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接续· 着落下了泪。 他的妻了安慰他,宋家祖先善良,老天决不会绝宋家祖宗之 嗣。进而她又指出若孩子生不逢时,将有可能枉添许多悲泣。米 敦遂寻机行善以积祖.上功德,一个又穷又老的和尚死了,米敦 为他依札安葬。后来这个和尚托梦说: 檀越命合无子,寿数亦止于此矣。因檀越心田慈善, 上帝命延寿半纪。老僧与檀越又有一段因缘,愿投宅上 为儿,以报盖棺之德。 宋敦的妻子随后果然生下.子。〔8在蒲松龄写的小说《雷曹》中 也展示了相同的观念。无子的乐云鹤的老朋友托梦说: 我少微星也。君之惠好,在中不忘。又蒙自天上携 归,可云有缘。今为君嗣,以报大德。9 在这些故事中,一个人的德行在两个男人之问建立起缘分。为 了报答善行并使缘分生效,受惠者变为行善者的儿子。美德改 变了命运:缘分和德行密切相关。 在明末清初的多种文献,如文学作品、医学典籍和神怪小 说中,能够普遍看到有关美德与子孙生育间相关联的事例。正 如酒井忠夫和包筠雅(Cynthia Brokaw)所指出的,有关美德'与命 运的联系和命运可操纵的观念,16世纪已出现。〔]在晚明传布 善书中扮演关键角色的袁黄,在其《训子言》中明确阐述了美德 与获得了孙之间的关系。一位看相者预言袁黄科举无望并将无 子。袁黄最初信此预言,但云谷禅师劝告他说,命运靠自己* 挥。袁黄记下了云谷的话: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 之德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定有三世二世 子孙保之,其斩然无后者,德至薄也。〔2) 袁黄还在《立命篇》中描述了~则轶事,证明美德与繁衍子孙间 ·16·
·生育、收继与遗传 的关系,其证明方式使人回想起冯梦龙小说中的宋敦故事。 名男子由于设法帮助被诬陷为罪犯的清白者而获得回报。神灵 去拜访他,并表示:你本注定无子,但因减少刑罚的建议正合天 意,上天将赐你三子,均得紫袍金带、高官厚禄。〔] 在对此问题更戏剧化的一个描述中,称不育为天阉。元末 陶宗仪称:“世有男子虽娶妇而终身无酮者,谓之天阁。”"(3) 无子是德行丧尽的结果,遭到上天的阉割。这是上天不喜 欢的标志,是对违反伦理礼仪的惩罚。这种无子的后果,又能通 过有序的法律虚拟进行收养来部分弥补。 民间宗教信仰是补救无子的疗法,〔24)人们试图用仪式与避 邪物来帮助得到继承人。在冯梦龙的故事中,描写了宋敦和刘 有才两对夫妇为获得继承人而采取的全部步骤。 无子的宋敦夫妇已经到许多寺庙中去烧香求子,他们做了 许多黄布袱和黄布袋用来装祭祀时用的佛马楮钱之类。每次烧 过香后,都很虔诚地把这些东西悬挂在家中的佛堂。刘有才已 46岁了,比他的朋友大5岁,亦无子息。近来他听说个徽州盐 商在苏州闻门之外建了一座陈州娘娘(生育女神)庙以求子孙, 那里天天香网缭绕不断,祈祷者络绎不绝。〔25] 陈州娘娘并不是生殖女神的唯一代表。到明朝时,观音已 在大众心目中牢牢地确立了最重要的生殖女神的地位。 Avalouitesvara(观世音)具有生殖功能,其地位确立于《法华经》, 观音正是这个印度佛教神祇的汉语译音。 若有女人设欲求子,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 德智慧之子;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26) 这种信仰在15世纪中期普遍流行的《佛顶心大陀罗尼经》 中被不断重复。〔列明朝的观音常被描绘为母子或一母多子的形 象。〔28) ·17·
烟火接续 传记与虚构的小说都证实信仰观音的重要性。和尚智旭的 传记告诉我们,他的父母婚后10年无子,在向观音求了后,母亲 生下了他。〔29]小说《西游记》中叙述殷氏生下卡来朝圣者玄类 后,一位白称是南极星君的神仙告诉殷氏,他奉观音菩萨法旨, 特地前来给她送了。〔3) 正如规音崇拜反映了中国社会极重子嗣,其他神话则反映 了人们对生物世界弱点的认识。谢肇制和胡应麟都是晚明·见 博闻、兴趣广泛的作家。他们记录了人众对恶神天狗的畏惧,相 信它能导致不育并使小儿染病。谢肇湘提及白姓认为天狗在夜 间吃孩子。〔3)但是大众神谱也为大狗找到了“个强有力的对 下:张仙。张仙用桃木箭射天狗,使它动弹不得。〔桃子象征满 载水果,暗示着生殖与不朽。桃木具有辟邪的力量,被用在驱鬼 仪式中,这里,张仙实际上是驱魔的法师。胡应麟的兴趣在民 裕,前前已经提到,他也记载对张仙的信仰,并推测这种信仰缘 士对高禖的祭祀,高禖是远十司职媒妁的女神。、箭是张仙的主 要标志,如儿了出生,即以此箭祭祀高楳。〔33)因此高禖传说中儿 子与箭的关系在张仙的故事中产生了共鸣:箭并非酬谢的祭 品,而是在他们更为通行的模式中用作武器 胡应麟与谢肇制对这种信仰持既不怀疑也不轻信的态 度。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是作为撰写民族志的学者,对晚明中国 )“泛多样的大众信仰与习俗加以记述。但是我们也确实在许多 地方,包括在小说中发现对大众宗教信仰抱怀疑态度的倾向。 在涉及宗教信仰的故事中,这种怀疑与讽刺比比皆是。这使我 们有必要停顿·下,考虑这些观点的含义。 凌濛初在小说《机中机贾秀才报怨》中讽刺了大众的虔 诚。巫娘子坦白告知一一尼姑,她每天都在观音菩萨前朝夕焚香, 却不见应验。尼姑答道: 18
·生育、收继与道传 大娘年纪小,不晓得求子法。求子嗣须求白衣观 音,自有一卷《白衣经》,不是平时的观音,也不是《普门 品观音经》。那《白音经》有许多灵验,小庵请的这卷,多 载在后边,可惜不曾带来与大娘看。不要说别处,只是我 婺州城里城外,凡是印施的,念诵的,无有不生子,真是 千千应,万唤万应的。 尼站极力劝导和恳求的月的是引诱年轻可爱的邓娘子到尼姑 庵来,以使一个浮浪子弟诱奸她。〔34) 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则对崇拜张 仙的信仰加以讽刺。在故事中,妇女到庙中向张仙求子,她们的 祈祷惊人地灵验。一些妇女说梦见佛陀为她们送子,一些人说 梦见与罗汉睡觉,还有一些人什么也说不出来。姓汪的县官开 始怀疑并调在这种析愿的奇特效应。他发现并不存在增强生育 能力的魔力,事实.上是张仙庙中僧人诱奸了她们。〔35晚明小说, 特别是淫秽小说带有鲜明反教权主义色彩,故荡的和尚与尼姑 是惯常的角色。但是这些特别的故事为通常的反教权主义提供 了新的视角。延续父系血脉的焦虑,导致虔诚的妇女玷污了父 系血脉的神圣与庄严。大量的幽默便产生于这样一个常识性的 认识,即与一个人发生性行为要比妇女向神祈求怀孕灵验得 多。但这样的祈求仍然在继续进行。 除了向祖光与神祈祷外,那些担心不育的妇女们也使用有 助生育的药剂。在16世纪小说《金瓶梅》中,西门庆的正妻吴月 娘得到了一个提高生育力的处方:把头生孩子的胎盘放在酒中 洗净、晒干,再烧成灰,然后溶于水,在60天周期的第49天服 用。显然,寄望这种魔力有显效,是缘于胎盘意味着新生命诞 生,当颅定时间到来时,吴月娘先在观音像前烧香,然后才服下 这剂药。〔36)在小说中,西门庆的妾潘金莲后来也服用了相同的 ·19
·烟火接续 ·剂药,潘金莲在许多方面与吴月娘都是竞争对手。〔初这些药 剂并非虚构,有助于生育的处方收录在大量明清医书巾。〔3别 求神与药剂并非治愈不育的绝对可靠的良方,一个寻找继 承人的男人也以纳妾。纳妾在法律上是被认可的,妾生的孩 子也是完全合法的,尽管实际上他们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 但对纳妾也有·些限制。有关纳妾的法规主要关注如何明确区 别妻妾的地位,男子不能易妻为妾,反之亦然。明朝律令规定男 人年过40而其妻尚未生子,则可纳一妾。这种规定防止子嗣过 多的男人或未到40岁的无子男人纳妾。对违反此规定的处罚是 用竹板抽打40下。尽管其他对违反家庭法规的行为需进行纠止 (如解除婚姻、孩子问到亲生家庭中等等),但并未规定一个男 人必须遣散非法纳来的妾。〔这似乎反映法律对纳妾的忽视, 清朝法律中甚至没有关于纳妾的规定。〔40) 虽然有妻子还置侧室,不免“乱上下之分”,但是像郑氏家 族的家训规范中,对丁40无子的男人仍许置妾·人。〔41家训这 种体裁类型,可上湖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前面已偶尔提及 明清时期这类书十分盛行。家训描绘了传统中国家庭的理想形 式。它们可能更多地体现了抱负与热望,而并非反映实际行为, 但抱负与热望毕竞还是反映了部分现实问题。 小说作为证据,为我提供了这样的例子:妇女不仅允许 其夫纳妾,实际上.还敦促他们这样做。在冯梦龙《警世通言·柱 员外途穷忏梅》中,施济的妻子严氏主动建议丈夫纳妾。尽管他 牛过40且无子,但仍绝了妻子的建议。〔42妻子的宽容与丈夫 的忠心相配合。其他故事也反映了这种大妻间的宽容大度。〔) 但我们也不能被夫妻间如此融洽的故事所误导,妻子的妒 忌往往会阻碍丈夫纳妾的计划。在任何问题上均直言不讳的宋 人袁采(1140-1190)写道:“妇人多妒,有正室者少蓄婢妾。"〔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