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系列 祠堂•灵牌·家谱 -中国传统血缘亲族习俗 刘黎明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来,社,用 nSNIW VnHNM
(川)新登字001号 贵任编辑:孙旭军 封面设计:邱云松 中国民俗文化系列 祠堂·灵牌·家谱 一中国传统血缘亲族习俗 刘樂明著 四川人民出版杜出版(成郑盐道新3号) 四川省新华节店经销 自贡新华印刷厂印刷 开本787×1092mm1/32印张6.5插页2字数115千 1993年5月第1版 1993年5月第1次印副 ISBN7-220-02055-4/G·347印数:1一10,000 定价:3.70元
编者献辞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中国历史怒久,国士辽阔, 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殊风异谷、形形色色,蔚为大观。 对于中国民俗,古无专书记滋、惟方志及古人装站中超 有涉猎:尤其少数民族民俗,大多未见于著录。但古籍卷帙 浩繁,非人入所能尽读;民族如此之多、亦非人人所能实地 考察。而了解中国民俗、小至立足社会,为人处季,达到入 生奋斗目标;大至熟悉国情民情,移风易俗,进行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 早在17世纪、我国杰出科学家宋应星在《野议·风俗 议》中便写道:“风俗,人心之所为也。人心一趋,可以造成 风俗:然风俗改变,亦可以移易人心。是人心风俗,交相环 转脊也。”可见,在一定历史时期,一种习惯,一种售间,乃 至一个号召,均可能相沿成习、一且成为风俗,便会在人们 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不可忍视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说:“不谙中 国之情状春,不宜引术说以为高”。所谓“情状”、即在根大 程度上体现为民俗。牛个世纪以前,研究中国民俗的学者芝
至我调:“能知古今风俗、即为知中国的一切。”因为民俗虽 产生于遥远的过去,但其顽蓝的生命力却延续至今,它像一 条无形的链,贯穿于历史和现实、作天和今天,強有力地彩 响着我们的一切方面。中国民俗,不仅影响着中华民族数干 年的历史,而且在乡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仍将起着不可 忽视的作用 中国民俗文化系列,艘寻古籍方志野史,汇集各族民俗 材料,进行科学调查研究,揭苏中华大地上“活化石”和 “活古代”的诸文化相,向我们展币传统习俗的方方面面:五 彩纷星的婚烟习俗,颜有考究的姓名习俗,情趣盎然的交际 麓仪,源远流长的家族习俗,光怪陆需的官场习俗,喻人听 间的黑社会匀俗,深入人心的习惯法则,五花入门的贸习 俗,古趣横生的交通习俗,花样百出的游艺民裕.洋洋大 观,实为广大读春泰取民俗知识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