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生殖器 掌握:(1)睾丸的形态与位置、输精管的行径、分部。 (2)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 熟悉: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 了解:(1)附案的形态与位置、附装的结构、柴丸下降的简况: (2)射精管的合成、行径与开口。 (3)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前列腺的分叶,被膜及年龄变化、尿道球腺的位置和腺 管的开口。 二、外生殖器 (1)掌握:阴茎的分部及构成。 (2)熟悉:精索的组成及位置 (3)了解:阴囊的形态构造、海绵体的构造、阴茎皮肤的特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男性生殖器的组成。 (2)睾丸的位置、形态和鞘膜, (3)输精管特点、行径、分部。 (4)精索的位置、组成。 (5)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 (6)阴茎的分部和构造。 (7)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弯曲。 4.教学建议 无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1.基本内容: 女性生殖系的组成,内生殖器、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及乳房,会阴的概念,区分肛门三角 和尿生殖三角。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女性生殖系统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 (2)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 一、内生殖器 16
16 一、内生殖器 掌握:(1)睾丸的形态与位置、输精管的行径、分部。 (2)男性尿道的分部,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 熟悉: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 了解:(1)附睾的形态与位置、附睾的结构、睾丸下降的简况; (2)射精管的合成、行径与开口。 (3)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前列腺的分叶,被膜及年龄变化、尿道球腺的位置和腺 管的开口。 二、外生殖器 (1)掌握:阴茎的分部及构成。 (2)熟悉:精索的组成及位置。 (3)了解:阴囊的形态构造、海绵体的构造、阴茎皮肤的特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男性生殖器的组成。 (2)睾丸的位置、形态和鞘膜。 (3)输精管特点、行径、分部。 (4)精索的位置、组成。 (5)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 (6)阴茎的分部和构造。 (7)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弯曲。 4.教学建议 无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1.基本内容: 女性生殖系的组成,内生殖器、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及乳房,会阴的概念,区分肛门三角 和尿生殖三角。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女性生殖系统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 (2)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 一、内生殖器
掌握:(1)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2)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3)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熟悉:阴道的形态和位置以及阴道穹的组成与毗邻, 了解:卵巢的年龄变化、子宫壁的构造和子宫的年龄变化。 二、外生殖器 (1)掌握:阴道前庭内阴道口、道外口的位置 (2)了解: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附:乳房 掌握: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了解:女性乳房的位置。 附:会阴 了解:尿生殖三角区肌肉和筋膜的分层、名称、位置及主要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1)卵巢的形态、位置、固定装置。 (2)输卵管的位置、形态、分部。 (3)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固定装置。 (4)阴道的形态、位置、毗邻、阴道穹 (5)乳腺小叶和输乳管的排列。 4.教学建议 无 第十章:腹膜 1.基本内容: 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结构及腹膜腔的区分和间隙。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1)腹膜、腹膜腔和腹腔的概念,以及腹膜的功能。 (2)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 熟悉:腹膜与内脏的关系、大网膜的位置、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 了解:(1)大网膜的构成和功能,了解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 (2)了解韧带的构成,了解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 17
17 掌握:(1)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2)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3)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熟悉:阴道的形态和位置以及阴道穹的组成与毗邻。 了解:卵巢的年龄变化、子宫壁的构造和子宫的年龄变化。 二、外生殖器 (1)掌握:阴道前庭内阴道口、道外口的位置。 (2)了解: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附:乳房 掌握: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了解:女性乳房的位置。 附:会阴 了解:尿生殖三角区肌肉和筋膜的分层、名称、位置及主要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1)卵巢的形态、位置、固定装置。 (2)输卵管的位置、形态、分部。 (3)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固定装置。 (4)阴道的形态、位置、毗邻、阴道穹。 (5)乳腺小叶和输乳管的排列。 4.教学建议 无 第十章:腹膜 1.基本内容: 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腹膜形成的结构及腹膜腔的区分和间隙。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1)腹膜、腹膜腔和腹腔的概念,以及腹膜的功能。 (2)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 熟悉:腹膜与内脏的关系、大网膜的位置、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 了解:(1)大网膜的构成和功能,了解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 (2)了解韧带的构成,了解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
3.教学重点难点: (1)腹膜腔与腹腔的区别。 4.教学建议 无 第三篇脉管学 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 了解:脉管系统的功能。 第十章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总论 1.基本内容: 简述脉管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组成、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以及血管的变异和异常。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1)心血管系的组成:(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脉管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 第一节心脏 1.基本内容: 心脏的位置与外形特征及各心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心的血管,心壁的构造:心包与 心包腔,心包横窦与心包斜窦。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1)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2)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实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蒲肯野氏纤 维Pukinje's fibers)小、位置和功能。 (3)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窦房结支和 房室结支的分布区域。 熟悉: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心包的构成、心包腔的概念。 了解: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心壁的构造: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注入。 了解心脏的体表投影 3.教学重点难点: 18
18 3.教学重点难点: (1)腹膜腔与腹腔的区别。 4.教学建议 无 第三篇 脉管学 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 了解: 脉管系统的功能。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总论 1.基本内容: 简述脉管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组成、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以及血管的变异和异常。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1)心血管系的组成;(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脉管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 第一节 心脏 1.基本内容: 心脏的位置与外形特征及各心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心的血管,心壁的构造;心包与 心包腔,心包横窦与心包斜窦。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1)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2)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蒲肯野氏纤 维 Pukinje’s fibers)、位置和功能。 (3)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窦房结支和 房室结支的分布区域。 熟悉: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心包的构成、心包腔的概念。 了解: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心壁的构造;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注入。 了解心脏的体表投影。 3.教学重点难点:
(1)心的位置、外形。 (2)各心腔的内部结构。 (3)心传导系和左右冠状动脉。 (4)心包。 4.教学建议 第二节动脉 1.基本内容: (1)简述动脉分布规律 (2)各部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走行与分布 (3)在活体上触摸头、颈、四肢动脉浅表搏动点及常用的压迫止血部位。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动脉的分布规律和器官内血管的配布规律。 I肺循环的动脉 掌握: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径:动脉导管索(动脉韧带)的位置。 Ⅱ.体循环的动脉 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其分部。 一、升主动脉 掌握升主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支(左右冠状动脉一一详见心脏) 二、主动脉弓 掌握:主动脉弓的起止,位置和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领骨下动脉)。 (一预总动脉 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径:颈动脉窦和颈动脉球的形态位置与功能概况 熟悉: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行径和分布: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径。 了解:左、右颈总动脉的体表投影。 (仁愤骨下动脉及上肢的动脉 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布。 了解:(1)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体表投影。 (2)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分布和体表投影攀。 三、胸主动脉 (1)掌握:胸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 19
19 (1)心的位置、外形。 (2)各心腔的内部结构。 (3)心传导系和左右冠状动脉。 (4)心包。 4.教学建议 第二节 动脉 1.基本内容: (1)简述动脉分布规律 (2)各部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走行与分布 (3)在活体上触摸头、颈、四肢动脉浅表搏动点及常用的压迫止血部位。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动脉的分布规律和器官内血管的配布规律。 Ⅰ肺循环的动脉 掌握: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径;动脉导管索(动脉韧带)的位置。 Ⅱ.体循环的动脉 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其分部。 一、升主动脉 掌握升主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支 (左右冠状动脉——详见心脏)。 二、主动脉弓 掌握:主动脉弓的起止,位置和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颔骨下动脉)。 (一)颈总动脉 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径;颈动脉窦和颈动脉球的形态位置与功能概况。 熟悉: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行径和分布;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径。 了解:左、右颈总动脉的体表投影。 (二)锁骨下动脉及上肢的动脉 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布。 了解:(1)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体表投影。 (2)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分布和体表投影鬃。 三、胸主动脉 (1)掌握:胸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
(2)熟悉:肋间前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3)了解: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的行径。 四、腹主动脉 掌握:(1)腹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支。 (2)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的行径和分布。 熟悉: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了解:膈下动脉、腰动脉和肾上腺动脉的分布:肠动脉的配布特点。 五、陪总动脉 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 熟悉:子宫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了解:蒂内动脉其他分支的分布概况。 六、酪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 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布。 熟悉:头、颈、附肢的动脉博动点及常用止血点(颜浅,面、颈总、锁骨下,肱、桡、股 和足背动脉)。 了解:(1)股深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2)腹壁下动脉,腓动脉、足底内、外侧动脉的行径,足底弓的组成: (3)股动脉的体表投影。 3.教学重点难点: (1)动脉韧带的位置。 (2)主动脉的起始、行径、分部、主动脉弓的分支。 (3)颈总动脉行径、颈外动脉行径、主要分支。 (4)锁骨下动脉及主要分支。 (5)上肢动脉干(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行程。 (6)腹主动脉脏支及其分支。 (7)髂总动脉、醛外动脉和酪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毗邻关系。 (8)下肢动脉干(股动脉、围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行程。 4.教学建议 第三节静脉 1.基本内容: 20
20 (2)熟悉:肋间前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3)了解: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的行径。 四、腹主动脉 掌握:(1)腹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支。 (2)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的行径和分布。 熟悉: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了解:膈下动脉、腰动脉和肾上腺动脉的分布;肠动脉的配布特点。 五、髂总动脉 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 熟悉:子宫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了解:髂内动脉其他分支的分布概况。 六、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 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布。 熟悉:头、颈、附肢的动脉博动点及常用止血点 (颢浅,面、颈总、锁骨下,肱、桡、股 和足背动脉)。 了解:(1)股深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2)腹壁下动脉,腓动脉、足底内、外侧动脉的行径,足底弓的组成; (3)股动脉的体表投影。 3.教学重点难点: (1)动脉韧带的位置。 (2)主动脉的起始、行径、分部、主动脉弓的分支。 (3)颈总动脉行径、颈外动脉行径、主要分支。 (4)锁骨下动脉及主要分支。 (5)上肢动脉干(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行程。 (6)腹主动脉脏支及其分支。 (7)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和髂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毗邻关系。 (8)下肢动脉干(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行程。 4.教学建议 第三节 静脉 1.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