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康复护理学/Rehabilitation nurs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升本) 学时数:总学时28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验16学时 学分数:1.5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基础护理学》、《人体解剖学》、《健康评估》、《中医护理学》等 后续课程:《社区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 教材:《康复护理学(第4版)》,燕铁斌、尹安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8月 参考书 《基础护理学(第6版)》,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1月 《老年护理学(第4版)》,化前珍、胡秀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开课单位:护理学院社区护理学教研室 一、课程简介 《康复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康复医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为 了适应康复治疗的需要,从基础护理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研究促进伤、病、残者的 生理、心理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一门护理学科。诵过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且伴有 功能障碍者进行除基础护理以外的、符合康复医学要求的专门护理和功能训练,帮助病人逐渐由“替 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的过程,使病人重返家庭和社会。本课程更加注重人的整体性和社会 性,注重以人为本、以功能提高为主线的整体护理,在整个康复治疗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康复护理学和康复评定的概念和工具,掌握常用康复治疗和护理评定 技术、常用康复护理技术,从而运用康复护理技术帮助精神疾病、肌肉骨路疾病、心肺疾病等病人 最大程度地恢复生理功能,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协助实施相关的康复治疗,给予心理支持,强调 主动护理,树立以康复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关心、爱护、尊重残疾者,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 良好的敏业精神:具有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从而更好地适应我国卫生服 务迅速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卫生服务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康复护理学和康复评定的概念和工具 2.能够正确理解康复护理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常用康复治疗措施。 3.能够熟练运用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措施。 4.能够正确理解常用康复护理治疗技术。 5,能够熟练运用康复护理的基本技术。 6.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交流,具有合理决策的能力。 7,能树立以康复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关心、爱护、尊重残疾人,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 好的敏业精神
《康复护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康复护理学/ Rehabilitation nurs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升本) 学 时 数:总学时 28 学时,其中理论 12 学时、实验 16 学时 学 分 数:1.5 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基础护理学》、《人体解剖学》、《健康评估》、《中医护理学》等 后续课程:《社区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 教材:《康复护理学(第 4 版)》,燕铁斌、尹安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年 8 月 参考书: 《基础护理学(第 6 版)》,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年 11 月 《老年护理学(第 4 版)》,化前珍、胡秀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年 7 月 开课单位:护理学院社区护理学教研室 一、课程简介 《康复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康复医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为 了适应康复治疗的需要,从基础护理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研究促进伤、病、残者的 生理、心理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一门护理学科。通过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且伴有 功能障碍者进行除基础护理以外的、符合康复医学要求的专门护理和功能训练,帮助病人逐渐由“替 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的过程,使病人重返家庭和社会。本课程更加注重人的整体性和社会 性,注重以人为本、以功能提高为主线的整体护理,在整个康复治疗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康复护理学和康复评定的概念和工具,掌握常用康复治疗和护理评定 技术、常用康复护理技术,从而运用康复护理技术帮助精神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心肺疾病等病人 最大程度地恢复生理功能,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协助实施相关的康复治疗,给予心理支持,强调 主动护理,树立以康复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关心、爱护、尊重残疾者,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 良好的敬业精神;具有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从而更好地适应我国卫生服 务迅速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卫生服务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康复护理学和康复评定的概念和工具。 2.能够正确理解康复护理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常用康复治疗措施。 3.能够熟练运用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措施。 4.能够正确理解常用康复护理治疗技术。 5.能够熟练运用康复护理的基本技术。 6.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交流,具有合理决策的能力。 7.能树立以康复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关心、爱护、尊重残疾人,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 好的敬业精神
三、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相关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培养要求对应关系 专业培养要求对应点 课程目标 1234567 1,掌握生物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生命科学等 基础知识与方法,用于指导未米的学习与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3.掌握和运用临床思维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循证医学、预防 √ 医学原理指导医学实践。 4.具有较好的临床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医患沟通及语言表达和协调能力。 6.具有独立获得知识、信息处理、医学科学研究和一定的包 新能力。 7.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注:用“√”方式描述课程目标与培养要求相关内容的支撑关系 四、学时分配 表2理论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对应课程 教学内容 目标 教学方法 第一章 绪论 1-5 启发式、讲授式、混合式 第三章 康复功能评定 启发式、讲授式、混合式 第七章第一节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2 1-5 启发式、讲授式、混合式 第九章第一节 COPD的康复护理 1-5 启发式、讲授式、混合式 第十章第一节 冠心病的康复护理 1-5 启发式、讲授式、混合式 第十一章第二节 骨质疏松、腰推间盘突 1-5 启发式、进授式、混合式 出症的预防和护理 表3实验学时分配 号 项目 内容与方法 实验类型 是否书写 课程 实验报告目标 上课之前,学生完成观看脑卒中患者康 复视烦资料的任务。实验课上由班长领 这卒中病人 导进行小组讨论,完成各组学习任务: 设计性 4 是 3.7 的康复护理 接著讲行小组间报及小组间的提问及 答辩最终,班长总结 教师点评。 COPD病 1.小组讨论:COPD案例,进行小组汇 康复的护理 报,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辩论,总结 综合性 3.7 发言稿
三、课程目标对培养要求相关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 1 课程目标与培养要求对应关系 专业培养要求对应点 课程目标 1 2 3 4 5 6 7 1. 掌握生物科学、人文社会科学、 行为科学、 生命科学等 基础知识与方法, 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实践。 √ √ √ √ 2. 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 √ √ 3. 掌握和运用临床思维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循证医学、预防 医学原理指导医学实践。 √ √ √ √ 4. 具有较好的临床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5.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医患沟通及语言表达和协调能力。 √ √ √ 6. 具有独立获得知识、信息处理、医学科学研究和一定的创 新能力。 √ √ 7. 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 注:用“√”方式描述课程目标与培养要求相关内容的支撑关系。 四、学时分配 表 2 理论学时分配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对应课程 目标 教学方法 第一章 绪论 2 1-5 启发式、讲授式、混合式 第三章 康复功能评定 2 1-5 启发式、讲授式、混合式 第七章第一节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2 1-5 启发式、讲授式、混合式 第九章第一节 COPD 的康复护理 2 1-5 启发式、讲授式、混合式 第十章第一节 冠心病的康复护理 2 1-5 启发式、讲授式、混合式 第十一章第二节 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 出症的预防和护理 2 1-5 启发式、讲授式、混合式 表 3 实验学时分配 序 号 项目 内容与方法 实验类型 学 时 是否书写 实验报告 课程 目标 1 脑卒中病人 的康复护理 上课之前,学生完成观看脑卒中患者康 复视频资料的任务。实验课上由班长领 导进行小组讨论,完成各组学习任务; 接着进行小组间汇报及小组间的提问及 答辩;最终,班长总结,教师点评。 设计性 4 是 3-7 2 COPD 病人 康复的护理 1. 小组讨论:COPD 案例,进行小组汇 报,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辩论,总结 发言稿。 综合性 4 是 3-7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脑卒 中病人或COPD病人的康复护理。 1,小组讨论:心肌梗死案例,进行小红 心肌梗死无 汇报,接受其他小组的提向和辩论,总 人的康复打 结发言稿。 综合性 3-7 理 2.以小组为单位,讲行角色粉演:心肌 梗死病人的护理 骨质松病 1.小组讨论:骨质疏松案例,进行小 入的康复折 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辩论, 综合性 4 3.7 结发言稿。 2.理论考试。 五、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知识点: 1.康复与康复医学概述 2.康复护理概念、特点等 3.护士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康复护理概念、康复及其内涵、社区康复内容。 2.熟悉健康与亚健康概念、护士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残疾评定方法。 3.了解康复医学及其发展、康复医学服务及工作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康复护理的对象、特点。 难点:康复护理的内容。 课程思政元素: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医学知识,帮助慢性疾病病人,使他们能够得到合理 康复护理,并做好健康教有工作,减少疾病复发。 2.了解康复治疗的特点及康复护士或医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明白自己作为康复护士或医 师的职责,初步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观念。 第三章康复功能评定 主要知识点: 1,概念理解: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和协调:步行周期、步幅、步长和步速。 2.简述代谢当量、心机运动实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诱发电位测试概念。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捉运动实验结果判定内容。 2.熟悉心功能评定方法、肺功能评定方法 3.了解认知功能、失语症评定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代谢当量、心机运动实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诱发电位测试概念。 2.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和协调:步行周期、步幅、步长和步速
2.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脑卒 中病人或 COPD 病人的康复护理。 3 心肌梗死病 人的康复护 理 1. 小组讨论:心肌梗死案例,进行小组 汇报,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辩论,总 结发言稿。 2.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心肌 梗死病人的护理 综合性 4 是 3-7 4 骨质疏松病 人的康复护 理 1. 小组讨论:骨质疏松案例,进行小组 汇报,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辩论,总 结发言稿。 2. 理论考试。 综合性 4 是 3-7 五、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主要知识点: 1. 康复与康复医学概述。 2. 康复护理概念、特点等。 3. 护士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康复护理概念、康复及其内涵、社区康复内容。 2. 熟悉健康与亚健康概念、护士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残疾评定方法。 3. 了解康复医学及其发展、康复医学服务及工作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康复护理的对象、特点。 难点:康复护理的内容。 课程思政元素: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医学知识,帮助慢性疾病病人,使他们能够得到合理 康复护理,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减少疾病复发。 2. 了解康复治疗的特点及康复护士或医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明白自己作为康复护士或医 师的职责,初步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观念。 第三章 康复功能评定 主要知识点: 1. 概念理解: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和协调;步行周期、步幅、步长和步速。 2. 简述代谢当量、心机运动实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诱发电位测试概念。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运动实验结果判定内容。 2. 熟悉心功能评定方法、肺功能评定方法。 3. 了解认知功能、失语症评定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代谢当量、心机运动实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诱发电位测试概念。 2.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和协调;步行周期、步幅、步长和步速
3.心功能评定方法、肺功能评定方法, 难点:1.心功能评定方法、肺功能评定方法。 2.代谢当量、心机运动实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诱发电位测试概念 课程思政元素: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医学知识,在对病人进行评定的过程中,关心病人 能够与病人很好沟通交流。 2.了解康复评定的特点及作用,从而明白自己作为康复护士的职责,初步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 观念 第七章第一节脑卒中 主要知识点: 1.脑卒中的概念、病因、诊断和流行病学特点 2.脑卒中病人的分期及各期主要康复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脑卒中病人的分期及各期主要康复指施 2.熟悉脑卒中的概念、病因、预防及护理。 3.了解脑卒中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脑卒中病人的分期及各期主要康复措施。 难点: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 课程思政元素, 1,要求学生做好共情,在充分理解病人的处境及心情:同时要求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尽职尽贵。 2。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获取准确资料和取得忠者依从性的前提,注重爱伤护患的医学人文精神 第九章第一节COPD的康复护理 主要知识点: 1.COPD的定义、病因、诊断和流行病学特点 2.COPD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COPD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 2.熟悉吸氧法、C0PD的定义、病因。 3.了解COPD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COPD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 难点:呼吸训练、C0PD的康复护理措施 课程思政元素: 1.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康复治疗的特点及康复护士或医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明白自己作为 康复护士或医师的职责,初步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观念。 2.让学生能树立以康复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关心、爱护、尊重残疾人,培养高尚的职业道 德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3.心功能评定方法、肺功能评定方法。 难点:1.心功能评定方法、肺功能评定方法。 2.代谢当量、心机运动实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诱发电位测试概念 课程思政元素: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医学知识,在对病人进行评定的过程中,关心病人, 能够与病人很好沟通交流。 2. 了解康复评定的特点及作用,从而明白自己作为康复护士的职责,初步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 观念。 第七章第一节 脑卒中 主要知识点: 1. 脑卒中的概念、病因、诊断和流行病学特点。 2. 脑卒中病人的分期及各期主要康复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脑卒中病人的分期及各期主要康复措施。 2. 熟悉脑卒中的概念、病因、预防及护理。 3. 了解脑卒中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脑卒中病人的分期及各期主要康复措施。 难点: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 课程思政元素: 1. 要求学生做好共情,在充分理解病人的处境及心情;同时要求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尽职尽责。 2.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获取准确资料和取得患者依从性的前提,注重爱伤护患的医学人文精神。 第九章第一节 COPD 的康复护理 主要知识点: 1. COPD 的定义、病因、诊断和流行病学特点。 2. COPD 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 COPD 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 2. 熟悉吸氧法、COPD 的定义、病因。 3. 了解 COPD 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COPD 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 难点:呼吸训练、COPD 的康复护理措施。 课程思政元素: 1.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康复治疗的特点及康复护士或医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明白自己作为 康复护士或医师的职责,初步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观念。 2. 让学生能树立以康复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关心、爱护、尊重残疾人,培养高尚的职业道 德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第十章第一节冠心病的康复护理 主要知识点: 1,冠心病的定义、临床分期、诊断、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 2.不同临床分期的冠心病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 1,堂握不同临床分期的冠心病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 2.熟悉心肺复苏、冠心病的定义、临床分期。 3.了解冠心病的诊断、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临床分期的冠心病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 难点:冠心病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 课程思政元素: 1.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介绍临床急救护理程序,做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的有机结合。 2.在授课中强调德有,抓住授课的时机,及时引导学生爱病人,不怕苦,坚定信念,理解抢救 工作分秒必争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第二节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管理 主要知识点: 1,骨质疏松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流行病学特点。 2.骨质疏松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指导。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流行病学特点 4.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指导。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骨质疏松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指导。 2.熟悉骨质疏松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静脉输液。 3.了解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骨质疏松、腰推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指导。 难点:骨质疏松症的定义、病因。 课程思政元素: L,通过理论授课结合视频案例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掘 针对骨质疏松群体切实有效的护理要点。 2.通过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应性,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使其理论联系实际及临床思维和能力得到提高。 六、实践教学内容 实验一: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 内容提要: 学生实验课前观看纪录片《我惊人的大脑》,时间约1小时,记录了一位英国老兵患脑卒中4年 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实验课上进行小组讨论。 1.能够理清该脑卒中病人发生了什么情况,经历了几次手术?(评估病人病情和机体功能障碍
第十章第一节 冠心病的康复护理 主要知识点: 1. 冠心病的定义、临床分期、诊断、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 2. 不同临床分期的冠心病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不同临床分期的冠心病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 2. 熟悉心肺复苏、冠心病的定义、临床分期。 3. 了解冠心病的诊断、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临床分期的冠心病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 难点:冠心病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 课程思政元素: 1.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介绍临床急救护理程序,做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的有机结合。 2. 在授课中强调德育,抓住授课的时机,及时引导学生爱病人,不怕苦,坚定信念,理解抢救 工作分秒必争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第二节 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管理 主要知识点: 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流行病学特点。 2. 骨质疏松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指导。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流行病学特点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指导。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骨质疏松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指导。 2. 熟悉骨质疏松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静脉输液。 3. 了解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指导。 难点:骨质疏松症的定义、病因。 课程思政元素: 1. 通过理论授课结合视频案例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 针对骨质疏松群体切实有效的护理要点。 2. 通过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应性,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使其理论联系实际及临床思维和能力得到提高。 六、实践教学内容 实验一: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 内容提要: 学生实验课前观看纪录片《我惊人的大脑》,时间约 1 小时,记录了一位英国老兵患脑卒中 4 年 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实验课上进行小组讨论。 1. 能够理清该脑卒中病人发生了什么情况,经历了几次手术?(评估病人病情和机体功能障碍