东路的莲水小学,那所小学当 时大概有三四百名学生。我们在那里帮助他们学习。 同是在大二,参加了鲁迅纪念馆解说员的志愿者活动。 不久前参与了上海论坛机场组的志愿者活动,主要是在机场接送前来参加会议的人。 现在已经决定加入研究生支教团。该活动为期一年,将前往西部宁夏地区进行支教。今年八月就要 启程。 您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动机是什么呢? 答:我只是想要在我人生最黄金的时间,做一些我觉得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事在今后我回忆起来的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时候,它们是能够让我骄傲的。 您怎么看待志愿者活动呢? 答:我觉得志愿者活动看的不是参加的活动的大小,或者正式不正式,我觉得志愿者是一种意识, 一种不管身处何处,都存在的一种我可以帮助别人的意识。 您曾经觉得志愿者活动很苦吗? 答:什么不辛苦呢,我本来就来自艰苦的地区。有的时候,也许自己的事情会和志愿者活动的时间 冲突,比如说去下岗职工家中帮教,同时又有别的作业需要完成。可是我自己把这样的活动当做是一项工 作来做,是需要我认真对待的。在上海论坛机场组进行支援活动的时候,因为主办方没有提供就会者的航 班信息和个人资料,我们不得不一整天都站在接机口,每一趙航班一到,我们就必须高举接机牌,等待就 会者。这样站一整天很累,可是这也是一种工作啊,我既然做了这项工作,我就要认真负责 虽然日常公共场所的志愿者工作比较繁琐,也不如奥运、世博或者灾区志愿者那样受人关注 但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25%的受访者参加过这样的活动,是所有选项中最多的,这一现象也能说明,“志 愿”意识在人们心中渐渐巩固,而志愿者活动也将更日常化,普及化。 志愿者精神:社会责任感的激发 5·12大地震之后,在中国已经开始渐渐为人所知,为人所接受的志愿者活动因为这场天灾 可以说突然“井喷”,从捐款捐物到输送物资、从重建城镇到心理关怀,志愿者无处不在,而这也使得中国 的“志愿者精神”开始养成。在5·12之后的一个星期,我们曾就这个问题与两位老师进行了探讨 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行动中,民间志恳者们成为了一股重要的力量。“‘志愿者’这个提法就很好。” 新闻学院的童兵教授说,“如果是在我做学生的时候,我也去灾区做志愿者了。”“志愿者精神的核心是社会 服务和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但也意味着一种牺牲。”志愿者们身上确实存在着纯粹、崇高的理想,这种理 想主义的形成有其现实主义的基础。一是社会的实际需要,志愿者服务一定是与社会需求接口的,这样才 会产生社会效应。这次的抗震救灾是人们志愿者精神的一次集中体现,但是平时在马路边帮忙维持秩序的 在图书馆帮忙找书的,都是应社会需求而生。二是来自于民众,服务于民众。赈灾行动中的志愿者行动更 亲民,效果更好,能够弥补政府行为的不足 中国人是很善良的,中国传统中有一种普世之爱”,童教授说,从老子、孟子时代就提倡亲 民爱民,志愿者精神在中国人民中有深厚的土壤,但成为一种社会行为还是近几年的事。志愿者文化在中 国还只是刚起步,这也是以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为基础的。而在此次震灾中,媒体大信息量的快速报道也 激发起了人们的热情和实际行动。若与唐山大地震时期作比较,当时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人们不了解灾 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自然无从进行救助,也就没有志愿者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次抗震救灾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不死’”,王徳峰教授如是说,此次抗震震 救灾中中国的志愿者精神体现的是“中国传统伦理中对同胞、对人的恻隐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当看到巨大的灾难降临到同胞的身上,人们的道德责任感被激发了出来,这一点即使离 开“志愿者”一词也是一样的。“志愿者”作为一个外来词,它所代表的精神有西方基督教的背景,而震灾 中的中国志恳者们身上所体现的完全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推己及人”等精神,而借用了外来的“志愿者 的名义。但是这个借用,使原先分散的社会救助活动能够处于规范之中,为这些行为提供了一种社会共识, “以前中国并不是没有这样的现象,里弄、居委会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志愿者”的出现给了所有自发的 救助者们一个共同的名字,人们见到或者想要去做的时候,就知道这叫“做志愿者”,这就是它对民间长久 的、救助弱者机制的形成起到的重大作用。王德峰教授认为,此次志愿者们的行动表明人们在灾难来临的 时候并不像以前那样,给予同情但不参与,认为救灾完全依赖于政府行为,不像以前那样认为国家完全承 担民众生活的道德责任,而意识到了每个人都真正对此负有责任,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这和这些年中国 社会经历的转型有紧密的联系。社会大众从中积聚的震荡和自我精神的力量得到了一次释放。而不论中国 的志愿者们现在或者以后遵循的是否是“志愿者”一词原先具有的内涵,“人心总是相通的”,对同胞手足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9 时候,它们是能够让我骄傲的。 您怎么看待志愿者活动呢? 答:我觉得志愿者活动看的不是参加的活动的大小,或者正式不正式,我觉得志愿者是一种意识, 一种不管身处何处,都存在的一种我可以帮助别人的意识。 您曾经觉得志愿者活动很苦吗? 答:什么不辛苦呢,我本来就来自艰苦的地区。有的时候,也许自己的事情会和志愿者活动的时间 冲突,比如说去下岗职工家中帮教,同时又有别的作业需要完成。可是我自己把这样的活动当做是一项工 作来做,是需要我认真对待的。在上海论坛机场组进行支援活动的时候,因为主办方没有提供就会者的航 班信息和个人资料,我们不得不一整天都站在接机口,每一趟航班一到,我们就必须高举接机牌,等待就 会者。这样站一整天很累,可是这也是一种工作啊,我既然做了这项工作,我就要认真负责。 虽然日常公共场所的志愿者工作比较繁琐,也不如奥运、世博或者灾区志愿者那样受人关注, 但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 25%的受访者参加过这样的活动,是所有选项中最多的,这一现象也能说明,“志 愿”意识在人们心中渐渐巩固,而志愿者活动也将更日常化,普及化。 志愿者精神:社会责任感的激发 5·12 大地震之后,在中国已经开始渐渐为人所知,为人所接受的志愿者活动因为这场天灾, 可以说突然“井喷”,从捐款捐物到输送物资、从重建城镇到心理关怀,志愿者无处不在,而这也使得中国 的“志愿者精神”开始养成。在 5·12 之后的一个星期,我们曾就这个问题与两位老师进行了探讨。 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行动中,民间志愿者们成为了一股重要的力量。“‘志愿者’这个提法就很好。” 新闻学院的童兵教授说,“如果是在我做学生的时候,我也去灾区做志愿者了。”“志愿者精神的核心是社会 服务和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但也意味着一种牺牲。”志愿者们身上确实存在着纯粹、崇高的理想,这种理 想主义的形成有其现实主义的基础。一是社会的实际需要,志愿者服务一定是与社会需求接口的,这样才 会产生社会效应。这次的抗震救灾是人们志愿者精神的一次集中体现,但是平时在马路边帮忙维持秩序的, 在图书馆帮忙找书的,都是应社会需求而生。二是来自于民众,服务于民众。赈灾行动中的志愿者行动更 亲民,效果更好,能够弥补政府行为的不足。 “中国人是很善良的,中国传统中有一种普世之爱”,童教授说,从老子、孟子时代就提倡亲 民爱民,志愿者精神在中国人民中有深厚的土壤,但成为一种社会行为还是近几年的事。志愿者文化在中 国还只是刚起步,这也是以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为基础的。而在此次震灾中,媒体大信息量的快速报道也 激发起了人们的热情和实际行动。若与唐山大地震时期作比较,当时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人们不了解灾 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自然无从进行救助,也就没有志愿者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次抗震救灾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不死’”,王德峰教授如是说,此次抗震震 救灾中中国的志愿者精神体现的是“中国传统伦理中对同胞、对人的恻隐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当看到巨大的灾难降临到同胞的身上,人们的道德责任感被激发了出来,这一点即使离 开“志愿者”一词也是一样的。“志愿者”作为一个外来词,它所代表的精神有西方基督教的背景,而震灾 中的中国志愿者们身上所体现的完全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推己及人”等精神,而借用了外来的“志愿者” 的名义。但是这个借用,使原先分散的社会救助活动能够处于规范之中,为这些行为提供了一种社会共识, “以前中国并不是没有这样的现象,里弄、居委会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志愿者”的出现给了所有自发的 救助者们一个共同的名字,人们见到或者想要去做的时候,就知道这叫“做志愿者”,这就是它对民间长久 的、救助弱者机制的形成起到的重大作用。王德峰教授认为,此次志愿者们的行动表明人们在灾难来临的 时候并不像以前那样,给予同情但不参与,认为救灾完全依赖于政府行为,不像以前那样认为国家完全承 担民众生活的道德责任,而意识到了每个人都真正对此负有责任,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这和这些年中国 社会经历的转型有紧密的联系。社会大众从中积聚的震荡和自我精神的力量得到了一次释放。而不论中国 的志愿者们现在或者以后遵循的是否是“志愿者”一词原先具有的内涵,“人心总是相通的”,对同胞手足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的怜悯、恻隐之心是不分民族的,无论是东方的人道主义还是西方的人道主义,表现形式不一,而精神实 质总是一致的。王德峰教授还提到,长久以来社会中总会存在一些令人不满的现状,人心中存在彼此不信 任感,志愿者们的行动反过来也给了人心一个震动,志愿者们的行动还会持续下去,力量会壮大起来,因 为社会大众的责任感己经被激发了出来 远征社社长张同学也提到,“在去湖南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我们发现,在5.12大地震后, 大批民间自发的志愿者组织正在迅速的成长起来,他们非常的务实,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给四川灾区筹钱 筹物,并且亲自送到灾区去。看到这么多的兴起来的志愿者组织,我感到我们中国的志愿者大有希望了。” 社会责任感,正是如今大学生,尤其对于复旦大学的学生来说所必需的,这也可以说明,志愿者活 动为何在大学生中尤其“热门”。而参与过志愿者活动,能让人更加意识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所负有的 责任,而执行这种责任,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在问卷的开放式问题“您认为志愿者活动带给您的最大收 获是什么?”中,有25%的受访者不约而同的表达出“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的含义,志愿者精神中最 朴素的一点正是如此。 下一页附《关于志愿者活动参与度的调查》问卷样本,共回收100份。 关于志愿者活动参与度的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招募活动正在如火如茶的进行中。我们注意到,志愿者团队在近年的盛 大活动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志愿者的参与活动的情况,我们设计了此项问卷,请您花几 分钟时间帮助我们完成此份问卷,我们保证您所填写的所有个人信息都会得到有效的保护!谢谢您的合作! 应用伦理学课程课外实践小组 您的性别 您的年级 您是否曾经参与过志愿者活动? (如回答“是”,请跳过第3题,如回答“否”,请跳 过4、5、6题) A.有 B.没有 您是否报名参加了世博会志愿者? A.有 B.没有 您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原因是? A.我太忙了,没有时间 程序太麻烦了 C.没兴趣 D.其他 您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原因是(可多选)? 己认为有意义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10 的怜悯、恻隐之心是不分民族的,无论是东方的人道主义还是西方的人道主义,表现形式不一,而精神实 质总是一致的。王德峰教授还提到,长久以来社会中总会存在一些令人不满的现状,人心中存在彼此不信 任感,志愿者们的行动反过来也给了人心一个震动,志愿者们的行动还会持续下去,力量会壮大起来,因 为社会大众的责任感已经被激发了出来。 远征社社长张同学也提到,“在去湖南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我们发现,在 5.12 大地震后,一 大批民间自发的志愿者组织正在迅速的成长起来,他们非常的务实,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给四川灾区筹钱 筹物,并且亲自送到灾区去。看到这么多的兴起来的志愿者组织,我感到我们中国的志愿者大有希望了。” 社会责任感,正是如今大学生,尤其对于复旦大学的学生来说所必需的,这也可以说明,志愿者活 动为何在大学生中尤其“热门”。而参与过志愿者活动,能让人更加意识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所负有的 责任,而执行这种责任,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在问卷的开放式问题“您认为志愿者活动带给您的最大收 获是什么?”中,有 25%的受访者不约而同的表达出“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的含义,志愿者精神中最 朴素的一点正是如此。 下一页附《关于志愿者活动参与度的调查》问卷样本,共回收 100 份。 关于志愿者活动参与度的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招募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我们注意到,志愿者团队在近年的盛 大活动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志愿者的参与活动的情况,我们设计了此项问卷,请您花几 分钟时间帮助我们完成此份问卷,我们保证您所填写的所有个人信息都会得到有效的保护!谢谢您的合作! 应用伦理学课程课外实践小组 您的性别:______________ 您的年级:_________________ 您是否曾经参与过志愿者活动?____________(如回答“是”,请跳过第 3 题,如回答“否”,请跳 过 4、5、6 题) A.有 B.没有 您是否报名参加了世博会志愿者?__________ A.有 B.没有 您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 A.我太忙了,没有时间 B.程序太麻烦了 C.没兴趣 D.其他 您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原因是(可多选)?____________ 自己认为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